世界经典坦克TOP10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 追本溯源:坦克的定义和历史

1.坦克的定义

坦克是一种具有强大的直射火力、高度越野机动性和强大的装甲防护力的履带式装甲战斗车辆,主要用于与敌方坦克或其他装甲车辆作战,也可用于火力压制、消灭敌方反坦克武器、摧毁工事、歼灭敌方有生力量等。坦克一般装备一门中等口径或大口径火炮(有些现代坦克的火炮甚至可以发射反坦克导弹),加上若干防空(高射)或同轴(并列)机枪作为辅助武器。

“坦克”是英语“Tank”的音译,Tank原意为“大水柜”。因为制造第一辆坦克是在极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最初参与制造的工人误以为他们是在建造军舰装淡水用的大水柜;而英国军方为了在1915年首次使用坦克作战之前对外保密,因此在送往战场的坦克上贴上“Tank”字样,并对外宣称是它们是盛载饮水的容器,该名称便一直沿用至今。

美军坦克上的辅助武器

具有高度越野机动性的美军现役主战坦克

2.坦克发展简史

1914年10月,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欧洲战场陷入了僵局。正在英国远征部队服役的斯温顿中校提出,需要制造一种能够在遍布铁丝网的战场上开辟道路、翻越壕沟并能摧毁和压制机枪火力的装甲车,来打破西部前线的这种沉闷僵局。当时的英国陆军对此毫无兴趣,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却如获至宝,下令组建“陆地战舰委员会”,并且亲自领导“陆地战舰”的研制工作。

1915年2月,英国政府最终采纳了斯温顿的建议,利用汽车、拖拉机、枪炮制造技术,于1915年9月制成样车,进行了首次试验并获得成功,样车被称为“小游民”。1916年,英国生产了“Mark”Ⅰ型坦克,有“雄性”和“雌性”两种。1916年9月15日,有48辆“Mark”Ⅰ型坦克首次投入索姆河战役,但因为各种原因只有18辆投入了战斗。1918年,法国也研制出了雷诺FT-17坦克,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立下战功。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德国也开发出坦克投入战场,只是在战争结束前并未发生多数坦克在战场上对决的场面。

保存在博物馆中的“小游民”坦克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各国兴起研究坦克运用与编组方式的热潮,主要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两派:一派的意见是认为坦克应该是支援步兵的一个系统,因此需要搭配步兵部队的编制与作战形态,平均分配给步兵单位指挥调度;另一派的意见认为坦克应该集中起来使用,利用坦克的火力、防护与机动力这三项特性作为战场上突破与攻坚的主力角色。前一派的意见在当时占了大多数,后一派则以德国为代表。在此期间,各国研制并装备了多种类型的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击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在苏德战场上曾多次出现有数千辆坦克参加的大会战。在北非战场、诺曼底战役以及远东战役中,也有大量坦克参战。德国在大战初期的战果让各国领悟到坦克的运用应该加以集中,以充分发挥它们的优点。而集中坦克使用时,相对应的火炮支持,补给后勤和运输系统都需要跟着改变。这些在战争中学习到的经验彻底改变了日后的战场形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坦克经受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兵器。坦克与坦克、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也促进了中型、重型坦克技术的迅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趋于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20世纪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借鉴大战中使用坦克的经验,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与此同时,坦克的编组与运用又有两种不同的方向:一派认为坦克需要步兵的协助,因此步兵需要增加机动力,这也就是机械化或摩托化步兵单位的兴起;另一派认为如果步兵跟不上,那么只要有坦克就可以独揽大局。后一派的意见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失败,所以坦克还是需要与步兵相互配合才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

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批战斗坦克,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了以往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的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一种具有现代特征的战斗坦克,即主战坦克。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肆虐一时的德国“虎”式坦克

美国M60“巴顿”主战坦克

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就,日益广泛地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使坦克的总体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更加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这些坦克仍优先增强火力,同时较均衡地提高机动和防护性能。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一些局部战争大量使用坦克的战例和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美军坦克与武装直升机协同作战

主战坦克开火时的巨大炮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