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建设与运行的载体,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机制时,首先要诊断与完善内部环境。一方面,内部环境的完善可以为控制活动的设计与运行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内部环境的诊断可以加强控制活动与内部环境的匹配性,有利于控制活动的顺畅运行。
通常,内部环境的诊断与完善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以及法律环境。
一、治理结构
治理结构是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组成的,决定企业内部决策过程和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治理的办法,主要作用在于协调企业内部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矛盾,克服或减少代理成本。
二、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我国相关法规反映出董事会在企业管理层中居于核心地位,董事会应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企业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承担责任,其中处于不同层级的管理者掌握着不同的控制权力并承担相应的责任,同时相邻层级之间存在着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
三、内部审计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内部审计主要具有监督、评价、控制和服务四种职能,主要起防护性作用和建设性作用。
(一)防护性作用
防护性作用是通过内部审计的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发现那些不利于本企业目标实现的环节和事项,防止给企业造成不良后果。
(二)建设性作用
建设性作用是通过对审查活动的检查和评价,针对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改进方案,从而协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以最好的方式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四、人力资源政策
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政策对更好地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还能确保执行企业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行。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内部控制的成效取决于员工素质的合格程度,因为任何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效都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因此,员工素质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因素。员工素质控制包括企业在招聘、培训、考核、晋升与奖励等方面对员工素质的控制。
五、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核心价值的建立)是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企业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包含四个要素: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这四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企业文化的完整体系。
六、法律环境
如果企业不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不能充分认识到法律风险的存在,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那么轻则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重则会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其中,机构设置、权责分配与内部审计的定位必须先行完善,这样后续的控制活动设计与运行才会顺畅。治理结构、人力资源政策与企业文化三个方面,可以伴随控制活动的运行同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