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远的古道:武平古代交通印记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白鹄岽古道

赵永监

白鹄岽古道是闽粤赣边的主要通商道路。清初至民国期间,凡是下坝码头下船的货物要运往江西会昌,江西等内地的货物要运往沿海,都是靠挑夫肩挑,都要经过白鹄岽古道,繁忙时每天有二百多名挑夫、商人经过。

白鹄岽古道 赵庆荣 摄

从中山至东留18公里的古道(称白鹄岽古道)全程都用石头铺设,上下坡也都用石块砌有阶石,路最窄处也有1米,大部分宽在1.5米以上。山顶建一茶亭叫观音亭,旁边还有客栈,可容三四十人吃住。但由于山高林密,周围人烟稀少,所以也是猛兽出没、土匪横行之处,也经常发生老虎伤人事件,东留小溪村的一刘姓村民就在路过白鹄岽古道时被老虎咬死。土匪更是猖狂,经常大白天抢劫过路人员的财物。商人和挑夫都要十几个人结伴才敢经过。在1940年至1943年间,被国民党县政府收编为武平县保安大队的绿林头目潘顺荣部,曾对白鹄岽古道实行过有偿保护,闽、赣商人向潘顺荣缴纳一定费用,潘部即负责保护过往商人、挑夫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在此古道行劫的土匪,若被潘部抓到,格杀勿论,1941年下东村土匪李某在白鹄岽山顶抢劫商人,被潘顺荣保安大队抓住后,第二天就被押到行劫现场当众枪毙。这一举动,使有段时间白鹄岽古道相对安宁。

解放后,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白鹄岽古道渐渐失去了通商的功能。现在只有附近的村民耕作时在此经过。

白鹄岽古道 赵庆荣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