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 推进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宗教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由世界宗教研究所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室与国家宗教事务局宗教研究中心联名策划的2011年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讨会今天在国家宗教事务局培训中心、风景怡人的养怡山庄成功召开。在此,我谨代表世界宗教研究所和我本人,向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家宗教事务局领导的关心支持、向我们两个机构相关人员的认真筹划,并且向各位学者的积极参与,表示衷心的感谢!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研究,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有着独特的意义。随着当今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及其引起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使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世界范围内重新成为热门话题。德国等相关国家的学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来重新编辑出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我们深入、系统、全面、准确地理解、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提供了非常及时、帮助颇大的资料准备。在这种“还原”式研究中,我们虽然不能搞教条主义、形式主义的“章句之考”,却也必须认真、准确地把握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原本精神和其思想构思、结论推出的社会时代背景。
我们今天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科学理解,还必须注意其理论及结论的整体关联。认真考虑经典作家们以什么样的前提而推出什么样的结论这一基本事实。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理解理应做到系统全面,而不能断章取义,将其结论与前提分割。因此,重新研读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一定要防止歪曲或误导。对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应该整体性阅读、整体性理解,抓住其理论全貌和核心精神。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研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这应该代表我们研究者的学术责任和学术良心。
在结合中国实际时,我们应该抓住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活的灵魂,以及其基本理论方法和认知规律。马克思主义对宗教的研究离不开社会,其对宗教的评价或批评,都与这些宗教的社会存在、社会背景紧密关联。而且,我们应该注意到其批判意识的主次和轻重,不要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内在逻辑和辩证关系颠倒、混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之宗教批判的社会政治指向及其实质,其宗教批判的根本所指是产生这种宗教的社会,其批判的重点和目标是社会批判、政治批判、法的批判。对马克思主义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宗教批判因而已经结束。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我们应该善于总结和归纳。我个人认为,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民族宗教政策中,就有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的重要创新和巨大成就。在纪念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珍视并很好运用我党这一宝贵财富,使这一在解放事业中起到重大作用的“法宝”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再立新功、又建伟业,并且能从以往已经行之有效的“形”之统战深化到更能够持久稳固的“心”之统战。当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中国化尚远未结束,我们应该继承我党的优良传统、学习前辈的表率作用,以便能够“接着说”,探出新路,说出新意,为我们今天和谐社会的构建,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探究作出新的贡献。
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经典表述的“革命斗争”“阶级斗争”,推翻剥削压迫阶级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和谐社会”构建的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也从1949年之前负有推翻一个旧世界之历史使命的革命党发展成为获得建设一个新世界之时代重任的执政党。这种时代巨变,也使我们更要注意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表述中前因后果的逻辑关联及历史关联。在社会“前提”已变的情况下,僵化地持守以往的某些“结论”,这不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态度。教条主义的理解会得出与事实颠倒、相反的结论,从而实质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在社会“变化”中重新摸索、探究社会宗教现象,要求我们小心翼翼,更要求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科学方法来大胆创新,闯出新的路来,完成创新理论。我们已处于由中国共产党执政的人民政府的新时期,执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维护人民利益、保障社会稳定,而宗教信仰者属于我们的基本人民群众群体,宗教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我们理应想尽一切办法来维稳防乱,从执政党的角度、从巩固政权的视域、从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的立场出发来看待宗教、评价宗教、制定和执行我们的宗教政策。在今天的形势下,对宗教轻轻一拉就是我们的可靠朋友,而费很大力气去推也有可能使宗教成为我们的对立面,使之出现敌对倾向。因此,在我们今天的和谐社会,应以平常心来看待宗教,而不应让宗教总是成为敏感问题。我们必须弄清楚,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对于把握中国社会现实的目的和意义究竟是什么。我想,我们的研究应更好地积极引导宗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而不是和宗教作斗争,更不是把宗教推向我们的敌对面。如何在新形势下紧跟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实现我们今天的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这才是我们今天研究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意义之所在。
抱着这一愿景,我相信我们的研讨会一定能够圆满成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