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宗教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卓新平

2011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宗教学)在北京湖南大厦成功召开。这次国际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世界宗教研究所承办,并由加拿大维真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香港浸会大学中华基督宗教研究中心和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等学术机构联合协办。与会代表不仅有来自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的同行专家,也有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芬兰、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学者,大家共同就“宗教与当代中国社会”等议题展开了学术研讨。

宗教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是当代中国宗教发展的国际背景,其影响既触及中国各种宗教,同样也波及中国当代社会。自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真正做到了与国际接轨,实现了与当今世界的同步发展。中国社会的转型及其发展上的巨变,有着极为独特的意义,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因此,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研究,涉及其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的各个方面,而对中国信仰问题的探讨则更是成为热点。中国社会有着其历史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传统给当今中国文化的基本定位打好了底色。显然,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可能凭空而起,其文化积淀之厚重为其今天的腾飞奠定了必要基础。所以,我们研究当代中国社会,不可回避或忽略对其历史的回溯、反思。此即我们所言的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是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和民族精神,这也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不过,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不可能孤立地发展,必须超越、扬弃以往“内涵式”“封闭式”的保守模式,而应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国文化气质来放眼全世界,为中国当今发展寻找新的资源和动力,由此获得我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和全新面貌。从这一意义来看,中国社会结构、社区布局、社团群体、社会阶层及社会意识已与以往有了很大的不同,更为复杂、更加多元,而且有了非常明显的开放性和互渗性。而我们要想真正认识这一开放社会,也需要更加开阔的视域、更为深邃的目光。社会发展的多元化,社会人群的多元化,社会认知的多元化,这是我们时代的一大特点。为此,社会研讨就必须集思广益、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找到真理、达成共识。

宗教在现代社会同样出现了新的变化和发展。不同宗教都有其历史传承,由此呈现出其信仰特色。但是,这些传统宗教在现代社会中也展示出其新的面貌,反映出与相应社会的适应,以及在其中的自我更新。这样,研究宗教也需要历史视域与现实眼光的叠合,不能以古旧的观念来审视今日的宗教,同样也不能忽视其历史发展的曲折进程及由此产生的复杂变化。我们应该多层面地看待宗教,对之做出客观、理性的分析,并结合其相应的社会存在来对其加以真实、准确地评价。对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中存在的宗教,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应该看到,宗教存在是人类大多数社会存在的一种常态,而且其存在方式乃历史悠久,人们对之也早已习惯。所以,千万不能视人类社会的宗教历史存在为另类,在今天更没有必要对现实社会中的宗教大惊小怪、不知所措。承认宗教的社会存在,找出其在社会中的基本特点,这才是我们在审视社会中的宗教时理应持守的基本态度。对宗教认知的简单化,反而会导致人们对其评价的复杂化。在我们今天的中国社会,一定要走出这种对宗教在认识上的误区。如果我们把宗教弄得过于敏感,那么我们的社会也就会充满张力甚至产生潜在的危机。如果宗教在我们的社会中有问题或频频出问题,那么我们就应该反思我们的社会,解决好社会矛盾,理顺社会中的各种关系。为此,我们要促进宗教在社会存在中发挥其“使人类的生活和行为神圣化”的本真作用,给社会增加正能量、让其在社会发展中对人们有着积极影响。对宗教的积极之态和积极引导,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们对之不要小看或忽视。在这一方面,我们就有必要比较、研究各个社会对宗教问题的看法和处理,借鉴其成功经验,吸取其历史教训。探究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就是为了推动美丽中国、和谐世界的发展。

这次我们论坛的议题涉及面较广,有着开阔视野、启迪智思的意义。大家讨论了宏观层面的宗教及信仰理解,包括宗教与社会信仰、社会意识、社会建构、社会变迁、社会政治、社会文化、社会教育、社会慈善、社会救济等方面,使我们对宗教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更全面的把握。这种探究还关注到社会结构变化、历史发展转型、城乡及人口问题凸显等对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存在及发展之影响,以及宗教与社会的双向互动、中外宗教对终极价值的理解等。当然,宗教之间的关系,如宗教的复杂相遇、宗教间的相互对话、宗教多元中的和谐,以及宗教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等,也是学者们讨论得较多的话题。在此,大家特别强调了宗教在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精神建设中的参与和作用,认为宗教通过自身的文化创新可以有力推动现代新型社会关系的构建。当然,在正面肯定、积极评价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时,大家也意识到应对宗教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因其传统中的保守因素而可能产生的消极、负面作用加以防范和避免,即要发挥宗教在社会发展中的正功能、正能量,尽量消除或减少其负功能、负能量。此外,本次论坛在微观或具体层面还专门讨论了基督教与现代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大家尤其注意的就是基督教与中国主流文化、与中国当代社会的关系问题。对此,大家论及的话题包括基督教神学与中国多元的宗教理论之互动,基督教的灵性追求与其社会实践之关系,基督教与国际政治和中美关系,基督教在中国社会实践中的参与方式和不同影响,基督教经典对社会正义问题及和谐平等发展的启迪等。中国学者还特别关注到社会层面的基督教“中国化”问题,以及理论层面的“汉语神学”与当代中国学术发展的关系。这里涌现的问题意识和呈现的开放态度,为我们今后更深入、广泛的研究埋下了伏笔、奠定了基础。

在中国宗教学领域,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的这种论坛还是第一次。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这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并为今后组织这样的论坛积累了经验、创造了条件。这里,要特别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及各相关部门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特别感谢海内外各协办单位的积极奉献,更要感谢来自世界各国和中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的热情参与!现在,我们将本次论坛的论文汇编出版,既是对我们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今后我们研究发展的前瞻。

2013年6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