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启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总结外国(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现状和创新模式的基础上,对我国的启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制定合理的政策制度,激活企业创新活力
各国和地区政府的财政支持、技术支持、人力支持等对产业创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良好的制度安排既能充分释放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又能保持持久的创新动力。从现阶段国际经验来看,政策制度设计正在发生一系列变革:一是由重点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向支持营造产业环境建设和技术研究开发,由直接支持科研成果产业化转向间接支持其产业化;二是调整一些过时和不合理政策,以适应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要求;三是加强基础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并且教育投入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近年来,众多国家和地区就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支撑体系建设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后,采取了一系列补贴、减税和政府担保贷款等措施,累计投入140亿美元的财政收入支持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巴西发展乙醇燃料和韩国推行绿色新政等也都是通过补贴、设置配额等形式来顺利推进的。从我国产业创新现状来看,高新技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发展初期比很多国家更为稚嫩,更加需要依靠各级政府在法律、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扶持。但在政府政策扶持的过程中,更要注意各项政策措施之间的互相协调和配合,既要强有力,又要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特别要激活企业的创新活力。
(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预示着对旧产业的替代,新产业革命的到来。核心关键技术是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源泉,谁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谁就能在国际竞争中赢得控制权和主动权。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特别是技术引进逐渐接近技术输出国的技术“天花板”时,这种现象尤为明显,而且会招致技术输出国的各种技术壁垒和相关贸易摩擦。所以,只有通过自主创新来获得核心关键技术,而自主创新能力是内生的,这种能力是一个国家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就必须注重产业创新,紧紧抓住产业发展机遇。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引发不少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救市”的主要措施,很多国家不仅没有减少研发的投入,反而有所增加。例如,美国国会批准了奥巴马政府2010年财政预算,使2009年和2010年的联邦科技投入比2008年实际增长了8.91%,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科技投入;欧盟2009年财政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就业和区域发展的支持力度。实践证明,依靠产业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既能够对当前调整产业结构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更可以引领未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真正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支撑,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掌握重点发展产业的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三)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成为真正创新主体
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强调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克利斯·弗里曼(1997)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不可忽略。从国外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轨迹来看,中小企业在技术研发、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起到独特的作用,理应成为产业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外政府普遍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予以大力扶持,包括政府设立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创新融资提供支持,制定专门扶持中小企业比较完备的法律,设立管理部门引导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等等。有关资料显示,德国对中小企业与学术界的研究合作,除给予所需费用的低息贷款外,每年还补助约1.5万欧元;比利时政府鼓励国家科研人员到中小企业参加为期4年的研究开发工作。国外中小企业创新的做法对我国产业创新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截至2013年4月,全国工商登记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了1300多万家,每年可以提供80%以上的新增就业。据测算,中小企业在发明专利、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对全国所做出的贡献度分别为65%、75%和80%;在全国科技园区、高新技术园区中,中小企业比例超过了70%。因此,我国必须充分重视和加强中小企业的发展。
(四)重视科技智力投入,实施全球人才战略
人才是技术创新的不竭之源。目前,世界各国都在调整和实施国家人才战略,以期在世界人才竞争的大趋势中掌握主动权。美国强调人才培养与吸收并重,一方面,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基础教育;另一方面,放宽移民限制、增加签证名额等,以吸引更多的外国优秀人才留美工作。这种努力获得了巨额回报,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工程和数学博士学位获得者中,约有半数为外国人;创新成果专利申请者中,约有50%为外国人;1990~2004年,超过1/3的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出生在外国。英国则是重视培养创意人才,成为全球第一个提出并发展“创意产业”的国家,目前创意产业占该国经济增加值的7%以上,吸纳就业人口200多万;同时,英国政府注重人才培养的开放性,推出牛顿奖学金计划、英联邦国家高技术人才免签证可工作、改革移民制度等诸多措施,吸引全球高技术人才。日本更是一直将“人才立国”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方略,进入21世纪后,先后出台并积极实施了科技人才综合推进计划、21世纪卓越研究基地计划等,力争该国站在世界潮流的前列;同时,吸收外国优秀研究和技术人员,将外国留学生提高到“高级人才后备军”的位置加以重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人才资源总量达1.2亿人,人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6.6%,人才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进一步提升。在绝对数值的比较上,我国人才与发达国家的数量相当;但在相对量的比较上,我国则相去甚远。同时,美、日等发达国家推行的“人才套利”政策,正以极大的优势对我国培养出的高端人才进行“掐尖”,我国则呈现出“留学赤字”“移民赤字”“人才赤字”等三大劣势趋势。目前,我国流失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第一,一些中小企业中高级人才的流失率更是高达30%,而过高的人才流失率必将给企业和创新活动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威胁我国的人才战略安全,最终可能影响到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所以,我国必须加快实施育才、引才、留才、成才和服务人才等各种人才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