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伊斯兰先贤:马注思想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马注与伊斯兰苏非主义

苏非主义是伊斯兰教自我发展进程中衍生的神秘主义。早年,遵奉它的成员统称为“苏非”(源自“羊毛”一词,因其生活简朴、穿着羊毛衣而得名),而有苏非派之称。关于“苏非”一词最早出现的年代,有不同说法。见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第七章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派别——苏非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第209页。他们强调个人的坚忍、克己、安贫、自制、苦行、禁欲、虔信、敬畏,热衷于践行心灵净化和精神功修,而不同于一般信众。随后,则逐渐演变为有着不同称谓的苏非教团。苏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伊斯兰教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社会现象。它既是对社会上层的奢侈生活、世俗化倾向的不满,也是对一般信众宗教生活中的形式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消极抗议。苏非传教士云游四方,或在相关地区建立道堂,成为传播苏非主义的主要据点。有的苏非传教士经由陆海两路来华,元史已有苏非传教士在华生活的记载。这些来华的传教士,在逗留地区宣教布道,成为苏非主义输入华夏大地的首要途径;随之,他们在华建立道堂,成为苏非主义在华夏大地得以生根的基地。16世纪末叶,伊斯兰教经堂教育的兴起和发展,与苏非传教士在中原地区的活动及其携入的苏非著作的流传密切相关。他们的影响随之在经堂教育中得到反映:选择部分苏非著作为读本,最终成为教学的基本模式;苏非著作在穆斯林社区内,“凡吾教学人皆知诵习之”。刘智:《天方性理》,袁汝琦序。作为穆斯林学者,马注在幼年时受的是儒学教育,而非经堂的科班出身,他所受的苏非主义影响,可能与他的家学功底和个人的勤奋自学有关,使他得以涉猎已流传于穆斯林社区的苏非著作,并以其相关思想从事写作。毫无疑义的是,马注的主导思想是伊斯兰的。他的著述《清真指南》中,苏非主义的痕迹极其明显,但又兼具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往往环绕某一中心议题(如真光、宝藏、客旅、栈道、功修、神智等),以苏非主义表述其主体思想,或以其为问题的主要论据、说辞,以表明其思想主旨。只是相关的表述,分散在不同卷次内,尚欠完整、系统;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纯苏非主义说教,在这些方面涉及的内容,有的则有着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痕迹。《清真指南》中,苏非主义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分别探讨其主张,对了解马注的总体思想极其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