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利用效率与成本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的主要内容

1.低丘缓坡开发的特点及其与坝区用地的差异

在分析低丘缓坡区域在地形、环境、区位等方面特点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对低丘缓坡开发与坝区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分别是:宏观规划方面——空间布局及基础设施规模效应的差异性,微观工程建设方面——台地建设及各单项基础设施用地差异,区域生态防护用地方面——生态保护及地质灾害防治压力的差异。

2.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限制性因素

一方面,针对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的一系列特点,分析开发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限制性因素,进而根据现有的城市规划等相关建设标准提出低丘缓坡区域基础设施刚性用地内容;另一方面,系统分析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成本的各项因素,从中厘清造成低丘缓坡开发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为合理控制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成本提供依据。

3.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土地利用率理论模型分析

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理想条件,重点考虑低丘缓坡区域在道路建设、台地平整、边坡支护等方面与坝区的差异性,建立土地利用率理论模型。

4.低丘缓坡建设用地开发用地率调查分析

对实地调查以及函调的低丘缓坡典型项目区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并建立模型,将低丘缓坡项目区分开发类型、分坡度级进行土地利用率分析;结合实地调研,将调查数据与统计分析数据进行比较,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及修正。

5.低丘缓坡典型项目区成本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对47个低丘缓坡典型项目区的成本构成、成本差异性以及开发难易程度与成本的相关性进行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从中厘清造成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成本过高的主要因素。

6.低丘缓坡典型项目区与坝区成本比较分析

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与坝区土地开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分析两者在土地征收成本、土地建设开发成本和防护工程费用等方面的差异,厘清两者在土地开发方面的差异,为制定税费减免政策、财政补贴政策和选择低丘缓坡山地开发模式等提供科学依据。

7.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利用策略

在全面分析认清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利用率和开发成本问题的基础上,针对低丘缓坡山地开发土地利用率和开发成本的影响因素,厘清低丘缓坡山地开发与坝区土地开发的差异性,从规划布局、低丘缓坡区域建设用地指标支持、低丘缓坡建设控制指标体系、税费减免政策、财政补贴体系和土地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低丘缓坡山地开发策略。

二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大量查阅相关理论著作、期刊、学位论文、规范及设计案例,了解本研究领域目前国内外理论方法的发展状况,了解不同地区山地工业建设及城市建设的设计案例,了解国内外关于土地一级开发、土地储备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研究奠定基础。

2.理论分析与实证相结合

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厘清低丘缓坡山地建设开发的特点,厘清各项限制性因素,并建立理论模型,进而通过实际项目区开发规划及建设情况对理论模型进行验证。

3.案例分析法

土地利用率和开发成本的研究不能脱离对具体案例的比较和分析。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和函调收集典型项目区的资料,同时对收集到的典型项目区的实施方案进行数据整理和空间分析。在对云南省低丘缓坡试点项目区案例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地貌、地形、坡度、项目类型(城镇、工业、旅游)差异导致的土地利用率和土地开发成本的差异,为研究提供实践支撑。

4.实地调研

调研采取典型项目区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云南省范围内选择35个典型县(市、区)的79个项目区,涉及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红河州、文山州、普洱市、大理州、保山市、临沧市、楚雄州、西双版纳州和德宏州。同时课题组设计调查表和调查问卷,并提供相应的资料清单,请相关州(市)、县(市、区)国土资源部门和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区管委会相关人员配合填报、梳理问卷问题和提供相应的资料。

5.数理统计与模型分析

在对项目区调查数据、预算报告中项目成本数据及函调收集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分析数据库,运用SPSS等分析软件,采取单因素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选取与山地开发土地利用率和山地开发土地成本关联性较强的指标,进行模型分析,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定量研究山地开发土地利用率、山地开发土地成本与主要影响因素的关联度,为综合分析山地开发土地利用率和山地开发土地成本提供依据,提高结论的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