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岛礁争端与日本民族主义的发展趋势
日本主动挑起钓鱼岛主权争端并且不惜牺牲中日关系,任由钓鱼岛主权争端危机化,绝不仅仅在于这座岛屿本身,而是有着深层次的国家发展战略上的考量。由于日本民族主义诉求与其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利益相吻合,所以岛礁主权争端的烈度依然会与日本国家民族主义思潮的高涨度成正比。
一 日本民族主义的根基极为深厚,在岛屿主权争端中妥协的可能性甚微
在岛国日本,滋养其国家民族主义的深厚土壤是业已植入日本国民骨髓的民族优越感。近代以来,日本始终以亚洲的代言人自居,这种优越感较多地体现为对本民族精神的夸饰,甚至是对本民族利益的过度诉求。
二 极端民族主义与右翼势力合流,岛礁主权争端更趋复杂和难解
一般而言,民族主义出现高涨势头之时,社会思潮的右倾化也会日益严重。在日本,以石原慎太郎为首的大多数民族主义者经常抨击政府外交软弱,要求政府在与邻国、特别是与中国的争端中持强硬态度。上述两种社会思潮在相互渗透中,均呈现出非理性的一面,并影响、冲击到日本有关领土争端的政策制定和行为方式。石原慎太郎在购买钓鱼岛时曾宣称自己买岛的目的就是要在钓鱼岛建造建筑物、停船设施和灯塔,还要把灯塔记入日本的航海图,并计划长期采获钓鱼岛海域丰富的海洋生物,尤其是高级海产品。石原的购岛行为,得到了日本舆论和民众的广泛支持,日本右翼势力更是认为“谁购岛谁英雄;谁强硬谁正确”。以前,日本右翼势力的言行并不为一般民众所看重,但自从钓鱼岛主权争端升级以来,一些右翼分子开始肆无忌惮地放狠话、爆猛料,舆论对一些涉及中日关系的露骨言论也不再追究和谴责,友善的言论反而没有了市场,甚至受到攻击。日本国民被极端民族主义和右翼势力的言论鼓动或洗脑后,心态也开始发生变化。在这种国内社会背景下,日本对钓鱼岛主权争端所持的主张很难出现松动和让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争端的持续,两国国民之间的情感会越来越冷淡和相互厌恶,钓鱼岛争端的解决也会越来越难解和复杂化。
三 日本民族主义与其海洋强国意识互为增强,岛礁主权争端定会出现长期化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正式生效,沿海国家纷纷宣布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由于新的海洋法制度规定岛屿也享有与陆地相同的海洋权利,相关国家的岛屿主权争端进一步加剧。而恰在此节点上,日本国内出现经济泡沫崩溃等一系列问题,促使民族主义思潮重新崛起。在日本的学术界和舆论界,“海洋日本论”迅速抬头,日本有关主张海洋立国的著述纷纷出现。其中白石隆的《海洋帝国》影响甚大,此书把历史上出现的大陆国家与海洋国家之间的对立进一步引申到“海洋亚洲”与“大陆亚洲”的对立。海洋亚洲是基于共同价值观念的日本、韩国、东南亚、中国台湾和美国联合,日本的未来取决于在海洋亚洲国家共同利益基础上构建的机制中取得更多的行动自由。小泉纯一郎执政时期,所谓日美协调为主的“海洋民主主义联邦”的观点曾甚嚣尘上。安倍晋三在第一次组阁时就曾推出过《致美丽的国家》,提出所谓价值观外交,强调以美国为首,构建“日美澳印四大海上强国同盟”。2013年1月,安倍首相在第二次组阁后发表的首次施政演说中再次表示要联合与海洋关系密切的国家,开展以全球为视野的“战略性外交”。而安倍重新夺回政权后对东盟诸国的亲近和对中国的继续强硬,即可视为其所提出的“战略性外交”的实践,而这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就是日本要走“海洋强国”之路,从海洋入手。基于对抗中国的需要,钓鱼岛主权争端无疑会继续成为日本民族主义最得力的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