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怪诞行为心理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读懂婴幼儿天生的特殊语言——哭泣

婴儿呱呱落地发出的第一声啼哭,既是在宣告自己的诞生,也是其婴儿时期最主要的语言表达。他们渴了饿了,哭;热了冷了,哭;烦躁了,哭;想让父母抱抱了,哭……

可以说,哭是婴幼儿天生的语言,也是婴儿表达喜怒哀乐和各种需求的主要方式。因此,唯有读懂婴儿的哭泣,父母才能真正了解婴儿的需求,从而更好地照顾婴儿。

哭,是宝宝在表达自己的需求

婴儿哭闹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小小的婴儿还不会说话,只能借助于哭声来表达需求。不管是外界的刺激,还是想要与父母交流,婴儿都会哭闹不止。婴儿长到几个月之后,会用笑来表达自己的高兴,但是哭依然是他们最主要的语言。就连一两岁的幼儿,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又不能进行清楚的表述,也会以哭闹来表达需求。

所以,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婴儿的哭闹而感到厌烦,哪怕是新手妈妈,也要按捺住心中的不耐烦,从而正确解读婴儿的哭声。有的婴儿也会借助于哭声表达自己的感情需求,诸如当他们躺在床上厌烦了,就会不停地哭泣,而当父母抱起他们,他们马上会变得非常安静,不再哭泣。

对于父母而言,婴儿恬然安静地睡觉时,就是父母休息的好时候。对于婴儿来说,睡眠的确是长身体的好时机,不过婴儿也需要运动,也要找点事情做。当父母排查婴儿是否有什么需求之后,也可以把婴儿的哭泣理解为他们的运动。“哭哭”更健康,这对于婴儿来说绝非虚言。

刚刚满月的小美又在哭了,再加上月嫂在小美满月时就已经离开了,所以新手妈妈一个人未免有些手忙脚乱。一大早,爸爸就起床去上班了,果然当了爸爸的人如同打了鸡血一样,为了孩子连对待工作都动力十足。

妈妈没有人可以抱怨,也没有人可以分担,只好自己支撑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可是,妈妈花费了很大的工夫才把小美哄睡着,自己才敢松一口气。没想到,妈妈才瞌睡了不过十分钟,小美又哇哇大哭起来。

此时,妈妈有些崩溃了,她甚至开始责怪自己当初为何不选择丁克呢!而且,爸爸当初都说了晚几年再要孩子,而自己却早早要了孩子。

妈妈假装没有听到小美的哭泣声,继续眯着眼睛睡觉。小美哭了一会儿,见没有人搭理自己,因而更加卖力地哭起来。她的哭声一声大一声小,妈妈突然想起月嫂的话:“孩子哭,有可能是尿了或者拉臭臭了,也有可能是觉得哪里不舒服,或者是饿了。所以孩子一哭,你就要去查看情况,如果孩子一切正常,那么你可以让孩子继续哭一会儿,毕竟哭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运动的方式。如果有异常,就要立刻处理,不然孩子也不会说话,还能怎么办呢?”

想到这里,妈妈从床上爬了起来,检查了小美的情况。果然,她摸到小美的尿不湿热乎乎的,原来这个小家伙刚刚睡着时尿了。突然,妈妈闻到了一股臭臭的味道。打开尿不湿一看,原来小美睡觉之前吃得太多,不但尿了,还拉臭臭了。

于是,妈妈赶紧给她换了干净的尿不湿,小美马上又呼呼大睡起来。看着孩子恬然酣睡的脸庞,妈妈感到源自心底的幸福:从此之后,我要呵护这个小生命健康地成长!

对于婴儿的哭泣,父母一定要用心观察,用心对待。由于婴儿的需求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哪怕是相同的哭声也往往会表达出不同的需求,而父母必须有的放矢,才能更有针对性地照顾婴儿,满足婴儿多样化的合理需求。一旦需求得到满足,婴儿马上就会停止哭泣,以此来告诉父母他们的状态。

细心的父母还会发现,婴儿的哭泣在不同的生长阶段有着不同的含义。诸如婴儿在出生之后、满月之前的时间里,大多数是因为感到饥饿,所以才会哭泣。这个时候,他们会一边哭一边寻找母亲的乳头,伴随着哭泣,婴儿的嘴唇还会不停地蠕动,做出吞咽的动作。只要妈妈第一时间给婴儿喂奶,婴儿在妈妈的乳头触碰到自己嘴唇的第一时间,就不再哭泣,而是开始急速地吮吸。这个时期,婴儿的哭泣是本能,吮吸母亲的乳头也是本能。只要认真观察,妈妈会发现婴儿因为饥饿的哭泣和其他的哭泣不同,饥饿的哭泣声调比较低,而且不停地重复相同的模式,先是短暂的哭泣,然后停顿一下,再哭泣,就像在用语言有意识地表达“好饿啊,好饿啊”的意思。当妈妈抱起婴儿时,不要一声不吭,虽然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们是有意识的,所以妈妈要念念有词地告诉婴儿:“宝贝饿了呀,我们来吃饭吧!”在婴儿吃母乳的过程中,妈妈还可以抚摸着婴儿的身体或者脸颊,与婴儿进行眼神的交流,表扬婴儿吃得很好。这样一来,婴儿必然心情愉悦,渐渐地也会感受到母亲的爱意。

当然,如果宝宝不吃母乳,吃奶粉,父母在给婴儿喂奶的时候也可以这么做。比如,如今的教养方式提倡按需喂奶,而不是按照几个小时喂养一次。母乳中水分含量大,婴儿吃完之后两三个小时就会感到饥饿。如果有的婴儿吃奶不认真,或者母亲的乳汁分泌不足,那么婴儿也有可能在吃奶之后一两个小时就饿了。当婴儿饿了,妈妈就给婴儿吃奶,要避免婴儿因为饥饿不停地哭泣。如果是喂养奶粉的宝宝,因为奶粉比较浓稠,所以可以按时喂养。需要注意的是,婴儿哭泣的时候,最好不要给婴儿吃奶,否则婴儿容易呛奶,也会因为吃入了空气,导致肠胃疼痛。在喂奶之后,妈妈可以把婴儿抱起来竖着拍拍嗝,从而避免婴儿吐奶。

当然,除了饥饿之外,还有很多需求会引起婴儿哭泣。随着渐渐长大,婴儿从基本的吃喝拉撒,需求不断增加,哭泣的次数也会渐渐增加。不同需求的情况下,婴儿的哭声也表现出微妙的区别,诸如婴儿因为感到疼痛而哭泣,必然突然惊声尖叫,哭声紧促,这个时候父母就要警惕。总而言之,父母一定不要忽视婴儿的哭泣,而要用心认真观察婴儿,这样才能第一时间了解婴儿的需求,满足婴儿的需求。

哭泣,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众所周知,新生儿在一岁之前基本不会说话,在一岁到两岁之间,也只会说简单的几个字。这就决定了婴儿在表达自身需求的时候,只能运用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用哭来诉说自己的需求和各种情绪。遗憾的是,很多新手父母常常因为婴儿的哭泣感到心烦,而丝毫没有意识到婴儿的哭泣背后隐藏着不同的需求。

当婴儿哭个不停时,他们会抱着婴儿四处走来走去,唱歌给婴儿听,或者索性因为不耐烦批评婴儿。当这些方法都不起作用之后,他们便黔驴技穷,暗自懊悔为何要生孩子,给自己找麻烦。有的新手父母因为应付不了婴儿的哭泣,还匆忙把婴儿带去医院让医生检查和诊治,但其实,婴儿根本就没有生病!

前文说过,婴儿的哭声表达了自身丰富多样的需求,那么如果父母经过检查,发现婴儿既不饿也不渴,既没尿也没拉臭臭,而且就算把婴儿抱起来,婴儿也依然继续哭泣呢?这种情况下,就要观察婴儿的体征,测量婴儿的体温,如果确定婴儿也没有身体不舒服,那么基本可以确定婴儿是在进行哭泣运动。新手父母必须知道的是,婴儿就算在很高兴的状态下,也有可能哭泣。原来,他是用哭泣来证明自己的身体很棒。

在医学上,把婴儿这种毫无缘由的啼哭,称为生理性啼哭。其实,婴儿只是在用啼哭来帮助自己运动,锻炼身体强壮而已。大多数婴儿在哭泣的时候都会紧紧地闭上眼睛、张大嘴巴,然后两只胳膊不停地扑腾,两条小腿也蹬来踢去,就像一只小乌龟四脚朝天,恨不得要马上把自己翻过来一样急迫和紧张。这当然会耗费婴儿很多的体力,不但能够帮助婴儿增大肺活量,而且也能促进婴儿的血液循环,让婴儿身体更健康。此外,婴儿正处于神经系统迅速发育的阶段,适当的运动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条件发射,还能促进婴儿的食欲呢!正如人们常说的,生命在于运动,婴儿也需要保持运动的状态,才能身体倍棒,吃嘛嘛香。

小芒果已经满百天了,曾经整日躺着吃手指的他,现在变得特别爱哭。妈妈很纳闷,因为小芒果似乎很喜欢哭。有的时候,妈妈听到小芒果的哭声不急不躁,就像唱歌一样呢!在进行四个月的体检时,妈妈把小芒果一反常态的哭泣告诉了医生,医生笑着说:“如果他没有任何异常的表现,吃喝拉撒睡都很正常,你何不把哭泣当成是他正在进行健身运动呢?”

妈妈仔细想了想,说:“好像的确一切都很正常,除了时不时哭泣之外。哭声也不急,如哭如诉,就像在唱歌,也像是在说话。”

医生说:“哭是孩子的语言,也是孩子的健身方式。等到再过一段时间,他会翻身了,会坐了,会爬了,自然就没有时间哭着玩了!”

新生儿降生时,妇产科医生总是会认真聆听孩子的哭声,当有个别的新生儿不哭时,医生还会拍拍新生儿的屁股,让他们哭起来。只有听到新生儿嘹亮的哭声,医生绷紧的神经才会放松下来,因为他们知道越是哭声嘹亮的孩子,越是健康。当新妈妈听到新生儿的哭声,甚至会喜不自禁地掉眼泪,这一切都告诉她们,新生儿有多么强壮和健康。当然,在婴儿时期,婴儿也会用哭声来表达自己的各种需求,甚至以哭声宣告自己的存在,以此博得父母和其他亲人的注意。对于婴儿而言,哭泣也是一种很好的运动方式,能够增强他们的肺活量,让他们茁壮成长。

当然,也因为婴儿不会说话,所以婴儿哭声代表的含义就更多,父母更是要重视婴儿的哭声,不要忽略婴儿的需求或者身体的异常状态。那么,到底怎样才能确定婴儿只是在以哭泣做运动呢?

如果婴儿的哭声很嘹亮,而且富有节奏感,不会出现紧迫的情况,且哭声持续的时间比较短,那么基本可以判断婴儿是生理性啼哭;有的婴儿在哭泣的时候没有眼泪,不管是吃饭还是睡觉都表现正常,而且也时常玩耍,这样也可以判断婴儿是生理性啼哭。

总而言之,父母要多多观察婴儿,全方位对婴儿展开监控,这样才能对婴儿的哭泣做出准确的判断。

如今,很多育儿专家不建议父母只要发现婴儿哭泣,就把婴儿马上抱起来。长此以往,婴儿就会养成不愿意躺在床上的坏习惯,而只想让父母抱着。所以在确定婴儿是生理性哭泣之后,父母可以远远地观察婴儿,让婴儿哭一段时间,也可以监护婴儿,避免出现其他的情况。当然,凡事过犹不及,哭泣对于婴儿来说也要适度。虽然生理性啼哭是婴儿在做运动,但是婴儿如果哭的时间太长,对身体也是不利的。这个时候,父母可以走上前去,轻轻地抚摸婴儿,看着婴儿的眼睛,然后用婴儿喜欢的方式逗弄他,这样就能帮助婴儿停止哭泣,让其变得心情愉悦起来。

不得不强调的是,婴儿还很小,身体各方面都比较脆弱,必须确定婴儿是生理性啼哭时,父母才能远远地监护婴儿,从而让婴儿进行有益身心的运动。如果不能确定婴儿是生理性啼哭,父母就要及时检查婴儿的情况,有的放矢地满足婴儿的需求,从而安抚婴儿的情绪。

啼哭不止,警惕病理性原因

婴儿哭泣的原因很多,除了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生理性啼哭之外,还有一种哭泣是父母必须要警惕的,那就是病理性原因引起婴儿哭泣,也就是病理性啼哭。婴儿不会说话,他们无法告诉父母嗓子疼、身体发热无力、肠胃绞痛等不适,就只能用哭泣来诉说自己很不舒服。由于婴儿正处于身体快速发育和成长的时期,这也决定了婴儿的病情发展迅速,所以父母必须及时发现婴儿的病理性原因,并带着婴儿第一时间就诊。也许有些新手父母会感到非常困惑,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判断婴儿为何哭泣。其实,只要细心一点儿,就会发现婴儿的生理性啼哭与病理性啼哭截然不同。

导致婴儿病理性啼哭的原因大概可以分为三种,父母要对这几种病因多加了解,才能在综合分析婴儿啼哭声的情况下,有初步的判断。

一是很多婴儿因为钙的摄入量不足,会出现夜间啼哭的情况。缺钙的婴儿夜晚的睡眠很不安宁,而且有受惊的表现,他们时常在睡梦的状态下哭,而且肢体会情不自禁地抖动。每当婴儿出现这样的情况,妈妈就要给宝宝补钙。如今讲究营养均衡,大多数妈妈在给宝宝补钙的同时,也要给宝宝补充鱼肝油。需要注意的是,鱼肝油中的维生素A不能过量摄入,否则会导致宝宝中毒,也会出现夜晚烦躁和盗汗的症状。

二是如果婴儿原本玩得好好的,突然脸色苍白,而且爆发出阵发性的剧烈苦恼,双腿还会情不自禁地曲伸,则意味着婴儿有可能肚子疼。婴儿的肠胃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腹痛的情况,这属于生理性疼痛,父母要注意多多观察,避免肠梗阻或者肠套叠等引起严重后果。

三是婴儿哭泣的时候不停地流口水,甚至不哭的时候也反常地流口水,这就提醒父母要检查婴儿的口腔,看看里面是否有疱疹。有的婴儿一旦因为口腔出现问题,还会因为疼痛排斥吃饭。此时,父母应该赶紧带婴儿去口腔科就诊。尤其是如今的流行病手足口、咽颊炎等病情频繁地出现,父母更应该对出现异常的婴儿密切观察。

小小鱼六个月了,从未生过病,每天都高高兴兴的,很少哭泣。有一天,小小鱼早晨醒来哭声特别沙哑,也不爱吃饭了。妈妈和奶奶都觉得应该是暖气干燥导致的,因而给小小鱼喂了很多水,希望帮小小鱼润润嗓子。然而,直到中午,小小鱼还是时不时地哭泣,而且哭得更严重了,脸色还有些发青。妈妈突然想起来,小小鱼也许是病理性哭泣,又看到小小鱼呼吸不是很顺畅,因而立马带着小小鱼去了儿童医院。

在去医院的路上,小小鱼的声音越来越嘶哑,甚至哭泣的时候出现了憋气的状态。妈妈紧张不已,到了医院马上挂了急诊,说孩子呼吸窘迫。医生经过检查,确诊小小鱼得了急性喉炎,而急性喉炎的症状看起来跟感冒差不多,实际上特别凶险,如果呼吸窘迫严重,还有可能会危及孩子的生命。幸好妈妈足够警惕,把小小鱼及时送到医院就诊,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每当深秋时节,对于一岁以下的孩子而言,患喉炎的概率非常高。婴幼儿急性喉炎,又叫锁喉风,很容易导致婴幼儿缺氧或者窒息。那么,如何判断婴幼儿是否患了喉炎呢?

当孩子出现嗓音严重嘶哑且呼吸困难的症状时,父母无论是否能确定婴儿患了喉炎,都必须带着婴儿及时就医。此外,由夏入秋的时候天气骤冷,婴儿抵抗力差,很容易受寒感冒。这个时候,父母就要更加注意给婴儿保暖,避免婴儿生病。

总而言之,婴儿病理性哭泣的原因还有很多。诸如:有些婴儿有过敏性哮喘,会突然喘不上气来,呼吸困难,越是哭泣,这种情况越严重,脸色也会变得青紫;有的婴儿突然抓耳挠腮,也许就是因为耳朵里有了炎症;有的婴儿突然剧烈哭泣,尤其是男宝宝的父母,一定要检查婴儿的生殖器,看看是否患了疝气,如果怀疑有疝气,就要带着婴儿尽快就医,以排除疝嵌顿。有时,因为病情严重,婴儿的哭泣变得软弱无力,只能低声哼哼,这种情况意味着婴儿病情严重,比婴儿大声哭泣更紧急,父母必须马上带着婴儿就医。还有些婴儿的哭泣是在特定的时候,诸如撒尿的时候或者排便的时候,父母就要考虑婴儿是否尿道口或者肛门有疾病。如果婴儿是男性,还要观察包皮是否过长。

总而言之,婴儿哭泣的原因很多,病情也多变,父母一定要认真观察婴儿,细心呵护婴儿,才能为婴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尖声大哭,也许是“肠绞痛”在作怪

新生儿的肠胃发育还不够完善,很容易因为胀气或者是肠壁平滑肌的收缩,感受到疼痛。很多婴幼儿突发急性腹痛,都是因为肠绞痛引起的。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肠绞痛更像是身体的一种症候群反应,并非因为某种特定的病理原因引起,而在婴儿成长过程中表现频繁发生的特点。尤其是三个月以内的婴儿,更容易发生肠绞痛。所以对于三个月之内的婴儿突然哭泣,父母要知道和了解肠绞痛的原因,从而避免盲目慌张。

那么,肠绞痛有哪些特点呢?大多数婴儿发生肠绞痛,都是在某个特定的时间,例如,傍晚时分,或者是晚上入睡前等。也有的婴儿因为肠绞痛没有缓解,导致整夜哭闹不止,这属于个别情况,也有可能发生。肠绞痛无需接受特殊的治疗,随着婴儿的神经生理渐渐发育完善,肠绞痛发生的次数会越来越少,直至不再发生。

杰米生下来就有八斤多重,是个大块头,又因为妈妈奶水好,他也能吃,所以才过了百天,他的体重就已经18斤了。看着强壮的杰米,妈妈感到由衷地骄傲和自豪。杰米情绪很好,很少像其他孩子一样经常哭泣,而是吃饱了睡,睡饱了吃,总是乐滋滋的。然而,有一天,妈妈和往常一样给杰米换了干净的尿不湿后,开始给他喂奶。以往,杰米只要开始吃奶,就特别高兴,吃个肚饱溜圆,但是今天他却不配合,才吃了几口奶就丢掉乳头哭起来。妈妈拿出玩具哄杰米,他暂时被玩具吸引了注意力,不哭了,但是几分钟之后,就把目光从玩具上移开,又开始哭。

妈妈很心疼杰米,不知道他为何不愿意吃奶了,只好将其抱起来轻轻地摇晃,但杰米,反而哭得更厉害了。只见他小脸通红,一边哭泣,还时不时地尖叫。妈妈发现杰米攥着两个小拳头,就像大人在忍受痛苦一样,因而只得带着他去医院接受检查。

出乎妈妈的意料,在去医院的路上,杰米就恢复了正常,而且又开始愉快地吃奶了,不哭也不闹。但是想到杰米刚才痛苦的样子,妈妈还是带着他来到医院。医生检查之后,告诉妈妈,杰米是个强壮的小伙子,没有任何异常。

妈妈困惑极了:“但是刚才,他真的就像大人承受痛苦那样,还把拳头都握起来了呢!”听完妈妈的描述,医生说:“应该是肠绞痛,新生儿肠胃发育不完善,很容易发生这种情况。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可以先观察一下孩子,再决定是否来医院。”

作为父母,应该了解婴儿肠绞痛时哭泣的典型表现,引起肠绞痛的原因,以及如何帮助婴儿缓解疼痛,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婴儿。

首先,婴儿发生肠绞痛时会受到惊吓,所以哭起来有些歇斯底里,而且他们会因为无法忍受的疼痛,满脸通红,也会攥紧拳头,以此与痛苦对抗。有的婴儿为了缓解疼痛,还会本能地蜷缩起双腿。同时,他们的四肢也会因为紧张变得冷冰冰的。

这种情况下,父母哪怕安抚婴儿,婴儿的注意力也只会转移一两分钟,马上又会因为疼痛哭泣不止。这种哭泣的过程具有间歇性,甚至会反复持续几个小时,直到宝宝不再疼痛或者哭到筋疲力尽为止。这种感觉就像成人因为肚子里灌入凉风,导致肠胃里冷空气蹿来蹿去。细心的父母会发现,有的婴儿放屁或者拉臭臭之后,就能平静下来,因为他们的肚子不疼了。不过,欠缺经验的父母也不要一看到孩子哭就怀疑是肠绞痛。前文说过,孩子哭泣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父母一定要认真观察,以免耽误孩子的病情。

其次,婴儿为何会肠绞痛呢?这一定是很多父母都想知道的。实际上,导致婴儿肠绞痛的原因很多。例如:对牛奶过敏会导致婴儿肠绞痛;吃奶过急、过饱,会导致婴儿肠绞痛;婴儿特别兴奋的情况下,也会引发肠绞痛,这就跟成人因为紧张导致胃疼是一样的道理。当然,对于大多数婴儿来说,肠绞痛主要是因为他们吃奶时过于急促,吞咽很多空气进入肚子里导致的。当气泡在婴儿的肠道里移动时,婴儿娇嫩的肠道自然会感到疼痛。这些原因都很常见,要想有效避免婴儿肠绞痛,父母在带养孩子的过程中,就要考虑这几方面的因素,从而有效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

最后,既然肠绞痛不是病,而是一种症候群,那么医生对婴儿的肠绞痛也会束手无策。此时,父母只能想方设法为婴儿缓解疼痛。例如每次喂完奶之后,可以把婴儿立着抱起来,然后用手轻轻地拍打婴儿的背,这样坚持十分钟左右,婴儿就会打嗝,排出肚子里的空气,肠绞痛自然也就不会再发生了。当婴儿发生了肠绞痛时,父母还可以轻柔地按摩婴儿的小肚子,或者用温热的热水袋对婴儿的小肚子进行热敷,以此来帮助宝宝缓解腹痛。重要的是,婴儿最依赖和信任的人就是父母,哪怕婴儿一直哭闹不止,父母也要保持镇定,而不要擅自紧张起来,更不要把焦虑不安的情绪传染给婴儿。

要想缓解婴儿的肠绞痛,还有一种饮食疗法可以采用。如果婴儿对于牛奶过敏,那么父母要立刻为婴儿更换脱敏奶粉,这样就能从根源上预防婴儿肠绞痛的发生。当然,最好是给婴儿吃母乳,这样就不会存在对牛奶过敏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过敏体质的婴儿,母亲也不要吃容易引起婴儿过敏的食物。诸如有的妈妈喜欢吃巧克力,但是婴儿对巧克力过敏,那么当妈妈吃了巧克力后,婴儿又吃了妈妈的乳汁,就会肠绞痛。所以,对于食物过敏引起的肠绞痛,要从妈妈这头“奶牛”的根源处把好关,从而有效避免婴儿发生肠绞痛的情况。

家有夜哭郎,该怎么办

当婴儿整夜地啼哭时,相信很多妈妈都会感到非常抓狂,甚至崩溃。为何婴儿白天睡得又香又甜,到了晚上,就变得那么烦躁不安呢?难道孩子真的是夜哭郎,需要去求神拜佛吗?

对很多新手妈妈而言,她们刚刚生完孩子身体虚弱,体内激素水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待哭泣的孩子,她们总是因为困倦疲惫感到无力应付,甚至自己的情绪也会因为孩子的哭泣而变得烦躁不已。有些新手父母,甚至恨不得立刻带婴儿去医院看医生,认为这比在家里抱着无端哭泣、不停哭泣的孩子好。

其实,有很多婴儿都出现过白天入睡正常、夜晚哭闹不止的现象,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小儿夜啼。毫无疑问,婴儿因为哭泣整夜不睡觉,不但搅扰了全家人的睡眠,也使自己在夜晚得不到充分的休息。长此以往,不仅婴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其各方面的能力也会发展滞后。尤其是黑白颠倒的时间久了,婴儿就无法正常分泌生长激素,导致各个方面的生长发育都处于缓慢滞后的状态。所以,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忽略小儿夜啼这个问题。很多经验丰富的老人都知道,婴儿不但需要吃得好,更要睡得好,才能保证身心健康。

当然,凡事有因才有果,小儿夜啼看似是婴儿生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实际上也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因引起的。在排除婴儿有需求要满足以及病理性原因之外,父母就要关注以下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婴儿消除不利于睡眠的因素。

诸如,有的孩子白天睡得太多太饱,导致他们晚上根本不想睡觉,所以在觉得无聊的时候,他们就会以哭泣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无聊啊,怎么没人陪我玩啊”。有的新手父母对养育婴儿没有经验,总是在睡觉之前和婴儿玩耍,导致婴儿过于兴奋,这会使婴儿心神不宁,无法入睡,婴儿哭闹不止;有些新手妈妈担心屋子里太黑了,不方便随时照顾婴儿,所以就选择开着灯睡觉。殊不知,婴儿再小,也是有生物钟的。亮着灯睡觉,使婴儿分不清是夜晚还是白昼。被搅乱了生物钟,婴儿自然无法顺利入睡。此外,诸如换了个新环境,或者身体不舒服等原因,都会导致婴儿夜啼。

最近,刚刚过完周岁生日的晨晨突然开始夜哭,几乎每天夜里十二点的时候,她都会按时醒来,然后哭一个小时左右才慢慢入睡。刚开始几天,妈妈以为晨晨是白天受到了惊吓,因而还特意买了桃木棍放在晨晨的床头。但是几天过去,晨晨的夜哭丝毫没有好转,而到了白天,她又因为困倦,午觉要睡四五个小时。在晨晨的搅和下,爸爸妈妈晚上都睡不好觉。为此,要上班的小宋,每天都困得睁不开眼睛。

有一次,单位领导看到小宋困得坐在工位上打盹,不由得问:“小宋,我看你最近似乎很疲劳,是晚上失眠吗?”

小宋无奈地说:“我还失眠呢,我现在站着都能睡着。都是被我闺女闹的,每天半夜十二点哭个把小时,我媳妇也是困得要死,不过她等到孩子睡午觉,也能补补觉,我就惨了……”小宋的一通诉苦,让家里有两个孩子的领导深有感触:“这种情况呀,错就错在你媳妇。”

他很惊讶地看着领导,媳妇天天辛苦带孩子,哪里错了?领导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说:“孩子第一次夜里哭,也许是哪个地方不舒服,但是你媳妇白天搂着孩子睡四五个小时,正是导致孩子夜里继续哭的直接原因。试想,你要是白天睡上五六个小时,你夜里还想睡吗?孩子醒了睡不着,看着四周黑洞洞的,可不就是要哭闹不止,把你们都喊醒陪伴她吗!你就信我的,让你媳妇每天就让孩子睡两个小时,孩子夜里肯定睡得香!”

小宋对领导的话半信半疑,但是病急乱投医,如果晨晨再这么闹下去,只怕他们两口子都要累倒了。为此,他回家把领导的意见告诉了媳妇,媳妇也觉得可以试一试。

第二天,妈妈在午睡前定了闹铃,闹铃一响,她就马上把晨晨弄醒,和晨晨去小区公园里玩耍,或者晒晒太阳。果然,当天晚上晨晨又困又累,睡得特别香。直到第二天清晨,爸爸的手机闹铃响了,晨晨都没被吵醒。

由此可见,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哭泣,白天睡得多,晚上自然睡不香,因为无聊,也就只好哭哭做运动了。事例中的爸爸妈妈都是新手,对于孩子夜哭的表现手足无措,幸好爸爸得到领导的点拨,才彻底消除了孩子夜哭不止的难题。

对于小儿夜啼,父母不要焦躁,否则当父母不能保持镇定的时候,孩子也会因为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变得更加紧张不安。为了帮助婴儿避免夜哭,父母在喂养孩子的时候就要注意,入睡前不要把宝宝喂得太饱。有的父母为了让宝宝一觉睡到天亮,不至于因为饥饿而半夜醒来,会特意把奶粉冲得浓一些,或者让孩子多吃一些。殊不知,胃不和则卧难安,婴儿的胃部容量原本就小,肠胃消化功能也很弱,如果再吃得过饱,会很难进入深度睡眠。要想让婴儿安然入睡,父母首先要为婴儿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既不要过热,也不要过冷,唯有温度适宜,婴儿才能酣然入睡。除了不能吃太饱之外,在入睡之前,父母也要避免婴儿玩得太高兴,应尽量引导婴儿从事舒缓的活动。

众所周知,人在吃饱的状态下什么也不想吃。对于婴儿而言,睡觉也是如此。如果婴儿白天睡的时间太长,那么晚上便很难入睡,也会变得紧张不安。

也许有的父母会问:“孩子白天一睡午觉,就要睡四五个小时,也没法叫醒他呀!”当觉得婴儿白天睡得时间太久,父母就应该叫醒婴儿,陪伴婴儿一起玩耍,这样才能帮助孩子恢复正常的作息规律,也才能让婴儿更快乐健康地成长。

总而言之,睡眠对于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人一生之中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如果婴儿长期睡不好,黑白天颠倒,一定会给婴儿的身体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态,帮助婴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认生的宝宝,一看到陌生人就哭

婴儿长到六个月之后,开始渐渐地学会认识身边的人,尤其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与他亲密接触的人。在此之前,对于婴儿而言,完全没有陌生或者熟悉的概念,既不知道谁与他最亲,也不知道谁与他最陌生。也就是说,大多数情况下,六个月之内的婴儿总是坦然接受他人的照顾,根本不管照顾他的人是谁。这一切,都从婴儿六个月以后发生改变,其能渐渐地认识身边的人,也知道自己在产生需求的时候应该向谁寻求帮助。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认生并非婴儿封闭了自己的世界,而是他们建立了自己世界的边界线。比如,有的婴儿在看不到妈妈的时候,会感到非常焦虑。随着视力的发展,婴儿也熟悉了妈妈的长相和容貌,当其看到不熟悉的陌生人靠近时,未免会感到紧张不安,用哭声来表达他的不满。每当陌生人靠近时,婴儿的哭声恰恰意味着婴儿对陌生人的抵触和抗拒。很多父母都觉得婴儿一旦认生,就不讨人喜欢了。实际上,对于成长而言,婴儿出现认生的情况完全是好事情。认生的婴儿警惕心理更强,因为认生而哭泣恰恰是他们保护自己的有效手段。不过,认生只会持续半年左右的时间,到婴儿过了周岁之后,婴儿认生的情况就会渐渐好转。而随着对外界的认知更深刻,他们就会知道爸爸妈妈有时虽然暂时离开了,但是很快就会回来的。

六个月之内,朋朋是小区公园里的开心果,每当奶奶带着朋朋去公园里晒太阳,这个乐呵呵的大胖小子都能马上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力,大家总是争先恐后地抱朋朋,逗朋朋玩。然而,六个月之后,有一天奶奶带着朋朋去公园,一个平日里和奶奶总坐在一起聊天的邻居奶奶又来抱朋朋,朋朋却一撇嘴突然嗷嗷大哭起来。邻居奶奶不知道怎么回事,吓得赶紧把朋朋塞回奶奶的怀抱里。

邻居奶奶笑着说:“这小家伙,好几天下雨没出门,就不认识我们了。”奶奶也说是因为这几天没来公园,所以朋朋才这样。

然而,玩了一个上午之后,邻居奶奶觉得跟朋朋熟悉了,又要抱朋朋。朋朋却躲闪着,不愿意像以前那样冲着邻居奶奶伸出双手。这时,旁边的爷爷说:“这个小家伙,开始认生了。”果然,每当有外人来抱朋朋时,朋朋始终在躲闪,再也不愿意投入外人的怀抱了。

对于婴儿的认生阶段,父母一定要加以重视。有些父母会任由亲戚朋友或者邻居抱婴儿,导致婴儿紧张得哇哇大哭,这其实会伤害婴儿的安全感。也有的父母恰恰与此相反,就因为婴儿认生,就从不与婴儿陌生的人接近,以免引起婴儿的紧张焦虑,这实际上也是错误的做法。理智的父母应该知道,婴儿需要外界的刺激,也需要与其他人接触,因而他们会有意识地让婴儿看到更多的人。但是为了保护婴儿的安全感,他们也不会随意让婴儿被“陌生人”抱。

婴儿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父母对于婴儿的认生心理一定要循序渐进,给予婴儿耐心的引导。

此外,父母要端正态度,全盘接受婴儿的认生,而不要对婴儿认生心生抵触,觉得婴儿完全没理由认生。为了缓解婴儿的认生心理,父母要多多带着婴儿四处走走看看,当经常看到陌生人,也意识到陌生人对自己没有恶意之后,婴儿也就不会再那么认生了。

需要注意的是,循序渐进引导婴儿接受陌生人时,父母一定要提醒陌生人先逗弄婴儿一会儿,等到与婴儿熟悉了,再与婴儿更进一步接触。作为“陌生人”,要想拉近自己与婴儿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借助于各种美味的食物和好玩的玩具,这样婴儿就不会那么强烈抵触了。

凡事都讲究一个过程,引导婴儿接受陌生人也是如此。很多父母误以为婴儿还小,便不尊重婴儿的意愿。其实,婴儿也是一个完全独立的生命个体,值得每一个成人尊重和平等对待,父母不要觉得婴儿认生是小事情,而要全心全意引导婴儿接受陌生人,与陌生人相处。渐渐地,婴儿就会成长为落落大方、热情好客的小朋友。

离开妈妈伤心欲绝,都是分离焦虑惹的祸

婴儿出现分离焦虑完全是正常现象,虽然随着月龄的增长,婴儿会渐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但是他们从意识层面上依然觉得自己与妈妈是一体的,是不可分开的。通常情况下,婴儿的分离焦虑会延续到三岁之前。在此期间,婴儿总是会黏着爸爸或者妈妈,不愿意与爸爸妈妈分开。很多婴儿还表现出“挑剔”的特点,例如在奶奶怀抱里正玩得高兴呢,一看到妈妈出现,就马上往妈妈怀里挣扎。等到妈妈要去上班,准备把婴儿交还给奶奶照顾时,婴儿就会撕心裂肺地哭泣。这意味着婴儿的自我意识在发展,与此同时他们对于妈妈的依恋也越来越深。

虽然分离焦虑对于婴儿而言是正常现象,但是当婴儿总是情绪波动、起伏不定时,婴儿就会经常紧张焦虑,甚至影响身心健康。在这种情况下,妈妈一定要为婴儿做好心理准备,诸如告诉稍微大一些的婴儿;“妈妈要去上班了,等到晚上回家再和宝贝一起玩”。而在真正去上班之前,妈妈还可以提前与负责照顾孩子的老人搞好配合,例如短暂离开一会儿,在约定的时间里回到婴儿面前。如此反复,婴儿就会意识到妈妈离开之后还会回来的,随后就不再那么焦虑了。

因为是晚婚晚育,作为老师的刘丹寒假生孩子,休完产假后,又请了一个月的假,连着休了一个暑假,直到孩子小豆八个多月才去上班。和孩子朝夕相处的八个多月,使刘丹越来越不愿意去上班,只想在家陪伴小豆,感受他成长的每一个瞬间。然而,学校里好几位女老师都相继生孩子,导致人手非常紧张。为此,刘丹只能依依不舍地去上班了。

刘丹上班第一天,还没到中午,婆婆就打电话告诉刘丹:“小豆从你走了就在哭,不是哇哇大哭,就是哼哼唧唧地哭,看起来一点儿都不高兴。”

刘丹很纳闷:按道理来说,儿子小豆才八个多月,不会想妈妈吧!下午五点刚刚下班,刘丹就迫不及待地往家里赶去。才走到楼下,刘丹就听到小豆撕心裂肺的哭声。刘丹飞一般地上了楼,当看到奶奶正满头大汗抱着小豆在屋子里走来走去时,刘丹连鞋子都来不及换,赶紧接过小豆。没想到,小豆一进入妈妈的怀抱,马上就不哭了。

奶奶说:“小豆认人了,一天眼睛都在滴溜溜地转,四处找,肯定是在找你呢!”

虽然小豆才八个多月,但是已经认识妈妈了,而且也不愿意离开妈妈。在经过与妈妈八个多月的朝夕相伴和亲密相处后,小豆一旦看不到妈妈,就会觉得内心焦虑紧张,既思念妈妈,也觉得不在妈妈身边缺乏安全感。婴儿对于父母的依恋很深,导致一离开父母,就会觉得内心焦虑,因而不愿意与妈妈分开片刻。

其实,不仅一岁前后的宝宝面临分离焦虑,哪怕长到三岁以后去幼儿园,宝宝依然要面临与妈妈分离的焦虑。大多数孩子都抵触去幼儿园,就是生怕妈妈把自己放在幼儿园里不要了,这样就再也不能见到妈妈了。当然,三岁之后的孩子已经具备理解能力,所以妈妈更要坚定地告诉宝宝:“宝宝去幼儿园,妈妈下班之后就接宝宝回家吃饭睡觉,和爸爸妈妈在一起,好不好?”哪怕孩子哭闹不止,妈妈也要这么说,从而对宝宝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宝宝认识到“去幼儿园上学是暂时与爸爸妈妈分开,很快就会回家和爸爸妈妈团聚”的事实。

细心的爸爸妈妈会发现,有的宝宝在与妈妈分开后,总是不停地哭泣,直到再次回到妈妈身边才能停止。而且,这样的宝宝都表现出黏着妈妈的行为,甚至不愿意与小朋友们玩,只愿意和妈妈玩。

相比之下,有些宝宝则相对独立,他们在妈妈离开后只会短暂哭泣,而后也就与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了。通常情况下,相对独立的宝宝是因为具有安全感,不会总是怀疑和质疑外在的世界。从构建安全感的角度来说,爸爸妈妈要经常与宝宝亲密接触,诸如陪伴宝宝睡觉,和宝宝一起玩耍,经常给予宝宝正面的肯定和赞扬。

渐渐地,宝宝就会形成积极乐观的品质,也会更加信任身边的人。哪怕离开爸爸妈妈身边,他们也能把自己照顾得很好,或是配合幼儿园的老师进行学习和生活活动。

避免孩子哭泣,不要把紧张情绪传染给孩子

在孩子密集的地方,每天都会上演无数次父母因为孩子摔倒而大惊小怪的情形,其实孩子远远没有那么脆弱,只要父母足够坚强,孩子的心也会变得坚强起来。很多孩子跌倒的时候原本不会哭泣,而是在父母大惊小怪、过度重视之后,才变得脆弱起来,哭泣不止。

如今的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缺少的不是享受,而是吃苦。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学会走路对于孩子意味着质的飞越,是走向人生的一大步。从学会走路开始,他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他们也开始不断地探索世界,成为小小的独立探险家。然而因为孩子走路方面的技能还不够熟练,所以难免会经常摔倒。这种情况下,明智的父母会鼓励孩子,而不会以大惊小怪来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使孩子感到紧张。

一岁三个月的帅帅正在蹒跚学步,不过他还比较胆小,只能扶着家具慢慢地走,或者会降低重心如同扎马步一样一步一步地往前挪。看到同小区的盈盈一岁的时候就能熟练走路,妈妈未免有些心急,总说帅帅走路太晚了。盈盈奶奶告诉妈妈,男孩很多事情都会比女孩晚一些,妈妈这才稍微放下心来。

这一天,帅帅正在扶着小区里花坛的边沿走路,突然被脚底下的小石头绊倒了,大哭起来。妈妈马上跑过去扶起帅帅,满脸心疼,还问帅帅:“宝贝,摔到哪里了?摔疼了吗?不要哭啊,宝贝勇敢!”看到妈妈来到身边,帅帅哭得更厉害了,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妈妈检查之后发现帅帅也没摔到哪里,不由得纳闷:“没摔到啊,怎么会哭得更厉害了,不会骨折了吧?”

盈盈奶奶看到妈妈的样子,情不自禁地笑了,说:“帅帅妈妈,你这么紧张吓到他了,不信你试试,帅帅得好几天都不敢再走路了。”果不其然,等到帅帅恢复平静之后,妈妈再把帅帅放到地上走,帅帅就把两条腿缩起来,怎么也不愿意配合妈妈继续走路了。

妈妈纳闷地问盈盈奶奶:“妈,这到底是怎么了?”

盈盈奶奶告诉妈妈:“孩子被你吓到了,你太紧张了,虽然孩子未必能听懂你的话,但是看你的神情、听你的语气,孩子就知道事情很严重,所以他就不敢走路了。其实,以孩子的身高,这样平地上摔倒只要不擦破皮,基本没什么问题,况且现在是冬天,孩子穿得多,也不容易因摔倒而受伤。孩子摔倒之后,你不要那么紧张,不然孩子就不敢走路了。”

这时,妈妈才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好,赶紧反思自己。足足两三天之后,帅帅才敢再次下地走路。从那以后,妈妈再也不敢大惊小怪地吓帅帅了。

一岁多的孩子虽然还不能完全听懂妈妈的话,但是他们却能从妈妈的神情、语气中感受到妈妈的情绪。当妈妈过分紧张的时候,孩子也会变得紧张起来,甚至原本不想哭的孩子也会马上哭泣,原本小声哭泣的孩子会立刻大声哭泣,从而使他们表现出来的严重程度与妈妈的紧张程度成正比。

一看到孩子哭泣,很多父母就不淡定了,其实让孩子哭一会儿没关系的。父母看到孩子哭,只要查看孩子有没有受伤即可。

当然,父母也可以引导孩子从失败的经历中总结经验,培养孩子越挫越勇、坚定不移的优秀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