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创新研究
——重温红色经典歌剧《党的女儿》传承革命精神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在教育教学知识的时候,高校不仅要做好文化课程教学工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还需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学生在将来走入社会后,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将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在自己的工作上,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贯彻党的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 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
一直以来高校都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工作。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并不是说只需要做好文化课教学就够了,最为重要的还是要想办法启迪学生的思想。学生进入高校以后,基本上已经成年,经过初中、高中的学习,他们对世界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已经逐步建立属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由于长期生活在学校中,高校学生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还比较稚嫩,思想也不是很成熟,社会经验少。而且高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由于学习经历、生活环境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对于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交流过程中的思想碰撞也会对彼此产生影响。如果高校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没有做好党建和思政教育方面的工作,学生很可能会受到一些不良思想的影响,甚至会走入歧途。比如说,复旦投毒案、药家鑫和马加爵等恶性事件的发生都与学生的思想认识存在一定的关系。由此可见在高校中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党建和思政教育的效果并不是十分到位。首先,很多高校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单一。笔者在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思政课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都喜欢照本宣科,教师在讲台上讲,真正能够静下心来听教师讲课的学生寥寥无几。在考试的时候,学生都是依赖教师的讲义和画重点。
其次,在高校发展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教师教学以及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差异,许多学生并没有认识到党建及思政教育的重要性。笔者在观察的过程中,发现思政课上教师在讲台上挥汗如雨、口干舌燥地讲解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学生却不以为然,听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必须创新,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认识到加强党建和思政教育,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性。
二 创新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革命精神传承的意义
人和动物最明显的区别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众多高素质的人才齐聚高校,如果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只注重学生的文化课教学,只关注学生成才,而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学生在将来是很难成长为对社会有用之人的。高校是学生交流思想的重要场所,同样的一件事一千个人可能会有一千种看法,有的人的看法是正面、积极的,而有的人的看法则比较消极。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做好思政教育工作,学生就很可能会受一些不良思想所影响,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在高校发展过程中,重视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做好革命精神传承工作,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以歌剧《党的女儿》为例,剧中的“田玉梅”“桂英”“七叔公”等人物形象、立场鲜明,他们不顾自己生活环境的恶劣,始终不放弃自己的理想,甘愿为理想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畏精神,值得每一个学生学习。高校在进行思政政治教育的时候,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能够帮助学生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 高校党建和思政教育创新的对策思考
1.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原则
党建和思政创新开展绝非易事。高校在教育教学的时候,要想做好这方面的工作,首先需要学会转变自己的教学思路,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目前,在高校中的大学生多是“90后”,他们所生活的年代,物质资源十分的充裕,学生几乎没有吃过苦,生活环境较为安定,可以说是在“蜜罐”中长大的。他们对于战争以及革命可以说是十分陌生的,即使通过观看影视剧,阅读书籍对战争和革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毕竟不是亲身经历。学生的生活环境以及教育经历,对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要做好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必须了解学生的想法,学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他们这个年龄段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如在音乐课上,让学生们欣赏经典红色歌剧《党的女儿》,可能许多教师会选择让学生欣赏之后,写一篇观后感。这种教学方法本身不存在问题,但是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部分学生在网上搜索一篇类似的文章,然后稍微改动,上交给老师就算完成了作业。这种方法显然是无法使学生真正地领会到歌剧的深意。也是由于这样的原因,教师教法必须要创新。比如说,教师可以在教学的时候采取互动式教学,进行课堂随机提问,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了解学生内心的想法,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与思想认识,合理地调整教学方法,丰富他们对革命精神的认知,做好传承工作。
2.提升创新目标,培养复合型人才
高校学生是祖国发展的未来和栋梁,能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都是十分优秀的。但是,笔者经过长期的观察发现,部分学生由于受到不同思想的影响,也存在政治迷茫、信仰缺失,找不到人生目标;有的学生功利地认为学习就是为了在将来找到一份好的工作,理想信念模糊;有的学生甚至存在价值观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等比较严重的问题。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凡事都先考虑自己,很少顾及他人的感受。这些问题看似只是一些小问题,但如果这些问题同时出现就是大问题了,会对学生的成长及发展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高校开展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正视自己的缺点,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学校学习期间学会与他人友好地相处、团结协作,学会在团队和生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
党建和思政教育的创新并非一日之功,除了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参与到各项教学活动中以外,还需要做好教师的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党建及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不能盲目地认为这部分工作只是思政课教师的职责。实际在音乐课上,在舞台艺术实践中,教师也可以进行思政教育,并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比如说在学习歌剧《党的女儿》时,教师就可以多角度地分析歌剧的内容以及情感表达的方式,可以在教学之前让学生们先在网上搜集资料,了解歌剧诞生的背景和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和探讨歌剧与电影的区别,谈一谈剧中有哪些感人至深的场景,人物身上有哪些闪光点值得我们学习,落实革命精神的传承。
总之,高校在传播知识发展教育的当下,不能只注重文化课及技能的学习,思政教育也同样重要。虽然思政教育对于学生当前的发展和成长看似意义不大,但是它们却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学会明辨是非、分辨善恶,这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发展建设过程中,做好思政工作是高校发展的第一步,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卢忠萍、陈世润:《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与红色资源开发利用》,《求实》2012年第8期。
康丹丹:《红色资源纳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应然与实然论析》,《思想教育研究》2012年第7期。
袁子英:《红色资源数据库建设研究——以筹建贺龙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学研究》2012年第14期。
肖发生:《论红色资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价值和运用》,《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4期。
陶璐、胡松:《“红色资源”相关概念的辨析》,《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