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与上海:上海对接“一带一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在过去的一年,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未来更加充满了不确定性,作为国际问题研究者,希望及时在理论层面和对策层面做出回应,进行及时有效的跟踪研究。本书借鉴文献,通过对各种复杂现象的整合与理解,旨在为指导实践寻找最精简而实用的分析框架,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形势做到心中不乱,冷静研究。本书跟踪和了解最新的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从我国外交实践中寻找对接思路,为我国的国家利益和上海的发展提供可借鉴的对策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外部环境的更为复杂多变(特别是英国脱欧、美国大选等现象发生之后),我国对外政治、对外经济及外交更加需要专业知识支撑,更加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外交所面临的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提出针对性建议,服务于我国的国家利益。如何有理、有力、有据地打出中国牌,维护中国利益,例如围绕“一带一路”投融资合作或国际工程合作项目需要的“落地”对策,甚至是简单的外事交流活动和多边、双边对话之中,都急需专业的研究,更为客观全面地指出国际新形势、新问题,站在更加清晰的框架下看待影响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及外交的基本因素,进而予以精准应对,才能适应国际新形势的发展需要,维护我国利益。对于上海本地来说,如何与国家的宏观对外政策,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实现对接,也是服务大局、服务本地发展的重中之重。上海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呼应我国的宏观外交思维与战略框架。例如,上海在呼应五大发展理念、对接丝路建设、突出全球金融中心建设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研究并积极对接我国大力参与全球治理的时代步伐,是上海抓住历史机遇,建设更为繁荣、更为领先的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举措。

基于这样的思考,本书将主题确定为:全球治理中的中国与上海——上海对接“一带一路”(2017年度报告)。这个报告只是研究上海对接全球治理、对接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的开始。

本书由三篇六章构成。第一篇为形势篇,将中国及上海置于全球视野之下,更为准确地判断中国在世界的位置和上海对接中国外交与发展战略的切入点,由第一章和第二章组成。第一章从世界人口形势、国际能源新格局、知识与技术创新、国际规则碎片化和世界经济增长趋势与格局变化五个角度探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未来;第二章从改革与完善既有全球治理的制度安排、机制创新、区域一体化与机制整合诉求和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主场外交四个方面对全球治理的基本情况做了介绍并进行了展望。第二篇是发展篇,对中国外交思维与发展战略框架进行了分析,由第三章和第四章组成。第三章围绕国际伙伴关系的特征、内涵与布局,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构建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发展中国家伙伴关系和扩大“一带一路”的“朋友圈”论述了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性;第四章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的五个发展理念阐述了“一带一路”的理论与实践意义。第三篇是“一带一路”与上海篇,重点描述了上海在“一带一路”中的落脚点,由第五章和第六章组成。第五章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时代背景、取得的成绩、意义与两个大局作了介绍;第六章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打造“绿色丝绸之路”“健康丝绸之路”“智力丝绸之路”“和平丝绸之路”四个丝绸之路具体实践。

本书为结合新形势、新问题和中国的总体外交战略设计,为上海提出政策建议: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上海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球化愈演愈烈的今天,各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外交成为每个国家都在研究的策略与智慧。“主场外交”是提升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世界知名度、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且良好的手段。作为世界金融、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国际知名度最高的城市之一上海,自然希望成为“主场外交”的排头兵。而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将是上海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本书的“落脚点”放在上海对接中国外交战略设计、对接“一带一路”上面,将为上海提供重要的对策支持。

在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内,课题组成员付出了大量的劳动。冯维江负责第一篇第一章和第二篇第三章的写作,徐秀军负责第二篇第四章和第三篇第六章的写作,熊厚、苏庆义、智宇琛负责第三篇第五章的写作,任琳负责前言与第一篇第二章的写作及统稿工作。大家以较高的研究质量严格要求自己,重视本书的系统性、客观性,为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打下了框架基础。由于时间仓促,本书还有很多未尽之处,希望今后有机会进一步深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