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本书首先阐述了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基础理论,回顾了机构投资者和投资决策的相关理论研究现状,奠定了本书的研究基础,然后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现状、制度约束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之间关系的理论解释,并提供了相应的实证证据。
通过文献回顾和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本书试图从以下方面研究机构投资者与上市公司投资的关系。
(1)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一方面反映了机构投资者的价值发现功能,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构投资者关注上市公司的哪些指标,这是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实现价值创造的基础。本书实证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是否具有信息优势,即上市公司的特征信息、市场表现、公司治理等信息对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有影响,特别地,机构投资者是否偏好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高、注重长期投资的上市公司。
(2)机构投资者治理作用分析。首先,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影响上市公司投资决策,促使管理层做出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一致的决策,及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投资支出规模有何影响;其次,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是否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有抑制作用,对自由现金流引起的过度投资和融资约束引起的投资不足分别有何影响。
(3)机构投资者影响公司投资的经济后果分析。实证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作用效果,即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决策的影响是否提升了公司业绩并最终增加了公司价值。
二 研究内容
本书总体内容按篇章结构安排为八部分,章节内容安排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研究框架等内容。
第二章,文献综述。回顾了机构投资者积极主义和机构投资者异质性、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投资、机构投资者与公司业绩等方面的相关文献。
第三章,制度背景。首先,在界定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基础上,回顾了我国机构投资者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自身存在的约束,其次分析了我国机构投资者存在与发展的外部环境,包括市场环境、法律制度及公司治理状况等。
第四章,理论基础与机理分析。分别对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公司治理与公司投资理论的融合、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基础进行了梳理,从理论上分析了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作用的动因和方式,并阐述了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投资支出可能发生的作用及作用机理。
第五章,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投资:持股偏好分析。采用资本市场和公开来源数据,结合相关理论预期,提出若干假说,检验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特征(成长性、赢利能力、股利政策、公司规模、财务风险)、市场表现(上市年限、风险与成长机会、股票交易成本、股票市场回报率)、公司治理(会计信息质量、股权集中度、董事会特征)等方面是否存在持股偏好。
第六章,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投资:治理作用分析。结合相关理论预期,以及我国国企所处的宏观经济背景和内部微观治理结果,提出若干假说,首先,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是否对上市公司投资支出的规模有影响。其次,检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是否有抑制作用,从投资不足和过度投资两方面分别检验了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作用。
第七章,机构投资者持股、投资支出与公司业绩:经济后果分析。在相关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若干假说,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投资支出的影响作用是否最终带来企业价值的提升。
第八章,结语。总结本书的研究结论、启示、可能的研究贡献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书的总体研究框架如图1-1所示。
图1-1 研究框架图
三 研究方法
本书遵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验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设计,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并以实证研究方法为主。
本书采用规范分析方法,通过理论的演绎、归纳,对国内外机构投资者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并对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制度背景等进行分析,结合投资支出的相关理论,对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治理作用机理及渠道等进行了理论分析,为后文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分析的基础。
本书结合中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实证研究方法,运用线性回归检验了机构投资者的信息优势和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投资支出规模等的影响;运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在控制了内生性问题的影响后,研究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投资效率、公司业绩的作用。
最后,以理论分析和实证证据为基础,提出了改善和促进我国机构投资者发展的建议。
本书财务数据、股权结构数据、机构持股数据等来自北京聚源锐思数据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锐思数据库,最终控制人数据来自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发的WIND数据库,股票交易数据来自香港理工大学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CSMAR数据系统。
本书数据处理使用STATA计量分析软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