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始见的夸张及其审美
一 始见于典籍中的夸张
在文字产生以前的先民语言中的夸张无从查考,我们今天追溯夸张的源头,只能从文字材料中去探寻。从文字记载的典籍来看,始见的夸张在《尚书》之中,《尚书》中记载在尧舜时期人们就运用了夸张。如:
(1)帝曰:“咨!四岳。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下民其咨,有能俾乂?”(《尚书·尧典》)
(2)禹曰:“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予乘四载,随山刊木,暨益奏庶鲜食。予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懋迁有无,化居。烝民乃粒,万邦作乂。”(《尚书·皋陶谟》)
例(1)中的“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是运用扩大夸张来描述洪水。例(2)中“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同样运用了扩大夸张。对这两例,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察。第一,这两例出自《尚书》中的《尧典》和《皋陶谟》,记载可靠。因为《尧典》和《皋陶谟》都属今文《尚书》,不是伪古文《尚书》,当属可靠。第二,《尧典》和《皋陶谟》都属《尚书》中的《虞书》,其中记述的人和事都是尧舜时期的。例(1)中的“帝”指帝尧。例(2)中的“禹”,是指帝舜时期作为大臣的禹,而不是指后来作为夏代君主的禹。第三,这两例记录的都是人物对话时的语言,属于记言。朱自清认为,“中国的记言文是在记事文之先发展的”,“记事比较的是间接的,记言比较的是直接的”。因此,这两例在记言中记录的当时的夸张,应该比记事中的夸张可靠性更高。打开《尚书》,第一篇《尧典》的第一段文字中就有“协和万邦”这一夸张说法,王充在《论衡·艺增》中曾经对此议论过。但“协和万邦”是记事文字,我们没有用此例,而是用记言文字来考察当时人们运用夸张的情况。第四,刘勰曾经举这两例作为例证。《文心雕龙·夸饰》指出:“虽诗书雅言,风格训世,事必宜广,文亦过焉……襄陵举滔天之目……辞虽已甚,其义无害也。”刘勰指出了夸张的必然性,并且举了《尚书》中的例子作为例证。刘勰所举的“襄陵举滔天之目”,根据今人的注解,一般认为是指我们在此举的例(1)。其实,也不妨包括我们举的例(2),因为这两例都是用夸张来描述洪水,所用词语大致相同。当今研究《尚书》的学者认为,“学术界一般把《皋陶谟》看作是《尧典》的姊妹篇”,“《皋陶谟》和《尧典》可能取材于同一原始材料,遣词造句、表情达意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样看来,我们就可以用刘勰的论述和举例来印证我们所举的例(1)、例(2)这两例的可靠性。通过以上
四个方面的考察,我们说从文字记载的典籍来看,夸张始见于《尚书》中记载的尧舜时期人们的语言之中,这应该是能够站得住脚的。
二 崇高的美感促成了夸张
现在我们来具体分析《尚书》中的这两例夸张的审美情形。从审美的角度来看,这两例是由于人们对洪水的恐怖和征服而产生了崇高的美感,从而运用了夸张,崇高的美感促成了夸张。尧舜时期的人们对洪水这样的自然灾害是感到恐怖的。直到今天,洪水、地震等特大自然灾害,仍旧令人恐怖。博克认为:“凡是能以某种方式适宜于引起苦痛或危险观念的事物,即凡是能以某种方式令人恐怖的,涉及可恐怖的对象的,或是类似恐怖那样发挥作用的事物,就是崇高的一个来源。”例(1)中的夸张,正是在对洪水的恐怖而产生的崇高美感的基础上形成的。帝尧对洪水感到恐怖,询问四岳有没有能使洪水得到治理的人。四岳推举鲧治水,尧虽不赞成,但仍尊重四岳的意见。结果鲧多年治水未成,洪水确实令人恐怖。然而,面对滔天的洪水,人们不仅仅是感到恐怖,还要努力去征服它,实现崇高的意义。“崇高既是客观存在的宏大的现象,又是人的本质力量的自我显现。”崇高的特点,“就是以客体的无限大间接地显示着人类的无限的征服力量”。王朝闻指出:“自然界的一定感性形式之所以具有崇高的意义。总是由于它与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社会实践发生联系,激发了实践主体的巨大潜在能力的缘故。在原始社会,狩猎氏族往往把凶猛的野兽当作崇敬的对象,这实际上是显示着猎人们在尊敬自己的英勇与力量。原始神话中的诸神和英雄的形象,也正是自然的巨大威力在原始人想象中被征服、受支配的产物。”例(2)中的夸张,正是在努力征服洪水而产生的崇高美感的基础上形成的。禹在用夸张描述了洪水之后,接着就讲了他“乘四载,随山刊木”,“决九川距四海,浚畎浍距川”征服洪水的情形以及其他造福于民的情况,达到了“万邦作乂”。这正如陈望道所指出的那样:“看见左右人间的力量,克服了最大困难而发挥自己真价的一切意志与行动时,也常觉是崇高。”李泽厚在论述中国古代“青铜饕餮”的“狞厉的美”时也指出:“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作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的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正是在这样的巨大的崇高之美的感悟中,先民运用了夸张,崇高的美感促成了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