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暹渠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7章

雨过天晴,太阳接连暴晒了两天,地里面干得可以下得去脚了,赵海决定赶紧摘瓜拉到城里去卖,因为天气预报说隔几天还会有连阴雨,现在西瓜已经大量成熟,要碰上连阴雨天气那后果不堪设想。他推掉手头的其他活,这几天全力以赴先把这5亩多的西瓜处理掉。

赵洋随着哥哥天蒙蒙亮就开始行动,赵海挑拣熟好的摘下来放到埝边,赵洋用编织袋一个个装了,扛到地头又一一地放到手扶车厢里。装了满满一车厢,赵海把借来的大杆秤连秤砣塞进车厢的边上,又扔了一个半截锨把上去,然后取出摇把发动起手扶车,赵洋坐到他的边上,兄弟两个就往城里进发。

农用手扶拖拉机速度不快,一个钟头也就是20公里左右,7点多才到了城里,正赶上行人上班,晨练完毕的老头老太太们归来。赵海把手扶车停靠在红旗西街西花园(运城人民公园)对面的人行道边,熄了火,掏出大杆秤,随手抱起一个西瓜,一拳砸下,鲜红的汁水和沙瓤登时四溢,一股香甜的气味也飘散开来。赵海扯起嗓子吼了一声:“好西瓜便宜啦!”

西瓜确实不错,但现在正是西瓜大批量上市的时节,各地的西瓜都纷纷涌向城市,竞争激烈不得不降价销售。

“西瓜咋卖?”一下子就围上了一圈人。

“五分洋一斤,买多的话,四分!”

围观的人有的看着裂开的西瓜,小声议论,赵洋随手掰了几小块递给正在犹豫不决的人,那些人尝了一口,点着头对赵海说:“嗯,美着哩!我不懂的生熟,你给咱挑上两个好的。”

“不用挑。我这西瓜一个品种,都是一茬的,不熟的我就不下。保熟保甜,不熟不甜的随时拿来,一个换俩。”赵海不卑不亢,底气十足,说话间手不停,抱瓜、过秤、收钱、找钱,赵洋也赶紧搭手帮着哥哥。

因为瓜好又便宜,好些人买的数量挺多,尤其是一些精打细算的老头老太太,晨练回来,捎了点菜,又买了堆西瓜,自然是没法拿回家的。赵海说:“没事,只要不是很远,我给你送到家。”让弟弟照护着瓜摊,自己扛起装瓜的编织袋,一家一家地送。这样虽然费劲些,但卖得速度就快了,而且送到买主家就可以把编织袋拿回来,能节省上几条袋子。

城里人住的多数是楼房,扛着百十斤的东西上上下下确实也不是件容易事,加上天气炎热,几趟下来,饶是健壮的赵海也满脸是汗,气喘不止。又有一个老太太买了80多斤瓜,赵洋便说:“哥,让我替你送趟吧!”赵海抹了一把汗,说:“我没事。你学生娃,哪能扛了这?”赵洋犟道:“我能行!我以前在家也扛过的,我慢点就行了,咱俩替换着都能歇歇。再说,我去送,有人零买你就能招呼,我不认识秤。”

赵海想想也是,便说:“行吧,你先把这趟送了。不要急,上楼慢些。”

这个老太太家倒是不在楼房里住,但却比较远些。她住在西花园东南方向的张家巷里,是个小院。老太太看来是个知识分子,戴着眼镜,削瘦却挺有精神,赵洋扛着瓜走着,老太太一边和他聊着天。

“谢谢你啦,小伙子!刚才那个人是你哥?”

“嗯!”赵洋应了一声,这80多斤的西瓜刚刚扛着觉得没啥,时间一长肩膀就硌得难受,毕竟长时间不干体力活了。

“听你哥意思你是个学生,大学生?在哪里上学呀?”

“西安。陕西财经学院。”

“哦,陕财呀,那是60年代由西北大学经济系为基础组建的,我们家老杨就是西北大学经济系毕业的,你们可以说是校友呀!”

说着话,两人拐进一个家属区,这里面都是一排排的平房,独门小院。老太太住在南边第一排第三家,进了家门,赵洋正搜寻着地方看哪里适合放西瓜,突然屋子里传来“噗通”一声响,似乎是什么东西倒在了地上。老太太立即喊了一声“老杨!”,扔下菜篮,疾步就往屋里跑,赵洋赶紧把西瓜放在台阶上,迈腿冲进了房间。

房间内,老太太的老伴老杨倒在地板上,双手紧捂着腹部蜷缩成一团。“老胃病又犯了。”老太太嘀咕着,弯腰去搀扶老伴,一边急切地问,“药喝了吗?”老杨满脸的痛苦,紧皱着眉头摇了摇头,憋出几个字:“不顶事,去医院!”挣扎了几下却起不了身。赵洋忙说:“大伯你别动,我给你扛着去医院”,头一低腰一弓,两臂环抱起老杨,就像刚才扛西瓜一样扛在肩上,老太太在前面掀起竹帘子,两人出了房门,一路小跑直奔医院。

地区医院就在附近,医院大门口左前方就是急诊室。虽然路程不是很远,但病人毕竟不同于西瓜,比起去年的沈曼娜,一个大男人分量又重了好多,把赵洋累得够呛。

坐在过道的椅子上歇了会,赵洋缓过劲来,才想起哥哥还在等着自己呢,此刻老太太还在急诊室等候着没出来,赵洋也不便进去打扰,便悄么声地不辞而别。出了医院门,又到了西花园路口,哥哥和载西瓜的手扶车早已不见了踪影。

大街上人流如潮,但大多行色匆匆,赵洋问了几个人都知道哥哥去了哪里。哥哥一定是等不及他了,另挪地方了,赵洋这样想着,他们是从西边进的城,哥哥要挪地方应该是往东走了。赵洋便赶忙往东边追,追过了一条街,在南边的老百货大楼附近找见了哥哥。赵海说西花园那个地方本来卖得挺好,但赵洋刚走不久,有几个戴红袖章的人过来了,一刻也不让他在那里继续停留,否则就要连人带车扣走。赵海搞不清对方是什么部门的人员,农民进城做买卖,也不想惹是生非,只能发动起手扶车,慢慢往前走。

西瓜卖得还算顺利,饱饱一车厢变成空荡荡的时候,大概也就是12点左右。天气正热,兄弟两个却连给自己都没有剩下一个西瓜解渴,赵海本来要买几个烧饼给两人垫垫肚子,赵洋却说大热天吃烧饼又干又热,离家又不是很远,还不如回到家美美洗一下再吃饭。其实赵洋也是有点饿,但他知道今天虽然卖得挺顺利,但是因为价格便宜,也没卖下多少钱,能不花就尽量别花。赵海也明白弟弟的心思,他把手扶车调到高档,加快速度,开始返回,赵洋坐到车厢里,屁股下是一叠厚厚的编织袋,软软的,正好舒服地歇一歇。

不多时回到村里,赵海把手扶车停在自己门口,赵洋跳下车和哥哥进了屋,嫂子王燕早已做好了饭在等着他们。两个人打来一桶凉水,劈头劈脸洗了个酣畅淋漓,然后坐到桌子前,“胡撸胡撸”三下五除二就把“咕咕”叫唤的肚子填饱了。

赵海起身从炕头拿过一个木盒子,把黑皮革包里今天卖的钱倒了进去,等一会媳妇王燕洗涮完了再细细整理,自己挑了一部分零钱放回包里,拉上拉锁。赵洋则趁机逗了逗撒着小腿欢跑的小侄女。

收拾停当,赵海用塑料壶灌了一壶凉开水,又给手扶车柴油机的水箱里加满水,兄弟俩便马不停蹄赶赴西瓜地,趁着时间还早,在天黑前计划再到城里卖上一车瓜。

下午的城市里又闷又热,没有一丝风,即使是在树荫下也感觉不到凉快,上学的上学了,上班的上班了,不上学不上班的都躲在屋子里吹着电扇,大街上就没有几个人,两边商铺的店主也都蔫蔫的,坐在店门口有一下没一下地摇着扇子,打着瞌睡。赵海吆喝了几声,见没有什么回应,便抹了一把脸上的汗,啐道:“妈的,这车西瓜还要囤住哩(方言:卖不了啦)!”赵洋提过水壶,自己先喝了一阵,然后递给赵海,“哥,你先喝些水,这会街上没人,喊叫也是白喊叫。歇上一会再说。”

太阳开始偏往正西方向的时候,稍微起了点风,街边的柳条晃动起来了,老人小孩们也陆陆续续出了家门,大街上又热闹起来,赵海的西瓜生意自然便红火起来,但为了躲开那些戴红袖章的人,赵海不敢在大街上停留,把车开进了巷里,在居民区的门口卖。6点一过,上班的人们也开始下班回家了,赵海终于不再发愁西瓜卖不出去了。

赵家兄弟两个开着空车,再次打道回府的时候,夕阳已跌进天边的暮色里,西边的天空只剩下一片通红的火烧云。今天顺利地卖出了两车瓜,赵海心情极好,吹着口哨,迎着暮色,追着残阳,悠悠地开着车,一路向西。公路两侧的庄稼地里,不时有鸟儿或者蝙蝠在空中盘旋捕食飞虫,尽管树枝间的知了还在喊叫着“热——热”,尽管赵海和赵洋都是满身汗津,饥肠辘辘,但晚风拂面,两人却还是感觉精神倍爽。

第二天,还是天刚蒙蒙亮,赵海和赵洋就在地里下瓜了,这次速度快,赶到城里的时候还不到7点,赵海又把手扶车扎在西花园的对面马路边,尽管这里有被“红袖章”驱逐甚至处罚的危险,但这里人多,销量还是大,赵海觉得值得冒险。

果然车刚停稳,就有人围上来询问。赵海照例先打开一个西瓜放在旁边让人品尝,然后和赵洋搬瓜、过秤、装袋,手脚利索地一天生意就开张了。西瓜好吃又便宜,买家便多是成袋地装,赵洋便用半截锨把塞进秤头的铁丝圈里,和哥哥抬起来才能称,费劲是费劲,但这样卖起来速度快多了。

正在忙碌间,只听有人说道:“谢天谢地,总算找见你们啦!”抬头看时,只见昨天那个老太太从人群中挤了过来,手里捏着一叠钱就往赵洋手里塞,“太谢谢你啦小伙子,要不是你,我老头子可就麻烦了!”

赵洋赶紧拦住她,说:“这没啥,这没啥,都是应该干的嘛,你不要……”

“哎呀,这是你的西瓜钱,85斤,一共是三块四毛钱。昨天着急得都给忘啦!”老太太看见赵洋手忙脚乱的也没工夫收钱,便转身递给了赵海,“等到忙完出来找你们,早不见啦。下午出来也没找见你们,没想到今天一大早就在这里又见你们了。”

赵洋才想起昨天着急的连瓜钱都没收就走了,幸亏这老太太还算不错,挺讲诚信,救人的事情他也没有给哥哥说,赵海见这个老太太如此热情,一时还有些不适应,他咧嘴笑着说,“昨天下午我们本来也想来这里再卖,但怕那些戴红袖章的人找麻烦,所以就去了其他地方。说实话,我这西瓜个个都没问题,卖的就是回头客。”

“就是就是,确实好吃。这不,我给你引来了几个好买主。”老太太向人群后招了招手,“昨天我给她们尝了,她们都吃中你这瓜了。我给你说小伙子,你们每天都来我们这里卖,保证天天都卖得快。那些环卫处的人你们别怕,他们一般都是8点才上班,你们早上过来得早一些,等他们出来你们就卖得快完了。”

老太太带来的几个老头老太每人都买了7、80斤,赵洋一一都给他们送到了家里。完了,老太太从家里出来,手里拎个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个烧饼夹肉,硬是往赵洋手里塞,赵洋推辞不过,抓了两个在手赶紧撒腿跑了。

西花园街口附近居民区多,人流量大,确实是个卖东西的好地方。赵海和赵洋听从老太太的话,每天来得就更早了。由于怕西瓜摘得早了不新鲜,赵海并没有像其他人那样提前在天黑前就摘好瓜装好车第二天直接出发,他给弟弟说:“西瓜在地里经过一晚上凉气和露水的积淀滋养,早上口味最好,脆甜清爽,这时候下的瓜最好吃。所以就算比往常起得再早一些,也不能提前摘,败了咱们西瓜的名气。”

兄弟俩只能起得更早一些,赵广厚老汉和老伴杨翠娥也来地里帮忙了,反正人上了年纪瞌睡就少了,有事没事天不亮就醒来啦。杨翠娥打着手电筒,赵海和父亲赵广厚借着手电光挑寻熟好的瓜摘下放到埝边,赵广厚再搭手帮二儿子赵洋把西瓜装进编织袋,照护赵洋扛在肩头,送到地头的手扶车上。

到达西花园街口的时候,东方才隐隐发白,路灯都还没有熄灭,孩子们放暑假着不用早起,上班的人们还没有到时间点,但大街上还是出现了不少人影,早早起来呼吸清新空气的都是些老头老太太们,有的是牵着小狗去散步,有的是背着一把长剑去西花园练几圈太极,还有的是几个票友哼着小曲、操着家伙准备在公园的某个角落里演奏上一番……,赵洋打了个哈欠,伸了伸胳膊,对哥哥说:“城里面的人真悠闲,一天就不瞌睡!”

接连的几天里,那个老太太每天早上都会按时出现,或者是带着几个买主过来,或者是自己买上三四个西瓜,不管怎样,赵洋每次都一一把西瓜给他们送到家,老太太每每都留他擦把汗、喝些水,次数多了,赵洋知道了这位老太太姓乔,是个小学老师,老伴呢,姓杨,退休前在一家银行里还是个领导。乔老太太不止一次地给赵洋说,到了城里有个啥不便,就上门来找好了,千万不要客气。弄得赵洋都觉得不好意思,不就是帮了人家一个小小的忙吗,让人家这样三番五次地照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