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偕《郡舍偶书》
偃息铃斋度岁华,著书人尽笑聱牙〔1〕。斯文自信惊天地〔2〕,吾道谁知系国家〔3〕。独爱杉篁寒不变,可怜江海阔无涯。因思朝市争名地,何似优游刺史衙。(3册页1632)
笺说:
仁宗明道二年(1033)十二月,御史中丞孔道辅在仁宗废郭后问题上提出反对意见,率领谏官范仲淹、孙祖德、宋郊、刘涣,御史蒋堂、郭劝、杨偕、马绛、段少连十人“伏阁谏诤”(《宋史·孔道辅传》)。这在宋代台谏史上是首次也是唯一的一次“伏阁谏诤”,震动朝野,宣告北宋前期台谏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相对独立于皇权、相权之外的第三种政治力量。杨偕即为此次事件的参与者之一,《宋史·杨偕传》载其“少从种放学于终南山”,种放在《宋史·隐逸传》中继戚同文、陈抟之后位列第三,是宋初道统、文统学说的主要倡导者。杨偕“自信”可以“惊天地”(此语正可视为对“伏阁谏诤”一事的现实效果和历史作用的描述)的“斯文”,正是宋初道统文统的习惯指称;“系国家”的“吾道”,则是指与道统、文统对应的“正统”学说。《宋史》本传称杨偕“敢为大言,数上书论天下事”,其底气当源于师承有自的宋代新三统(道统、文统及正统)学说(见曾祥波《新“三统”学说对北宋前期台谏之重的影响》,《史学月刊》2012年第7期)。
疏证:
〔1〕按,宋初新三统学说行文奉扬雄、王通、韩愈等人为规范,故有佶屈聱牙之称。即以杨偕为例,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大理寺丞杨忱,故翰林侍读学士偕之子,少与弟慥俱有俊声。忱治《春秋》,慥治《易》,弃先儒旧说,务为高奇,以欺骇流俗。其父甚奇之,与人书曰:‘天使忱、慥,力扶周、孔。’忱为文尤怪僻,人少有能读其句者。忱常言《春秋》无褒贬。与人谈,流荡无涯岸,要取不可胜而已。”案,新“三统”学说特重《春秋》,其代表孙复《春秋尊王发微》扬弃章句,阐发义理。杨忱的情况与之极为相似,正是新“三统”学家数。
〔2〕“斯文”是宋初士大夫对于道统、文统的另一称谓,参见 [美]包弼德撰,刘宁译《斯文:唐宋思想的转型》(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吾道系国家”,指新“三统”学说中的“正统论”对宋代国家主体意识的建构作用,其代表作为欧阳修《正统论》。按,《欧阳修全集》之《居士集》卷十六载《正统论》上、下两篇,附《序论》一篇,《或问》一篇,卷十七载《魏梁解》一篇。《居士外集》卷九又载《正统论》七篇,分别为《原正统论》、《明正统论》、《秦论》、《魏论》、《东晋论》、《后魏论》、《梁论》以及《正统辨》上、下篇,共九篇。《居士集》是欧阳修晚年自定之集,《居士外集》所载当为《正统论》之初稿。定稿过于“简而有法”,反不如初稿论证详赡、梳理细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