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与历史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及其发掘利用初探

胡莹

纳西族东巴文起源于图画,从文字的类型而言,它既不是处于图画记事阶段的图画字,也不是一种完整、系统的表意文字符号体系,它是一种介乎于图画字和表意字之间的文字符号体系。

纳西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记录纳西语言的文字符号,也是目前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在民间的活的象形文字,现在搜集整理出的单字共计有一千三四百个(见《纳西象形文字谱》)。东巴文字在构造上以象形符号为基础,诸如:等,并且记录多为省略书写,因而无东巴先生就难明经义。

纳西族信奉的东巴教是一种原始的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东巴教的经师被称为“东巴”,他们掌握象形文字,在进行祭祀、除病禳灾法事等活动中,形成了众多的东巴经和其他东巴文历史档案,东巴教中的杰出人物广泛采集纳西族民间的各种古老神话、传说、诗歌、谣谚等,使用纳西象形文字写经传教,逐步形成了系统的东巴文历史档案。

一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理论梳理

(一)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理论界定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理论的界定,应该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涵:第一,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形成者应该是当地的纳西族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官方机构。第二,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是“直接形成”的,能如实地反映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真实面貌。另外,东巴文历史档案还真实地反映了纳西族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文化、宗教和民俗等社会历史情况,内容涉及纳西族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领域,具有很高的档案查考价值。第三,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有各种不同的记录形式,因此档案种类极为繁多。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由于记录符号、载体材料、载录方式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种形式的档案文件材料。

综合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属性和档案学界对纳西族档案的认识,笔者认为,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概念可以表述为:1949年以前,由纳西族以及纳西族地方政权机构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直接形成的以东巴文字书写,反映纳西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科技、文化、宗教和民俗等社会历史情况,具有保存、参考和凭证价值的文字、图画或金石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

(二)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特点与研究价值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数量丰富,种类繁多,内容全面系统。其一,东巴象形文字形成方式具有独特性。纳西族东巴象形文,产生年代很早,“见木画木,见石画石”,是以图画的方法写成的文字。其二,东巴文历史档案内容具有浓郁的民族性。东巴文历史档案内容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面貌,比如,东巴文祭祀和禳解时使用的经书,均真实地记录和反映了纳西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其三,东巴文历史档案内容具有宗教色彩。在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中,完全没有浸染宗教色彩的作品寥寥无几,这种特点是宗教的本质决定的。当纳西族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东巴教的经典为统治阶级服务,也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思想。其四,东巴文历史档案具有全球关注性。近年来,全世界对于东巴文字以及东巴文化的关注和研究空前热烈。随着东巴古籍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更多不同领域的国内外学者加入研究和保护东巴文化的队伍中。

东巴经历史档案涉及古代纳西族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天文、历法、医学、教育、文艺、哲学、伦理、宗教、语言文字和风俗民情等诸多方面,其研究利用价值十分广泛。首先,东巴文历史档案具有文学价值。多种题材的神话,构成了东巴文学的主体。语言形式上,东巴文学是诗体文学;艺术手法上,东巴文学是把现实高度浪漫化的作品。其次,东巴文历史档案具有历史价值。纳西族象形东巴文历史档案,是全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纳西象形文字的产生和东巴经典籍的流传,对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过极其深远的影响。再次,东巴文历史档案具有哲学研究价值。从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内容上看,载于东巴经中的许多文学作品有着相当鲜明的原始唯物主义与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最后,东巴文历史档案具有艺术价值。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是一座艺术宝藏。在东巴经典中,有不少东巴画均值得研究;东巴舞蹈虽是原始多神教的舞蹈,但反映了纳西人民生活的图影,保留了民间舞蹈的精华。

二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保存机构众多,但互动性差

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保存东巴文历史档案的机构众多,不仅有博物馆、各类图书馆,还有一部分被私人收藏。并且,这些保存机构散布在全球许多国家及地区。如云南省图书馆有600多册,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图书馆珍藏有7000册,台湾“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有1221册,美国国会图书馆收藏3038册,洛克私人收藏有4225册等。这些保存机构各自独立,虽然大部分都可以通过网络工具链接,然而真正能互动的却很少。即使是国内的各保存机构,也缺乏必要的交流。这样一来,使得许多宝贵的信息资源束之高阁,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

(二)档案损毁严重,而恢复极难

受到历史、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许多东巴文历史档案文件材料都受到了严重的损毁。《古吊桥摩崖》原来在丽江县金庄乡上桥头村古吊桥以北半里路旁,然而该摩崖已于1951年修公路时被炸毁。还有很多东巴文石碑长期呈自然状态地立在树丛中,有的碑文已经斑驳,难以诠读。另外,大量纸质东巴文历史档案文件材料以及散落在民间的东巴文历史档案,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发霉、受潮、粘连、虫蛀和结砖破碎现象极为普遍,这些珍贵的东巴经随时都有毁坏丧失的危险。目前,几乎找不出合格的东巴东巴文化大师去做翻译或恢复东巴经典的工作,云南社科院副院长杨福泉曾说:“老东巴每走一个,就带走一批文化,相当于永远地带走了一座文化博物馆。如今,丽江再也没有这样的东巴文化大师了。”

(三)研究角度广泛,但交流不够

目前,全球对于研究东巴文历史档案及东巴文化可谓方兴未艾。许多不同学术领域的学者都加入到研究的队伍中,从不同的角度来探讨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从文化方面、经济方面、旅游发展方面、图书馆学方面、宗教方面、文学艺术方面等进行科学的研究,随之也涌现了大量的学术成果,这些成果对于东巴文化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学术成果大量涌现的同时,各个学科之间交流的欠缺也越来越凸显。

三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的发掘利用

(一)发掘利用的目的

1.保护和宣传纳西族文化,传承民族艺术

发掘的目的在于更科学、更广泛地对东巴文历史档案加以利用。东巴文历史档案进行科学合理的发掘,不仅可以坚定纳西族人民对本族文化的认同,树立保护本民族文化的意识,还能更好地向世界宣传纳西族文化,让人们都认识纳西族东巴文化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

保护和传承是一对“双生儿”,对于珍贵的东巴文化遗产,单纯保护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现代文明的慢慢渗透,都会在少数民族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痕迹。因此,传承东巴文化就是留给我们这代人的重要任务。切实地抓好东巴文历史档案的发掘利用工作,才能避免保护和传承只停留在表象。

2.参与地方经济建设,科学合理地开发资源

东巴文历史档案属于上层建筑,然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历来都是辩证统一的。如果一味地打着开发纳西东巴文化的招牌进行无序的经济建设,那么不但破坏了优秀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会使经济进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基础上,应该充分发挥上层建筑的指导作用,保证文化与经济可以健康的发展。此外,建设地方经济之际,能否科学合理地开发资源,是决定地方经济能否可以长久发展的关键。因此,任何经济发展都不应离开文化这一精髓。

3.丰富档案学科的建设,扩展学科外延

东巴文历史档案发掘利用上升到理论高度,对于丰富档案学学科的建设,以及学科外延的扩展是非常必要的。档案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我国的档案学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在发展进程中,也形成了一些特色,比如人事档案学、专门档案学、民族档案学等。民族档案学是西南地区的高校结合自身地域特点形成的一门档案学与民族学交叉学科,虽然属于边缘学科,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二)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发掘利用的对策

纳西族东巴文历史档案发掘利用的实施需要大量资金,并需有效机制保障资金的长期稳定性,此项工程的成败有赖于各级政府能否大力支持。此外,也需要不同部门的通力合作以确保每个环节执行的通畅。

1.档案学界应加大对东巴文历史档案的研究力度,宣传研究成果

纳西族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各学术领域研究所得出的理论依据,因此,档案学界应加大对东巴文历史档案的研究力度。在具备一定研究成果的同时,档案学界应适时地宣传研究成果,让社会各界能认同档案学在东巴文化发掘利用中的意义与作用。

2.培养纳西族东巴文译注人才,出版重要东巴文历史档案

译注工作是开发利用东巴文的一项重要环节,发掘利用东巴文历史档案,关键是培养掌握东巴文化的年轻一代,因此建立东巴文学校、推行纳西族双语教育是件非常迫切需要重建的项目。此外,大力译注东巴文文献,并公开出版发行,扩大东巴文化的传播范围,纳西族东巴文乃至整个纳西族文化才能被继承和发扬。

3.建立东巴文历史档案研究保护基金会

建立东巴文历史档案研究保护基金会作用和意义在于:运用中国文明文化的积极力量,吸引国际一切友好、关心、支持东巴文化的人士,通过体制化的非营利组织形式,提供最普遍广泛的知识网络体系联系以及长期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东巴文历史档案的各项学术研究交流并提供支持。

4.把东巴文历史档案纳入国际社会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根据基金会非营利组织的科学程序,民主程序和体制化的合法程序,以科学的方法,把东巴文历史档案纳入国际社会保护人类遗产的工作中,不仅是东巴文化国际化的必然趋势,也是促进东巴文历史档案史料、馆藏更加丰富完整地积极可行的措施。

5.汇编国内外现存东巴文文献目录,实现东巴文历史档案数字化信息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将分散在国内外各级研究、收藏文化机构保存的东巴文目录进行汇总,编制国内外统一的东巴文文献目录,公开向社会出版发行。汇编目录可提供国内外东巴文历史档案的收藏线索,实现档案文献的资源共享,为进一步开发利用东巴文历史档案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东巴文历史档案信息资源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文化交流。为此,东巴文历史档案的数字化首先要解决档案信息的计算机输入问题,也就是要建立东巴文输入系统,使之规范化和标准化,如此,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以通过网络浏览、使用东巴文书,并可在网络上直接进行学术交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档案信息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和志武:《试论纳西象形文字的特点——兼论原始图画字、象形文字和表意文字的区别》,载《东巴文化论集》,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华林:《西南少数民族历史档案管理学》,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3]陈子丹:《云南少数民族金石档案研究》,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年版。

[4]万永林:《纳西族东巴经历史档案研究》,载《西南边疆民族研究》,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和庾源:《浅议活态文化传承与保护——2003年中国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学术会议论文摘要》,中国丽江第二届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组委会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