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问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 问题的提出
一方面,纵观国际贸易理论,该理论体系已经发展二百余年,共产生五个不同阶段的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国际贸易产生原因、贸易结构和贸易结果;另一方面,环视中国钢铁产业现状,中国已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钢铁生产大国和贸易大国。理论联系实际,尝试运用主流国际贸易理论解释典型的中国钢铁贸易,不仅有助于在新的经济形势下,检验并推进国际贸易理论;而且也有助于理论指导实践,为进一步提升中国钢铁贸易竞争力指明方向。
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下面仅以此三个理论为例,尝试分析中国成为钢铁贸易大国的原因。
(一)古典贸易理论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具有生产粗钢的比较成本优势的一国,应专门生产粗钢并出口,进口该国具有比较劣势的另一种产品,该理论解释的是产业间贸易。而现实是,粗钢的生产大致可分为采矿和冶炼两道主要工序,中国不仅出口大量最终产品粗钢,也进口大量原材料铁矿石,即通常说的“两头在外”。可见,中国钢铁贸易,表现为一种产品内部的交换。显然,针对产业间贸易的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无法解释中国成为钢铁贸易大国的现象。
(二)新古典贸易理论
根据要素禀赋理论,钢铁生产要素充裕的国家应专业化生产钢铁,生产要素稀缺的国家应大量进口钢铁。钢铁的生产需要大量铁矿石资源,而中国恰是铁矿石进口大国,缺少铁矿石的国家却发展成为世界钢铁中心,要素禀赋理论难以解释类似中国和日本的钢铁贸易大国的成因。
(三)新贸易理论
新贸易理论指出,即使两国的初始条件完全相同,没有外生比较优势,但如果存在规模经济,两国同样可以选择不同的专业进行分工,开展贸易。而有关数据显示,2006—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由4.2亿吨增至7.1亿吨,产量占全球的比重也由33.7%增至46.4%,生产规模显著扩张。而中国出口钢材,2006年为5170万吨,2012年为5479万吨,出口量占全球的比重,也仅由12.4%增加到13.3%。可见,新贸易理论强调的商品出口导致生产规模扩张的现象并未出现。因此,基于规模经济的新贸易理论也遇到局限。
综上所述,面临中国钢铁贸易实践,国际贸易理论难以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反倒凸显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让人不禁思考,横跨3个世纪的发展,国际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和演进逻辑是什么?面临新的全球经济形势,国际贸易理论局限的原因是什么?针对理论局限,能否联系新的全球经济形势,提出新的观点,完善五个阶段的国际贸易理论,甚至更大胆的设想,能否构建新的国际贸易理论,推动国际贸易理论的演进。
二 问题的界定
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或称为全球供应链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下的新事物,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也已历经二百余年,显然,无论是全球供应链贸易,还是国际贸易理论理论,都涉及大量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明晰研究边界,确定研究问题是必要的。
本书是基于全球供应链的国际贸易理论研究,而全球供应链贸易,是一种新的贸易形式。它形成的背景在于,全球经济一体化下,众多单独生产的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而组成跨国供应链。因此,全球供应链贸易,是供应链内半成品和成品流动的表现,是企业战略全球化以及生产力全球布局的结果。但是,本书视全球供应链贸易为既定的贸易新现象,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新现象揭示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而全球供应链贸易的影响因素、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并未在本书的研究范畴之内。
而国际贸易理论,作为历经二百余年的成熟理论,大致形成五个阶段的国际贸易理论:古典贸易理论、新古典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和新新贸易理论。本书在接受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前提下,尝试通过新的贸易现象,揭示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并发展国际贸易理论。因此,主流国际贸易理论的形成背景、形成原因和分析结果,也并未在本书的研究范畴之中。
因此,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国际贸易理论,研究前提是产品内分工和生产力全球布局背景下的全球供应链贸易,研究目的在于揭示新贸易现象所导致的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限及其原因,并发展国际贸易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