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江苏区域发展新布局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从盐城自身看,空间大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正在加速释放

历史上,受发展基础、外部环境和自身开发条件限制,盐城经济形态主要以内陆经济型为主,经济发展主要沿204国道、沿宁靖盐高速等内陆轴线布局,全市经济空间布局呈现南高北低、西重东轻的格局。21世纪初,根据盐城各县(市、区)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曾经将盐城划分为三个板块。市区和南部的东台和大丰为第一板块,中部的建湖、射阳两县为第二板块,北部的阜宁、滨海、响水三县是第三板块。近年来,盐城内部三个板块之间发展差距逐步缩小,区域发展格局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南部的东台、大丰在地域文化上本来就属于苏中板块,经过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在经济上也已基本融入苏中,一些主要经济指标甚至超过苏中平均水平。北部板块发展速度很快,但受发展基础和区位条件限制,其苏北板块特征仍然比较明显。在这种格局下,简单以苏北苏中判断盐城板块属性,难以针对性地指导发展工作。随着沿海开发深入推进,以沿海板块作为盐城板块归属就显得相对科学和合理。近年来,盐城内部空间格局不断衍变和优化,就其趋势看,作为沿海板块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经济重心逐步向沿海转移。“十五”末,盐城沿海县份经济总量大约占全市的53.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占全市45.6%,到2013年,这两项比重已经分别提高到62.2%和57.5%。二是产业形态沿海化逐步明显。盐城传统产业主要包括汽车、纺织、化工和机械装备产业,除了化工产业,其余三大产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形态上基本属于内陆型产业。近年来,盐城充分发挥沿海资源和区位优势,注重发展新能源产业和海洋产业等一批具有沿海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了产业形态沿海化。三是沿海城镇战略点开始显现。由于历史原因,盐城城镇空间分布相对不均匀,80%的城镇分布在市域西部的204国道等重要交通沿线。实施沿海发展战略以来,沿海地区实施港口、港区、港城“三港”联动发展,港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产业支撑不断加强,城镇等级规模不断提升,人口加快集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5个港城为代表的沿海城镇战略点,有力提升了沿海城镇化水平。沿海地区城镇化率从“十一五”末的47.9%提升到2013年的52.9%。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江苏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做出具体部署,强调以全面深化改革统领全局,围绕深入实施“八项工程”、扎实推进“两个率先”,积极谋划新举措、推动新实践。去年,省委省政府在盐城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基础上,将盐城可持续发展综合配套改革作为对苏北发展“一市一策”的具体体现和细化完善。盐城市委也根据省委省政府总体部署,明确了“沿海当先、苏北领先、全省争先”的“三先”工作要求,提出了建设创业、开放、生态、幸福新盐城的“四城”发展定位和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沿海开放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生态绿色发展、民生优先发展、社会和谐发展的“六大发展”总体思路。这为盐城进一步推动沿海开放发展,发挥空间大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明确了路径和目标,同时也为更大力度推动沿海开放开发,打造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创造了更大的改革创新空间。进入“十三五”以来,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和盐城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的深入推进,盐城沿海开放发展的动力进一步增强,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沿海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的定位也将更加明确。

鉴于盐城在国家和江苏整体战略格局中既已形成的特征以及盐城自身发展需要和未来发展趋势,我们认为,盐城作为沿海板块的属性特征已经基本清晰。“十三五”期间,江苏推进区域格局优化和调整,应更加注重以沿海、沿江、沿路、沿河等重要交通通道为切割线划分板块格局,进一步强化以沿江、沿东陇海线为横轴和以沿海、沿大运河为纵轴的“两横两纵”空间格局,特别是要推动沿海轴线的加快发展。对于盐城这样一个占据江苏沿海开发一半以上空间的地区,应更加重视其在江苏沿海地区中的特殊地位,更加强化其沿海板块属性。作为盐城来讲,应按照省委省政府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大力推动沿海开放发展,在经济形态上加快向沿海经济型地区转变,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注重以港城为重要节点的沿海城镇体系建设,努力打造沿海新兴工商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