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输入与演变:鸠摩罗什长安弘法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绪论

一 选题价值和意义

人类社会从古自今,各种文明跌宕起伏,但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呈现出交往、渗透甚至是相互吞并的特点。随着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各种文明之间的交往日益密切和复杂。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交往,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是各个国家面临和必须思考的问题。

宗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类不同文明交往之间的重要内容。佛教作为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人类文明传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中印两国文化的古代交往,最主要的一种现象就是印度佛教向中国的输入,也是佛教传播史上影响最大的事件。虽然我们在研究佛教的哲学、历史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但却很少从传播学的角度,不同文化对比的角度去关注印度佛教向中国的输入。因此选取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事件,来透视这一过程,探究在输入过程中不同文化间的碰撞和交流以及佛教在异质文化背景下表现出的不同发展命运轨迹和演变,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课题。

鸠摩罗什来内地译经传教在印度佛教向中国传播史上是影响较大的事件之一,开启了大乘佛教在中国全面兴盛的局面。对于这一课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视野,从跨地域、多文化和多民族的时空,从传播学的角度,去审视和研究不同文明之间的传播过程和变化过程,用横向对比去分析印度佛教不同内容在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道路上不同的命运与走向,在研究方法上无疑是一种创新和尝试。本书试图从一个历史重大事件入手,注重考察印度佛教进入中国的途径,与中国文化发生对接的过程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变化,这样有助于丰富佛学研究的视角和方法。

2.印度佛教输入中国是人类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件大事,就交流的发生发展过程进行综合性的全面研究十分少见,这也是以往该领域研究中需要填补的空白之处。通过对鸠摩罗什学法、传教译经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的全面分析,来揭示印度佛教能够进入中国本土文化机体的原因、契机和成功的因素,使我们更深刻理解印度佛教如何成为古代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并进一步为探讨人类文化交往中的某些特性提供帮助。

3.在对比中印两国佛教不同的基础上,注重对同一内容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发展道路和轨迹研究,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印度佛教在进入中国传统文化机体的过程中,不同的内容遭遇了不同的命运和轨迹,有的被抛弃,有的被吸收,有的被改造。通过考察鸠摩罗什所传印度佛教的不同内容在中国化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命运和道路(既有哲学义理方面也有民众信仰方面),以及对它们的综合横向对比研究,来揭示不同文化背景条件下佛教内容需求和兴盛程度的不同,使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印两国古代文化的差异,同时对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佛教中国化问题提供了更丰富的内容。

4.通过对鸠摩罗什入内地传教译经的深入考察,将有关鸠摩罗什和中印佛教文化交流中的很多内容的研究作出探究。比如鸠摩罗什时代西域南北两线佛教发展的不同;鸠摩罗什来内地的真正原因;他与西域僧人团关系和对小乘的真实态度;鸠摩罗什的破戒问题;般若宗在中国的短暂辉煌与向涅槃学发生转变的历史原因;鸠摩罗什所传佛教与中国内地文化的交流等问题,都是本书深入探讨和用墨论述的地方。

5.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被传入、吸收和改造后最终发展成为中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但是它却未曾改变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价值体系,儒家思想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佛教只是作为一种新鲜的血液注入其母体之中,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更好发展。在这里,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它不是被动地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吸收、选择和改造佛教文化中的有益成分。这与中国近代以来的基督教的传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尤其在今天,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输入,中华文化何去何从,如何将对方有益的文化拿来为我所用,推陈出新,促进自我文化更好地发展和提高,是当今国人值得思考的问题。以史为鉴,通过对古代佛教文化进入中国的考察,总结历史规律和经验,无疑给我们今天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建设带来有益的启示。

总之,本书试图通过对印度佛教输入中国过程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鸠摩罗什长安弘法案例,用文明交往论的方法,来分析印度佛教与中国文化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了解其进入中国背后的因素和在中国发展中的不同命运和走向。这对我们了解北印和西域地区佛教进入内地的地位和媒介作用,认识印度佛教如何成功进入中国内地,知道为什么大乘佛教能在中土成功传播扎根,印度佛教进入中国后各自的命运和道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佛教的成功中国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域外文化进入中国的典范,当今的世界是一个开放和交往的世界,用文明交往的思路来研究古代文明交往中的成功范例,找出它们交往的途径、方式,对现代社会不同文明之间交往,尤其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冲突和矛盾不断的今天,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