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勇于探索——在冒险中奋勇前行(2)
生活中确实有许多的“不可能”,它无时无刻不在削弱着我们的意志和理想,许多本来能被我们把握的机遇,也便在这“不可能”中悄然逝去。其实,这些“不可能”大多是人们的一种想象,只要我们能拿出勇气主动出击,那些“不可能”就会变成“可能”。我们很多时候之所以不能成功,缺乏的不是才能和机遇,而是缺乏那种大胆尝试的勇气。
尝试需要勇气,勇气永远是成功的催化剂;尝试需要坚忍,坚忍铸造卓越与杰出;尝试需要参与,参与才能增长才干,开阔眼界。如果不去尝试,虽然避免了失败,但也失去了成功的机会,相信我们不是屡试屡败,而是屡败屡试。跌倒一万次,第一万零一次仍能微笑站起来的人,生活永远难不倒他。也许奔流掀不起波浪,也许攀援达不到顶峰,但我们毫无怨言,因为尝试过,人生才能无悔。
每一个人都可以界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制定各个时期的目标,但如果你不笃行,还是会一事无成。苦思冥想,谋划如何有所成就,不能代替获得成功的实践。不肯行动的人,只能是在做白日梦,这种人不是懒汉,就是害怕挫败。
克雷洛夫说:“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河上的桥梁。”行动才会产生结果。行动是成功的保证,任何伟大的目标、伟大的计划,最终必然落实到行动上。任何事,都不要在做之前就妄下结论,只要你敢于大胆尝试,就代表你又接近成功一步。
【成功的路,是靠自己闯出来的】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成功,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敢于闯荡,因为闯荡还有一个风险问题,而很多人怕承担风险,所以不敢闯荡,最后与成功失之交臂。只有敢闯的人,才会最终走向成功。
有人曾对许多成功人士,包括奥运会金牌得主、企业大亨、政界大腕、影视明星等,甚至还有走向太空的人,做过多年的调查研究,然后得出一个结论:成功的关键是要有成功的胆量,敢想是成功的第一步。研究者还指出,在成功者和其他人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线,不妨称其为成功的边缘。这个边缘不是特殊环境或是智商差异的结果,也并非教育优劣或天赋有无的产物,也不靠什么天时地利来成就,而跨越边缘的关键是敢想敢做的态度。
汪商就是一个敢闯的人。1998年,他只身一人从老家出来闯荡。十多年过去后,他终于有了一份自己的事业。他说,如果当初不敢出来闯,他现在也许还在别人的工厂里打工呢。
1992年,初中毕业后的汪商在老家浙江台州的一家企业里打工。每到过年过节,看到自己身边的朋友都在外地做生意,自己也沉不住气了。当时,他有个朋友在芜湖做建材生意,告诉他,宣城开了个建材市场,应该很有前途。在这位朋友的引导下,汪商辞去了厂里的工作,怀揣着17万块钱,第一次来到宣城建材市场,在那里租了个门面卖建材,主要有卫生洁具、陶瓷、水暖器材等。东西多,品牌杂,当时经常有许多宁国的顾客到他的店里去买东西,宁国人买东西都选最好的东西买,而且很干脆。当时他想,宁国这个地方的生意一定很好做。于是,他几次来到宁国,做了一番市场调查,果不其然,宁国虽然是一个县级市,但消费水平一点也不低,而且宁国人热情豪爽,不排外,他认为,在宁国开店应该比宣城更好。
2000年7月,汪商关掉了在宣城的店铺,来到宁国,他先在北园路租了四间门面房。刚到宁国时,由于自己人生地不熟,加上自己又年轻,缺乏理财经验,前几年几乎没有赚到钱。好在他的心态好,他说,出门就是准备吃点亏的。所以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坦然面对。
汪商成功了,他的成功不仅是因为他有着敏锐的商业眼光,更是因为他有一种敢闯敢做的精神。十几年前来宁国闯荡的汪商,如今已经在宁国成家立业。我们相信,就凭着他那股闯劲与眼光,他的事业一定会更加辉煌。
要想挣大钱、成大事,就要敢想,敢往深里想、敢往远里想、敢往大里想、敢往疯里想、敢往不可思议想、敢往别人认为是开玩笑里想。但无论怎样想,一定要配合一套完整的、可行的实施计划和忠心无悔、百折不挠的信念。要不然,别人真的会把你当成神经病。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并且这些梦想几乎都是炫丽而夺目的。但要把梦想变成现实,就不是几句话可以解决的问题了,它需要有一种敢闯的精神,必须付出一番艰辛的努力,时刻准备着面对挫折和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没有谁能给你铺好一条通往成功的路。成功的路,是靠自己闯出来的!
美国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亨利·福特在取得成功之后,成了众人羡慕备至的人物。有些人觉得他是由于有运气,或者是得益于有影响的朋友帮助,还有人说他本身就是一个管理天才,或者他具有常人所认为的形形色色的“秘诀”——所以福特成功了。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因素中有几种是起了作用的,但是肯定还有些别的什么东西在起作用——也许每个人都懂得福特成功的真正原因,而每个人通常认为没有必要谈到这一点,因为它太简单了。只要一看福特的行动,就可完全了解他成功的“秘诀”。
当年,亨利·福特决定改进著名的T型车的发动机汽缸。他要制造一个铸成一体的八个汽缸的引擎,便指示工程人员去设计。可是,当时所有工程技术人员无不认为,要制造这样的引擎是不可能的。虽然面对老板,他们还是一口回绝了这样的“无理要求”。
听完技术人员的介绍后,福特没有气馁,他用无可反驳的语气说:“无论如何要生产这种引擎。”
“但是,”他们回答道,“这是不可能的。”
“我是绝不相信任何不可能的,去工作吧!”福特命令道,“坚持做这件工作,无论要用多少时间,直到你们完成了这件工作为止。”
大多数的员工被他强大的气势所感染,负责技术的人只好又硬着头皮回去工作了。如果他们要继续当福特汽车公司的职员,就必须努力钻研,不能去想那些无关紧要的事。结果6个月过去了,工作没有一丝进展。又过了6个月,他们仍然没有成功。这些工程人员愈是努力,这件工作就似乎愈是“不可能”。
到年底时,福特咨询这些工程人员时,他们再一次向他报告他们无法实现他的命令。“继续工作!”福特义无反顾地说,“我需要它,我决心得到它。哪怕它是一只老虎,我也有勇气擒住它!”
可想而知,最后的情形是怎样的呢?在这种勇气面前,任何困难和挫折都成了它的手下败将。
当然,制造这种发动机并不是完全不可能的。当最终的成果被装到汽车上时,福特和他的公司把他们最有力的竞争者,远远地抛到了身后,以致他们用了很多年才赶上来。
正因为福特的这种勇气给了技术人员必然成功的心态,也让参与研制开发的人员没有任何退路可走,他们才只能孤注一掷,只能成功。
勇往直前者,才会无往而不胜。有闯劲的人才能敢于应对挑战,才能把一个个奇迹变成现实,把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闯荡社会,就是要有福特那样的气概,以非凡的勇气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气势,去稳定彷徨不定的军心。唯有鼓起闯劲,才能在成功的路上劈波斩浪。
【找准人生方向,勇敢付诸行动】
以创造微软帝国而享誉世界的比尔·盖茨,在自己的青年时代果断弃笔从商,以非凡的财智和勇气,创造了属于自己的时代。
比尔·盖茨在上中学的时候,父母亲曾经对他说:“哈佛大学是美国高等学府中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是成功、权力、影响、伟大的象征。你必须读一所大学,而哈佛是最好的。它会对你的一生都会有好处。”盖茨听从了父母亲的劝告,考进了美国最著名的哈佛大学。他当时填的是法律专业,但他其实并不想继承父业而去当一名律师。
盖茨在哈佛既读本科又读研究生课程(这是哈佛学生的特权),但他的真正兴趣却在电脑上。他曾同朋友一起认真地讨论过创办自己的软件公司。他认定“电脑很快就会像电视机一样进入千家万户,而这些不计其数的电脑都会需要软件”。
在读大学二年级的时候,比尔·盖茨终于向父母说了他一直想说的话:“我想退学。”
父母听后感到非常吃惊,也非常伤心。他们认为比尔现在的一切都很好,如果放弃令人羡慕的律师专业,而去从事毫无“发展前途”的电脑行业,无疑是一种很大的冒险,因为他是在拿自己的终身事业做赌注。但他们无法说服盖茨改变主意。于是,他们请了一位受人尊敬的商业界领袖去说服盖茨。
接下来盖茨在同这位商业巨头会面的过程中,像个布道者一样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的梦想、希望和正在着手做的一切。这位商业巨头在不知不觉中反而被感染了,仿佛又回到了自己当年白手起家的创业时代。他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反而鼓励盖茨:“你已经看到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而且正在开创这一个伟大的时刻。好好干吧,小伙子。”
父母亲万般无奈,只得同意了盖茨的要求。
从此之后,盖茨一心一意地投身于自己的电脑软件领域,他真的在梦想成真的成功之路上,开创了世界瞩目的业绩。
盖茨是大企业家,他为了使自己的计划实现,权衡利弊,勇于放弃读完哈佛大学的机会,而搞自己有兴趣的软件。如果他听取了父母的意见,读完大学再来创业,他现在又如何能誉满全球,成为世界上最声名显赫的“软件大王”比尔·盖茨呢?
事实证明,盖茨的选择是对的,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内,一个无与伦比的微软帝国出现了,盖茨也一跃成为世界首富,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财富超过千亿美元的人。他的巨大成功,正源于那次看似冒险、实则英明至极的退学选择。
冒险不等于浮夸风,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般的主观浪漫主义,冒险需要有足够的思考和观察,在可行性较大的情况下才会有巨大的效应出现。
又如,自古盖房子出售,都是先盖好房再出售,但商界奇才霍英东却来了个反其道而行之——“先出售,后建筑”。这一勇敢的冒险行为成就了霍英东的一生。正是由于霍英东这一顿悟,他摆脱了束缚,迈上了由一介平民变为亿万富豪的传奇般的创业之路。
霍英东是中国香港立信建筑置业公司的创办人。在香港人的眼中,他是个“奇特的发迹者”。“白手起家,短期发迹”“无端发达”“轻而易举”“一举成功”等,这些议论使霍英东的发迹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霍英东的发迹真的那么神秘吗?不,他主要是运用了“先出售、后建筑”的冒险高招。
霍英东还有一个更为可贵的品质,那就是不错过任何一个机会来发展自己的事业。20世纪50年代初,霍英东慧眼独具,他看出了香港人多地少的特点,认准了房地产业大有可为,于是毅然倾其多年的积蓄,投资到房地产市场。1954年,他着手成立了立信建筑置业公司。他每日忙于拆旧楼、建新楼,又买又卖,大展宏图,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从此翻开了人生崭新的、决定性的一页”!
在他之前的房地产业,都是先花一笔钱购地建房,建成一座楼宇后再逐层出售,或按房收租。这种方法虽然稳妥踏实,但欲快速发展他的事业却颇为不利,此时,霍英东通过反复思考想到了一个妙招,即预先把将要建筑的楼宇分层出售,再用收上来的资金建筑楼宇,来了一个先售后建。这一先一后的颠倒,使他得以用少量资金办了大事情。原来只能兴建一幢楼房的资金,他可以用来建筑几幢新楼,甚至更多;同时,他又能有较雄厚的资金购置好地皮,采购先进的建筑机械,从而提高建房质量和速度,降低建造成本,更具竞争力的是他的楼宇位置比同行的更优越,而价格却比同行的更低廉。而且,有时他还采用分期付款的预售方式,使人人都能买得起。
霍英东的“戏法”真是高招,他开创了大楼预售的先河。为了推广先出售后建筑的“戏法”,霍英东率先采用了小册子及广告等形式广为宣传。他说:“我们开展各种宣传,以便更多有余钱的人来买。譬如来港定居或投资的华侨、侨眷、劳累了半生略有积蓄的职员、赌博暴发户、做其他小生意胀满荷包的商贩,都可以来投资房产。谁不想自己有房住?只有众多的人关心它、了解它、参与它,我们的事业才有希望。”霍英东的广告效果颇为不错。立信建筑置业公司在短短的几年里,所营建、出售的高楼大厦就布满了香港、九龙地区,打破了香港房地产买卖的纪录。这个既不是建筑工程师出身,又非房地产经营的老手,用不长的时间便成了赫赫有名的楼宇住宅建筑大王、资产逾亿万的大富豪。现在,霍英东名下的公司有60余家,大部分都经营房地产生意,或与房地产关系密切。由他担任会长的香港地产建筑商会,经营着香港70%的建筑生意。
霍英东的奇思妙想成就了他的大业,这种反其道而行之的方式后来成为各家建筑商争相模仿的对象,他开创的“先售后建”的先河改变了房地产原来的格局,成了后来房地产行业的一大标准。
从古至今,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能够成功,究其原因是他们找准了人生的方向,进而大胆行动。如果我们也想成为跟他们一样成功的人,那么,从现在开始就应好好思考自己到底想走什么样的路,当我们确定好人生的方向之后,一定要鼓起勇气付诸行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一步一步朝成功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