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卓越的领导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身体力行,做好团队的表率(3)

(2)承诺时要留有余地。

许多领导者把握不了承诺的分寸,他们的承诺很轻率,不留下丝毫的余地,结果往往使许下的诺言不能实现。成功人士一般都注意承诺这个细节。他不会轻易承诺某一件事,即使有把握,许诺时也绝不斩钉截铁地拍胸脯,把话说绝。例如,多使用“尽力而为”“尽最大努力”“尽可能”等具有较大灵活性的字眼。当然,留有余地不是给自己不努力寻找理由,诺言一旦说出,自己必须竭尽全力去实现。这样做的好处有二:一是万一情况有变,给自己留有回旋的空间;二是兑现时超出了下属的心理预期,就会给他意外的惊喜。

(3)言行之间的统一。

要将自己所说之词切实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对于社会中的任何群体和个人都是这样,而对于领导者就更是如此。如果我们做出了承诺或达成了某种契约,那就务求守诺、践约,不可无端撕毁协议。

(4)必要时有所调整。

情况是不断变化的,要求前后言行完全一致是不合理的,从诚信原则出发,如果我们传达了某种信息,做出了某种承诺,达成了某种契约,公告了某项决定,即使情况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有一些新的因素产生,但如无碍大局或无必要做出调整,就让原有决策适当稳定一段,切不可轻易变动;如果情况确实发生很大变化,确有必要对以前的承诺、契约、决定做出调整,领导也不能隐瞒,而应及时向有关的人做必要的说明,以使其理解,并及时进行协商,达成谅解,做出调整。

(5)慎有“隐性许诺”。

隐性许诺是指领导者虽然没有明确承诺下属,但下属自认为领导者实际做了承诺,如果领导者没有做到,下属会认为领导者失信。造成隐性许诺的原因往往是领导者在某一特定的条件下曾给了下属某些待遇奖励,但没有强调当时的特殊性,就会给下属以后要形成惯例的感觉。

(6)无法兑现时,要诚恳道歉。

如果做出了承诺,而由于特殊情况发生变化,以致无法兑现,此时,最好的解决办法是向下属真诚地道歉并坦诚地告诉下属不能兑现的缘由,以求得下属的谅解,同时要想办法从其他方面给予弥补。

唐代诗人李白有诗曰:“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北宋王安石有诗曰:“一言为重百斤轻。”也是极言诚信的重要。先哲孔子早就提醒人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民无信不立。”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规范,是道德建设的根本,也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此,作为领导说话一定要算数,只有言出必果,履行承诺才会取得下属的信任和拥戴。

【和下属甘苦与共】

《战国策·燕策一》曰:“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由此可见,战国时期的燕王与百姓同甘共苦,可谓是一代明君。

《史记》中记载: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宽缓不苛,士以此爱乐为用。”可见李广颇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所以,士兵都愿意听他的指挥。李广死时,“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与百姓同甘共苦的还有一位贤臣:

这是发生于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鲁国的季文子做过宣公、成公两代国君的宰相,可以说是年高资深。但在他家里,妻妾从不穿丝绸衣服,也从不用粮食喂马。仲孙它劝季文子说:“您是鲁国的卿相,辅佐过两代国君,以您的资历和地位妻妾不穿丝绸衣服,不用粮食喂马,别人会以为您很吝啬,而且鲁国也不光彩。”季文子说:“我当然愿意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当我看到许多老百姓吃粗劣的食物,穿破烂的衣服时,我就想着不能只顾自己享受啊,老百姓生活困苦,而我却让妻妾穿绫罗绸缎,让马吃粮食,这大概不是一个当宰相的人应该有的行为吧!我还听说,为官者德行高尚是国家的光彩,没有听说过以把妻妾打扮得漂亮,把马喂得肥美作为国家的光彩的。”

后来,季文子把这件事告诉了仲孙它的父亲孟献子,孟献子就把仲孙它囚禁了七天,让他深刻反省自己的错误。从此,仲孙它的妻妾也只穿粗布衣服,马的饲料也只用野草了。

由此可见,与百姓、将士同甘共苦者一定会得到人心,得到世人的永久传扬。

其实,在多数下属看来,工资待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管理者能够关心他们,理解他们。与下属一同吃苦,这便是最好的理解,“此时无声胜有声”。与下属同苦,还应共甘,切不可“兔死狗烹”“过河拆桥”。管理者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就一定要学会与下属们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尤其是创业初期,更应如此。在这种情况下,领导和下属的心往一块想,力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又有什么原因使他们不成功呢?

与下属同甘共苦是管理者取得成功的根基,更是一个管理者优秀品质的体现。要征服自己的下属,就应该与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在危难的时刻,管理者也跟下属们一起吃苦,这样,上下级关系一下就拉近了,下属感到管理者是那么地亲近,管理者则会更深一步体察到下级的难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有管理者的一半也有下属的一半,最好与下属共同分享成果。

管理者要领导下属,除了规章制度的限制与运用之外,就是要紧紧抓住下属的心,注重个人修养,遇到荣誉主动谦让,取得成绩归功于集体,工作出现差错或失误要勇于承担责任。使下属由衷地尊重与佩服你,让下属感到你就在他们的身边,时时刻刻与他们的心相连。一些管理者在下属之中口碑很好,其主要原因就是能与下属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共苦。其实,现实中,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唯一选择。但是危险之后,苦尽甘来,仍能与下属共享安乐就显得难能可贵了。“甘苦与共”,千万不要“好了疮疤忘了疼”,任何时候都要以下属的利益为重。

【宽容待人,员工面前做表率】

惠普大中华区前总裁孙振耀先生说:好领导要有宽广的心胸,如果一个领导每天都会发脾气,那几乎可以肯定他不是个心胸宽广的人,能发脾气的时候却不发脾气的领导,多半是非常厉害的领导。很多当领导的最大的毛病是容忍不了能力比自己强的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的一个现象是,领导很有能力,手下一群庸才或者一群闲人。

一个人的心胸决定着他做事为人的气度,心胸就是指度量的大小。那么,领导的度量大意味着什么呢?其表现为对待别人对自己的嫉妒、恶意、敌视、侮辱等各种各样的负面感情和行为的包容程度大。

有一次,楚庄王举办宴会,忽然一阵风吹灭了灯烛。在黑暗中有人牵王后的衣袖,被王后扯下冠带。王后请楚庄王查办。楚庄王不以为意,他说,酒后狂态是人之常情,如果追究查办,就会伤害人的心。因此,黑暗中楚庄王当即命令全体人等扯下冠带,再点上灯,重排宴席。后人称此会为“绝缨会”。

两年后,晋楚发生战争,楚国有一人抗击敌人特别勇猛,他就是唐狡。楚庄王问他为何这样勇敢,唐狡回答道:“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君王大度待人之因,引来了臣子驰骋沙场、拼死效力之果。

楚庄王之所以能够宽容唐狡,是他想到“牵袂”者酒喝多了,难免失态,此为人之常情。假如他不这样想,只想到自己是一国之君,王后的威严不可侵犯,那他肯定拔刀问罪了,怎么能宽容呢?

要说心胸宽广之人,非瑞士的哲学家阿波雷莫属,他素以不爱生气闻名。服侍他十年的女佣说,她从未见过阿波雷发怒。阿波雷的朋友有次暗中讨好女佣,叫她设法触怒阿波雷,并答应事成后大大奖赏她。阿波雷总喜欢床铺整整齐齐的,女佣以为故意不整理他的床铺肯定会激怒他。但是,到了第二天,阿波雷只对女佣说了一句话:“昨晚床铺好像没整理喔!”

女佣的计划落空后,那晚还是没把床铺整理好。女佣以为这次阿波雷定会生气,但是结果还是有点意外,他只是告诉女佣:“昨晚的床铺也没整理,你可能很忙吧!今天晚上就要多多拜托你了。”

女佣听了,当晚还是没有去整理床铺。第三天早上,阿波雷将女佣叫到了跟前。女佣心想他这回定要发怒了,阿波雷却说:“昨晚你还是没有整理床铺,那大概有什么不得已的原因吧!我也会整理床铺,以后我就自己来整理好了。”女佣一听,禁不住哭了起来,并把原因一一告诉了他。阿波雷还是没有生气,依旧面带微笑,宽恕了这位女佣。

阿波雷的宽容感动了女佣,试想,如今的社会能有多少领导会像阿波雷一样,具有如此宽大的心胸。其实,作为领导者有时应适当有些架子,但也应有宽宏的气度,对下属的失礼、失言以及所犯的细小过失,宽容待之,正确处理。

领导者在遇到事情时,应学会推己及人,善于同下属进行心理位置交换,站在下属的角度上想问题,这样就可能解怨释嫌,宽容对方。还应该自觉培养、锻炼自己大度待人的能力,去除“自我中心”感,去除私心。“心底无私天地宽”,如果不是一切为自己打算,不是一切着眼于自己的“官架子”,不是唯我独尊,那么就自然能够宽容待人。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这是容人的最高境界,你宽以待人,容人小过,别人就会宽以待你,容你之过。这样,双方就会互谦互让,互敬互帮,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

那么,领导容人究竟要容些什么呢?

(1)容人之短。

很多人都听说过“管鲍分金”的故事。春秋时期,鲍叔牙与管仲合伙做生意,鲍叔牙本钱出得多,管仲出得少,但在分配时总是管仲多要,鲍叔牙少要。鲍叔牙并没有觉得管仲贪财,而是认为管仲家里穷,多分点没关系。后来鲍叔牙还把管仲推荐给齐桓公,辅佐其成就霸业,管仲也因此成为著名的政治家。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般来说,在某一个方面越有突出才能的人,往往在其他方面的缺点也越明显,正所谓:“有高山,始有低谷。”人的短处是客观存在的,领导容不得别人的短处,势必难以成事。

(2)容人之过。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要领导宽容下属的过错,激励他改过自新,他就会迸发出无限的创造力,一心一意为企业、为社会拼搏努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3)容人个性。

人的性格各异,每个人的性格中,都会有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地方,再完美的人也一样,因此,对别人要求不要太苛刻。从根本上来说,容人就是能够接纳各种不同个性的人,这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门领导艺术。容人个性,才能善于团结各种不同个性的人共同协调工作,从而充分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

(4)容人之仇。

容人之仇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也是容人的极致。魏徵曾劝李建成早日杀掉秦王李世民,后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当了皇帝,不计前嫌,重用魏徵,魏徵为李世民出了不少治国安邦的良策,贞观之治应有魏徵的功劳。齐桓公不计管仲一箭之仇,任用管仲为大夫,管理国政而成就霸业。

(5)容人之长。

刘邦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讲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人各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相互促进,事业才能发展。善于用人之长,首先是容人之长。萧何月下追韩信、徐庶走马荐诸葛,这些容人之长的典故早已成为千古美谈。相反,有的人却十分嫉妒别人的长处,生怕同事和下属超过自己,想方设法对其进行压制,这种做法是很愚蠢的。

(6)容人之功。

下属有了功劳,做领导的应该感到高兴,千万不能心胸狭窄,害怕别人功劳大会对自己构成威胁。有功之人,对企业、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是领导的光荣。

作为领导,要想让下属心甘情愿地为自己做事,就要做到心胸宽广,能容人、识人、用人,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位富有远见卓识和高素质的现代企业领导者。

【知错能改做表率】

世人都有可能犯错,知错能改就是一种进步。很多管理者因为自己在公司处于领导地位,有时下属有了正确的建议或劝诫,但碍于自己的领导颜面,不改正过失。其实,知错不改于威严并无增益,只是错上加错,知错能改反而会赢得更多人的尊重,让员工对于领导的魄力更加钦佩,也让竞争对手敬畏。很多领导者觉得一旦听从一个员工的话,有损威严,所以继续一意孤行,不肯改正。

唐太宗善纳谏言,只要大臣们指出不对的,就必然会改正,所以才有了“贞观之治”。知错能改这种品质,是每个领导人都应该具有的,唐太宗都能放下帝王的架子,知错能改,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掩饰自己的错误呢?

西塞罗说过:“每个人都会犯错,但是,只有愚人才会执过不改。”古往今来,知错能改成就大业者比比皆是,他们不仅没有丧失所谓的“领导威严”,反而他们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尊重,赢得了掌声,也赢得了事业与天下。每一个成功的领导,都是一个聪明人,他们善于利用员工的建议来完善自己,善于利用别人的意见来分析事业,这样尊重了别人,更是尊重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