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的几个阶段
弗洛伊德说: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大部分心灵的创伤都是未被表达的情绪,而且,创伤是有生命的,不去处理的话,它绝对不会自生自灭,它有自己的发育规律,也有自己的变态规律。疗愈必须要顺应这些规律,其间也不能被打扰和阻断,否则,可能需要加倍的时间和资源去做二次疗愈。
通常创伤的疗愈需要经历四个主要过程,下面就是这四个阶段表现在孩子画上的特征。
第一个阶段,宣泄。
受创后孩子第一本能的需要是宣泄。他们会在画中释放一些有序或无序的情绪,画面中可能会有攻击性和暴力倾向,甚至还会有血腥、黑暗的元素出现,这个阶段的画,通常让人感受到激烈、对抗的力量,如图3-3-01所示。青春期的孩子也常常画出宣泄的画,因为青春期有很多综合原因给孩子造成压抑,这时候的孩子既有宣泄情绪的需要,也有宣泄过于充沛的精力的需要,如图3-3-02所示。
图3-3-01 左图是12岁女孩的作品,用大红色画出了自己生气的画面。右图的画面颜色激烈,还有极端的言词和血腥的画面
图3-3-02 这是一个青春期男孩画出的图案,画面上有多处被戳破,这是典型的宣泄画面
这个阶段的表达一旦遭遇阻断,后面的疗愈就无法完成,而且激烈的情绪会深埋下来,等待更狰狞的爆发,或者转为自我攻击,出现抑郁现象。
我在韩国绘画治疗师柳贞子老师的课程中听到有人提问:“老师,我的孩子为什么总在课本上画一些很暴力的画面呢?”柳贞子老师做了一个呕吐的动作说:“那是孩子在呕吐心里的垃圾,你如果不允许他呕吐,他就会这里疼,那里病。”
艺术是一个最无害的出口,当他们把情绪发泄到艺术的出口,还会获得情志开发的正面收益。如果我们阻断了孩子表达的最后一个出口,当他情绪积蓄到临界点时,任何一个小小的压力都可能让他失控。那时候,谁也不知道他会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对什么人爆发,那才是最危险的。因此,我讲课时对家长说得最多的就是,一定要接纳孩子任何形式的表达,阻断表达是非常危险的。
第二个阶段,诉说。
孩子宣泄掉激烈的情绪后,会进入一个疼痛期,他很哀伤,很痛苦,也很自怜。这个阶段孩子会在画中表达出自己伤痛的感受,我们常常会看见孩子画创可贴,画被锁链缠住、锁住一类的画面,如图3-3-03所示。这个阶段也很重要,要允许他这样表达,他需要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平息内心的不甘和委屈。家长和老师如果懂得一些解析的常识,就可以通过这种诉说来了解伤痛的原因,因为孩子画出的伤痛的位置、形态很多都是针对具体感受来表达的。
图3-3-03 画出尖尖的牙齿咬断手臂,身上缠着锁链,这些都是创伤的表达,是在表达疼痛感、束缚感和压抑感
第三个阶段,疗愈和修复。
当孩子经历过宣泄和诉说的阶段,情绪逐渐平息下来时,内心也处于最疲惫的阶段。此刻,他们的心理就像术后病人一样虚弱,只想做简单重复的事来抚慰自己,整理心灵的碎片。这个阶段的孩子,比较多见的疗愈方式是重复画一些喜欢的图案。这个时期他只有画最熟悉、最擅长、最喜欢的造型,才不会让自己太累,伤痛期是难以承受探索、挑战、攻坚压力的。他们如同一只受伤的茧蛹,躲在壳里,不想做事,不想见人,慢慢修复,积蓄力量。这个时期不能要求他们和正常的孩子一样承担繁重的学业压力。
我曾经遇到一位家长,她拿着孩子的画找到我,告诉我说孩子11岁了,课业成绩不好,家里因此也没少给她压力,但是没有改善。她从小就喜欢画画,父母想,如果她画画能够出点成绩也好,就培养她考美院,但是这个阶段孩子每天只画一些重复的画,让她学素描她也不肯,如图3-3-04所示。孩子这样的行为让父母很焦虑,对她的未来很担忧。我一看就知道,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疗愈期的孩子,我估计之前她就已经在父母的压力下受伤了,尽管她的绘画天赋很好,也喜欢画画,只要状态好,她完全可以完成高考备战,但是,这个阶段她处于疗愈期,妈妈还给她考美院的压力,她肯定是难以承受的。
图3-3-04 这个11岁的女孩,每天重复画同一个造型,这个过程看不到绘画水平的明显进步
所以,多懂一些心灵疗愈的规律,才能养育好孩子。否则家长以为自己在帮助、激励孩子,实际上这个行为无异于强行把一个病床上正在输液的孩子拉下来,让他带伤承压,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我曾经见过一些极端的案例,孩子受了很重的伤,家长却毫无知觉,孩子在最需要休息和疗愈的时候,却被父母逼着承受学业的压力,最后出现精神分裂和抑郁的症状。
当疗愈进入修复的阶段,很多孩子会画一些温暖、温馨、有爱、有支持的画面,这是在为自己补充心理能量、精神营养。动画电影《超能陆战队》中大白的形象就是一个典型的提供安全感、爱、支持、包容、力量的疗愈工具,因此得到很多孩子的喜爱,也成为很多修复期孩子喜欢画的形象,如图3-3-05所示。当孩子已经可以自我补充营养和力量时,就是快要痊愈并进入升华阶段了。
图3-3-05 这是10岁女孩的画,她画出自己在大白的怀抱里,被温暖的大白拥抱的温馨画面
第四个阶段,升华。
很多孩子经过以上几个阶段的疗愈,修复了创伤,补充了能量,会呈现一种更好的生命状态。绘画激活了大脑中的更多资源,灵感和生命的活力都会以全新的形式出现。此刻是他们创作的黄金期,会比之前更有激情,更有创造力。此时的画面往往色彩丰富,情绪热烈,也有能力画复杂的细节,很多孩子甚至迷恋画复杂的结构、密密麻麻的头发,如图3-3-06所示。
图3-3-06 上图是12岁女孩的作品,画面很复杂,色彩浓烈。下图是17岁男孩的作品,他画出了复杂的结构,也使用了多层渲染色彩的方法
在荣格之前的弗洛伊德时期,心理医生还把出现心理、精神问题的人当作病人,以治疗他们的症状为目的。而到了荣格的时期,他提出这样的人并非病人,而是一些精神需要成长的人,当他们自己忽略了精神上的这个要求,心理机制就会制造出各种症状提示他去成长。疗愈的过程,就是精神得到成长的过程。荣格这一说法成为今天艺术疗愈最核心的指导理念。
孩子的绘画疗愈,看起来是疗伤的过程,但实质上是孩子通过自己的天赋实现心灵成长、精神升华的过程。
很多孩子在生活中看到了不能理解的现象,遭遇了不公的对待,自然会产生创痛和困惑。这份疼痛会帮助他们开启深刻的思考。荣格曾说过,精神成长的最高阶段是升华。在痛苦的求索中,有的孩子找到了人生的偶像,学习他们的努力和坚持,让偶像身上的闪光点转化为自己的品质。还有一些孩子在创痛中开启了哲学的思考,去追求精神的更高境界。也有一些孩子在弱小的时候被欺负,长大后则能够用一份感同身受的心加入保护动物的公益组织,成为非常有奉献精神的对社会有益的人。
我就见过一些曾经有创伤的孩子能够画出带有环保、哲学、宗教思考元素的画。如图3-3-07所示。这就是荣格所说的升华,这份收获也是疗愈的最高境界和终极目的——将痛苦升华为思想和大爱。
图3-3-07 这是15岁男孩子的作品,将人类的身体和动物肢体结合,画出人类对动物感同身受的怜悯之情
以上的四个阶段,并非每一个接受绘画疗愈的孩子都会按部就班地全部经历,有些孩子的阶段变化并不明显,而且每个孩子宣泄、诉说、疗愈和修复、升华的方式都不尽相同,因此家长不要拿本书推荐的案例来对号入座。为读者介绍这几个阶段,是希望借此让更多人了解疗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状态,避免误判、扰乱和阻断孩子的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