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荐读书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易传》

导读作者/廖名春

《易传》是一部战国以来系统解释《周易》经文的专集,由《彖传上》《彖传下》《大象传》《小象传》《文言传》《系辞传上》《系辞传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八种十篇组成。这十篇著作自汉代起,又被称为“十翼”。

《易传》八种十篇的出现最迟者不晚于战国。其中《大象传》等可能要早些,《序卦传》等可能稍晚些。《文言传》《系辞传》成于七十子之世,也就是战国初期。《彖传》《说卦传》不会晚于战国中期。《小象传》《序卦传》可能是战国晚期的作品。《杂卦传》虽然和《易传》其他篇来源不同,但成书也不会晚于战国。

作者简介

《易传》的思想源于孔子,孔子与《易传》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战国时期的孔子后学对《易传》各篇也做了许多创造、发挥的工作。因此,《易传》的作者主要应是孔子及其后学。

 

《彖传》上、下两篇是解释卦辞的。因为《周易》的卦名往往寓于卦辞之中,或者和卦辞联在一起,所以《彖传》也兼释卦名,并由卦名、卦辞进而阐释一卦之义。《周易》六十四卦共有六十四条卦辞,《彖传》因而也有六十四条。

《彖传》解经,一是分析别卦卦体;二是阐释卦名卦义;三是解释卦辞;四是解释别卦卦象;五是剖析爻位爻义;六是阐发易理。其中乘、承、比、应、当位等说,对后来易学的发展,影响尤大。

《彖传》在自然观上提出了“乾元”“坤元”说、盈虚消息说。其政治观的核心特征一般都认为是“法天治人”,其实,这是很不够的,《彖传》政治观还有法天因人的一面。其“革命”说、“尚贤”说、“损上益下”说非常深刻。《彖传》的人生观,最突出的就是其尚中守正说和好谦说。

《易传》中的《象传》实际当分为《大象传》和《小象传》。《大象传》六十四条,分别解释《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名和卦义;《小象传》三百八十六条,分别解释《周易》三百八十四条爻辞和两条用辞。

《大象传》分析别卦的卦象,主取象说,并根据别卦的卦名、卦义发挥其政治观和人生观。其解经的特点,前半句讲天道,后半句讲人事。认为天道与人事有同一性,故因天道而明人事。清华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取自《乾·大象》和《坤·大象》。

《小象传》是解释爻辞的,其解说分为取义说和爻位说两种,其思想主要是关于修养论、伦理论和政治论方面的。

《文言传》又称为《文言》。“文言”,即“文饰乾、坤两卦之言”。因为乾、坤两卦为《易》之门户,在《周易》六十四卦中意义重大、地位突出,所以特意加以文饰解说,以作为训释其他六十二卦的榜样。

《系辞传》上、下两篇通论《易经》和筮法大义,对一些重要的观念和爻辞又作了重点诠释。其论占筮的原则和体例,其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对卦爻辞的意义及其卦象爻位等的解释;一是论揲蓍求卦的过程。《系辞传》关于《周易》一书性质的论述,将《周易》的卜筮功能降低到极度,完成了《周易》从卜筮到哲理化的创造性转换,这给后来的思想家和易学家以深刻的影响。《系辞传》将《易经》的基本原理概括为三:一是“一阴一阳之谓道”;二是“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三是“《易》与天地准”。其对《周易》的解释,奠定了后来易学发展的基本精神。

《说卦传》第一、第二章,讲的是“六画而成卦”“六位而成章”,显然是就六画卦而言;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是“专说八卦”。通过论述《周易》的象数、阐发《周易》的义理,《说卦传》提出了不少新见解。比如父母六子卦说,将八卦的关系定义为家庭伦理;其“帝出乎震”章将八卦与方位、时间相联系,画出来就是后人所谓“文王八卦图”。通过阐述八卦的取象、德性、功能和相互作用,《说卦传》表达了它对万物生成的看法。八卦能生出无穷无尽的物象,它能象征世界上的万物。而这大量的物象中,其基本的又只有八种,即天、地、雷、风、水、火、山、泽。这八种物象是其他众多物象的根本,也可以说是构成万物产生的基础。八卦所代表的八种自然现象在万物的生成过程中并不是彼此孤立、互不相干的,而是相反相成,两两构成对立面的统一。

《序卦传》是一篇分析《周易》六十四卦的编排次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意义的专论。通过对《周易》六十四卦序的分析,《序卦传》表述了它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提出了“盈天地之间者,唯万物”的命题。又探讨了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发展的过程,承认先有自然界而后有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以家庭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以相反说解释卦序,表现了穷极则反的对立面转化的思想。这些见解都是相当深刻的。

《杂卦传》以卦象对举见义的形式揭示《周易》六十四卦的卦德。其卦序排列顺序都很有规律,皆“二二相耦”,每两个卦成一组;每组两个卦的关系又是相综相错、非覆即变。其以“乾,刚;坤,柔”始,以“柔遇刚”“刚决柔”终。中间的六十卦,虽未明言刚柔,但刚柔之义或示之于六爻,如否、泰、剥、复;或显之于上下卦,如渐、归妹。未言刚柔而实寓刚柔之义于其中。所以,《杂卦》实际是以反对为内在结构形式,以刚柔思想为主线的一篇《易》说。

 

《易传》较好的古注本是孔颖达的《周易正义》,收在《十三经注疏》中。较好的今注本有徐志锐的《周易大传今注》(齐鲁书社,1986年)、黄寿祺、张善文的《周易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学术思想方面,可参考廖名春《周易经传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的第十讲至第十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