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荐读书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韩非子》

导读作者/廖名春

《韩非子》二十卷,先秦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

作者简介

韩非(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时期韩国人,为韩国公子,与李斯同学于荀子,喜好刑名法术之学,继承并发展了法家思想,为战国末年法家之集大成者。

 

《韩非子》全书由55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大都出自韩非之手,除个别文章外,篇名均表示该文主旨。

韩非继承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以法为主”,法、术、势结合,进而达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其主张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一批经过实践锻炼的军功官吏来取代他们,“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做到“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认为只有实行严刑重罚,人民才会顺从,社会才能安定,统治才能巩固。而严重的徭役和赋税只会让臣下强大起来,不利于君王统治。

韩非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进步的。如果当今之世还赞美“尧、舜、汤、武之道”“必为新圣笑矣”。因此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要根据今天的实际来制定政策。他的历史观,为当时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

在学术思想史方面,《韩非子》也颇有贡献。其中《显学》一篇,保留了“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的珍贵记载。而《解老》和《喻老》则是现存最早研究和注释《老子》的作品。

该书在先秦诸子书中风格独特,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议论透辟,推证事理,切中要害。比如《亡征》一篇,分析国家可亡之道达47条之多,实属罕见。《难言》《说难》两篇,无微不至地揣摩所说者的心理,以及如何趋避投合,周密细致,无以复加。

 

清代以来卢文、顾广圻、王念孙、俞樾、孙诒让都整理过此书,清末王先慎著《韩非子集解》总结了清人的成果。民国时期较好的注本有陈启天的《韩非子校释》(《民国丛书》本),近年来较好的注本有张觉的《韩非子校疏》(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