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2016年工作回顾
1.2016年我国发展取得哪些新的重大成就?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完成了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政府工作报告》总结了过去一年我国发展取得的重要标志性成就,突出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经济运行缓中趋稳、稳中向好。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4.4万亿元,增长6.7%。这一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2%,仍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和稳定之锚。2016年6.7%的经济增长,带来的经济增量超过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7500多亿美元,相当于一个在全世界排名第17位国家的经济总量,超过我国1994年全年的经济总量。
物价保持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1.4%,从全年走势来看,自9月份开始出现上涨,结束了连续54个月下降的态势,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预期。
经济稳中向好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工业企业利润实现增长。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3%,2016年工业企业利润转降为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增长8.5%。企业效益有了明显改善,呈现出积极向好的发展势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5%,超过了年初提出的下降3.4%的预期目标。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别下降2.6%、2.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下降5.6%、4.0%,都超额完成了年初提出的目标任务。
二、就业增长超出预期。2016年我国就业面临着复杂局面,高校毕业生达到765万人,还有500多万中职毕业生,去产能下岗分流人员多达数十万,再加上军队退役人员安置,还得给农民工就业留出空间。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4万人,大大超出预期增长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平稳,就业创业人数实现“双升”,去产能分流安置职工达到70多万人,外出就业农民工人数继续增长。2016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2%,为200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就业稳定增长,成为经济运行的一大亮点。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求职人数增加的情况下,就业总数不降反增,特别是实现了比较充分的就业,这对于一个接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来说,是非常难得的。
三、改革开放深入推进。2016年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批具有标志性、支柱性的重大改革方案出台实施。中央提出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思路,着力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五大重点任务。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去产能,全年退出钢铁产能超过6500万吨、煤炭产能超过2.9亿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加大力度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在提前完成本届政府减少行政审批事项三分之一目标的基础上,2016年又取消一大批行政审批、中介服务、职业资格许可认定等事项,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范围,确保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2016年降低企业税负5700多亿元。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制定了“1+N”总体方案和配套政策,出台了加快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等措施。金融、投资、农村、社会、生态等领域改革全面推进。
对外开放推出一批新的重大举措。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战略对接、规划对接,“六廊六路多国多港”主骨架建设稳步展开,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国际产能合作标志性工程落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12月1日开启了“深港通”。人民币正式纳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2016年推广上海等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成果,新设7个自贸试验区。新设12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除少数实行准入特别管理措施领域外,外资企业设立及变更一律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全年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0.9%,降幅比2015年收窄6.1个百分点;服务进出口贸易增长14.2%。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260亿美元,同比增长4.1%。对外直接投资1700多亿美元,同比增长44.1%。
四、经济结构加快调整。一是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201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33万亿元,增长10.4%。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6%,比2015年提高4.9个百分点。新兴消费快速发展,消费升级步伐加快。2016年网上零售额超过5万亿元,比2015年增长26.2%。旅游消费发展迅猛,全年国内游客达到44亿人次,比2015年增长11.2%,国内旅游收入近4万亿元,增长15.2%,居民出境旅游超过1.285亿人次,增长5.6%。汽车消费增速不减,从城市开始向农村扩展。全国居民每百户家庭拥有汽车28辆,比2015年增长21.9%。住房消费也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家庭住房得到改善。
二是服务业加快发展。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38.4万亿元,增长7.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1.6%,比2015年提高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升到58.2%,提高5.3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研发设计、物流快递、金融保险、商务咨询等产业不断扩大。生活型服务业快速拓展,健康养老、文化体育、家政服务、休闲旅游、交通租赁等保持旺盛发展势头。特别是网约车、共享单车等分享经济方兴未艾。
三是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快速增长。2016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6%,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5%;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2.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上升为32.9%。
四是城乡和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从城乡结构看,2016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7.35%,比2015年末提高1.25个百分点。全年进城落户增加1600万人。从区域发展来看,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都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五是农业结构调整迈出新步伐。粮食再获丰收,全年粮食产量61624万吨。农业稳中调优,减少了玉米种植面积,增加了高品质、有需求的农产品供应。
五、发展新动能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科技领域取得一批国际领先的重大成果。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成功对接,世界上最大单体射电望远镜建成启用,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再创世界第一,全球首颗量子通信试验卫星入轨运行,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高速列车正式投入运营。2016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5500亿元,比2015年增长9.4%,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连续4年超过2%。科技进步贡献率由2015年的55.1%提高到56.2%。
新兴产业蓬勃兴起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相互促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正在兴起。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基因工程等新技术快速发展。新一代通信网络、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机器人、新能源汽车、3D打印、智能电视等新产业发展势头迅猛。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40%,工业机器人增长30.4%,智能电视增长11.1%,智能手机增长9.9%。平台经济、分享经济、协同经济等新模式广泛渗透,线上线下融合、跨境电商、社交电商、智慧家庭、智能交通等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产业加快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相结合,在改造升级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全国新登记企业增长24.5%,平均每天新增1.5万户,加上个体工商户等,各类市场主体每天新增4.5万户。全面推进28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和企业孵化器。
六、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城乡基础设施日益完善。2016年铁路投产新线3281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达到2.2万公里,占到全世界的60%以上。新建改建高速公路6700多公里、农村公路29万公里。世界最长跨度的港珠澳大桥主体贯通。全国已有29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约4000公里。
2016年新开工重大水利工程21项,在建工程投资规模超过8000亿元。有147个城市、28个县城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2005公里。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4G网络,全国地级市基本建成光网城市。全国移动宽带用户9.4亿户,比2015年增加2.35亿户;新增4G用户3.4亿户。
七、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持续增长。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821元,实际增长6.3%。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616元,实际增长5.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实际增长6.2%。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实际增长6.8%。我国居民生活恩格尔系数下降到30.1%,其中城镇为29.3%,农村为32.2%。
扶贫攻坚和贫困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全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超过1000亿元,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240万人,易地扶贫搬迁249万人。按照2010年不变价每人每年2300元标准计算,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全年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600多万套,农村危房改造380多万户,一大批住房困难群众圆了安居梦。
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补助标准由每人每年380元提高到420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6.5%。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
(刘应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