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经济稳中向好走势,积极化解风险隐患
——前三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建议
前三季度的经济数据刚刚公布,我们做了一些初步分析。综合各方面情况看,当前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走势,但经济回升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建议保持宏观政策基本稳定,更好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更加积极化解经济运行中的风险隐患,稳定和巩固市场预期和社会信心,努力使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现将有关情况和看法报告如下。
一、当前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稳中向好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增长回升。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7.7%,处于合理区间,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其中三季度同比增长7.8%,增速止跌回升。我国经济总体实现了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平稳过渡。二是物价保持稳定。1—9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5%,比去年同期回落0.3个百分点,低于3.5%的调控目标。三是就业稳定增加。1—9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066万人,同比多增42万人,提前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9月份,国家统计局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18%。四是市场预期稳定。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9月份为51.1%,是2012年5月以来的最高值,该指数已连续3个月回升,连续12个月位于50%的荣枯线以上。汇丰银行PMI的9月份终值为50.2%,连续两个月回升并位于荣枯线以上。
稳中有进主要表现在:一是增长动力向更多依靠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转变。前三季度,内需拉动经济增长7.8个百分点,其中消费拉动3.5个百分点。二是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1—9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两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5%,较上半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三是经济增长效益提高。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8%,增速比去年全年高7.5个百分点,比今年上半年高1.7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自6月份以来回升,1—9月份同比增长8.6%,较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
二、经济发展面临的风险隐患依然较大
一是经济增速“换挡”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三季度指标好一些,既有政策效应,也有基数效应,还有外部环境好转的影响。目前增长动力还比较弱,预计四季度经济增速会有小幅下降。主要是消费增长后劲减弱,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进度慢,项目储备不足,企业投资谨慎。出口企业综合经营成本上升,特别是人民币升值较快,实际有效汇率2011—2012年累计升值8.54%,今年1—9月份又上升6.63%,截至10月24日,今年人民币兑美元升值2.48%,对出口的抑制作用显现。
二是房地产风险进一步积聚。城市间市场加速分化、冷热不均。一线主要城市房地产市场成交活跃,量价齐升,9月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涨幅超过20%,房价上涨预期在增强。部分三、四线城市土地供应规模不断扩大,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较快,但房地产自住和投资需求均不足,去库存压力明显。住建部监测的大同、齐齐哈尔、潍坊等23个城市库存消化周期超过1年半。地方财政对房地产市场依赖偏重,1—9月份,土地出让收入2.68万亿元,同比增长49.6%。部分城市的按揭贷款不良率持续上升,部分房企资金链紧张,甚至逃废债务,房地产信贷风险上升。
三是产能过剩矛盾难以缓解。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一大痼疾,年年淘汰、年年过剩。目前,过剩行业投资仍在增长,还有大量的在建、拟建项目。多种因素相叠加,产能过剩矛盾还在加剧。
四是通胀压力有所显现。9月份CPI同比上涨3.1%,为7个月以来最高点,环比上涨0.8%,高于0.7%的历史同期均值。目前多类价格指数呈现普遍回升势头,CPI连续3个月环比上涨,且涨幅在扩大。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累积效应在日益凸显。
五是财政金融潜在风险进一步集聚。一是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继续上升。在负债规模继续扩大的同时,一些地方通过信托理财、融资租赁、委托贷款甚至违规集资等方式融资,不仅透明度更低,而且成本上升,债务风险进一步积累。二是信用总量扩张较快,资金“脱实向虚”、影子银行等情况比较复杂。今年以来,M2同比增速始终高于全年13%的增长目标,除9月份外也都高于去年同期水平。尽管稳健的货币政策并不“紧”,流动性供应充裕,但实体经济对金融服务不足的反映还很强烈。企业杠杆率高,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连续10个季度上升,今年2季度达到60.9%的历史高点。企业互联互保引发的资金链断裂问题尚未有效遏制。影子银行快速发展,9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理财产品余额9.92万亿元,同比增长47.5%。三是跨境金融风险不可忽视。一旦美国货币政策发生变化,短期内将会加大国际资本流动、全球汇市、资产价格、大宗商品价格等波动,对我国经济金融安全的冲击不容忽视。
三、下一步宏观调控建议
第一,保持宏观调控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财政赤字与GDP比重的基本稳定,着力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上下功夫。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适度预调微调,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平稳适度增长,着力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三农”等社会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严格控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贷款。
第二,坚持扩内需稳增长。改善消费环境,积极培育信息消费、服务消费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发展,充分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抓紧已审批投资项目的开工和建设,保证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的资金需求,做好项目储备。同时,落实好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
第三,加快实施市场化改革。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为契机,力争在财税、金融、投资、国有企业、资源性产品价格、收入分配等领域改革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每个领域的改革都要有顶层设计、有分阶段目标、有明确的路线图。
第四,坚持不懈调整产业结构。近期市场需求有所回暖,钢铁等产品价格出现回升,光伏企业生产情况得到改善,船舶订单也明显增加,但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要继续积极化解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加大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力度,以治理PM2.5入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五,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房地产市场关系到政府收入、企业利润、居民生活质量,处理不好将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风险点。既要着眼长远建立长效机制,稳定居民预期,也要立足当前,坚决抑制一线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及时控制部分三四线城市新增住房、稳步有序消化存量住房。房地产市场调控要与解决地方土地财政问题综合考虑,通过理顺中央地方财政收入和事权划分,逐步减轻地方政府对土地收入的依赖。要有效增加土地供应,努力实现住房供求逐步平衡。
第六,积极防范和管控财政金融领域风险。治理地方政府性债务要标本兼治,疏堵并举。抓紧建立健全地方性债务管理制度,规范地方政府融资渠道。严格控制新增债务,逐步消化存量债务。审慎公布地方政府债务的审计结果,做好释疑解惑工作。要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抑制资产过快扩张的冲动,加强对影子银行等风险的监管。
2013年10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