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能让任何对方心服口服的“读心策略”(2)
2.温和舒缓的声音
像小提琴发出的小夜曲。如果是女士,则表明其慢条斯理的个性,她渴望情感表达,会根据周围的环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演奏小提琴般收放自如。同小提琴跟较多乐器可以合作类似,此类人很有同情心,对受困者绝不会坐视不理。如果是男士,则如大提琴般沉稳温和,表明其诚实、忠厚的个性,同时他不会趋炎附势,讨好别人,更不会听风就是雨。
3.沙哑磁性的声音
像箫一样浑厚且语调绵长。正如箫只是一人吹奏,此类人非常独立且富有个性。一般此类人在绘画、音乐等方面具有不可多见的天赋,所以他们能够敏锐地捕捉艺术灵感。正因为这样,他们也常常受人排挤,但是他们的异性缘通常很好。对这类人,不要试图去向他们灌输自己的思想观念,否则会让他们认为你浅薄无知。
4.粗重低沉的声音
像大鼓在整个演出中的节奏掌控一样。此类人粗重低沉的声音也具有领导者的风范,其性格乐善好施,富有正义感,容易得到他人的信赖,并且交际范围甚广。如果是男士,随着岁数的增长,他们会更加受到重视,因而较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
5.黏人甜腻的声音
长时间听这类声音会产生不舒服感,所以没有一种乐器发出这类声音。女士发出嗲嗲的声音是想得到对方的喜爱,但是殊不知过多的黏腻也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如果有男士发出这样的声音,那么也许他的父母从小把他当女孩养了,造成他优柔寡断、顾影自怜的女性性格。
说话风格大变意味着情况异常
A从小就十分内向沉默,结婚后还是这个样子,有什么事都不跟老婆交流,气得老婆动不动就骂他是“锯了嘴儿的葫芦”。
可就是这么一个“闷葫芦”,最近两个月突然跟换了个人似的,变得健谈了。原来老婆唠唠叨叨时他从来都不理,可现在老婆一开口,他就笑嘻嘻地跟她扯,而且还净扯些不着边际的话。
吃过晚饭后,老婆的习惯是拉着他一起看爱情电视剧,并且还特别喜欢边看边评论:“你瞧,小雪多漂亮、多善良,遇到这种美女,大亮这种老男人还不珍惜呢……”不过,这是以前的情况,现在A从来都不让老婆有评论的机会,他会想尽办法让老婆陪着他说话,而不是看电视剧。他甚至专门准备了一个小本子,上面写满了新听来的笑话或好玩的事,从吃完饭到睡觉前,他会不停地给老婆讲故事,逗老婆发笑。
对此,A老婆感到十分诧异,她一方面为A的转变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担心A遇到了什么事情。直到有一天,她偶然在A的手机上读到一条暧昧的短信,一切才真相大白。原来,A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封住老婆的嘴,免得她提起与爱情有关的事,以免让他不小心露出马脚。
现实生活中,上述故事中的“突然转变”其实也是时有发生的。一个木讷的小男孩,在某次考试考砸后,一到父母跟前就会不停地讲学校里的新鲜事;一个原本比较沉默的女孩子,在喜欢自己的男孩子约自己出去时,会不停地说话,甚至让对方除了附和自己,没有任何提起新话题的机会……
仔细琢磨上述种种,你一定会发现一个问题:突然由沉默变得健谈的人,往往是刚遇到了一些事情,并且这些事情均是他们不愿意再次提起的。说得再明白一点,就是他们心里有“鬼”,为了不再面对这个“鬼”,他们会想尽办法引开话题,把对方的思维引向别处。至于那个在喜欢自己的男孩子面前突然变得滔滔不绝的女孩子,则很可能是因为她不喜欢对方,不希望听到对方表白,以免使自己陷入一个难以推托的境地,引发双方尴尬。
看来,一个原本沉默寡言的人,忽然变得健谈,在某一场合中或某个人面前变得口若悬河,则反映了他的一些小心思——要么是想转移对方的注意力和思维方向,避免其提起某些令自己不快的话题;要么是怕对方提出自己有可能无法应付的新问题,所以以这种方式来阻止对方讲话。
但是,如果没有什么顾忌,原本沉默的人突然在某个场合中变得健谈,则多是由于该场合出现了某个特定的人或特定的事件,他想引起这个特定人物的注意,或者他对这个事件超乎寻常地感兴趣。
说话的快慢会折射出人们内心的波动
当一个人面对爱恋已久的对象时往往说话磕磕绊绊,不知所云,这是他在试图表现出最好的一面,给对方留下好印象,而越在意的事情往往就越紧张,一紧张大脑就会一片空白。这种情况下,因为紧张的头脑不能准确地形成外在的语言表征,反过来,观察一个人的语言表征,如语速的快慢等,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直接判断他人个性特征的依据。俗话说:心直口快。一般内心直率的人不会为了说一句话而深思熟虑,而一个内向的人,因为有自卑的心理存在,其说话的语速反而相当缓慢,总是害怕出现什么差错而显得自身的懦弱无知。
L是个口才很好又幽默风趣的人,同事们都特别喜欢跟他在一起,因为有他的地方就有笑声。但是L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一旦自己暗恋的美女同事S在场,他就会思维迟钝、说不出话。如果恰好S正在看他,他就更会面红耳赤、不知所措,甚至连最基本的逻辑和语速都不能保证。每次他都想在S面前一展自己的幽默天分,以期获得她的好感,结果总是适得其反。对自己屡屡的“临阵怯场”,L真是郁闷透了。
说话速度很快的人,一般性情直率、精力充沛,同时也可能有点自我和固执;相反,说话速度很慢的人,则往往老实厚道、行事谨慎,有时甚至有谨小慎微或过于敏感之嫌。若说话速度突然由快变慢或由慢变快,则表示说话者的内心正在起着变化。
既然人们的说话速度会随着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心情状态而发生变化,那我们就可以由说话速度的变化洞悉说话者的心理变化,揣摩探知他的心理状态。具体说来,有以下两种情况:
说话速度突然变慢
如果一个人平常说话速度很快、口若悬河,可某一刻突然支支吾吾、前言不搭后语,则很可能是对方触及了他的一些短处、弱点甚至是错误,或者就是他有事瞒着对方。说话速度的减慢反映了他底气不足、心虚、卑怯的内心状态。
但如果是正在读一篇文辞十分优美的抒情散文,或者是在回忆某件美好的事情时,则人们说话速度的舒缓、悠扬只是在体现他们对美的感受。
说话速度突然变快
如果一个人平常说话慢慢悠悠、从不着急,而在某一时刻忽然高声又较快速地说话,甚至很急迫地进行反驳,那么很可能是对方说了一些对他十分不利并且是无端诽谤的话。语速的加快表达了他内心的不满、着急和委屈。
但如果是正在读一篇富有激情的战斗檄文,或者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时,人们加快说话的速度则只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强烈的情绪。
此外,如果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平常说话慢者突然提高声音、加快速度,或者平常说话快者突然放慢语速时,则表明他们是想强调正在说的内容,希望通过语速的变化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是在辩论会上,这种情况则属于一种“挫对方锐气,增自身信心”的策略。
有争议时,声调高的十有八九没理
某咖啡厅里,顾客们正在享受着美好的下午时光。忽然,靠窗位置的一个男人大声叫起来:“小姐,小姐,你给我过来!来看看你们的牛奶,这根本就是过期的嘛,都结块儿了还卖,白糟蹋了我的一杯红茶!”服务小姐迅速走过来,一边微笑着赔不是,一边说道:“对不起先生,我马上给您换一杯新的。”
很快,新红茶端上来了,跟前一杯一样,配着新鲜的柠檬和牛奶。服务小姐再次微笑着对那个男人说:“先生,我是不是可以建议您,如果放了柠檬,就不要再加牛奶呢?因为柠檬酸会造成牛奶结块儿,使它看起来像坏掉了似的。”说完,服务小姐便轻轻退下去了。座位上,那个男人满脸通红,只见他迅速端起茶杯,强作镇静地喝了几口,然后起身就走了。
角落里,刚才那位服务小姐的同事替她抱怨道:“明明就是他错了,居然还那么粗鲁地嚷嚷,你为啥不直接说他,给他一点颜色看呢?”服务小姐回答:“正因为他粗鲁,所以我才用委婉的方式对待他,否则不就吵起来了吗?再说,道理一说就明白了,根本用不着大声说啊。”
看完这则小故事,你是不是和我一样,顿悟了“有理不在声高”这句话的内涵呢?确实如此,声调的高低并不代表一个人有理与否。实际上,理不直的人,常用气壮来压人,而理直的人,常用和气来交朋友。
理不直,为何声高?
人们常说“理直气壮”,意思是只要你占了理儿,说话的气势就可以很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常常看到相反的情况,明明是他无理,却不见“理屈词穷”之象,反而比理直的一方更加有底气,甚至气壮到了嚣张跋扈的程度。这样的人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把无理强扭成有理,活生生地将黑白颠倒过来,最终使得有理的一方委屈至极、无处申冤,真是“声高不一定有理”的活证据。
三个原因令无理者肆无忌惮放高声
1.为了掩饰内心的虚弱。其实,自己有理没理,他们内心是最清楚的,没理时还强辩三分,多半是强撑,以便挽回眼看就要丢失的面子,给自己找个台阶下。
2.不管他们自己有没有意识到,他们实际上是在利用人们“趋弱避强”的心理,企图以凌人之势来压倒有理的对方,获得自己不该获得的利益。
3.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把罪责全部推到对方的头上。
三招应对无理声高者
如果是第一种,我们完全可以报以微笑,沉默着去看他的“表演”。当他挣足了面子,或者自觉无趣时,自然会偃旗息鼓。若是遇到过分飞扬跋扈之辈,那我们不妨用低头来显示自己的修养和大度。公道自在人心,旁观者看到你占了理还低头,自会为你喝彩,对你心生敬意。换个角度来想,与人方便等于与己方便,给别人留足面子或搭个台阶,从长远来看,也是一桩绝对不亏本的“生意”。
如果是第二种,我们便要保持住自己的立场,维护自己正当的利益,不要被对方虚张声势的表面情况吓住。就像困难常用它骇人的表象来使人知难而退一样,这类人也不过是在张牙舞爪地显示“威力”罢了。事实上,如同困难一击便败一样,他们也不过是个“绣花枕头”,你只要坚持立场,他们很快就会败下阵去。
如果是第三种,我们完全可以像开篇故事中的服务小姐一样,微笑以对,以平和之态点明事件关键,让无理者自己“惩罚”自己去。
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无论遇到上述哪一种人,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自己一定要保持冷静平和的态度,切不可被对方的无聊之态激怒,未战而先乱了分寸,须知对方也许正想趁你大乱之时来达到他的目的。保持冷静和清醒之态,我们才可能强化自己的优势,赢得对自己最有利的结局。
理直,何必声高?
我们常常在商场里看到这么一幕:某人因为自己所买的商品出现问题,找到服务台气愤至极地据理力争,甚至大声斥责。当然,因为他占理,最后事情可能会得到合理的解决。但问题是:第一,解决的过程可能不会让这个消费者那么舒服。因为任何人都是有尊严和脾气的,你大喊大嚷甚至出言不逊,服务人员难免会“投桃报李”,对你有不满或冷漠之态。第二,即便遇到修养良好的服务人员,始终和风细雨地对你进行微笑服务,旁观者眼中的不屑或鄙夷之态恐怕也会让你不怎么畅快。你的处世方式已经透露出你不佳的修养和低下的素质,别人又怎么会对你尊敬有加呢?
这就告诉我们:如果有理,就心平气和地跟别人讲道理,不必高声大气。
当自身的正当权益遭遇损害时,勇敢维护是值得鼓励的。但即便是维权,也要讲究方式方法。俗话说“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对一些小纠纷、小摩擦,完全可以采用平和的方式达到预想目的,毕竟大部分人还是讲道理的。如果情绪激动,认为自己占了理便可以无所顾忌、咄咄逼人,讲话跟吵架一样,甚至采取极端方式,则往往会使有理变成无理,使结果适得其反。
另外,行为是人们自身素质的最直接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如何,看他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处理小事就足以评定了。当自身利益受到影响,需要跟他人交涉时,你的个人修养往往会在这一过程中一展无遗。俗话说“一瓶子不响,半瓶子晃荡”,如果你肆无忌惮,甚至粗俗不堪,即便你赢得了“战争”,也会失去人心,大大损害你在对方和旁观者心里的形象,得此失彼,这恐怕也不是你想要的结果吧?
记住,我们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而不是使问题变得更糟,更不是制造新的问题。因此,即便理直,也不必过分气壮,不需要跟别人大喊大嚷地理论,毕竟委婉地说出问题更容易让人接受,更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何况“骂人先输五分理”,我们何必于胜券在握时自造不利局势呢?所以,还是避免“叫嚣式”的讲理套路,做一个广受尊敬的高素质人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