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既要拼命工作,也要享受生活
1.现在就做,绝不拖延
上大学时,你是不是总是拖到最后时刻才交作业?参加工作后,你是不是每天最后一个才出办公室?几乎每个人都清楚地知道,拖延绝对不是好习惯,可是,你是否又真正地想过,如果继续像以前一样拖延,在未来几年中,你会付出哪些代价?
在哈佛大学的校训中有这样一句话:“时间有限,生命有限,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有限的时间和生命里充分利用每一分钟,绝不拖延,以达到单位时间所能发挥的最大功效。”现在就做,绝不拖延,是每一个哈佛学子所遵循的时间真理。
1973年,一位叫作科莱特的学生考进了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经常坐在他身边的同学,是一个18岁的美国青年。大二那年,这位小伙子邀请科莱特一起退学,他决定去开发Bit财务软件,想找科莱特一起合作。
可是科莱特很犹豫,因为他经过多年苦读才来到哈佛,怎么可能就这么轻易退学呢?更何况,那项系统的研发才刚起步,墨尔斯博士也只教点皮毛而已。科莱特认为要开发Bit财务软件,必须读完大学的全部课程才行,于是他拒绝了这位同学的邀请。
10年后,科莱特终于成为了哈佛大学Bit领域的高手,而那位退学的小伙子,也在这一年挤进了美国亿万富翁的行列;当科莱特拿到博士学位之时,那位曾经同窗的青年则已经晋升成为美国第二大富豪;在1995年,科莱特终于认为自己具备足够学识,可以研究并开发Bit财务软件时,那位小伙子已经绕过Bit系统,开发出了Eip财务软件,其速度比Bit要快1500倍,而且在两周之内,这个软件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也就是在这一年,科莱特的这位同窗成为了世界首富,他的名字叫作比尔·盖茨。
哈佛大学人才学家哈里克说过:“世界上有93%的人都因拖延的陋习而一事无成,这是因为拖延能够杀伤人的积极性。”假如你不想成为这93%中的一员,那么当机会出现在眼前时,你必须当机立断,立即把握。千万不要犹豫不决,否则,你很可能会误了自己。
豪威尔曾经是美国钢铁公司的董事,在他刚开始当董事的时候,开董事会总要花很长的时间,然而达成的决议却很少,结果,董事会的每一位董事都得带着一大包的报表回家去看。后来,豪威尔说服了董事会,每次开会只讨论一个问题,然后做出结论,不耽搁,不拖延。在讨论下一个问题之前,这个问题一定能够达成某种决议。结果非常惊人,也非常有效。从那以后,董事们再也不用为没有解决的问题而忧虑了。
想要改掉拖延的陋习,你就必须先找到拖延的根源。想一想,你究竟是因为时间管理不善,还是来自自身本有的惰性?如果是时间管理不善,那么从现在开始,你可以试着给自己安排一份时间规划表;如果是自身的惰性,那么不妨请他人试着监督,以不时提醒你。时间一久,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慢慢消失。
史蒂文和托马斯是两名即将从哈佛大学毕业的经济学系的学生,两人因为咽喉肿痛而住进了医院。在医院中,史蒂文跟托马斯说:“如果诊断出来是咽喉癌,那我马上去实现自己还未来得及实现的愿望。”托马斯也如此说。结果出来后,史蒂文是咽喉炎,而托马斯则是咽喉癌。史蒂文留在了医院,托马斯放弃了治疗。
离开医院后的托马斯立即给自己列了一张表单,在表单上,他一一列出了这些年来自己想做的各种事情,包括:读完莎士比亚的所有作品;继续竭尽全力读完经济学博士……不久,托马斯就实现了第一个愿望——读完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后来,他又以惊人的毅力和韧性通过了哈佛大学的学术性考试,成功获取了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仅仅几年的时间,托马斯边治疗边努力,将自己拟定的微小愿望差不多都实现了。
后来有一天,托马斯在哈佛大学的学术交流会上见到了史蒂文。当托马斯带着沙哑的喉咙惊喜地问史蒂文梦想是否实现时,史蒂文沉默了。原来,在医院治好了咽喉炎后,史蒂文就上班了,他早就将那些梦想抛在了脑后。
美孚石油的约翰·丹尼斯曾经说过:“不拖延,我们就可以轻松愉快地生活和娱乐。避免拖延的唯一方法就是随时开始行动。而随时开始行动,首先必须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另外必须记住的是:没有什么人会为我们承担拖延的损失,拖延的后果只有我们自己承担。如此一来,我们就可能在一个庞大的公司里,创造出每一个员工都不拖延哪怕半秒钟的奇迹。”
成功需要马上行动,拖延只会让我们错失良机,导致失败。如果你有了目标,有了梦想,那么请一定不要迟疑,努力地、脚踏实地地从现在开始,一步一个脚印,终有一天,你会为现在的自己感到骄傲。
2.向睡眠要时间
有人曾经说过:“时间就是生命,善用时间就是善用自己的生命。”能考上哈佛的高中生都是非常优秀的,但进了哈佛的大门,就不一定是最优秀的了,因为哈佛集中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为了从哈佛众多的人才中突围,不少哈佛学生持有的都是“笨鸟先飞”的理念。在哈佛,走在路上几乎看不到一个在外悠闲乱逛的人,几乎每一个人对待时间都如对待生命一般。尤其对于一些资历较弱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会将睡眠时间充分有效地利用起来。
央视《世界著名大学》制片人谢娟曾经带摄制组到哈佛大学采访。当她目睹哈佛大学凌晨四点半的情景时,不由得发出了惊叹。谢娟这样描述道:
我们到哈佛大学时,是半夜两点,可让我们惊讶的是,整个校园当时灯火通明。那就像一个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一下子就感染了我们。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那时,我才知道,在美国,在哈佛这样的名校,学生的压力是很大的。在哈佛,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人,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人在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人实在是太累了。在哈佛,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学生一边啃着面包一边忘我地看书。在哈佛采访,感受最深的是哈佛学生学得太苦了,但是他们乐在其中。是什么让哈佛的学生能以苦为乐呢?我的体会是,他们对所学领域的强烈兴趣,还有就是哈佛学生心中燃烧的要在未来承担重要责任的使命感。从这些学生身上,你能感到他们生命的能量在这里被激发了出来。
进哈佛的都是尖子学生,他们本身就有很强的竞争意识,这种意识让他们自身有了紧张感,想要掌握更多的知识。而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便成为了他们日常学习中的头等大事。
事实上,当一个人有了自己所要完成的目标后,就应当将目标的全貌清晰地展开来。而合理利用时间,将会让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才能让动力达到极致。比如哈佛学生,尽管每天的睡眠时间可能在5个小时左右,但是平时一有闲暇时间,他们就会给自己“补眠”,在这种精神与放松保持节奏一致的情况下,有助于为自己缓解压力。
美国曾有一名研究人员发现,每天睡觉超8小时对健康不利,而且睡眠过长会降低人的智力。所以,如果大家想要更加合理地利用时间,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可以将冗长的睡眠时间稍微缩短一点。
专家提醒人们,一旦计算出自己需要多少睡眠,就应该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并坚决按它执行。
首先,每天必须准时上床。一般地说,入睡最理想的时间是晚上9点至11点。如果太晚则难以保证足够的睡眠,而且对皮肤十分不利。最好自然入睡,自然醒来。如果需要闹钟叫醒你,也要把它设定在固定时间,这样有助于调校你的生物钟。
另外,白天的小憩应该控制在45分钟以内。这个时间足以帮你恢复精力,如果时间过长,醒来后你仍然会感觉昏头昏脑,还会影响晚上的睡眠。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一天保证有6~8小时的正常睡眠就足够了。如果由于工作或其他事情耽误了睡眠,可以视耽误的多少适当弥补一些,一般总的弥补量不宜超过两小时。起床后做些平常所做的活动,便能精力充沛,一切恢复正常。过多地弥补非但无益,反会更加精神恍忽,甚至还会头昏脑胀。这是由于全身长时间处于大脑松弛和各器官抑制状态,对身体的血液循环及器官可以造成缺氧或营养不足而产生的负面影响所致。
如果想要更好地利用工作时间,那么不妨将自己的所有时间都充分合理地利用起来。在工作繁多且重要的日子里,不妨借鉴一下哈佛学生的“学习规则”,向睡眠要时间,这将会让你的重要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
3.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
尽管在哈佛大学一直以来广为流传的格言是“忙完秋收忙秋种,学习、学习、再学习”,但是同样的,教授们也教导学生,人的时间和精神是有限的,要想真正充分地将时间利用起来,也应当注意休息。
很多人对工作都有这样一种误解,觉得努力就是要利用一切时间来拼搏。于是,生活在他们眼中就是不间断地工作、学习,所有的时间都被占得满满的。但是,这样做的效果却并不理想,往往最后是自己被弄得疲惫不堪,工作效率也大大降低。
Jeffery Fox早年毕业于哈佛工商管理专业,是哈佛大学的教授兼顾问。2005年,他出了自己的第一本书,并且在书中这样告诫大家:
你的头脑为你带来财富,没错,但别忘记,那也需要你身体的支持。你身体越健康,你就越能在工作上保持持久不衰的体力、充沛的精力,增加你事业成功的筹码。90%的男性和女性在升职后身体会出现毛病,影响工作的节奏。不想这样的话,你就应在体力还充沛时早点开始工作,减少中途休息,争取在日间尽快完成工作,这样你便会感到充满活力而非疲乏;你精神上会感觉良好,而避免情绪低落。
其实,珍惜时间并不意味着不停地工作或放弃休息,而是指要有效率地做事,并能很好地利用休息和空余的时间。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工作,工作的效果也会很不错。要知道,时间的价值就像金钱的价值一样,它体现在如何使用上。
在时间的利用上,舍不得花费时间去获取更多幸福的人,从某种程度上讲,实际也是在虚度年华。尽管我们提倡做某些事情的时候应当全力以赴、尽心尽力,把每一分每一秒都能充分地利用起来,但是当事情做完时,也要记得给自己放个假。轻松一下,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让自己的身心得到完全的放松,这样你才能真正愉悦起来。
我们常讲“要巧学习,而不要死读书”,其实放在工作上也是一样。娱乐与学习、工作都是相铺相成的。正如有些哈佛学生尽管学习比较刻苦,但还是会用大量时间社交,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全球大事,绝对不是那种一心读书的傻瓜。虽然舞会不多,但是交响乐团、无伴奏合唱团等娱乐活动还是很多的,打网球、游泳、跑步、划船都是很多学生的爱好,这种劳逸结合的方式更能让学生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巴尔蒂诺睡眠医学教授查尔斯·切斯勒,197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生物化学专业,1981年获得哈佛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这位专注于研究睡眠的专家,曾经对大量工作人士的生活习惯和工作时间进行过研究,并一再强调工作与休息时间要合理安排。
查尔斯·切斯勒在采访中讲道:“经理人要学会合理安排每位员工的工作日程,硬性规定他们每天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或不能连续工作超过16小时。如果进行了24小时的连轴工作,一定要立刻给予11个小时以上的睡眠补充,每周的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0小时。必须保证一周有一天的完全放松时间,让大脑充分休息,防止精神紧张过度导致的失眠现象。这也要求每位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责任心,能够按照计划表执行自己的工作,避免给他人造成更多的阻碍。”
人们常说:“会休息才会更好地工作。”事实的确如此,人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劳逸结合、有张有弛。该努力时拼命努力,该休息时尽情放松。这样才是聪明的做法。在哈佛,虽然学习强度很大,但是哈佛的理念是要在紧张的学习和工作后,能够暂时地完全忘记它们,像投入学习或工作那样投入玩耍,尽情地放松。因此,他们提出要像“绅士一样地玩”。
要做一个会工作的人,同样也要学会做一个会休息的人,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感到身心愉悦。毕竟,在你尽心休闲的时候,所得到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会为你下一阶段的奋斗增添无穷的动力。所以,在前进的路上,你不仅要勤奋努力,还要学会放松。
4.在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哈佛医学院的华特·坎农博士经过研究发现:“绝大多数人认为人的心脏整天不停地跳动。事实上,在每次收缩之后,它会完全静止一段时间。当心脏按正常速度每分钟跳70下时,它一天的工作时间只有9小时,也就是说,它实际休息了15个小时。”
人休息是为了更好地调整时间,使精力更加充沛。当你感觉到疲倦时,是你的身体在告诉你负荷到了极限。所以,要防止疲劳和忧虑,就要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在《为什么会疲劳》一书中,丹尼尔·河西林这样写道:“休息并不是绝对的什么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恢复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
棒球名将康里·马克曾经告诉河西林,每次参赛之前,如果不睡个午觉,他到第五局就会感到筋疲力尽;可是,如果他睡午觉,哪怕只睡5分钟,他也能够赛完全场,而且一点也不感到疲劳。丹尼尔·河西林也曾拜访过伊莲娜·罗斯福,询问她在白宫做第一夫人的那12年里是如何应付那么多烦琐事务的。她对河西林说,每次接见一大群人,或是要发表一次演说之前,她都会坐在一把椅子上或者是一张沙发上闭起眼睛休息20分钟。
当河西林在麦迪逊广场花园金·奥维的休息室里访问这位参加世界骑术大赛的骑术名将时发现,他在休息室里放了一张折叠床。金·奥维说:“每天下午,我都要在那里躺一躺,两场表演之间睡一个小时。当我在好莱坞拍电影的时候,我常常靠坐在一张很大的软席椅上,每天睡两次午觉。每次睡10分钟,这样可以使我精神充沛。”
疲劳容易让人产生忧郁,还会让人失去原有的活力。如果你想要更好地工作,就应当适时地安排好自己的休息时间,不要让身体因为过于忙碌而感到精神疲惫。身体上的疲惫感可以用休息来治疗,但一旦精神上产生疲劳感,就会影响到后继的工作。
然而,在现实当中,很多人对于休息的理解是,什么时候感到累了、疲倦了再休息,或者在家人的提醒下才想到休息,否则,不累得困乏至极,一般是不会休息的。困倦了再休息的人,肯定要比累了却不知道休息的人好。但是,从有利于身心健康上面来说,这种方式并不能为人们下一次继续活动提供精力,因为这只是对身体目前状况的弥补。
所以,工作要适度,要尽量在疲劳之前休息,这样能够将清醒的时间增加1个小时。
《哈佛商业评论》曾经发表过一篇为期4年的研究报告,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研究证实了放下工作能够给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负责这项研究的哈佛商学院教授佩罗说:“波士顿咨询公司的12个咨询小组的成员被要求每人每周固定休息一段时间。事实上,我们必须迫使一些专业人士放下工作。”
这样做的结果令哈佛研究人员和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管理人员都大为惊讶。由于要通力合作,确保每位咨询师都能有时间休息,这就迫使各个小组要加强沟通,分享更多的个人信息,从而形成了更好的关系。他们还必须更好地进行提前规划,简化工作程序,从对访问客户的结果看,这种情况有时会带来客户服务的改善。波士顿咨询公司高级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弗里兰德说,公司对这一结果十分满意,未来一年将在许多新的美国和海外项目推行类似的团队合作策略。他说:“我们发现了它的实际价值。它真的改变了我们的工作方式。”
在没感到疲倦之前就休息,疲劳会消除得更快,精力也会恢复得更快,使人体生物钟保证正常。如果硬撑到累再休息,恐怕身体一时半会儿恢复不过来,甚至对身体造成无法修补的伤害。一句话,靠拼体力工作,不注意科学的生活,是愚蠢的行为。
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已达70岁的高龄,但每天都要工作16个小时。如此长时间的工作,他却能保持很高的效率,究其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会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身体感到疲劳之前就休息。他早上清醒后,并不立即起床,而是看报纸、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一些非常重要的会议;午饭后,他会再回到床上睡1个小时;晚上8点吃晚饭之前,他还会再睡2个小时。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工作到凌晨。
我们当然不必像丘吉尔一样作息,却可以从他的作息规律中有所借鉴,那就是工作要适度,尽量在感到疲倦之前休息。这样,不但我们清醒的时间会增加,工作效率也会得到提高。
5.工作和生活同样重要
工作和生活,在很多人眼中就像是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很多梦想成功的人,甚至将工作搬到了人生的主位,而忽略了实际生活在人生中所占据的比例。
哈佛大学首位女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曾在毕业典礼上说:“在醒着的时间里,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这才是最有价值的人生。要是你在醒着的时间里超过一半都在做你不喜欢的事情,你是很难感到幸福的。”
2010年,克雷顿·克里斯腾森在哈佛商学院的春季毕业生典礼上讲道:
很多年来,我一直在关心我1979年哈佛同学的状况。我看到他们越来越多的人陷于沮丧、离婚和与孩子关系疏远中。我可以向你们保证,他们中没有一个人在毕业时制定了计划离婚或抚养一个关系疏远的孩子,但是他们中许多人执行了这样的战略。当他们决定如何分配他们的时间、天赋和精力时,他们没有坚守自己生活的目标,没能把它放在中心位置。
令人奇怪的是,哈佛商学院每年从全球招收的900名精英中有很大部分人很少考虑他们生命的意义。我总是告诉学生哈佛商学院很可能是他们深刻考虑这一问题的最后机会。如果他们认为以后他们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考虑,他们就笨了,因为生活只会变得越来越紧张:你有了房贷,你需要一周工作70小时,你有了配偶和孩子。
现实生活中,没有谁能离得开工作,毕竟在一天24小时中,大部分时间都需要在工作中度过。然而,有的人总认为,如果努力工作,就会顾不上好好生活,于是,他们在两者中想当然地放弃了一个。
观看诸多成功人士,他们有的既拥有如日中天的事业,同样也拥有幸福的生活。很多人之所以不能够妥善地解决二者的关系,根本原因是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去有效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如果我们能在有效的工作时间内将工作处理好,怎么会没有时间去享受生活呢?
曾经有很多人问杰克·韦尔奇:“为什么你花那么多时间去打高尔夫球,还能继续干好CEO的工作呢?”韦尔奇的解释是:因为他正确地把握好了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关系,解决了诸如要如何去管理生活、如何支配时间、应该把多少精力和时间放在工作上等问题。对此,杰克·韦尔奇为我们提供了3个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一,无论你参与什么活动,都要尽可能地投入。工作你要150%地投入,生活也是如此。这样才能减轻焦虑,避免分心。正如哈佛图书馆校训所讲:“Study hard as a dog and play like a gentlemen.(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我们要全身心地投入,追逐自己内心的声音。
第二,对于你所选择的工作和生活平衡之外的要求和需求,要有勇气说“不”!最终,大多数人都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平衡位置,以后的窍门就是坚持。学会拒绝将给你带来巨大的解脱,因此,你应该力争对一切有意识地进行平衡选择,勇于说“不”。
第三,做事全力以赴,让自己在努力工作时浑身充满激情和干劲,这是真正用心拼搏的最美好境界。但同时,我们也应该适时地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恢复机会。人生是一场长跑,但我们没必要疲惫不堪。
如果不是紧急事务,最好不要浪费工作时间去处理,这样才不会造成工作没有做好,不得不去加班完成工作,浪费掉生活的时间。想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就得从规划时间开始,一步步地去实施。
总而言之,在人的一生中,工作和生活都是必须兼顾的,少了哪一项都会觉得有缺憾。想要活得更加精彩,就一定要平衡好工作和生活的关系,让自己拥有双重的幸福,来自工作的幸福和来自生活的幸福。
6.既要拼命赶路,也要欣赏沿途的风景
约翰·列侬曾经说过,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而去。工作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有些忙碌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整天被一些无谓的忙碌所缠绕的人,只会让自己负重累累。很多人把生活塞得满满的,但是没有一点空隙的生活,好比将生命窒息一般。
在哈佛,几乎每一个人都十分清楚自己的使命,然而,即便是在异常艰辛的忙碌中,他们也懂得适时地停下来为自己缓解缓解。在欣赏完眼前的风景后,他们会再适时地调整自己,接着奔波在拼搏的路上。
艾瑞克·塞诺威与梅里尔·麦道是哈佛商学院中的两名学生,师从66岁高龄的哈佛商学院的传奇人物霍华德。在他们两人为纪念霍华德而写的《我在哈佛的最后一堂课》里,曾提到了生命平衡的艺术:
想要高效地追求毕生的事业,拥有一份令自己满意的生活和高收入的工作,就要合理支配我们所拥有的时间。时间总是有限的,我们都会有死去的那一天,在此之前,每天都只有24小时。想合理利用时间,先想一想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是什么样的人?我们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针对我们的回答,我们该如何支配时间?
我们支配时间的方式让我们自己感到满意吗?
我们支配时间的方式有没有让我们的基本需要和渴求得到满足?
我们有没有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时间这一宝贵资源,让自己被动地被各种事务支配?
如果你没有被这些问题所问倒,记住,时间并不是唯一有限的资源。我们的体力和耐力也是有限的——无论是工作,还是在山间骑行、辅导孩子做数学作业、修整房屋,甚至是熬夜看周一晚上的《足球之夜》或《美国偶像》。
当我们制定自己的人生目标时,首先遇到的挑战就是怎样合理地安排我们的时间。我们要思考怎样才能将一生中想做的所有事情都做好,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怎样去规划生活,怎样去平衡工作,才能活得潇洒快乐。
很多时候,我们的忙碌都是自己给自己制造的,如果我们只顾工作不顾休息,不但会累坏身体,也会失去生活中的许多乐趣。所以,应该学会适当地放下一些无谓的忙碌,不要让工作时间挤占自己的私人生活。该工作时就工作,该休息时就应该休息,这样才是一个健全的人生。
下面是哈佛大学一位校长的亲身经历。
因为十几年间毫无间断的工作旅程,使得这位校长对生活充满了厌倦。突然有一天,他感觉自己的一切工作都不再吸引人,而他自己也逐渐丧失掉了当初对待工作的热情。于是,他向学校请了3个月的假,并且告诉家人,不要找自己,每个星期他都会给家里打电话报平安,让家人一如既往地过他们的生活。
安排好一切后,校长只身一人去了美国北部的农村,他想在那里尽情地体会一下全新的生活。当然,除了每天享受单纯朴实的乡村生活外,有时他也会到农场去打打零工,偶尔在田地做工时,他会背着老板躲在角落里抽烟,或者偷懒去和工友聊天。这一切的一切,都让他有一种前所未有的闲散心安和愉悦。
就这样“休息”了一段时间后,当“可怜的老头”重新回到哈佛,回到自己校长的位置时,他突然觉得自己曾经讨厌的一切似乎又都变得新鲜有趣起来了,他又重拾对工作的热情,于是,工作又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享受。
这3个月的经历,让他体会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鲜和刺激。更重要的是,回到自然的怀抱,在农庄里自由自在地呼吸新鲜的空气,回到这种原始状态,就像小时候自己眼里的世界一样,一切都充满了乐趣,对一切都显得那么好奇,最重要的是,他调整好了再次上路的心情。
伟大革命导师列宁说:“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其实,生活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过分地专注于奔跑,就会忽略当下的快乐。现代社会是一个忙碌的社会,为了事业与家庭,大家不停地奔波劳累,就像一台永不停息的机器。渐渐地,我们在这机械化的生活中变得麻木,生活也变得无滋无味。
还有一些人对别人做事总是不太放心,于是拼命把工作往自己身上揽。结果发现自己能力有限,根本胜任不了,从而产生困扰。没有人是万能的,事必躬亲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只会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
学会适时地休息,我们才能用更多的目光去寻找生活中的闲暇,去体味生活中更多的乐趣,去看到生活中更加美好的东西。因此,不妨适时地放慢我们的脚步,用一种从容简单的心情去看待生活吧。
7.不能赚钱不要命
当我们问周围不同的人什么叫“富有”时,也许绝大多数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有花不完的钱。有了资金的保障,我们固然可以吃好穿好,然而,真的是钱越多我们就越“富有”吗?
尽管“富有”二字在每个人心中有着不同的定位,但真正的“富有”绝不是能用金钱衡量出来的。看看那些整日埋头苦干的人们,为了赚钱耗尽了身心,被金钱绑住了行动的手脚,让自己的灵魂没有一刻得到安歇。这样的人,最终往往只能在对金钱永无止境的追逐中丢失掉真正的快乐。
哈佛校长德鲁·吉尔平·福斯特在给2008年本科毕业生的演讲中,曾就同学们提出的“生活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在哈佛苦读4年是为了什么”等问题给出了答案:
同学们,要思考并回答这个问题,有很多方式,比如威利·萨顿式的。当他被问及为什么要抢银行时,他回答:“因为那儿有钱。”在某种程度上,我觉得自己更关心的是你们为什么问这些问题,而不是给出答案。如果戈尔丁和卡茨教授的结论是正确的,如果金融行业的确就是“理性的选择”,那么你们为什么还是不停地问我这个问题呢?为什么这个看似理性的选择,会让你们许多人觉得难以理解、不尽合理,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出于被迫或必须,而非自愿呢?为什么这个问题会困扰你们这么多人呢?
我听过你们谈论面临的种种选择,所以我知道你们对成功和幸福的关系感到烦恼——或者更准确地说,如何定义成功,才能使之产生并包含真正的幸福,而不只是金钱和名望。你们担心经济回报最多的选择,可能不是最有意义或最令人满意的。但你们想知道自己到底应该怎样生存,不论是作为艺术家、演员、公务员还是高中老师。你们要怎样找到一条通向新闻业的道路?在不知道多少年之后,完成了研究生学业和论文,你们会找到英语教授的工作吗?
答案是:只有试过了才知道。但是,不论是绘画、生物还是金融,如果你不去尝试做你喜欢的事,如果你不去追求你认为最有意义的东西,你会后悔。人生之路很长,总有时间去实施备选方案,但不要一开始就退而求其次。
有足够的食物,有一幢够全家人住的房子,来年有好的收成,这对于农民来说就已经是富有了。而城市里的人,追求的不仅是胃的富足,还有没有尽头的所谓的“高品质”生活。豪华别墅里住着没有灵魂的人,那只是空房子;上帝的宫殿里没有灵魂,那就是地狱。
当然,这并不是要你在“为薪水工作”与“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工作”之间二选一,因为它们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并列且互相促进的关系。但是,如若你过于偏向于人生天平这两端当中的一边,你的人生可能就会负赘累累。
人的一生总有太多的物质欲望,假如我们单纯地只是为了追求金钱而活着,那么自然就犹如被系上黄金的鹰一样,休想再有什么作为——已经被眼前的利益而绑住了向上攀爬的双手和脚,你绝对无法达到人生的巅峰。
有位富翁腰缠万贯,他的金币多得能买下一座城堡。富翁把金币堆进一间大屋子里,这间屋子是特别请人建造的,屋子没有门,墙也是加厚加固的,只有屋顶上一个用厚重钢板锁上的孔,是唯一能进出的通道,这个孔仅仅能容一人爬进爬出。
富翁每个星期都会来到这间屋子,他很享受躺在这些闪闪发光的金币里的感觉。一天,富翁正在这间屋子里赏玩金币,外面突然下起了雨,可富翁竟在里面睡着了,全然没有察觉到下雨。
半夜老管家巡逻时,经过这间屋子,发现屋顶的孔没有盖上。于是立即吩咐工人来把孔盖上,并锁好。工人们没有发现富翁在里面,富翁此刻睡得正酣。
当富翁第二天醒来时,发现自己被锁在了里面。他大喊大叫,但由于屋子的墙太厚,外面根本听不到。一天天过去了,老管家派人四处打听富翁的下落,而富翁则因为好几天没有吃喝,最终死在了那堆冷冰冰的金币里。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一个有限的容器,不能放太多的东西进去。只有丢弃掉不必要的东西,你才能轻松上路。身上的欲望包袱越沉重,我们的人生之路就不可能越走越开心,越走越欢愉。因为我们已经为自己的人生设限太多,前方的路就会越来越窄。
人们对物质欲望的贪求,促使他们甘愿成为依附权势的奴隶。然而,心灵的自由和洒脱是金钱买不到的,但完全可以被钱所卖掉。人一旦成为一个唯利是图的守财奴,其思想和行为都将被金钱所役使,不仅会失去自由,还容易让你迷失在那些欲望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所以,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应该把握好自己,不要在对金钱的追逐中丧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