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临床常见发热,腹痛,腹泻,便中有黏液或脓血,典型患者有里急后重感,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等症。同时还伴有全身中毒症状,轻者可表现为低热或中等发热、头晕、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严重者可见高热、精神萎靡、烦躁,进而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血压下降,甚至出现口唇与甲床发绀、持续惊厥、神志昏迷等危象。痢疾属中医“赤白痢”、“脓血痢”、“疫毒痢”等病证范畴。本病病位在肠,与脾、胃、肠、肾等脏腑有关。
中医辨证特效方
1.湿热痢
症状:腹部疼痛,腹泻,里急后重,下痢赤白、黏冻或脓血,肛口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方药:芍药汤加减(黄连3克、黄芩9克、制大黄9克、白芍12克、赤芍9克、当归9克、甘草6克、木香6克、槟榔9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2.寒湿痢
症状:下痢赤白黏冻,白多赤少,伴有腹痛拘急,里急后重,口淡乏味,头重身困,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则:温中化湿,行气活血。
方药:胃苓汤加减(半夏12克、苍术9克、白术9克、厚朴6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肉桂3克、干姜9克、广陈皮6克、枳实6克、木香6克、肉豆蔻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3.疫毒痢
症状:起病急骤,剧烈腹痛,后重转甚,下痢脓血,多紫红色,或呈血水状,壮热口渴,头痛烦躁,甚则昏迷痉厥,四肢厥冷,面色青灰,舌红绛,苔黄燥,脉滑数。
治则:清热凉血,化湿导滞。
方药:白头翁汤加减(白头翁15克、黄芩9克、黄连6克、黄柏9克、秦皮9克、赤芍9克、牡丹皮9克、槟榔9克、木香6克、广陈皮6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4.虚寒痢
症状:久痢不愈,痢下稀薄,带有白冻,时发时止,腹部隐痛,喜温喜按,口淡不渴,食少神疲,畏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虚或沉细。
治则:健脾补肾,散寒止痢。
方药: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附子6克、干姜3克、肉豆蔻6克、吴茱萸3克、党参12克、甘草6克、白术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木香6克、诃子3克、五味子6克、补骨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秘方偏方
方1 取鲜马齿苋50克。用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2 取火炭母30克。用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3 取炒车前子20克,焦山楂10克。用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4 取番石榴叶、野牡丹皮叶各30克。用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连服5日。
方5 取乌梅30克、山楂20克、地榆12克。用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6 取木棉花20克、金银花10克。用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方7 取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5克、甘草5克。用时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饮食特效方
(1)马齿苋粥 马齿苋500克(洗净,捣烂取汁),粳米100克。将马齿苋汁与粳米同煮粥,空腹任意食用。用于湿热痢。
(2)苦瓜汁 生苦瓜1条,捣烂如泥,加糖50克,搅匀,2小时后滤渣,取汁,分1~2次服,每日2~3次。用于湿热痢。
(3)大蒜粥 紫皮大蒜30克,粳米100克。将大蒜去皮,放沸水中煮1分钟后捞出,然后取粳米,洗净,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再将蒜放入粥内,同煮为粥。早晚餐温热食。用于疫毒痢。
(4)田螺粥 田螺10枚,粳米100克。将田螺洗净取肉,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餐服食。用于湿热痢。脾虚便溏者不宜多服。
(5)葡萄姜蜜汁 鲜葡萄汁、生姜汁各50毫升,绿茶5克,蜂蜜适量。以沸水冲浸浓绿茶1杯,兑入葡萄汁、生姜汁、蜂蜜。每日2次,趁热顿服。适用于寒湿痢。
(6)赤小豆山药粥 赤小豆、山药各30克,粳米100克。将赤小豆、山药洗净,同粳米煮粥。每日早晚餐服食。用于虚寒痢。
疾病康复必知
(1)忌肉类浓汁及动物内脏 因其含有大量的含氮浸出物,如嘌呤碱和氨基酸等,会刺激胃液分泌,加重消化道负担。
(2)忌粗纤维、胀气食物 如芥菜、芹菜、韭菜等纤维粗而多的食物,不易消化,导致局部充血、水肿,炎症不易愈合。而牛奶和糖、豆制品也易引起肠道蠕动增加,导致胀气。
(3)忌刺激类食物 如煎、炸及腌、熏的大块鱼肉,对肠壁有直接刺激作用,使肠壁损伤加剧;这些食物又难以消化,胀气发热,停留的时间长,会加重消化道的负担。
(4)忌性寒滑肠食物 如荸荠、甲鱼、生梨、花生等物,性寒伤脾胃,易滑肠致泻,故忌用。
(5)忌辛热刺激食物 韭菜、羊肉、辣椒和浓茶、酒、各种咖啡饮料都是强烈的刺激品,可致血管痉挛收缩,使黏膜充血、水肿、破损,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