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于胃肠道与胃液接触部位的溃疡,主要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故又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有反复发作的中上腹疼痛,呈周期性、节律性,与饮食有关,可伴泛酸、嘈杂感、嗳气、反胃、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吐血、便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并发症。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例为(5.23~6.5)∶1;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消化性溃疡属中医“胃脘痛”、“呕吐”、“吐酸”等范畴。
中医辨证特效方
1.肝气犯胃
症状:胃脘胀满,攻撑作痛,脘痛连胁,嗳气则舒,情志不舒时加重,泛吐酸水,胸闷喜太息,食少,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味(柴胡6克、枳壳15克、香附12克、香橼9克、佛手6克、绿萼梅9克、白芍9克、陈皮6克、甘草6克、煅瓦楞子30克)。
2.肝胃郁热型
症状:胃脘灼痛,痛势急迫,食入即痛,泛酸嘈杂,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则:和胃泄热。
方药:化肝煎加味(陈皮9克、青皮9克、延胡索9克、白芍9克、栀子9克、牡丹皮9克、黄连3克、吴茱萸2克、大黄3克、煅瓦楞子10克、甘草6克)。
3.胃阴不足型
症状:胃痛隐隐,饥饿时加重,口燥咽干,渴不欲饮,五心烦热,似饥而不欲食,或纳呆,时作干呕,大便干燥,舌红少津有裂纹,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则:益胃养阴。
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黄12克、石斛9克、当归9克、延胡索9克、火麻仁15克、白芍30克、甘草6克)。
4.胃络瘀血型
症状:胃脘疼痛,痛有定处而拒按,痛如针刺或刀割,甚者呕血、便血,舌紫暗且有瘀斑、瘀点,脉涩。
治则:和胃化瘀。
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9克、五灵脂9克(包煎)、丹参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木香6克、砂仁3克、延胡索9克、青皮6克、陈皮6克]。
5.中焦虚寒型
症状:胃痛隐隐,喜按喜暖,纳食减少,呕吐清涎,大便稀薄,倦怠乏力,神疲懒言,畏寒肢冷,舌淡胖,脉沉细或迟。
治则:健脾温中。
方药:黄芪建中汤合良附丸加减(黄芪25克、党参15克、白术9克、桂枝6克、白芍18克、饴糖30克、高良姜9克、香附12克、甘草6克)。
秘方偏方
方1 取生麦芽30克、青皮10克。用时代茶饮,每日1剂。适用于肝气犯胃型消化性溃疡。
方2 取川楝子10克、吴茱萸10克、黄连2克。用时代茶饮,每日1剂。适用于肝胃郁热型消化性溃疡。
方3 取麦冬30克、石斛15克。用时代茶饮,每日1剂。适用于胃阴不足型消化性溃疡。
方4 取仙鹤草20克、三七粉10克。用时代茶饮,每日1剂。适用于胃络瘀血型消化性溃疡。
方5 取海螵蛸50克、象贝母15克。用时上2味药共研细末,每次服3~6克,每日3次。适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胃痛、泛酸者。
方6 取白及30克、大黄20克。用时研细,过筛备用。每次口服2克,每日3~4次。适用于消化性溃疡出血者。
饮食特效方
(1)豆蜜膏 鲜土豆1000克,蜂蜜适量。土豆切丝,捣烂绞汁,将土豆汁放在锅中先以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熬浓缩至稠黏时,加入蜂蜜。再煎至稠黏时停火,待冷装瓶备用。每日2次,每次1汤匙。空腹时食。
(2)黑枣糯米粥 黑枣7个,糯米40克,红糖1匙,生姜末少许。黑枣、糯米洗净,倒入小锅内,加清水2大碗,旺火烧开后,改用中火煮半小时,加红糖1匙、生姜末少许,再煮片刻,离火。作早餐或点心食用。
(3)佛手扁薏粥 佛手10克,白扁豆、薏米、山药各30克,猪肚汤及食盐适量。将佛手水煎取汁,去渣,纳入白扁豆、薏米、山药及猪肚汤,煮为稀粥,略放食盐调味服食,每日1剂。
(4)橘花茶 橘花、红茶末各3~5克。上2味以沸水冲泡10分钟,代茶饮。每日1剂,不拘时温服。
疾病康复必知
(1)避免精神刺激、过度劳累、生活无规律、吸烟和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
(2)宜食富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定时进食;不宜饱食、暴食;忌食生冷粗硬、冷饮沸汤、辛辣酸甜之品;避免饮用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