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是指被各种昆虫叮咬,接触其毒液或虫体的毒毛后引起的急性炎症或过敏反应。较常见的致病昆虫有虱、蚤、臭虫、蚊、蠓、恙、螨、蜂、蚁、蝎、蜈蚣、毒毛虫、隐翅虫等。本病好发于夏秋季,常发于人体的暴露部位,尤以小儿及青少年多见。患者自觉症状常为刺痛、灼痛、奇痒,皮疹以局部红肿、丘疹、风团或瘀点为多见,表面可出现水疱及大疱,皮损中心可见叮咬痕迹。
由于昆虫种类不同,其侵害人体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加上每个人的机体反应不一样,因此临床上所表现的症状也不完全一样。引起虫咬皮炎的机制一般分为:①叮咬的机械损伤,如蚊、蠓、臭虫等;②毒性刺激,如蜈蚣等虫类的分泌物、排泄物、鳞片、刺毛等引起的局部或全身反应;③变态反应,有些昆虫的毒腺浸出液和唾液内含有多种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④异物反应,昆虫的口器或肢体留在组织内可引起肉芽肿性丘疹或结节性反应。
中医认为,虫咬皮炎多因夏秋暑热季节,湿热内蕴,外受毒虫咬伤,以致湿热毒邪交阻于肌肤而引起。治疗上以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止痒为主要;以外治为主,轻者外治可愈,重者内外合治。
治疗方
(一)内治处方
1.除湿止痒汤
【组方】 苦参、蛇床子、荆芥、茯苓、当归、地龙各12g,地肤子、珍珠母各15g,川芎10g。
【方解】 方中苦参、蛇床子燥湿清热止痒,地肤子、荆芥祛风止痒,当归养血活血,川芎行气活血,地龙活血散结,茯苓健脾渗湿,珍珠母潜镇安神。诸药合用,可祛风化湿止痒、活血散结,使剧痒之结块较快散去,瘙痒立止。
【功效主治】 祛风,化湿,行血,止痒。主治虫咬皮炎。
【加减】 局部红肿较剧者,可加入黄连12g、紫花地丁15g、鲜马齿苋30g、蒲公英12g;局部渗出较多者,可加入萆薢15g、薏苡仁15g、车前子12g;时间较长,瘙痒剧烈者,可加入乌梢蛇12g;舌质红、苔黄或光者,可加入地黄12g、知母12g;舌淡苔腻者,可加陈皮12g、半夏12g。
【制法用法】 用开水浸泡0.5~1h,先将珍珠母煎煮15min后,再与余药同煎,每剂煎2次,滤去药渣,得药液约500ml,分早晚2次服。
【总结】 治疗虫咬皮炎100例,治愈88例,好转9例,无效3例。
【处方来源】 刘富强.中药加理疗治疗顽固性虫咬皮炎100例.河南中医,2002,22(4):46-47.
2.虫咬性皮炎经验方
【组方】 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防风、徐长卿各15g,金银花10g,蛇莓10g。
【功效】 清热解毒。主治虫咬皮炎,皮损以小出血点、丘疹、疱疹、风团及肿胀为主。
【制法用法】 头煎加水400ml,煎取100ml,二煎加水150ml,煎取50ml,将两次所得药液混合,每日1剂,分2次口服。7岁以下小儿减半。
【处方来源】 河南省中医院周国秀副主任医师经验方。
3.银花公英饮
【组方】 金银花、蒲公英各30g,甘草15g。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虫咬皮炎。
【制法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来源】 民间验方。
(二)外治处方
1.苦黄止痒酊
【组方】 苦参10g,黄柏3g,冰片3g,75%乙醇100ml。
【功效主治】 消肿止痒止痛。主治虫咬皮炎所致的瘙痒、疼痛、肿胀等症。
【制法用法】 先将苦参、黄柏研成粗末,冰片研成细末,一起装入玻璃瓶内,再倒入乙醇,密封瓶口,每日晃动瓶子3次,使药物充分溶解。浸泡5天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取上清液备用。用消毒棉球浸透药液,搽敷皮肤瘙痒处,每次擦敷1~3min,每日3~5次,3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外用药物。
【处方来源】 高留泉,高华,王岩.苦黄止痒酊治疗虫咬皮炎36例.江西中医,2003,32(12):24.
2.七叶一枝花方
【组方】 七叶一枝花2000g,50%乙醇适量。
【功效主治】 清热解毒。主治毛虫皮炎、蜂蜇。
【处方制法】 将七叶一枝花2000g研成粉末,用50%乙醇1000ml浸泡3天,取出浸液,再用50%乙醇1000ml,浸泡药渣3天,取出2次浸液合并,过滤,加适量50%乙醇,制成10%及20%七叶一枝花乙醇溶液。
【总结】 治疗毛虫皮炎21例,蜂蜇皮炎16例,取得较好疗效。
【处方来源】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郑茂荣教授经验方。
3.蜈蚣樟酊方
【组方】 蜈蚣3~4条,雄黄粉30g,樟脑20g,冰片5g,人造牛黄5g,75%乙醇500ml。
【功效主治】 攻毒祛风。主治蠓咬皮炎。
【制法用法】 将蜈蚣浸于75%乙醇500ml中,2~3周后滤出蜈蚣,加雄黄粉、樟脑、冰片、人造牛黄即可。用前振摇。轻者用棉球蘸上药外搽,每日3~4次,重者以药液棉球敷患处,每日2次。
【总结】 本方含有剧毒之药,不可内服及误入眼内。忌用于孕妇。蜈蚣有毒,在此以毒攻毒,而雄黄、樟脑、冰片均有祛虫止痒作用。
【处方来源】 湘柿竹园工程井巷指挥部卫生所王绍明经验方。
4.苍百防虫袋
【组方】 苍术、百部、辣蓼、蛇床子各3份,雄黄1份。
【功能主治】 杀虫。主治、预防螨类虫咬。
【制法用法】 将药混合研碎,粗细以不漏出药袋为准。每20g装入2层细网纱布小袋内,挂在患儿腰间,发疹多时可在腰前后各挂1个,亦可放置床上。
【总结】 治疗50例,35例4个月内未发疹;10例偶发1~2个丘疹;3例虽有复发,但发疹不超过5个,且间隔时间长;2例无效。显效率为70%,临床有效率为96%。
【处方来源】 广西桂林医学院雷兆楠经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