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隐患排查的时代背景
2007年12月28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以第16号令颁布了《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这一总局令的公布,以法律的形式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目的、事故隐患的定义、事故隐患的分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制度、生产经营单位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职责、安监部门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以及罚则等作了界定和规定。对于企业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安全生产实践证明,只有把安全生产的重点放在建立事故预防体系上,超前采取安全措施,才能有效地防范和减少事故,最终实现安全生产。为了指导和规范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国务院、国家安监总局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文件、规定、办法、通知,主要有:《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的意见》(国发【2011】40号);《关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7】16号);《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2】14号);《国务院安委会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第165次常务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通知》(安委明电【2011】8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通知》(安委办【2012】1号);《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实行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月通报的通知》(安委办【2012】23号);《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16号,2007年12月28日);《关于印发危险化学品企业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实施导则的通知》(安监总管三【2012】103号)。这些文件、规定、办法、通知,要求通过开展隐患排查治理行动,进一步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地方人民政府的安全监管职责,全面排查治理事故隐患和薄弱环节,认真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重大危险监控机制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及分级管理制度,有效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稳定好转。
自全国大规模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来,各地政府在全国排查治理隐患、建立排查制度、落实治理任务、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进而涌现出了北京市顺义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等一大批隐患排查治理的先进地区和先进单位,给各单位,各企业和各级政府树立了榜样。
2011年10月26日,为总结推广北京顺义等地的经验和做法,全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现场会在北京市顺义区召开。国家安监总局强调,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意义;从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全面落实和完善安全生产制度,大力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等方面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
国家安监总局强调,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增强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一是要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事故源于隐患,隐患是滋生事故的土壤和温床,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就是要主动排查,综合采取各种有效手段,治理各类隐患和问题,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排查治理隐患是落实安全生产方针的最基本任务和最有效途径。二是要从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的现实需求,充分认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重特大事故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惨重,社会影响恶劣。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都强调要有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这也是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最紧要、最迫切的任务。重特大事故往往是安全隐患长期存在、最终发作的结果。要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就必须及时发现和认真治理各类安全隐患,治大隐患、防大事故、治小隐患,防止其恶性发作。三是要从贯彻落实“依法治安”方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重要性。非法违法和违规违章行为严重,是安全生产领域最突出的矛盾问题,是造成各类事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目前亟待治理的严重隐患。坚持依法治安方略,必须坚持治理各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标准规程的行为和现象,加快建立正常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
安监总局强调,认真学习推广北京市顺义区等地的先进经验,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提高安全生产工作科学化水平。要求各地政府紧密结合本地实际,在全面排查治理隐患、建立排查制度、落实治理责任、完善监管机制、加强监督检查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取得和积累比较丰富的经验。如北京市顺义区,建立了以企业分级分类、信息化管理为基础、以企业自查自报为核心、以健全完善隐患排查报送标准为支撑、以检查考核为督促、以培训教育为保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把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逐步纳入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1.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助于加强和改进政府安全监管
从顺义区的情况看,首先是进一步明晰监督责任。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行业监督部门和相关部门,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中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和明确的职责,解决政府部门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中“管什么、怎么管、谁去管”一系列实际问题。其次是改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有了体系和信息平台,就可以随时掌控企业隐患排查治理等基本情况,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统计,及时做出分析判断和督促指导,有效防止隐患恶化和事故发生。
2.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助于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
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理所当然地也是隐患排查治理的主体。通过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动态监控,使隐患排查治理从以政府为主向以企业为主转变,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使企业由被动接受监管变为主动排查治理隐患,主动加强安全生产。北京市顺义区建立隐患排查治理体系以来,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意识明显提高,安全隐患自查自报率达到93.3%,有效地防范了各类事故的发生。
3.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有助于综合推进安全生产工作
隐患排查治理是一项涉及广泛、综合性很强的工作。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涵盖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打击非法违法和治理违规违章、职工群众参与和监督、安全培训教育等诸方面的工作。借助于这个抓手,可以把安全生产各方面的工作都带动起来。
国家安监总局要求在学习推广北京市顺义区等地的经验、建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体系时,应抓住精髓和要点,在以下三个重点环节上付出努力。
(1)建立功能完善的信息体系。综合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尽快建立能够接收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报、实施政府动态监管的综合信息平台,全过程记录,准确反映企业排查治理与政府安全监管的互动,形成安全隐患企业自查→上报→政府监管指导→企业整改→整改效果评价和反馈这样一个完整的闭环管理。
(2)制定科学严谨的隐患排查标准。依据安全生产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各类企业安全隐患排查的具体标准,使企业知道“查什么、怎么查”,使监管部门知道“管什么、怎么管”,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3)建立清晰明确的责任制度。进一步理顺和细化政府安全监管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相关部门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生产工作方面的具体职责,落实综合监管、专业监管、属地管理、行业管理等责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明确办事程序,真正做到事有人管、责有人负。
一、隐患排查在安全管理中的意义
常言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危险化学品企业的安全工作就是一个想在前头,做在前头的工作。俗话说“侥幸必然不幸”,安全生产就是要时时讲、处处讲,就是要从讲政治、讲稳定、讲大局的高度把安全工作放在高于一切、先于一切、压倒一切、影响一切的位置上。这就要求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企业把隐患排查治理放在安全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
“隐患治理”是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根据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而做出的重大部署。要求企业管理人员要切实提高认识,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明确隐患排查治理是贯穿安全生产工作的主线、是安全生产的核心和基础。
在日常的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按照“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的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要求,突出隐患治理的重要作用,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力度,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对查出的隐患要及时治理,必须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人员、责任、验收七落实,对查出的隐患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找出隐患产生的内在原因,吸取教训,亡羊补牢、举一反三,推动隐患治理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从而达到根除隐患的目的,严防出现新的类似隐患,更要防止治而复发、反复治理的现象发生。加大隐患排查治理对于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途径教育引导员工深刻认识开展隐患排查治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全体员工做好隐患治理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真正形成隐患排查治理全员齐抓共管的良性局面。加大对隐患排查治理认识的力度。要让企业的全体员工认识到隐患排查治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特别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不可出现麻痹松劲的思想,要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的思想,以此去对待每一个隐患,提高了对隐患的认识,进而就能够把隐患当做事故对待,摆在了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
二、隐患排查所取得的成效
据有关部门的权威报道,2014年我国安全生产事故总量继续下降,全国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3.5%和4.9%;重特大事故继续下降,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了17.6%和13.5%;煤矿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16.3%和14.3%,已经连续21个多月没有发生特别重大事故了;各地区的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全国32个省级的统计单位中,有30个单位事故量在控制范围以内,16个单位实现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
还有一些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事故总量仍然较大,全年发生各类事故29.8万起,重特大事故还时有发生,包括娱乐休闲和观光游览场所等相继发生过群死群伤事故和事件;另外,非法违法行为仍然比较突出,一些地方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整顿关闭态度不坚决,打非治违的措施不得力,无证无照等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依然猖獗,所导致的事故屡屡发生;安全隐患严重,如煤矿超层越界、油气管道横穿人口的密集区以及管道上方乱挖、乱建、乱盖、危险化学品非法储装运,道路交通超速、超载、超限和疲劳驾驶,人员密集场所安全责任和应急预案缺失等有关问题是大量存在的;安全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各类各级开发区,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区发展特别快、数量也特别多,但管理粗犷,招商引资上项目的安全把关不够严格;职业病危害严重,一些企业作业场所粉尘、毒物等危害因素超标,对从业人员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
2014年10月,国务院安委办以安委【2014】7号文发出《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深入开展油气输运管道隐患整治攻坚战的通知》,指出:自2013年年底开展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以来,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同行动、共同努力、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国共排查出油气输送管道占压、安全距离不足、不满足安全距离要求交叉穿越等安全隐患近30000处,由于整改难度大、涉及方面广、投入资金多以及历史遗留问题、隐患整改进度比较缓慢,同时,破坏、损害油气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管道周边乱挖乱钻及老旧管道腐蚀问题非常突出,油气输送管道事故呈现多发势头。
为此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全体会议进行了工作部署:为全面彻底整改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损害油气输送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的各类违法行为,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油气输送管道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输送管道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经国务院同意,决定于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油气输送管道隐患整改攻坚战。在3年的专项隐患排查中,重点工作有八项:
①加快推进隐患整治;②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③强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安全保护职责;④集中开展“打非治违”专项行动;⑤实行隐患治理分级挂牌督办制度;⑥建立政府和企业应急联动机制;⑦建立隐患整治和“打非治违”工作通报制度;⑧强化源头治理,推进油气输送管道安全保护长效机制建设。
另据2015年5月18日人民日报报道:近日,国家安监总局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石油化工企业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指出今年以来,全国已发生6起较大的化工和危险化学品事故,反映出部分企业没有认真贯彻有关要求,也反映出一些地方监管执法和事故查处力度有待加强。此次排查整治目标,是切实强化和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对石油化工企业工艺设计、装置布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等进行全方位、全环节、全覆盖、深层次的隐患排查治理,全面提高石油化工企业安全保障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