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健康的本质:平衡阴阳
关于健康,西医认为,只要人体各器官系统发育良好,功能正常,就算是健康的。而中医看待健康,倡导认识和把握健康的本质,主张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人体,只有这个整体保持平衡状态才是健康的。平衡被破坏,就是病态。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器官、细胞甚至某种成分的变化,其实都和全身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和影响。《黄帝内经》的藏象学说认为,五脏六腑之间是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制约的,并将这种关系通过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进行阐述。古人通过对各种物质基本特性的分析和归纳,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构成,即木、火、土、金、水。而中医学又根据五脏在人体中的不同作用和特性,将五脏和五行一一对应,具体是: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当然,这并不是静止地、孤立地将五脏归属于五行,而是以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探索五脏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达到整体动态平衡的关系。五行之间的相生关系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对应到五脏则是:肝生心,心生脾,脾生肺,肺生肾,肾生肝。相生关系使得各脏器能得到其他脏器对它的资助和营养,从而发挥最佳的功能。我们再来看看五行相克,五行相克关系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对应到五脏则是:肝克脾,脾克肾,肾克心,心克肺,肺克肝。相克关系可以使得各脏器各自的功能活动受到一定的制约,从而使脏器之间能取得一种相互协调和动态平衡。
通过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五脏就不再是五个独立的系统,而是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平衡整体。所以,如果我们将人体的五脏六腑都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来研究,而不是从整体出发,那么由此得出来的疾病和健康的概念也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曾提出:“夫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天地阴阳者,不可以数推,以象之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宇宙万物是无限可分的,“不以数推”就是对精确论的否定,“以象之谓”是指中医学采用了另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思想核心就是“整体”和“平衡”,即《黄帝内经》的平衡阴阳理论——“整体—平衡”。所谓整体,是指人是一个复杂的整体,任何局部病变都和整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认识疾病要始终从整体出发。所谓平衡,是指任何疾病的产生都是整体平衡遭到破坏的结果,而平衡的不同环节遭到破坏会产生不同的症状,因而我们可以通过对人体外在症状的分析和研究来判断体内平衡的破坏情况,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治愈疾病,还能有助于疾病的预防,让养生保健有章可循,做到“不治已病治未病”,也就掌握了自己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