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慢性支气管炎
【概要】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炎症,主要症状是长期反复的咳嗽、咳痰或喘息等,中老年人比较多见,常于秋季气候寒冷或感冒后起病。患者夏天可以缓解,凡遇寒冷或天气突变则易反复发作、经久难愈,目前尚缺乏特效的根治方法。因反复发病或合并感染,最终可导致肺气肿、肺心病和呼吸衰竭。本病属中医学“痰饮”“咳喘”的范畴,与肺、脾、肾三脏密切相关,病理性质属于“本虚标实”“其标在肺、其本在肾”,急性发作期以标实为主;慢性迁延期则以虚实夹杂为主。故以分型辨证论治的效果比较好。
处方1 小青龙汤
【方药与用法】 炙麻黄、桂枝、白芍、半夏、五味子、甘草各10g,干姜2.5g,细辛3g。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于急性发作期连用7天为1疗程。
痰湿阻肺者,宜加用陈皮15g、厚朴5g;痰热郁肺者,可加桑白皮15g、黄芩15g。
【功能与主治】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用此方治疗41例患者。服药1个疗程咳喘症状消失、肺部啰音消失者33例;服药2个疗程,咳喘及肺部啰音消失者4例;服药2个疗程咳喘症状明显缓解,但肺部啰音仍未消失者4例。
【简释】 此方源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的功效。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此方具有解痉平喘、抗过敏、抗炎及祛痰等诸多方面的治疗效果。无论是慢性支气管炎还是支气管哮喘,凡属于寒饮伏肺或外邪引动者,采用该方治疗均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处方2 归芍地龙汤
【方药与用法】 当归、桃仁、赤芍、地龙各10g,丹参15g,川芎5g。上药加水煎取汁200ml,分早、晚2次服,每日1剂,连用4周为1疗程。
患者若痰热壅盛、咳吐黄痰,宜加用黄芩、桑白皮、浙贝母、杏仁;若有寒痰阻滞、痰多清稀,宜加法半夏、陈皮、紫苏子;有肾不纳气、动则喘甚,须加用补骨脂、紫河车、五味子;有肺阴虚、干咳无痰时,也可加用南北沙参、麦冬等。
【功能与主治】 活血化瘀;主治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喘息型,见有咳嗽咳痰、气促、唇甲色黯、舌质暗、舌底静脉淤滞。
【简释】 患者如因外感而出现咳喘加剧,或伴发热似急性发作期表现时,不宜用本方。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反复炎症可使肺部血管内皮损伤、胶原组织暴露、刺激血小板聚集,从而激活凝血反应链,促进凝血。据此,本病也可配合活血化瘀、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疗法,从而进一步改善微循环和降低血液黏稠度,尤其适于老年性喘息型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
处方3 慢支灵
【方药与用法】 瓜蒌皮15g,麻黄、杏仁、陈皮、北沙参、板蓝根各10g,茯苓20g,半夏、炙甘草、芥子、紫苏子、莱菔子各6g。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用10天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 宣肺化痰,止咳平喘,清热降逆;主治慢性支气管炎,出现剧烈咳嗽、咳痰黄稠、胸闷、喘憋、不能平卧、喉中痰鸣,舌红、苔白厚或黄厚、脉滑数或浮滑数。
【简释】 方中麻黄宣肺平喘,杏仁、半夏、紫苏子、芥子、莱菔子、瓜蒌皮能降气化痰止咳;茯苓宜渗湿健脾;北沙参补肺气、清肺气,保养肺胃之阴;板蓝根清热解毒、利咽;炙甘草调和诸药。
处方4 益气清肺化痰活瘀煎
【方药与用法】 石膏30g,人参、麻黄、杏仁、黄芩、贝母、薏苡仁、桃仁、红花各10g,麦冬、地龙各15g,五味子、甘草各6g。上药加水煎2次,分2次口服,每日1剂,连服10剂为1疗程。
午后潮热者,宜加服泻白散;自汗甚者,可合用玉屏风散;喘息不得卧者,宜加用射干、僵蚕同煎。
【功能与主治】 益气清肺,活血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简释】 此病是虚损为本、痰阻为标,亦有瘀血内停。故应采取标本兼治,方中生脉饮(人参、麦冬)能益气生津、助血运行;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可清肺化痰,可泻肺消痰、降气平喘。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方中地龙能抗过敏反应,有助于解除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桃仁、红花具有活血利肺之功效。
处方5 加味金水六君煎
【方药与用法】 熟地黄20g,茯苓、虎杖各15g,当归、半夏、陈皮、川贝母、党参各10g,甘草6g。上药加水煎2次,混匀后分2~3次口服,每日1剂或隔日1剂。
脾虚明显者,宜加炒山药、炒白术;痰黄难咳者,可酌加黄芩、鱼腥草;胸闷憋气者,宜加瓜蒌、郁金等;喘息甚重者,可加入地龙、炙麻黄同煎。
【功能与主治】 补益肺肾,健脾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证属肺肾两虚、痰浊阻肺。
【简释】 此病是肺、脾、肾三脏素亏,急性期外邪犯肺,正虚无力却之,导致外邪羁留、痰浊内生,而使病情迁延不愈。本方主治肺肾虚寒、水泛为痰,加入川贝母、虎杖更有助于祛痰除实,发挥标本兼治之功效。
处方6 固本止咳胶囊
【方药与用法】 黄芪30g,百部10g,淫羊藿、白术各12g;上药共研细末,装入口服胶囊,每粒约重3.6g;治疗时每次4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3个月为1疗程。
【功能与主治】 补肺益肾,健脾化痰;主治慢性支气管炎迁延期,证属肺肾两虚、痰浊阻肺,表现为咳嗽、气短、动则气喘、咳白色泡沫痰、自汗、恶风、纳差、便溏、餐后腹胀、腰酸肢软、遗尿、夜尿增多,舌淡或淡胖、苔薄白,脉滑或脉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