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巧妙表达,聪明沟通——如何把握语言的分寸?(1)
在日常交往当中,语言的运用很重要。但如果你偶尔开个玩笑,或以真诚的语气对别人表示赞美,避开否定词“不”,远离嘲讽,那时,你会发现,交际是如此简单。
【开玩笑的学问】
人际交往中,开个得体的玩笑,可以松弛神经,活跃气氛,创造出一个适于交际的轻松愉快的氛围,因而诙谐的人常能受到人们的欢迎与喜爱,但是,开玩笑开得不好,则适得其反,伤害感情,因此开玩笑要掌握好分寸。
内容要高雅。笑料的内容取决于开玩笑者的思想情趣与文化修养。内容健康、格调高雅的笑料,不仅给对方启迪和精神的享受,也是对自己美好形象的有力塑造。钢琴家波奇一次演奏时,发现全场有一半座位空着,他对听众说:“朋友们,我发现这个城市的人们都很有钱,我看到你们每个人都买了两三个座位的票。”于是这半屋子听众放声大笑。波奇无伤大雅的玩笑话使他反败为胜。
态度要友善。与人为善,是开玩笑的一个原则。开玩笑的过程,是感情互相交流传递的过程,如果借开玩笑对别人冷嘲热讽,发泄内心厌恶、不满的情绪,那么除非是傻瓜才识不破。也许有些人不如你口齿伶俐,表面上你占到上风,但别人会认为你不能尊重他人,从而不愿与你交往。
对象要区别。同样一个玩笑,能对甲开,不一定能对乙开。人的身份、性格、心情不同,对玩笑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一般来说,后辈不宜同前辈开玩笑;下级不宜同上级开玩笑;男性不宜同女性开玩笑。在同辈人之间开玩笑,则要掌握对方的性格特征与情绪。
对方性格外向,能宽容忍耐,玩笑稍微过火也能得到谅解。对方性格内向,喜欢琢磨言外之意,开玩笑就应慎重。对方尽管平时生性开朗,但如恰好碰上不愉快或伤心事,就不能随便与之开玩笑。相反,对方性格内向,但正好喜事临门,此时与他开个玩笑,效果会出乎意料的好。
场合要分清。美国总统里根一次在国会开会前,为了试试麦克风是否好使,张口便说:“先生们请注意,五分钟之后,我对苏联进行轰炸。”一语既出,众人哗然。里根在错误的场合、时间里,开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玩笑。为此,苏联政府提出了强烈抗议。总的来说,在庄重严肃的场合不宜开玩笑。
【克服交谈羞怯症的妙法】
我的一位学生说:“我有腼腆怯场的毛病,每次开会发言和老师提问时,我就觉得心跳加快,两腿发软,呼吸困难,浑身哆嗦,说话变调,声音像哭一样难听。”
这是典型的交谈羞怯症。
美国的一个调查表明,在宴会上与陌生人相处时,有四分之三的成年人会感到局促不安。可见在社交场所中,交谈羞怯腼腆,甚至恐惧发抖,是个比较普遍的问题。
怕羞,因为不知说话后的效果如何,怕别人笑话。
对自己要求太高,总想开口“一鸣惊人”。
意思表达不清楚,说话不是一句一句地说,总想一下子把所有的话说完,结果一句也说不出来。
克服交谈羞怯症有些具体方法。
交谈前要预先作准备。美国《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威廉·萨菲尔说:“与人沟通时,必须先理清自己的思绪,说话要言之有物,以此说服、引导、感染和劝诱对方。”准备要作得尽可能地详尽。此外,还要作自身的准备,如着装风度、声调语气等。
压缩“致命三角”,缓解紧张心情,这是美国女演员蔓西的经验。在演出前,出现了紧张怯场的情绪,她扑向墙壁,似要拼命推倒它,结果紧张消失了。她发现,推墙时收缩的肌肉,正贴近肋骨并扩展到下方,她把那部位称为“致命三角”。压缩“致命三角”的肌肉,并发出嘶嘶的吐气声,是一种有效的缓解紧张的方法。
许多人都有这种体会,在交谈前装着满脑子失败念头,交谈必然失败;而交谈前坚定成功的信念,交谈会出乎预料地顺利。应当永远记住:我的上帝就是自己。
【人人渴望被称赞】
我又一次提到这个问题,真的,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去称赞别人。真诚的赞美,于人于己都有重要意义。对别人来说,他的优点和长处,因你的赞美显得更加有光彩;对自己来说,表明你已被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所吸引。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渴望赞扬是每一个人内心的一种基本愿望。
在现代人际交往中,赞扬他人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能否掌握和运用这门学问,使之符合时代的要求,这是衡量现代人的素质的一个标准,也是衡量一个人交际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
当教师的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对落后的学生,过多的处罚和批评是无济于事的。这些学生粗一看简直一无是处,但你只要找到一件值得赞扬的事,对他予以赞扬,他就会好上一阵子,好像变成了另一个人。
由于小小的误会或久未接触,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一些隔阂。消除隔阂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恰到好处地赞扬对方,这样,可以融洽对方的关系和感情。
赞美是件好事情,但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若在赞美别人时,不审时度势,不掌握一定的技巧,即使你是真诚的赞美,也会使好事变为坏事。
所以,赞美也要注意正确的方法。
实事求是,措辞适当。当你的赞语没出口时,先要掂量一下,这种赞美有没有事实根据,对方听了是否相信,第三者听了是否不以为然。一旦出现异议,你有无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赞美是站得住脚的。
所以,赞美只能在事实基础上进行。
措辞也要适当。一位母亲赞美孩子:“你是一个好孩子,有了你,我感到很欣慰。”这种话就很有分寸,不会使孩子骄傲。但如这位母亲说:“你真是一个天才,在我看到的小孩中,没有一个赶得上你的。”那会把孩子引入歧途。
借用第三者的口吻赞美他人。有时,我们为了博得他人好感,往往会赞美对方一番。若由自己说出“你看来还那么年轻”这类的话,不免有恭维、奉承之嫌。如果换个方法来说:“你真是漂亮,难怪××一直说你看上去总是那么年轻!”可想而知,对方必然会认为你不是在奉承他。
借用他人的口来赞美,更能得到对方的好感与信任。
间接地赞美他人。如果当面赞扬一个人,有时反而会使他感到虚假,或者会疑心你不是诚心的。一般来说,间接赞扬无论大众场合,或在个别场合,只要能传达到本人,除了能起到赞扬的鼓舞作用外,还能使对方感到你对他的赞扬是真诚的。
赞扬须热情具体。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在称赞别人时所表现出来的漫不经心:“你这篇文章写得蛮好的。”“你这件衣服很好看。”“你的歌唱得不错。”这种缺乏热情的空洞的称赞并不能使对方感到高兴,有时甚至会由于你的敷衍而引起反感和不满。
称赞别人,要尽可能热情些具体些。比如,上述三句称赞的话可以分别改成:“这篇文章写得好,特别是后面一个问题有新意。”“你这件衣服很好看,这种款式很适合你的年龄。”“你的歌唱得不错,不熟悉你的人没准还以为你是专业演员哩。”
比较性的赞美。两个学生各拿着自己画的一幅画请老师评价。老师如果对甲说:“你画得不如他。”乙也许比较得意,而甲心中一定不悦,不如对乙说:“你画得比他还要好。”乙固然很高兴,甲也不至于太扫兴。
把赞美用于鼓励。用赞美来鼓励,能激起人的自尊心。要一个人经常努力把事情干好,首要的是激起他的自尊心。有些人因第一次干某种事情,干得不好,你应当怎样说他呢?不管他有多大的毛病,你应该说:“第一次有这样的成绩就不错了。”对第一次登台、第一次比赛、第一次……的人,你这种赞扬会让人深刻地记一辈子。
赞扬要适度。适度的赞扬,会使人心情舒畅;否则,使人难堪、反感,或觉得你在拍马屁。因此,合理地把握赞扬的“度”,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般说来,必须做到:
赞扬他人要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赞扬的方式要适宜,即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赞扬方式和口吻去适应对方。
如对年轻人,语气上可稍带夸张些;对德高望重的长者,语气上应带有尊重的口吻;对思维机敏的人要直截了当;对有疑虑心理的人,要尽量明显,把话说透。
赞扬的频率要适当。在一定时间内赞扬他人的次数越多,赞扬的作用就越小,对同一个人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