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贸易,提升软实力
文化是“一带一路”的灵魂,文化传承与创新是各国经济贸易合作的“软”支撑。我最近承接了一个“一带一路”和文化贸易发展相关的课题,研究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贸易的格局问题,皇甫晓涛老师用经济学、传播学和文化资本的观点做了一个特别宏大的阐述,而我的阐述则相对比较聚焦和微观。最近央视在热播“一带一路”的纪录片,涉及30多个国家,沿着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轨迹,给我们展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经贸金融产业合作、人文交流、生态合作等方面的重要进展。真正的互联互通是要心灵的沟通、增强互信、加强了解,真正要做到这种互联互通,文化交流与合作应该是先行的。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实质上只是一个工具和平台,我们要通过借助这样的平台来传播中国文化,与“一带一路”国家间实现人文交流,增强心灵上的互联互通,这样才能够提升整个中华的软实力。
一、大力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旨在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连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其中,“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图书、报纸、期刊等出版物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最佳载体,也是推动国与国之间实现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凭借。全球范围内国家形象的建构重心逐渐从政治话语、经济话语开始转向文化话语,积极打造中国文化国家形象,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软实力是我们的当务之急。五十年代我国与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版贸易以及六十年代初期我国与亚非第三世界国家的出版贸易和非贸易形式的文化活动在树立国家形象、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五十年代的中国,在“学习苏联”的政策下,大量引入苏联及东欧国家文学作品,《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与舒拉》《静的顿河》等优秀文学作品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培养着一种跨国界的、国际主义的社会主义认同观。同时,中国的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以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作品也被翻译到社会主义国家。1951年荣获斯大林文学奖的两部作品即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是最系统翻译到国外去的文学作品,除了显示本民族的荣耀和尊严,也共享了社会主义世界的主题和精神,促进社会主义世界的团结和凝聚,在加强对外宣传,树立国家形象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与西亚、中亚、东欧、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的国家和人民在历史上有很好的文化交往,在当今也有很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把中国图书出版传播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与当地人民的图书出版合作和文化交流,提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与沿线国家发展图书版权贸易,让更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从知道中国,转变为了解中国和向往中国。这种文化输出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仅直接促进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种类的增加和市场的扩大,也将带动影音作品、电影电视、电子出版物等相关文化产品的出口,提升中华文化的软实力。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现状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统计框架,核心文化产品包括:文化和自然遗产、演出和节庆、视觉艺术和工艺品、出版物、视听和交互媒介、设计。本文的出版贸易主要指图书、报纸期刊、其他出版物(包括儿童画报、成册的各种印刷的地图及类似图表、贺卡、挂历、日历等)贸易和图书版权贸易。数据来自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United Nations COMTRADE database),根据HS2007的分类精确至6级编码进行整理及归总。
“一带一路”是一个开放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网络,还没有精确的空间范围。为了研究方便,本文设定研究范围包括中亚5国、蒙俄2国、东南亚11国、中东欧16国、南亚8国以及西亚18国,共60个国家和地区。
(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物贸易占比低
中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虽然发展迅速,但文化产品贸易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仍然较小。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物出口绝对数额在逐年增加,但2011—2015年,其占中国对60国全部商品出口额的比重在0.03%~0.04%,出版物进口占全部商品进口额的比重在0.01%左右,占比非常低。此外,“一带一路”战略建设将为中国与丝路沿线国家加强贸易合作创造有利契机,中国与60国的贸易额不断增加,但是出版产业的合作程度远远低于其他领域,例如,2015年中国对60国出版物出口在中国出版物总出口中的占比为5.56%(见表1-1),远远低于中国对60国的货物出口在中国总出口中的占比25.54%,说明中国与丝路国家间的出版贸易有进一步大力发展的空间。
表1-1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物贸易情况
(二)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版物贸易总体上呈顺差格局
2011—2015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0国的出版物贸易总体呈顺差格局,2013年顺差最大,达到1.78亿美元(见表1-1)。在三大类出版物中,图书和其他出版物贸易呈顺差态势,报纸贸易呈小额逆差态势。虽然与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0国的出版物贸易呈顺差格局,但总体贸易额较低,与出版大国地位极不相称。在全球图书市场中,美、英、法、德、日等少数国家,其人口只占世界人口的10%,但其图书销售额和版权贸易量却占到了全世界的50%以上,其中美国为22%,法国为14.7%。而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却仅仅占世界份额的0.2%。我国出版贸易状况与世界出版大国地位极不相称,与我国和平崛起的文化大国的地位也极不相称。
(三)区域板块来看,中国与东盟出版物贸易占比最大
中国和东盟是互利共赢的好伙伴,双方建立对话关系至今已有25年,经贸合作发展迅速,中国和东盟的货物贸易规模不断扩大,目前,中国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东盟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全面实施“零关税”促进了中国与东盟间出版物贸易的大发展。2013年中国向东盟国家出版物出口额达到1.09亿美元(见表1-2),出口占比达到50%,中国向西亚的出口占比从2011年的14%增加到2015年的22%。中国向蒙俄的出口逐年小幅下降,出口额由2011年的0.46亿美元降到2015年的0.15亿美元。而在出版物的进口贸易中,2013年中国从东盟进口额达0.37亿美元(见表1-3)。2011—2015年中国从东盟的进口占比平均在90%以上,中国从中亚5国进口额几乎为零,出口额也很少,说明中国与中亚国家之间基本没有翻译出版过图书,彼此间文化交流较少。中国从蒙俄、南亚、中东欧和西亚国家的进口额也很小,中国与六大板块间的出版物贸易不平衡。
表1-2 中国向六大区域出版物出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表1-3 中国从六大区域出版物进口额(单位:百万美元)
(四)图书版权贸易主要集中于中俄和中新之间,区域结构明显失衡
我国图书版权贸易在全球区域分布上呈现明显的外部失衡状态,2011—2015年位于我国图书版权引进前三位的国家是美国、英国、日本,在此期间从这些国家和地区共引进版权37415种,占我国图书版权引进总数的60%;位于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是中国台湾、韩国、中国香港,在此期间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共输出图书版权12704种,占我国图书版权输出总数的45%。我国与丝路国家间的图书版权引进和输出地主要是俄罗斯和新加坡,但占比非常小,2015年中国从俄罗斯和新加坡引进版权占比只有1.98%,中国向俄罗斯和新加坡输出版权占比只有5.25%。与其他丝路国家间的版权贸易几乎为零。在“一带一路”战略布局下,出版企业应积极探索图书版权贸易发展的新路径,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和图书版权贸易。
三、大力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贸易的策略
(一)出版企业要借力政府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向丝路沿线国家“走出去”
版权贸易本质上是基于文化文本而运行的知识传播活动,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更是显现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其显著的外部性特征是政府要进行规制尤其是激励性规制的必然逻辑。政府为出版业“走出去”提供了很多推广、营销平台和机会,出版企业要用实际行动实践国家战略,借政府的政策、资金扶持,运用政府搭建的平台,完善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对外营销能力,采用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制定对接国际市场的工作实施方案。
(二)出版企业要积极探索以多渠道的方式开展国际合作
出版企业要积极探索以多渠道的方式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出版企业应注意研究国际图书版权市场的文化消费心理和市场营销特点,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产品,深入探索中国形象、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中华文化的出版表现形式,扎实做好图书输出和版权售卖。出版企业在努力做好版权输出的同时,在资本层面也要寻求国际合作,通过与国外出版机构的合作,双方可共享优质资源、共享销售发行渠道、共享出版市场。此外,出版企业特别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书展予以充分关注,关注这些国际书展的地域特性、文化特性和语言特性,配合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参与文化传播和图书版权贸易。
(三)出版企业要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形式
在互联网+的时代,出版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出版业也要跟上新的社会趋势,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大力发展数字出版,并根据数字产品的形态特点,配合数字印刷、移动阅读等应用,实现多渠道、多元化的产品输出,打造立体化传播体系。通过一系列外向型优秀图书选题的翻译、出版、推广,相关期刊数据库、电子书、网络出版等数字出版产品和服务,采用版权输出和合作出版等方式,实现对外出版发行,进入丝路沿线国家主流发行渠道。出版企业还要注重版权资源的多元化开发,将优秀的版权资源与动漫、游戏、影视和其他衍生品的开发相结合,同时加大客户端等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实现版权和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四)大力培养翻译和版权贸易人才
中国图书的对外出版,关键是翻译人才队伍的建设,但“一带一路”国家绝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不可能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中国图书等文化产品的翻译出版活动。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翻译队伍建设,立足国内,面向国外,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翻译人才。此外,图书出版从题材的选择,到文字的翻译,从营销的方向到合作的模式,再到相关政策和法律的研读,对输入国文化和市场的了解,都离不开专业的版权贸易人才。而我国目前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缺乏跨文化传播和经营的版权贸易专门人才,这就需要政府、企业和高校一起协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素质和国际眼光的版权贸易综合性人才。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国际合作的新平台,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启了新的发展机遇,既是贸易交流通道,又是人文交流通道。通过出版贸易,加强丝路沿线各国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并以此为载体,将我国优秀文化及和谐发展、和平共处的理念传播出去,使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增进交流、理解、沟通、尊重,增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