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摘要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与普及,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专业课的日常课堂教学中。目前呈现三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师生间缺乏互动、传统课堂教学策略失灵、课堂结构异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师不具备多媒体使用技术、重感性而轻思辨的文化背景、课件编制不适当、多媒体素材形式单一、无法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等五个方面。建议从五个方面着力搞好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技术观,具备课件制作能力,创新型教学模式,运用移动互联网教学,掌握专业课程教育的方法论。
关键词 高校;多媒体技术;课堂教学;专业课课堂
高校专业课教学是培养大学生专业素质、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推进大学生成为专业型人才的关键环节。搞好专业课教学工作,对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树立高校的品牌、乃至对行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早在二十多年前,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学现代化的重要途径被引入我国的课堂教学。目前,我国高校的专业课课堂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然而效果差强人意,这与我国教师在过去二十几年来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使用多媒体技术的种种模式有关。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成熟而带来的自主学习、网路学习浪潮的影响,我国高校的专业课课堂教学面临诸多挑战,如何用好多媒体技术,如何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迎接来自海外教育同行的挑战,成为关乎我国高校专业教师职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的突出问题
(一)师生间缺乏互动
部分专业课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把传统课堂上板书的内容全部搬到投影仪大屏幕上,其他教学方法照旧,对多媒体技术做机械化理解,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反应,课堂缺乏师生互动,形成了老师上面讲,下面学生玩手机的现象。这种情况在“马列”课堂的多媒体使用中已经少见,我国的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包括多媒体使用在内的教学方法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方面值得专业课教师学习。与传统的黑板相比,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的大量与教学有关的信息,学生甚至来不及阅读,如果没有专业教师的讲解,这些大学生是很难消化了如此数量巨大的信息的。
我国目前高校的专业课课堂普遍采用了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容易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找到新的载体——投影仪。多媒体技术、扬声器系统的配合使用增加了课堂的有效面积,这就为更多的学生听课提供了可能,同时也带来了师生互动的难度。多媒体技术的普遍使用让课堂问题的复杂性骤然增加。
教育学之所以难以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评价,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无法评价师生互动情况。教学是重要的师生互动的过程,“在狭小而拥挤的教室中,各种活动如走马灯般快速变换着,教师在常规的工作日内,大约每小时有200到300人次的人际互动。虽然一些互动是重复性的,但是这些互动的内容及其进程是无法精确地预知或者预先计划的。”
在互动过程中,因果关系和反应进程是多维的,目前不能对这种互动过程中的行为进行精确的分类。专业教师在课堂上的行为多是自发的,而学生的行为多靠直觉。投影仪的工作减少了教师的自发性,而是增加了教师的逻辑性,这让试图把教育行为看作逻辑行为或者理性行为的业内人士有了考评的依据,然而让学生们不知所以然。这种考评工作正在不断改进着专业教师的教学,不知道方向是否符合教育对象的要求。
由于教师和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负面影响显著,使施教者和受教者双方都陷入教学惰性的恶性循环之中,导致教学无法向纵深方向发展。学生混学分,教师混课时,这种状况在专业课堂是十分危险的。师生之间没有互动的结果是教师将板书搬上大屏幕却把学生交给了手机小屏幕。
(二)传统课堂教学策略失灵
课堂教学策略包括对课堂教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步骤、组织形式的选择。这些因素的组合方式多种多样,决定了教学策略的复杂多变性。因此我们制订和使用的课堂教学策略就存在着一个有效性的问题。教学策略是否有效,通常以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为主要标志。
在实际采用多媒体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某些灌输、强制的方式有时也能实现浅近的教学目标,但灌输、强制的方式将导致学习者兴趣的丧失,最终难以真正全面达成教学目标。多媒体技术的不正确使用让原有的课堂教学策略变成了围着幻灯片转圈的活动。有效的课堂教学策略能保持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这正是专业教师所必备的,而多媒体技术的不适当使用毁了学习者的积极性。
制订和选择了适当的课堂教学策略,还要能够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准确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介入增加了使用课堂教学策略的难度。虽然教学策略有明确的指向性和一套实施的操作程序,幻灯片很容易被复制,教学策略具有可模仿性,但由于具体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变量,教学策略的运用并不能照抄照搬,而要在运用中有所变化,有所创造。
课堂教学过程是具体而复杂的,教学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技术的正确使用会增加这种丰富多彩,但是使用不适当会把图画搞乱。从学术方面而言,必须根据学生的学习准备、认知风格、学习进度、学习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来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以适应在专业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的需要,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传统的课堂教学策略呈现动态可调的结构,多媒体的纳入打乱了原有师生二元结构。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融会贯通地理解和运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但是部分专业教师没有驾驭好这门技术,成为了多媒体技术的俘虏。
(三)课堂结构异化
采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专业课课堂教学活动,其优点是形象生动,一目了然,信息量大,并节约了板书时间,如果使用得当能够比较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然而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改变了原有的课堂结构,这需要教师能够利用新技术做出调整。目前的问题是教学节奏单一、师生距离疏远。由于幻灯片播放步骤紧凑,导致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有益引导和学生的独立思考时间都明显减少,人机对话代替了人际对话。这样就使教学过程按部就班,缺乏灵活性。课堂结构被异化为“教师—投影仪—学生”的三元结构。
部分教师授课以课件为主导,教学准备围绕制作课件、熟悉课件、演示课件而进行,常常为此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而间接淡化了教师本人的因素,走进了课堂教学的误区。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的主导因素被颠覆了,课堂结构被改变,由于大量时间都耗费在对多媒体技术的学习和课件素材的寻找中,经常来不及对素材本身加以取舍,更不用说精心安排,突出重点了,造成课件新颖而不得要领,繁多而不分主次。而在上课时只需按事先做好的课件依次讲解就行了,缺乏激情和创造力,容易形成思维定势。
大学生在多媒体的牵引下,既不主动学习,又不积极思考,很容易陷入对多媒体图像和音响信息的感官享受之中,逐渐忘却其学习的主体地位。与传统的教学活动相比,多媒体信息量更大,常常误导学生成为一个忠实的记录员,在上课的时间进行紧张的抄写工作,以应付考试为第一要务而丧失学习的真正动机与价值。如此,感性压倒理性,笔记胜过学习,记忆取代思考,学生盲目追求有限知识,对人类的无限智慧却置之不理。长此以往,势必不利于受教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多媒体技术使用中突出问题的形成原因分析
(一)教师不具备或者缺乏多媒体使用技术
从现实层面来看,许多专业课教师对多媒体技术存在一个从接受到学习的过程。对于某些缺乏计算机知识的教师而言,多媒体技术的掌握是困难重重。即便是具有计算机知识的中青年教师而言,要达到熟练掌握各种多媒体手段也必须有时间与热情。因此,大多数教师在教学的初级阶段几乎是集中所有的时间精力去熟悉各种操作手段和寻找各种多媒体素材,以至于荒废对教学的终极目的的思考,这是多媒体技术的缺乏导致在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变成了幻灯片播放、课堂教学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
(二)重感性而轻思辨的文化背景
中国在历史上是一个以诗性思维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传统的文化思想是重智慧、重直觉、重想象、重体验、重灵感。因此当多媒体技术刚出现的时候,这种形象生动的视听体验很快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然而高校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感性无关,尤其是理工学科要求重知识、重逻辑、重客观,这样多媒体教学技术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用武之地被大大压缩。加之多媒体技术操作不熟练,可用资源庞杂无序,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容易产生误解,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课件编制不适当
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对专业课课堂教学素材起了补充和辅助作用,使之有效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课件的内容显然不会与教材内容完全一致,教师会根据个人对知识点的理解对教材进行梳理与拓展。课件内容与外延拓展过多易使学生过度关注课件而无暇顾及教材,课件内容过少则无法发挥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应有效用。
部分教师对其教授的课程有个人独到的看法,其课件的编制顺序并不完全与教材一致;教师的见解独到的确对学生有极大的好处,但从另一方面而言,这种授课方式一开始会使部分学生无所适从,纠结于课件与教材的抉择。
有些教师为了精简备课时间,往往在网上下载与自身教学观点相近的课件,当然这些教师只是少数,但也应引起重视。学生更为注重课件的教学性,而网上的教学课件多为教材的翻版,多媒体教学是辅助而非代替,也就是说这种课件几乎没有使用的必要。课件应令教学内容简单化、条理化,更加形象地体现教师的想法和构思。
(四)多媒体素材形式单一
PowerPoint(PPT)是最常见的多媒体素材,表现形式就是课件。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难发现大部分教师只是单一的使用课件而忽略了其他教学素材的使用。音频、视频、动画等使用比率相对不高。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教师对多媒体素材的认识、收集、处理不够完善,如果没有多且优的多媒体素材,再好的多媒体设备也难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之所以被推广,是因为它有其他教学材料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它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应多运用图、文、声、像、影并茂的特点,在自然教学中增加不同形式的教学信息量,弥补书本知识的不足。
(五)无法应对移动互联网的挑战
随着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功能增强,大学生对其的依赖程度日益加深。有观点认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分散学习注意力,干扰正常的课堂活动;移动互联网让大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减少、思考深度肤浅、增加学生玩手机的概率,所以应该建立更多的无手机课堂。
上述说法值得商榷,这是部分教师或者教育管理者无法应对移动互联网挑战的托词。相对于传统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在建设成本、适应性、扩展性以及维护性等方面都存在优势,能够满足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应用,具备了移动社交应用服务功能。在这种背景下,高校的课堂教学策略应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传播、处理等网络活动包括在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纳入课堂教学内容的安排。基于这样的理念来改革教学方法与步骤,调整课堂组织形式。
三、搞好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技术使用的建议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形成原因的分析,为了更好地让教师真正了解多媒体技术,发挥多媒体技术在高校专业课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这里提出如下建议。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多媒体技术观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现代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设计等方面的培训,用以提高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素质。学校要定期不定期地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技能方面的宣传和培训并进行观摩活动,使其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另外,要让教师学会正确处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的关系,同时要强化专业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意识,以保障不会形成教师跟着PPT走的局面。
(二)教师应具备课件制作能力
教师能熟练地操作多媒体设备,是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可以举办教学课件的开发制作培训班,根据教师实际情况分初级班和中级班,这个分班与教师的职称、年龄、专业没有关系,或者组织教师自学的方式,定期举办多媒体技术交流会,使每位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制作出课件并运用到多媒体教室的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教学深刻体会到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新颖性、趣味性、多样性,从而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教师应创新教学模式
理想的图画是多媒体技术要素与教师、学生、教学内容等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相互紧密联系,还要让这些要素相互激烈作用,以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各环节、各层次的整体优化,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这事实上需要建立创新型的专业课课堂结构模式。
这方面高校课堂不乏成功的例子,除了政治理论课堂的多媒体使用获得普遍认可外,大学英语课堂的多媒体技术使用也获得了较多认可。多媒体计算机已广泛进入大学英语课堂。由于多媒体本身丰富的表现力以及大学英语本身的学科特点,在现代大学英语课堂中,该教学模式遵循了认知规律,做到了知能并举,教法与学法并重,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变知识教育、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同时也有助于教师自身水平的提高。
(四)教师应会运用移动互联网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努力来研究移动互联网融入课堂教学的方式。移动互联网条件下的课堂出现问题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移动终端来解决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搜索找到了答案,证明了伪命题,这对他们是有成就感的,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辅助指导的方式将会更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五)教师应掌握专业课程教育的方法论
以法学专业为例,梁西教授曾指出教师要写好法律课程的讲稿,不仅要收集课程内容资料,还要收集边缘性或交叉学科的资料,教师讲课要注意教风;课堂上需要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这是一种内在的意识活动,不是外在行为;学生与老师之间应形成学术思想上的良性互动,使之逐渐出现一种思想共鸣的高潮,这样会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加强教学效果。
专业课的内容往往有其自身的规律,多媒体技术仅仅是展示其部分内容,而剖析专业课内部和外部的关系、逻辑、价值等需要专业教师做出耐心的讲解,这个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更是实现专业课程教育方法论的过程,而掌握这种方法论并运用好,需要专业课教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