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从我做起(2)

“我或许可以真诚且坦诚地和梅拉交谈一下,让他不要对任何事情都不加思考地随便发言。”

“我如果放慢我的语速,降低我的声调,孩子可能会更愿意与我交流。”

一旦你摆脱了“非A则B”的简单选择,尝试用A、B同时存在的逻辑来思考时,就会发现原来事情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陷入毫无选择的沟通绝境,在A和B之外,总会有C存在。

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告诉我的同事,不要什么事情都找我帮忙,而又不至于伤害或者冒犯他。

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与我的邻居谈论一下,让他们晚上吵闹的声音小一些,又不会让我们反目。

或许有一种方法可以告诉我的爱人不要乱花钱,当然前提是不至于引起争吵。

……

你必须给予

你对别人无礼,别人就会对你无礼;

你对别人尊重,别人就会对你尊重;

你体谅别人,别人就会体谅你;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行为孕育行为”,这些话你可能都非常熟悉,但是你真的明白它们的含义吗?几乎所有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就是在我们得到意外的好处时,又惊又喜,并且这种快乐的情绪也会带动你身边的人跟着开心起来。但不幸的是,很多人也有过相反的经历,当我们遭受到不公平或是不礼貌的待遇时,沮丧和愤怒的情绪使得他人也不好过。

总之,我们的行为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他人。当然,相反的情况也一样会发生。你是不是也有过“以德报怨”的经历呢?比如,起初对方是一种不太友好,甚至恶劣的态度,但你没有被他影响,而是继续以微笑和友善与其沟通,结果对方也逐渐变得友好了。

这就是心理学中著名的“互惠关系定律”——你对我友善,我对你也友善;如果你对我不友善,我尽量对你友善。

我们可以看看发生在得志身上的事。

这是一个多雨的夏季,得志闷闷不乐地坐在树下,独自嘟哝着:“这潮湿的鬼天气,真是令人讨厌,一连半个月什么也做不了,无聊透顶。”这时,得志的小儿子跑过来,想让得志帮忙修理他的小汽车,得志没好气地说:“还不到一个礼拜就把车轮子弄掉了,以后再也别想要了。”

儿子听到得志的话,气鼓鼓地甩了一句:“坏爸爸,我又不是故意弄坏的,哼!”

接着,得志的妻子微笑着过来:“得志,你这是怎么了?下雨之前,你一直都在抱怨旅游者的吵闹让你睡不安稳。现在你看,多么清静,我们身边都是郁郁葱葱的植物,没有任何喧闹,我想你应该祈祷雨下得再大一点,然后躺在床上舒舒服服地睡个够!”

得志看着笑容满面的妻子,觉得心情舒畅了许多,然后,他起身帮儿子修好了那辆坏掉的玩具车。

在这个事例中,有两个方面:一是得志以恶劣的态度对待他的孩子,结果孩子也变得气鼓鼓的;还有另一方面,就是得志的妻子用自己微笑的表情、友善的语气,让得志变得高兴了起来。

所以,我们要做的方法就是“我们想要别人如何对待我们,那么我们首先要以这种方式对待他们”。运用心理学互惠关系法则,知道交流并影响效果,你将更深刻地体会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义。当然,实际上有些事并不是说的这样简单,或许某些时候并不奏效,但不管怎样,这样做远比不这样做的效果要好得多。

这种理论其实在每个人的心里都很清晰,但在实际的沟通中往往不能很好地运用。因为人并不是天生的卑鄙、无礼、粗野,或是天生的礼貌、友善、乐于助人,所以,我们的行为常常会受到其他因素的控制。比如:我们对处境的控制能力,还有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些都将使我们不自觉地选择我们的行为,即种瓜或种豆,然后孕育出相应的他人的行为,即得瓜或得豆。所以,我们有必要说说这两点。

你可能经常听到某人说“他简直气死我了”,或者你自己也常常会说这样的话。但真有这种事吗?真的有人能够让我们如此气愤吗?

未必!

对有些人来说,万里晴空自然是再好不过,但狂风暴雨对他们来说也无所谓,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晴雨表,他们总是能够积极地寻找光明的一面,并使自己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这便是处境控制能力。谁能做到,谁就能控制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甚至还能影响他人。比如,刚才说的得志的妻子。这样的人一般都有这样几个特质:能够在不恭敬中培育恭敬,能够在不友好中孕育友好,能够在不重视中产生重视。

不能很好地控制处境,就会受到他人情绪或行为的影响,从而让别人的行为决定了自己是快乐还是悲伤。如同得志的儿子,这可能是因为他还小,但道理是一样的,他没能控制处境,所以得志的烦躁让他自己也“气鼓鼓”的。

如果你认同了上面的说法,那么你还要认识另一种说法:如果别人影响了我们的行为,那一定是我们自愿的。因为在面对任何一种处境时,我们都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听任某人的行为让我们变得无比气愤,一种是承认他们的行为的确令人气愤,但不会影响自己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显然,后者是最有利的处境。如果你有幸能够做到后面的一种,那么你永远都不会说“他简直要把我气疯了”之类的话了。

总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或者说“行为孕育行为”,我们有必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要懂得在沟通中必须付出友善、微笑和真诚,才能对交流的结果产生正面的影响。

做个出色的演员

子女、父母、配偶,或者经理、下属、甲方、乙方……是的,我们每天都需要扮演很多种角色,但有趣的是,我们总是不自觉地只对其中的一两种角色特别专注。

你一定听说过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故事吧,这的确是一个家喻户晓的有趣的故事,或许你以前读它的时候,只是哈哈一笑,但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遍,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有一次,维多利亚女王与丈夫由于一件事情发生了分歧,最后两个人竟然吵了起来,谁也不肯服输。但一通争执之后,女王依然不依不饶,丈夫无奈又气愤地独自回到卧室里,将门反锁。

气冲冲的女王当时根本没把丈夫的行为看在眼里,还骄傲地认为自己已经胜出。但是,天很快就黑了,她需要回到卧室休息,直到此时她才发觉自己进不去了,于是她“砰砰砰”地敲门。

丈夫听到敲门声,在里边问道:“是谁在敲门?”

“是维多利亚女王。”女王傲气十足地回答。她本以为丈夫会马上给她开门,但里边既不开门,也没有声息。她站了一会儿,只好再次敲门。

丈夫又问:“是谁在敲门?”

“维多利亚。”这次女王的语气显得平和了一些,并换了一种称呼。但仍然没有人过来开门,同样也没有动静。女王无奈,只得再次轻声敲门。

丈夫再问:“是谁在敲门?”

这一次,女王终于学乖了,她知道自己的回答多么不逊,于是这次她柔声地回答:“是你的妻子。”

三秒钟不到,门开了。

现在再读一遍这个故事有没有什么新的发现呢?或许你已经看到了,这就是角色的转换。没错,就是这个问题。虽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拥有维多利亚那么有意思的角色,但我们的角色也不少。比如,你是父母的子女,是子女的父母,是爱人的配偶……而在公司里,你是老板的员工,又是手下的领导,你是客户的“乙方”,同时又是供应商的“甲方”……光看这些角色都让人觉得很难,也难怪我们总是盼着双休日或是休假呢,因为至少在那几天里我们可以少扮演几种角色。

但“不幸”的是,我们没有那么多的假期,我们必须每天都要扮演着各种角色,但要想让每个角色都扮演得很好也实在不容易,特别是在沟通中。因为不同的人在沟通之中总是会对我们的角色有不同的期望,如果我们放纵自己,不在乎别人,那么我们就无法进入这个角色,或是把几个角色混为一谈,结果当然是人际互动和沟通的失败。

如果只有一种角色,大多数人都能够扮演得很好,角色扮演上的失败常常是由于我们无法及时从前一种角色上转换过来。毕竟,很多人无法在瞬间就切换成另一张崭新的面孔,我们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过渡期和适应期。如果这个时期较短,那么对沟通的影响就会较小,反之,就会让沟通出现补偿。有趣的是,虽然我们每天都需要扮演那么多角色,却总是不自觉地对其中的一两种角色特别专注。比如雷诺就是这样。

雷诺是一家公司的软件工程师,他将一天中能看到太阳的时间都奉献给了工作,所以职场上的角色顺理成章地成为他生命中的主要部分。如果你了解软件行业,就会知道软件工程师非常辛苦。所以,雷诺也常常是带着一身的疲惫回家。我们现在来说说其中一天发生的事情。

雷诺回到家里仍旧一脸疲惫,工作压力还牢牢地压在他的身上。而这天,妻子的身体和心情都很不舒服,为此,她没有准备晚饭。这让雷诺很不高兴,他当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刻他并不是公司的员工,而应该是妻子的丈夫这件事。于是,他抱怨地说:

“这么晚了还没做饭?我工作一天有多累你知道吗?你以为软件工程师就是坐在电脑前发傻吗……”

一连串的质问让妻子难受极了,泪水啪嗒啪嗒掉下来。妻子的想法是:

“你就知道工作,作为丈夫,你为什么不关心一下我的身体,我这么不舒服,难道你都看不出来?”

我们知道,雷诺绝对不是故意要与妻子闹别扭,他只是在不经意之间忽略了当前他需要扮演的角色,而更专注于他“软件工程师”的角色而已。另一方面,我们又总是习惯以自我为中心,而对他人不感兴趣,所以我们有时候不会特别考虑他人的感受。在只关心自己的情况下,我们就会任凭自己的情绪“为非作歹”。这一点在婴儿身上体现得最为彻底,对于小宝贝来说,整个世界只有他自己,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大哭大闹,他完全不在乎别人的看法,直到他的需求得到满足为止。而此后上学,孩子开始学习遵守纪律,学习尊重他人,但这种意识并不牢固,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依旧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你可能有些不相信,觉得自己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视他人的人了,你觉得自己都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就是说,你觉得自己的角色转换相当成功。但事实真是这样吗?恐怕未必。请你仔细回忆一下你在接受一项任务时的思想活动,你一定会先设想自己如何才能完成任务,你会想到他人应如何配合你、协助你,但可以肯定的是,你很少先想到对方的工作程序。这样,当你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时,就会出现麻烦,对方可能会说:

“抱歉,我手头还有很多事情,我不能帮你这个忙。”

这几乎是必然的,如果我们只关心自己的安排和与自己有关的事情,那么我们的角色意识就模糊了,担负起新角色和沟通责任的警觉性就会降低,而接下来要发生的事就是你与别人的沟通会出现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