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小贤学运营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运营和产品的4种“暧昧”关系

在开始这个话题前,先听听运营从业者对自己与产品关系的理解。

好产品是“灵”,运营是“魂”,使万物有“灵”, “魂”才可以走得更远!两者结合,称为“人”,完美。

——鲸鱼先生

产品运营一条龙才好。

——Jack船长!萧剑

产品特点(特殊属性)是运营的前提,没有特点再好的运营也只是换一种销售模式而已。

——never give up!


(以上评论来自“产品菜鸟汇”的运营圆桌)

有人说“产品是生孩子的,运营是养孩子的”,在未深入做运营工作之前,我将这句话奉为真理,把产品跟运营简单地理解成前后关系。这也是为何有很多运营人员会吐槽产品生的“孩子”不好看、没特长,还被逼着对外包装传播这“熊孩子”。

后来在百度贴吧与创业公司,由于项目合作的原因跟产品经理有一些交集,对运营跟产品的关系也产生了新的认知。我将它们的关系按照双方合作程度由浅入深地进行列举,并相应地给出运营建议,应该对运营与产品的“暧昧”相处有所帮助。

1.运营与产品各自为政

人力紧缺、需要团结协作的创业公司基本不会有这种各自为政的运营与产品关系,这种关系比较容易出现在产品用户规模大的成熟产品中,类似豆瓣、知乎、QQ、贴吧、YY语音这种千亿级别的产品。这样的大产品通常会设立运营部门,做已有功能的运营或者商业化运营,设置产品部门专门负责功能创新。它们之间,除非是有核心资源上的合作才会有交集,在一些专业的问题处理上基本就是各自学习或者各自招人来处理。

这种关系下的运营与产品,容易出现相互抢活、工作重叠的现象。要想让产品支持你的运营工作,有3种方法可以尝试:第一种,做项目立项让公司高层来安排;第二种,利用产品的KPI来做运营;第三种,私底下处理好跟产品人员的关系,也就是人缘要好。

2.产品生孩子,运营养孩子

产品人员把东西做出来了,运营人员帮忙推广,是非常纯粹的前后关系,运营人员在产品设计阶段参与得非常少。这种关系,容易出现在公司的快速发展期,产品人员忙于新功能的设计,运营人员疲于用户的拉新,虽然缺乏沟通,但是每个人都能够得到快速的成长,各取所需。

这种关系下的运营人员与产品人员,基本上没什么矛盾,就是对运营人员而言推广需求偶尔会来得突然,运营人员积极性容易被消磨,推广做到出色比较难。如果你刚好是这样的运营处境,我的建议是提前周知产品规划,这样可提前做好相应的推广准备;或者是设置一套运营需求流程,让产品人员提前安排推广需求。

3.有共同的KPI目标

当运营跟产品被明确地指定为同一KPI负责时,他们的关系会更加紧密,产品人员在设计阶段也会提前告知运营人员,并且会适当地按照运营人员的建议调整产品,但整体来说是一个产品主导的关系。比如一款产品的会员商业化工作,产品人员需要设计会员特权,运营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对用户的理解,提出会员特权的具体功能,并推广这款特权。

这种关系下的运营人员与产品人员,容易出现抢功局面,毕竟没有明确地规定哪些是运营工作、哪些属于产品范畴。但总的来说是荣辱与共,完成KPI才是关键,老板只关心这一点。

4.深入合作

深入合作一般意味着成立由运营人员和产品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并选定项目负责人。他们明确彼此的分工,在产品人员写需求文档阶段,运营人员就拥有足够的话语权,产品人员也会安排人力专门收集运营需求。他们不仅有共同的KPI,也会经常开会,汇报彼此的工作进度,了解对方能否满足自己在某个节点的关键需求。

以贴吧看贴为例,在产品层面,在灰度期是运营人员主导着编辑器设计,产品人员负责前端用户功能设计,当然运营人员也可以为前端的设计提出优化方案;在运营层面,产品人员会提出自己的内容更新要求,运营人员也会告知产品需要哪些入口支持。这种关系下的运营人员与产品人员,倒有点儿像一个创业团队,把一款功能、一个项目当作自己的事情。如果再配合大公司的资源,应该是最容易出运营成绩的。既然是跟产品人员深入合作,作为运营人员就应该多学习一些类似用户调研、原型设计的产品技能,也需要在推理演绎能力上有所积累,因为你还需要面对优先级排期的立项会议。

最后聊一个不管作为运营的你跟产品人员是处在什么“暧昧”关系下,都会比较关心的问题:在产品开发时自己的运营思路何时介入比较好

我的建议是越早越好,早到产品还只是在立项阶段。因为若在产品层面植入运营的需求,会大幅度减轻你的运营压力,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运营与产品的第五种关系——运营主导产品。

举一个时效性运营的正面例子。作为运营人员如何能够比较早地介入产品?在产品设计阶段就让技术人员留下类似发帖框、回复框、特效关键词、红包分享等彩蛋接口,再做时效性时就可以直接通过这些接口做出很多好玩的活动,如双十一的天猫关键词特效。

举一个数据运营的反面例子。产品人员需要的数据跟运营人员想要的数据是有出入的。产品人员可能只关心整个功能的日活、次日留存、停留时长,而运营人员除了这些数据,还需要单篇图文的阅读点击数据、用户停留时长阅读的条数、用户的步长。如果不提前做产品的介入,埋好相关路径的统计点,在做后续数据分析时,就会出现数据缺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