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仑:我的风马牛哲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4章 创业就是失去现在要未来(1)

创业是脱离多数人的轨道,选择一种特别的人生轨道……一定要记住,创业一种是勾搭,一种是爱情。勾搭就是正常生活,爱情就是小概率事件。

从95%走向5%的人生

创业是经常发生的事件,但创业成功却是小概率事件。冯仑认为,创业是一个人生选择的问题,你如果愿意为小概率事件的发生尝试冒险,那么你就选择了一种特别的人生。

现今社会上,一部分人在商业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功给了人们极大的鼓舞。很多年轻人因此有了创业的想法,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己的梦想。这是属于一批理想主义者的奋斗。当然,其中一部分人也正在为这件事情积极地做准备。不过冯仑认为,关于这个选择,人们还是要慎重为宜,要考虑清楚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事实上,冯仑想要告诉人们的是:想创业,又想安安稳稳地过日子,那是不可能的。他发现,现在年轻的一代,理想越来越丰富,但相对来说坚持性却越来越差。也就是说,大部分人比较缺乏毅力,很难在一件事情上坚持下来。还有一点就是,很多人对自己的想法并不十分坚定,做决定对他们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

我之前遇到一个想创业的人,告诉我他现在在打工,一个月多少钱,如果创业的话,打工的收入就没有了,还有实际的问题就是房贷很紧张,要创业还差一点钱,也不一定能成功,但是很想做。问我怎么办?我说,回去做个梦,第二天问问自己想不想变成真的。如果想变成真的,那就什么都不要想了,赶紧去做吧!梦很有意思,通常过三分钟就说不清楚了,五分钟就忘了。如果你睡醒后,想五分钟以后还能说出来,这就一定是内心特别想做的事情,那你就做;如果五分钟之后忘了就老老实实过日子。

对于还在犹豫的人们来说,这个办法虽然蠢了点,但十分有效。冯仑意有所指,当然不是真的让人去做梦,而是在告诫人们思虑清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现在还是未来。就像上面提到的这个人,他如果选择创业,就必须放弃眼前的经济保障。创业这个决定不会很难,但也绝不容易。

人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成功者,一种是平庸者。除了成就不同,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体现在数量上。前者只占5%,而后者则高达95%。事实上,这一比例差异并不是人为的,而主要是社会分配的一种结果。也就是说,这几乎是一条不可扭转的社会规律。可见,人们要从95%里面挤进这有限的5%里将面临怎样的压力。

众所周知,人们不是有所付出就能得到相应的回报,有时还需要他们放弃一些东西。而创业对于人们来说,就相当于放弃现在要未来,这是想要成为5%的人必须付出的代价。而这个过程中,人们将面临同过去不一样的人生和许多未知的挑战。冯仑以为,这个不一样就是以不确定的方式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寻找确定的结论,这个结论就是成功。

冯仑当初下海经商的时候也遇到了这个问题。他想要做生意,就必须放弃以前在学校读书时和在机关工作时的生活方式,也可以理解为过去一成不变的人生。但这件事情他确实想做,所以他选择放弃。他的这个决定让父亲十分着急,也让很多人不能理解。试想一下他将面临的生活:生病了没有办法报销医药费,不能分到房子,党组织关系难以处理……所以,冯仑在当时做出的这个决定,完全可以说是脱离了人生正常的轨道。他的初衷也并不是为了赚钱,那个年代大概没有比在机关工作能有更稳定的经济收入了。事实上,他所追求的是一种全新的活法。

所以,冯仑也说:“创业就是折腾。”他十分清楚,选择创业就是选择一种折腾的生活方式。除了折腾自己,创业者们可能还要连累到家人和朋友。因为一旦选择了创业,生活和工作的界限就开始变得模糊。人们每天奔走劳碌,要“当孙子、赔笑脸、跑折腿,不断把自己放到卑微”……总之,这样的生活很辛苦,还要牺牲很多东西。

你得牺牲房子,钱都用到创业上了;你得牺牲稳定的生活,创业有风险,没有百分百的成功;你得牺牲跟家人相处的时间,在中国,创业初期能够像欧美的那些商人一样,那么准点地照顾家庭,照顾身边的孩子,照顾老人,基本上很难——这需要在一个法制健全和未来时间都很确定的情况下才可以做到。

另外,很多创业者的想法是:在别人手底下打工束缚太多,还是自己当老板好。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人正是因为受不了委屈才选择创业自己当老板的,可他走上这条路就会发现,等待自己的是更多的“委屈”。创业就意味着一个人将面临许多不确定的事情,这些事情或许很难处理,但都需要他一一周旋,这个过程中不免要承受许多他不愿意面对的东西。

总而言之,这种改变并不容易实现,难的不是人们要付出的艰辛努力,而是这个过程中所要承受的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冯仑指出,创业者最难熬的是即将从95%过渡到5%的这一段。他发现,众多的创业者中,能够成功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其中不少的一部分就是在这个阶段放弃的。他是这样解释的:

比较尴尬的就是从90%到95%之间的时候,相当于虫子变化为飞蛾,还没有变换完的时间,95%的人还在骂你,5%的人还没有接受你。

过程虽然艰难,成败也难有定数,但人们所能获得的人生体验是不同的。值不值得去尝试,还要看个人。冯仑认为,这种小概率事件对人生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挑战。

一旦进入5%,就像卫星进入另外一个轨道。说来道去,就是要变成5%的人,变成和其他人不一样的人。

坚持理想,顺便赚钱

创业者一般都会遇到资金上的困难。但是,没钱真的是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碍吗?事实上,很多成功的企业家在创业初期都没有多少资金。就拿李嘉诚来说,他最初的创业资本只有五万港元,后来他就成了华人首富。可见,没钱不是问题。

如果有钱就能成功,那么李嘉诚永远排在后面。所以我一直想找到一种钱以外的能力。

在这方面,冯仑也能成为最好的证明。他今天能够取得成功绝不是因为他当初有多少创业资本,而是其他更关键的因素在起作用。要知道,万通刚刚建立时,六个合伙人勉强才凑齐了三万块钱。也就是说,万通之后的逐步崛起,绝不仅仅是资金的缘故。

冯仑认为,人要取得成功跟金钱没关系。他把“成功的基因和密码”归结为四种能力,这四种能力在创业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比资金更为重要。这四种能力就是价值观、毅力、低姿态做人和正确判断未来的能力。其中,价值观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前提。

一定有人会对此表示怀疑,因为在他们看来,价值观是一个人意识层面的事情,不应被划分在能力的范畴内。这种观点从理论上来说是有道理的,至于这一点是不是冯仑欠考虑,很难查证了。但如果将它看作冯仑的一个特殊观念,也不是那么难以理解。价值观本身虽然是抽象的,但它能够在具体的行动中体现出来,是一种极为根本的能力,而且力量非常强大。所以,冯仑重视这种能力。

冯仑把价值观当成人生的GPS,有了它,人生就不会迷失方向。所以,不同的价值观,最后把人们引向了不同的方向。对于创业者来说,商人的价值观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否则他很难取得成功。

世界上的人生今天看来只有两种人生,第一种人生是95%的人重复的一种生活,叫过日子、讨生活。每天过日子,你不讨就饿死,这种人生是社会的绝大多数,保持社会的稳定和道德的继承性,这是正常。但还有5%的人是第二种人生,就是挑战命运,创造生活,改变自己的未来。

我发现很多人在创业的时候是在幻想着第一种人生的这样一种安定、风险控制、成本,然后想着第二种人生的辉煌、成就和虚荣心。这两件事是不能够放在一起谈的,就像我碰到一些人,他们总是说创业。我首先容易想到的就是你要换一种活法,就现在这个活法不用创业……如果你要创业,上来还是想上班、下班,带着孩子学钢琴,基本上这件事情很难。当然,这也取决于身边的女人是不是支持你。如果身边的女人要过正常生活的话,那么你要创业面临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分手。

价值观是人生观的一种体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抽象的。但是,只具备抽象性的价值观是毫无意义的,它必须通过具体的行动表现出来。通用电器前任CEO杰克·韦尔奇曾在一本书中写道:“价值观乃是人们的行动,是具体的、本质的、可以明确描述的,它不能留给大家太多的想象空间。大家必须像执行行军命令那样运用它们,只因为它们是实现使命的办法、争取最终的盈利目标的手段。”

在商业领域中,价值观会具体表现为行为模式,而企业领导的价值观会具化为整个企业的某些规章制度。如此看来,价值观这种似乎抽象的东西,会在现实社会中产生极大的效力。

不同的企业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而这种不同是根本性的。MBA课程里,经常讲差异化竞争,事实上,差异化竞争在产品和营销等方面,几乎都可以模仿,真正不能模仿的是价值观。因为它隐藏在企业和企业家的灵魂深处,不易捉摸。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企业、有的人能够成功,而另一些企业、另一些人不能成功。

要理解价值观的真意并不难。你可以在心里想象一下,当你跟你的合作伙伴、同事、朋友甚至亲人建立金钱关系的时候,你尝试着拿一个尺度来衡量、来决策,而这会引导你朝不同的方向走去。冯仑指出,当我们看马云的时候,不要光看马云成功的故事,而应该看看马云是怎样在微观决策的时候,判断细小的是非——“比如马云在上市的时候,他只拿了5%的股份,这就是价值观”。更多的人,会把70%的股份收入自己囊中,这样的价值观,会导致未来非常多的曲折和大体说来不太美妙的结局。而这恰恰印证了冯仑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要坚持理想,树立自己的价值观,赚钱只是顺便的”。

所以,冯仑反复强调,创业最忌讳的就是“到钱就止步”。他认为,每一个人创业的时候,最大的事情是确定自己想做的是什么,这是需要理想做引导的,这样人们就不止是为了赚钱而创业了。冯仑以房地产为例做了解释:

不动产的生意是一个空间生意,不是平面生意,意义是用现代的建筑技术制造出一个人造空间,在空间里面的人能够很好地生活、经商、学习、办公等。你能看到的眼前就是物理层面,再看远一点,看到制造空间的生意,它的意义在于使空间和外部的需求发生巨大的互动,让所有更多人需要你这个空间。再往上就是研究城市,望断天涯路,不断地牵引你往前走。

这也是冯仑对其创业人生的一种解读,他用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作比——“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冯仑近两年所专注的“立体城市”项目,其最初的构想就来自这种理想主义。如今他的目标已不再是赚钱,而是让创造价值空间成为房地产的核心。这时,他所专注和坚持的正是理想。

“股东文化”建立制衡规则

无论是创业过程中,还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人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几种关系,包括合伙人关系、投资者关系、董事会成员关系等。比如刚刚创业或打算创业的人,一定会在合伙人的问题上纠结。

万通也曾遇到过这样的问题,冯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道:合伙人之间首先不要做太完美的预期,其次要事先设立好僵局规则。

我们在早期——九五年(1995年)的时候也有这个问题,我后来到洛杉矶碰到周其仁,他就告诉我僵局规则很重要,你们现在就应该按照僵局规则开始出价,你要买他,你就出钱。出到一定的时候,你不愿意出了,倒过来,他愿不愿意用这个价钱买你呢?有了僵局规则以后,这件事就变得非常简单。

企业中若存在合伙人关系,那么经营上的分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冯仑认为,最好的办法是采取“僵局规则”,即两个人或几个人轮流做主——这一次可以听你的,但下一次要听我的。事实上,因为有这样一个制约,人们反而不敢使用自己的优先权,因为他们不能确定下一次自己是否更需要这个决定权。这种情况下,合伙人之间只能商量着做决定,解决分歧也相对容易一些。

企业管理中处处都需要各方制衡,公司要想取得顺利的发展,就需要有明确的制度规定,以防止这类问题的发生。2008年,万通地产实施了董事制度改革,宣布公司即将大力开展“新股东文化”。因为它的内容有九条,所以简称为“新九条”。

第一条:实施董事会秘书周接待、总经理月度接待和董事长季度接待的三级“投资者网上接待日”制度,即每周五15:00~17:00,每月最后一个交易日15:00~17:00,以及每季度最后一个交易日15:00~17:00,分别由董事会秘书、总经理和董事长通过公司网站与投资者交流,回答投资者的提问,听取投资者对公司发展的建议,拓宽公司面向全体股东的规范化、制度化的沟通渠道;

第二条:定期发布公司产品销售情况以及工程进度快报,并在第一时间披露公司季报、半年报和年报,增强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公平性和完整性,进一步提高公司的透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