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紫禁城的皇后
旅途中听闻的皇后逸事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李白《清平调·其一》
对于皇后我知之甚少,但我很快发现,其他人知道得更少。这里就写一写我听说的一些逸事。
这位女子总是有香气萦绕。远古神鸟凤凰是她的皇家标志,花中之王牡丹开遍她的礼服。她如莲花一般雪白纯洁、亭亭玉立,内在如花蕊一般金光闪闪。她是府中垂花门内盛开的红梅。她像百合一样高挑而又苗条,玉手纤纤,玉足盈握,面颊吹弹可破。鸳鸯,这一中国和日本传统中夫妻忠贞的象征,牢记于天子和皇后心中,如同诗人李白所言“宁同万死碎绮翼,不肯云间两分张”。
皇后有好几个名字。宣统皇帝给她取的英文名是伊丽莎白,与英国女王同名;皇后尊号将在册封礼上宣布。在那张折叠整齐的方形红纸上的内部公文中,皇后是以其曾祖父的姓氏代称的。郭博罗·长顺将军因战功辉煌,受封一等将军,特赐戴三眼花翎官帽。他朝服的补子是麒麟图案,以显示功勋卓著;腰带上嵌四颗玛瑙,以红宝石装饰。
公文中写道:“皇后体性纯良,面容姣好,知书达理,秀外慧中,尤擅书画。”
这朵清代贵族之花盛开在精心照料的花圃中。她出身高贵,祖父锡林布是一品荫生大门侍卫,父亲荣源是一等轻车都尉。
皇后的母亲一方更为显赫。母亲爱新觉罗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多罗贝勒的侄女,多罗贝勒就是前一章中提到的毓朗贝勒。皇后的继母是她的堂姨,与她的母亲来自同一个家庭,是朗贝勒的次女。由于祖先崇拜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占据重要位置,明确的亲属关系在长子继承制或其他“继承制”和谱系中至关重要。因此,朗贝勒福晋曾详细地对我讲解,她是皇后的继外祖母,也是堂外祖母;同样有着清代贵族血统的长顺将军是皇后的曾祖父。荣源家族来自满洲黑龙江省,因对皇室忠心耿耿而受封世袭爵位,列为贵族。
这些姓氏和亲属关系如此复杂,皇后的个人名字,16年来她在个人生活中一直应答的那个名字,已被“皇后”这个新头衔淹没,可能几乎被遗忘了。皇后的英文教师——美国人任萨姆女士称她为郭莎氏(Kuo Chia-shi),但即便这个称呼也不像我们口中的玛丽、简、格特鲁德这样完全属于她自己。
从1922年3月被选为皇后的那时起,直到大婚之日,郭莎氏都必须深居简出。起初婚礼定在10月10日,后来改到11月6日,最后才定为12月1日,也就是阴历10月13日。钦天监认为,征兆和星象都表明这天是吉日。当然,可能还有一些现实因素,比如国库亏空、北京政府食言等。无论如何,经过占卜,祖先和神魔都认可婚礼日程。
荣源的夫人,中国皇后的继母。册封礼当天作者摄于荣府院内。
早在3月份的时候,皇后就已经通过了秘密审查,完成了订婚仪式,获得皇家尊荣。关于订婚仪式,朗贝勒福晋给我的一份文件中有所记载,一位外交部大臣将其译为英文。译文大致保持了中文原有的风貌,所以除了括号标注的之外,我没怎么挑剔。
订婚仪式
当日,内务府须备齐马2匹并配马鞍,羊29只,锻40匹,布80匹,等等。
仪式将于凌晨举行。主礼官与众礼官均立于乾清宫(紫禁城中最重要的宫殿)中门,宣读圣旨“封一等轻车都尉荣源之女为皇后”。主礼官引众礼官经宫门前往荣府,卫队及马羊等跟从。承恩公携众子府外跪迎,护卫将马停于院内。此时,承恩公方可起身;至正厅外,跪受众礼官三跪九叩(皇家叩头礼仪),复跪送众礼官离去。皇后双亲收糕点、酒、羊等彩礼,其父须三跪,其母须三跪六拜,敬谢隆恩。
凌晨寅时,天还没亮,这是中国人举办仪式的最佳时辰。12月意义重大的第一周结束之前,我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
郭莎氏呢?她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什么行动?她如何穿着,如何饮食?皇帝挑选未来新娘时,仔细审视过诸位美貌的贵族女子的照片,认为她宁静的眼神、乌黑亮丽的秀发、玉一样的肌肤比其他女子更胜一筹,于是她的命运便被决定了。洋鬼子们带来的玩意儿,使她的美貌可以以这种方式呈现给皇上,这也是对现代观念的一种让步。同样,她可以直视天子的照片,而不必羞涩脸红。
皇后被禁止外出期间,也不是什么事都不能做。对她的教养相对自由。她可以弹奏风琴,还可以花大量时间摆弄画笔和画架,画素描。她很有绘画天赋。这方面,杰出的前辈慈禧为她树立了榜样。或许她还梦想过道教中至高无上的天神玉皇大帝会给她某种预兆,说不定义和团运动就是,就像它曾暗示过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那样。
上午是学习的时间。皇后有许多位老师,磨损着府上的小路。古典文学课上她最为勤奋,对她而言,读与写都不成问题。她还需要上宫廷礼仪课,学习皇宫中的礼节和习惯。有教养的人说话时通常要加上“古语云”,那么她说话一定满是历史典故和名言警句,云山雾罩。皇后其实非常害羞,她自己是这么用英语说的:“陌生人在场的时候,我只想像蚌一样把嘴闭得紧紧的!”英文课是她最喜欢的课,也许因为英文教师是位年轻高贵的美国女子,两人有共同语言——她们可以在皇宫阴云中追逐同样的彩虹。任萨姆女士曾在她尊贵学生的素描上画过几笔。听说皇后娘娘——订婚仪式后人们得这样称呼她——对衣着品位独到,她不能去“逛街”,所以她要做衣服时,会命人呈上所有布料,亲自挑选。她经常在这上面花大量时间,乐此不疲。
一天早上,一件新发饰打断了皇后的英文课,这是她饰品宝库中的一件新宝物。皇后梳“已婚女子发型”之前,最喜欢一块半圆形的、由宝玉和珍珠制成的发饰,一只缀满珠宝的、薄如蝉翼的金凤凰居中,旁边有一大朵牡丹或百合。皇后上课时,经常把那美丽而沉重的“两把头”或“旗头”摘下,让不堪重负的头休息一会儿。“让戴着后冠的头休息一下真不容易。”
在当今中国,皇后绝不是轻佻的女子。她并不喧闹,但她会骑自行车,喜欢跟哥哥下棋,跟弟弟打乒乓球。皇后最疼爱这位府上最小的弟弟,她出嫁时他才11岁。我见到他时,他正在为肖像画摆姿势。这里有一份复制品。他穿着四品官袍,头戴花翎官帽,享有至高荣誉。
荣府位于城北,离后门不远。府邸基本是中式构造,但有外来的电灯、电话,还有取暖设施。与正统的中式建筑相同的是,地面以砖石砌成,许多间平房构成了迷宫一样的庭院,内院门口建有黄绿相间的雕花木制影壁,进入内院须绕行。府上有摩托车,但身份高贵的皇后是不可以骑的。
当她离开这座府邸,开始紫禁城中的生活,也就意味着她将从父亲的生命中彻底离开,而需听命于皇帝。韦应物《送杨氏女》一诗,描写了一位对女儿宠爱有加的父亲面对分离时的感受: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皇后的侍从反映出皇族的没落。她只有2位嬷嬷、10名丫鬟和12名太监可供使唤。丫鬟的年龄在10到14岁之间,她们穿着蓝色长身棉袍,每次5人当值。太监同样是轮值,每次3到4人。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而且这个事实绝不容她乐观——宫中已经有了一位淑妃,比她早一天入宫。淑妃虽然在地位上低于她,却是个潜在对手。如果皇后不能成为皇位继承人的母亲,她的地位便会受到威胁。
当今时代,在这个出身决定一切的国家,这对于“正妻”而言意味着什么,很难用语言表达出来。女人对家族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儿子,使家族后继有人,使高贵的血统代代相传。
紫禁城中还有许多身份特殊的太监。可以想象得到,这是孕育阴谋的沃土。在“老佛爷”慈禧太后重登统治地位之前,慈安太后与她争夺最高身份,宫中满是明争暗斗。当然,风水轮流转。如今,慈禧太后的所有奇珍异宝,都必须先经过瑾太妃的审查才能赐予“小皇后”。那件缀有3500颗大珍珠的绝世披肩,那些精美绝伦的莲花、菊花、牡丹头饰,它们属于谁?如果星象示下,太后的玉凤便可能戴在皇后的头上。那些戒指、珠宝,那些无价的宝玉、“鸡蛋大小”的珍珠,仍旧保藏在义和团找不到的秘密地方吗?还是说,日常用度已逐渐耗尽了这些宝藏,大太监一点一点偷走变卖,以填饱宫中这么多张嘴?1912年,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承诺为皇帝的正常生活提供支持,但自身难保的政府们已经三年没有履行这一承诺了。皇宫得不到供给,然而这些仰仗皇家赏金的人还得生活!我问过朗贝勒福晋关于珠宝的问题,她以中国式的耸肩回答——“有一些会送给皇后”。出于礼貌,我没再追问。
这是个奇怪的小世界——这是另一个国度,君权已成往事,疆域以紫禁城城墙为界,如果坐飞机围绕一周,几乎刚要谈论它就已经回到了起点。但对小皇后而言,这只是一个遍地玫瑰的地方。小有神奇的是,她争取到了儿时家中一件有形的物品。经过多次讨论,郭莎氏最喜欢的宠物——她的小白猫,在出嫁队伍中获得了自己的位置,先于皇后搬进新家。
属于皇后的一只小白猫,一只柔软的、毛茸茸的小可爱,在皇后羞涩年轻的心中,对它倾注了无限宠爱。不是那些精工细作的锦衣华服、世间罕见的绫罗绸缎,也不是那些金银礼品、珠宝玉石,更不是天子本人——这位令人敬畏的陌生人使她担忧,使她泪流不止,如同“玉箸落春镜”,直到得知那小小的伙伴将陪她一起走进新的生活。这朵娇嫩芳香、由古老传统之树滋养而生的花蕾,她所在的王国之根已被新民国、新中国的力量无情地折断,她将何去何从?是枯萎而亡,还是在“逆境”中生长自如,开出女权辉煌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