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把判断和分析发挥得恰到好处——把握分寸心理学(2)
有一位员工与同事们闲谈时,随意说了上司几句好话:“梁经理这人真不错,处事比较公正,对我的帮助很大,能够为这样的人做事,真是一种幸运。”这几句话很快就传到了梁经理的耳朵里,梁经理心里不由得有些欣慰和感激。而那位员工的形象,也在梁经理心里上升了。就连那些“传播者”在传达时,也忍不住对那位员工夸赞一番:这个人心胸开阔、人格高尚,难得!
在日常生活中,背着他人赞美他往往比当面赞美更让人觉得可信。因为你对着一个不相干的人赞美他人,一传十,十传百,你的赞美迟早会传到被赞美者的耳朵里。这样,你赞美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推测性地赞美,帮对方找到自信
实用精要
借用推测法来赞美他人,虽然这种方式有一定的主观意愿性,未必是事实,但是能从善意的想象中推测出他人的美好东西,就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有个善良的小女孩儿,总觉得自己长得丑,总是像含羞草似的低着头,就连圣诞节也不例外。就在圣诞节这天,他因为低着头走路而撞倒了一个老人,一个白发苍苍的盲人。
小女孩儿吓了一跳,赶紧说了声“对不起”,她的声音挺小,一听就充满了深深的自责。于是,盲人说了一句:“没关系。”
女孩儿挺感动,赶紧扶起老人:“老爷爷,是我把您碰倒的,我……我搀着您,送您回家,好吗?”女孩儿的声音很甜,细细的,像一阵柔柔的风。
但盲人摇了摇头:“不,孩子。听声音你就特别善良。你一定长得很美……”那个“美”字说得很响亮,使女孩听了怦然心动。
“可我……”小女孩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去吧,孩子。”老人觉察到小女孩儿还站在自己面前,真诚地对她又叮嘱了一句。
小女孩很感动,深深地点了点头。她已坚信对方能看到写在自己脸上的深深的歉意。
老人转过身,拐杖敲着地面,走了。
小女孩儿的眼里流出了一行热泪。她感激那位老人,居然那么真切地夸她“美”!
她看着老人——就这么站着,站着,泪汪汪地看着老人离去的方向。过了好长时间,小女孩才从梦幻般的感觉回到现实中。
也就是打这天起,她走路时也抬起了头,因为她已坚信,美像阳光,也同样簇拥着她!
瞧!这就是推测性赞美创造的奇迹!它使一个失望的小女孩儿找到了太阳,找到了自信!一般来说,推测性赞美有两种,一种是祝愿式的推测,一种是预言式的推测。
所谓祝愿式推测,主要强调一种美好的意愿,用一种友好的心情去推测对方,带有祝愿的特点。这种推测也未必很可行,但推测者是诚挚而善意的。祝愿式推测有浓厚的情感色彩。需要真实的情感,并给予最为贴切的赞美。
所谓预言式推测,带有一些必然性、预见性,可以针对工作、生活中可能会取得的成绩进行预测。
预言式推测较适用于同事与同事之间,或父母对孩子的推测,总之,是对身边较熟悉的人所采用的方式。它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从细微之处赞美有奇效
实用精要
在交际中应善于发现细微处的用意,以赞美和感谢来回报对方的良苦用心,这不但会带给对方巨大的心理满足,而且会加深彼此的心灵默契。
很多人在“捧”别人时习惯于泛泛而论,抓不住“捧”的重点,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过分忽视细节。其实,对方之所以在细节上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心血,一方面说明对方对此有特别的偏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方渴望这一部分努力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偿与肯定。因此,“捧”不能忽视细微之处。
法国总统戴高乐在访问美国时,在一次尼克松为他举行的宴会上,尼克松夫人费了很大的劲布置了一个美观的鲜花展台:在一张马蹄形的桌子中央,鲜艳夺目的热带鲜花衬托着一个精致的喷泉。精明的戴高乐将军一眼就看出这是女主人为了欢迎他而精心设计制作的,不禁脱口称赞道:“女主人为举行一次正式的宴会一定花了很多时间来进行这么漂亮、雅致的计划与布置吧!”尼克松夫人听了,十分高兴。事后她说:“大多数来访的大人物要么不加注意,要么不屑为此向女主人道谢,而他总是想到和讲到别人。”
戴高乐贵为元首,却不失对他人用意的精细体察,这使他成了一位受到格外尊敬的人。面对尼克松夫人精心布置的鲜花展台,戴高乐没有像其他大人物那样视而不见或见而不睬,而是即刻领悟到了对方在此花费的苦心,并对这一片苦心表示了特别的肯定与感谢。戴高乐赞美的言语虽然简短,但很显然,尼克松夫人获得了深深的感动。
大多数人不愿意从小事上去“捧”别人,这是因为现实生活中的重重障碍,遮住了他们的视线。
有人胸怀治国平天下的大志,但眼高手低。对于“小打小闹”不以为然,认为那些事普普通通,没什么了不起,小菜一碟,形同虚无。
分工不同,责任不同,使人们认为别人做事是分内之事,是“应该”的,无须大惊小怪,做不好就要批评,做好了是责任,在这种心理的驱动下,很多人不能正视别人的小成绩。
以上这些态度,都是应当克服的。
单就小事而论,它的确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我们若用辩证法的观点去考察,却会发现一件小事往往会引发大事,几件小事加在一起就有可能产生意料之外的形态和意义。
生活中的小事犹如一块块未经雕琢的璞玉,如果你没有一双识别它们的慧眼,细心鉴别,它就永远埋在山野石林之中,我们也很难发现它真正的价值所在。
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去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去发掘一滴水中的世界,那么在彼此的赞美声中,人们获得的是世间荡漾着的温情。
切合对方实际,给他最想要的赞美
实用精要
抓住他人最胜过于别人的,最引以为豪的东西,并将其放在突出的位置进行捧赞,往往能起到出乎意料的效果。
在人的一生中,有无数让他们引以为自豪的事情,这些都是一个人人生的闪光点。这些东西又会不经意地在他们的言谈中流露出来。对于这些引以为荣的事情,他们不仅常常挂在嘴边,而且深深地渴望能够得到别人由衷的肯定与赞美。
乾隆皇帝喜欢在处理政事之机品茶、论诗,对茶道颇有见地,并引以为荣。有一天,宰相张廷玉精疲力竭地回到家刚想休息,乾隆忽然来造访,张廷玉感到莫大的荣幸,称赞乾隆道:“臣在先帝手里办了13年差,从没有这个例,哪有皇上来看下臣的!真是折杀老臣了!”张廷玉深知乾隆好茶,命令把家里的陈年雪水挖出来煎茶给乾隆品尝。乾隆很高兴地招呼随从坐下:“今儿个我们都是客,不要拘君臣之礼。生而论道品茗,不亦乐乎?”水开时,乾隆亲自给各位泡茶,还讲了一番茶经,张廷玉听后由衷地赞美道:“我哪里懂得这些,只知道吃茶可以解渴提神。一样的水和茶,却从没闻过这样的香味。”李卫也乘机称赞道:“皇上圣学渊源,真叫人瞠目结舌,吃一口茶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乾隆听后心花怒放,谈兴大发,从“茶乃水中君子、酒乃水中小人”开始论起“宽猛之道”。真是妙语连珠、滔滔不绝,众臣洗耳恭听。
乾隆的话刚结束,张廷玉赞道:“下臣在上书房办差几十年,两次丁忧都是夺情,只要不病,与圣祖、先帝算是朝夕相伴。午夜扪心,凭天良说话,私心里常也有圣祖宽,先宗严,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个想头。我为臣子的,尽忠尽职而已。对陛下的旨意,尽力往好处办,以为这就是贤能宰相。今儿个皇上这番宏论,从孔孟仁恕之道发端,譬讲三朝政纳,虽然只是三个字‘趋中庸’,却发聋振聩令人心目一开。皇上圣学,真是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他人也都随声附和,乾隆大大满足了一把。
张廷玉和李卫作为乾隆的臣下,都深知乾隆对自己的杂经和“宏论”引以为豪。而张李二人便投其所好,对其大加捧赞,达到了取悦皇帝的目的。
他人最想要的赞美一定是真诚的,不是那种公式般的“捧”,千篇一律,最让人反感。
言之有物是说一切话所必具的条件,与其泛说久仰大名、如雷贯耳,不如说您上次主持的讨论会成绩之佳,真是出人意料等话,直接提及对方的著名工作。若恭维别人生意兴隆,不如赞美他推销产品的努力,或赞美他的商业手腕;泛泛地请人指教是不行的,你应该择其所长,集中某点请他指教,如此他一定更高兴。
此外,赞美的话一定要切合实际,到别人家里,与其乱捧一场,不如赞美房子布置得别出心裁,或欣赏壁上的一幅好画,或惊叹一个盆栽的精巧。若要讨主人喜欢,你要注意投其所好,主人爱狗,你应该赞美他养的狗,主人养了许多金鱼,你应该谈那些鱼的美丽。赞美别人最近的工作成绩、最心爱的宠物、最费心血的设计,这比说上许多无谓的虚泛的客套话更佳。
第2章 善解人意、婉转拒绝的婉言心理学
委婉地拒绝,给被拒绝的人留面子
实用精要
自尊之心,人皆有之。因此在拒绝别人时,要顾及对方的尊严。人们一旦投入社交,无论他的地位、职务多高,成就多大,无一例外地关心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由于来自外界评价的性质、强度和方式不同,人们会作出不同的反应,并对交际过程及其结果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尊之则悦,不尊则哀。也就是说,当得到肯定的评价时,人们的自尊心理得到满足,便会产生一种成功的情绪体验,表现出欢愉乐观和兴奋激动的心情,进而“投桃报李”,对满足自己自尊欲望的人产生好感和亲近力,采取积极的合作态度,交际随之向成功的方向发展。反之,当人们不受尊重、受到不公正的评价时,便会产生失落感、不满和愤怒情绪,进而出现对抗姿态,使交际陷入危机。
顾及对方的尊严是拒绝别人时必不可少的注意事项,有这样一个例子:
某校在评定职称时,由于高级职称的名额有限,一位年龄较大的教师未能评上。他听说了这一消息后就向一位负责职称评定的副校长打听情况。副校长考虑到工作迟早要做,便和这位老教师促膝交谈:
校长:哟,老×,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
老师:校长,我想知道这次评高职我有希望吗?
校长:老×,先喝杯茶,抽支烟。我们慢慢聊,最近身体怎么样?
老师:身体还说得过去。
校长:老教师可是我们学校的宝贵财富,年轻教师还要靠你们传帮带呢!
老师:作为一名老教师,我会尽力的。可这次评定职称,你看我能否……
校长:不管这次评上评不上,我们都要依靠像你这样的老教师。你经验丰富,教学也比较得法,学生反应也挺好。我想,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你说呢?
老师:是啊!
校长:这次评职称是第一次进行,历史遗留的问题较多,可僧多粥少,有些教师这次暂时还很难如愿,要等到下一次。这只是个时间问题。相信大家一定能够谅解。但不管怎样,我们会尊重并公正地评价每一位教师,尤其是你们这些辛辛苦苦工作几十年的老教师。
老教师在告辞时,心里感觉热乎乎的,他知道自己这次评上高职的希望不大,但由于自身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成绩受到了别人的肯定,他能接受那样的结果,以致后来他对校长这样讲:“只要能得到一个公正的评价,即使评不上我也不会有情绪的,请放心。”
这位校长可谓是顾及别人尊严的典范,如果开始他就给这位老教师泼一桶冷水,那么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在社交场合上,无论是举止或是言语都应尊严他人,即使在拒绝别人的时候也要顾及对方的尊严。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适当采用拖延、淡化策略
实用精要
一般人都不太好意思拒绝别人,但在很多情况下,我们为了避免多余的困扰,对一些不合理或不合自己心意的事有必要拒绝,但怎样既不伤害对方自尊心又能达到拒绝的目的呢?当对方提出请求后,不必当场拒绝,你可以说:“让我再考虑一下,明天答复你。”这样,既赢得了考虑如何答复的时间,也会使对方认为你是很认真对待这个请求的。
某单位一名职工找到上级要求调换工种。领导心里明白调不了,但他没有马上回答说“不可能”。而是说:“这个问题涉及好几个人,我个人决定不了。我把你的要求带上去,让厂部讨论一下,过几天答复你,好吗?”
这样回答可让对方明白:调工种不是件简单的事,存在着两种可能,使对方思想有所准备,这比当场回绝效果要好得多。
一家汽车公司的销售主管在跟一个大买主谈生意时,这位买主突然要求看该汽车公司的成本分析数字,但这些数据是公司的绝密资料,是不能给外人看的。可如果不给这位大买主看,势必会影响两家和气,甚至会失掉这位大买主。这位销售主管并没有说“不,这不可能”之类的话,但他的话中婉转地说出了“不”。“这个……好吧,下次有机会我给你带来吧。”知趣的买主听过后便不会再来纠缠他了。
某位作家接到老朋友打来的电话,被邀请到某大学演讲,作家如此答复:“我非常高兴你能想到我,我将查看一下我的日程安排,我会回电话给你的。”
这样,即使作家表示不能到场的话,他也就有了充裕时间去化解某些可能的内疚感,并使对方轻松、自在地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