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提高你的克制力
认识到愤怒的害处,控制自己就容易很多,不把自己置身于不利之地,先要学会正确的处事态度,一切以解决问题为重。因愤怒而干傻事的人是愚蠢的,也是会遗笑于人的。
不同的态度决定不同的结果
在现代,态度决定成败不只是一句时髦语,而且,也颇具哲理。因为不管是在过去,还是在现代,态度影响或决定成败的事例不胜枚举。下面,我们先看一个中国古代的例子。
楚汉相争中,刘邦由于势力较弱,经常吃败仗。汉四年,刘邦兵败,被项羽围困在荥阳。
他的大将韩信自领一军,北上作战,且捷报频传,接连攻下魏、代、赵、燕诸王国,最后又占领了齐国全境。
在攻占了齐国后,韩信派属下来见刘邦说:“齐人狡诈反复,齐国又与强楚为邻,如果不设王威慑,不足以镇抚齐地,请大王允许我暂代齐王。”
刘邦一听,勃然大怒,破口大骂:“我坐困荥阳,日夜盼望你韩信带兵来增援,你不但不来,反要自立为王!我……”此时的刘邦全然没有了风度,把自己的本性暴露无遗。
正骂着,刘邦感到自己的脚被人狠狠踩了一下。他发现坐在边上的张良向他示意了一下,便止住了下面的责骂之词。
张良清楚地知道韩信是当世首屈一指的将才,时下又拥有强大的兵力,处在举足轻重的地位上。刘邦如与韩信翻脸,会对自己大大不利;反之,如果能调动韩信的兵马,就能重创楚军,使楚汉对峙的局面向有利自己的方向转变。
因此,张良靠近刘邦,悄声说:“大王,韩信手握重兵,右投则大王胜,左投则项羽胜。我们对他的要求要慎重考虑。此时,你千万不要使性子。”
刘邦气还未消,冲着张良说:“那你说怎么办?难道就被这小儿挟持不成?”
张良说:“现在我们正当危急时刻,弄翻了关系,他自立为王,我们也毫无办法。逼急了他,他一旦与项羽联手,大王的大事危矣!不如趁势正式立他为王,调动他的军队击楚。如果不迅速决断,迟则生变!”
刘邦毕竟是非常聪明的人,听了张良的话,马上恢复了理智,为了让别人辩不出真伪,他仍接着刚才气汹汹的口气骂道:“男子汉大丈夫,要做齐王就做真齐王,做什么代齐王!”
刘邦当即下令派张良为使节,带着印绶到齐地去,立韩信为齐王,并征调韩信的军队。局势很快发生重大转折:汉军由劣势向优势转变,逐渐对楚形成了包围之势。
后来,刘邦终于在垓下全歼楚军,赢得了战争的最后胜利。应该说,刘邦的胜利在于对自己的情绪或态度的控制上。
下面再看另一个例子:
明朝年间,有一位姓尤的老翁开了个当铺,有好多年了,生意一直不错。一年年关将近,有一天尤翁忽然听见铺堂上人声嘈杂,走出来一看,原来是站柜台的伙计同一个顾客吵了起来,伙计见老板出来连忙上前解释说:“这人前些时典当了些东西,今天空手来取典当之物,不给就破口大骂,一点道理都不讲。”那人见了尤翁,仍然骂骂咧咧,不讲任何缘由,尤翁却笑脸相迎,好言好语地对他说:“我晓得你的意思,不过是为了度过年关。街坊邻居,区区小事,用得着争吵吗?”于是叫伙计找出他典当的东西,共有四五件。尤翁指着棉袄说:“这是过冬不可少的衣服。”又指着长袍说:“这件给你拜年用。其他东西现在不急用,不如暂放这里,棉袄、长袍先拿回去穿吧!”
那人拿了两件衣服,一声不响地走了。第二天一早,一个伙计就跑来告诉尤翁,昨天到这闹事的顾主夜里死在另一人家里。
原来这个人欠了人家很多债,无法偿还,走投无路,事先已经服毒,知道尤家殷实,想用死来敲诈一笔钱财,结果受到尤翁的礼遇,他不忍心祸害尤翁,于是他只好到另一家去扯皮,那家人不肯相让,结果就死在那里了。为此,死者的亲属同那人打了一年多官司,害得那家花了不少冤枉钱。
后来有人问尤翁:“你怎么能有先见之明,容忍这种人呢?”尤翁回答说:“凡是横蛮无理来挑衅的人,一定是有所恃而来的。如果在小事上不稍加退让,那么灾祸就可能接踵而至。”人们听了这一席话,无不佩服尤翁的见识。
中国有句格言:“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不少人将它抄下来贴在墙上,奉为处世的座右铭。这句话与当今商品经济下的竞争观念似乎不大合拍,事实上,“争”与“让”并非总是不相容,反倒经常互补。“让”不仅是一种美好的性格,也是一种宝贵的智慧。
培养一个好性情
一个人的性情就是一个人在对人、对事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比如:喜欢、厌弃;宽容、严苛;热情、冷酷,等等。好性情是让人容易接受的,比如,待人宽容、热情、仁爱等。培养一个好性情是提高一个人涵养的重要方面。
人们经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忘记思绪和身体是密切相关的。身体长期疼痛会对人产生不利影响,包括情绪低落、易怒、想要独处,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但是当你在殚精竭虑控制愤怒的时候,这个事实就很容易被忽视。
可以说,这时候你自己可能是浑然不觉,但与你熟悉的周围人都会察觉出来,因为你的面部表情和动作会透露你的真实感受。你的言辞和讲话方式——语调、音量和速度——是你传递出的信息的一部分。身体的姿势、动作会透露出你的态度和情绪。
打牌打得好的人深谙“不露声色”的重要性,因为你的任何无意识的动作或信号都可能让对手识破你的“伪装”。在可能触发愤怒的形势里,竭力控制你传递的愤怒信号和行为,不向对方透露你的有关想法、感受、计划等“内部信息”。设法改变你传递的信号可以帮助你避免从挑衅攻击型愤怒转向消极攻击型愤怒,但是这两种愤怒都不利于你的好性情的培养。
愤怒外露是为了有意识或下意识地控制形势,因此留意你的表情和言行可以帮助你用坚定自信的技巧说出你想说的话。你可以控制自己想要透露给别人的信息。另外,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证明,只需将表情从皱眉或愤怒调整为中性,甚至微笑,你就可以让你的心态在你面对的情景中产生镇定效果。
人在愤怒的时候,身体就会紧张。这是体内化学物质分泌水平的变化产生的正常反应。人在愤怒时讲话之所以会表现出各种情绪,高声喊叫或冷言冷语、表情冷淡或咄咄逼人等,是因为喉咙和胸部的肌肉会发紧,改变你的声调。
用心让自己表现得礼貌、随和,至少可以让你在面对形势、解决问题之初获得主动。
谈论你的情绪,而不要带着情绪说话。在愤怒情绪出现时也要注意自己的语气,不要竭力抢着说话,不要提高音量。
实践证明,在一半以上的争论中,一个人或更多的人会因为情绪激动口不择言,因语言过激使矛盾升级而树敌。
因此在与人争论时,每句话都要三思之后再出口,只说那些有依据的事实,而不是漫无边际的夸张之辞。例如,不要高声说:“你总是迟到,你怎么干什么什么不行!你根本就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难怪你的前妻要和你离婚。”认真考虑你真正想说的话。你是想要说你不想再和他见面了,还是想要他知道你是多么生气和失望?如果是后者,那就直接把你的感受告诉他——用平静的语气告诉他。如果你只是在气头上,感觉很痛苦,那么不妨暂时让自己冷静一下。出去走一走,等到你考虑好应该说什么而不是怎样报复对方的时候,再回来和对方交流。
生别人的气很正常,你认识的人最可能惹你生气。保持头脑冷静有助于面对触发你怒火的情形,有利于维护你的声誉和过后的自我感觉。
多数情况下,以怒对怒的结果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好处!虽然愤怒情绪提示你有问题需要解决,但是认为每一个问题、形势或不快必须立刻直接解决,是我们愤怒时容易落入的陷阱。我们只需选择暂时离开就可以避开这个陷阱。
出去待一会儿,或暂时离开触发不快或愤怒的形势,不等于回避问题。离开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足够让紧张的身体放松,让自己清楚应该做什么,设法解决眼前的冲突或争论。在和孩子打交道时,中间离开可以让他们无法在你面前耍脾气,同时也给你自己一个“降温”的机会。起身泡一杯茶,找点别的事情做——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让自己暂时离开紧张形势。
采用“中场休息”技巧,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离开一会儿,等到愤怒情绪完全平静下来再回来。
还可以采用分散自己注意力的做法。
感到生气的时候,赶快做点别的事情。做一件棘手事情之前,先去做其他事情可以让你的注意力离开惹你生气的事情。例如,当你想要愤怒地重击电脑键盘的时候,起身去泡一杯茶。
运用“停止”技巧。
当你注意到身体层次上愤怒的早期迹象时,提醒自己立刻停下来可以将精神和身体联系起来。在心绪平静时,记住“何苦呢?”或“我才不让这事影响我的情绪呢”。也可以想象凉爽、湿润的绿草,或者打断你的冲动想法,甚至让自己笑一笑。这些都可以缓解愤怒,不让它爆发。
在愤怒时回避或避开触发愤怒的形势,是很不错的权宜之计。比如:转换一下话题。告诉对方,等大家情绪平静之后,再谈论相关的问题。离开眼前的形势,去做别的事情。
在与对方未取得某种共识之前,不要提及敏感话题。
最后,如果自己是一个爱发脾气的人,可以给自己准备一张红色卡片和一张黄色卡片,如足球裁判拿的那种,放在自己的兜里。
一旦发现生气或恼火的第一个预警信号,立刻停止手里的活儿去找那张黄色卡片。触摸即可——没有必要让其他人知道,或将它放在自己可以看到的地方。这样做是在打断自己的愤怒思绪,以免让自己退回到原来的愤怒习惯中。总之,要想在生活中、工作中让自己少生气或不生气,培养一个好性情,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对不同的情结既善改变又善适应
引发自身情绪的既有自身的原因,也有外来的原因。对自身的,即已经惹上身的情绪,我们要善于改变,而对外在环境及他人造成的情绪问题,我们则要善于适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别人的一个眼神、一句笑谈、一个动作而心生不安,思虑重重,甚至寝食难安。这就是我们不善于适应外在情绪的原因。
我们无法左右他人的言论,何况大多数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的人也的确没有什么恶意,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对于别人的评价,我们完全可以采取不介意的态度,更没必要为之生气。
在一次联谊会上,海曼认识了一位名叫凯什的男士,凯什帅气且文雅,两个人一见如故,聊得很投机,分手的时候互留了联络方式,都期望再次见面。
一周后,海曼主动给凯什打了电话,并留了言,但迟迟没有回音。海曼把这事告诉了好友,朋友听后嘲笑她是个大傻瓜。“现在的男人都是‘花心大萝卜’,到处拈花惹草,没有几个是可以信赖的。你呀,还是别那么执着了。”朋友劝她只当作是一次与陌生人的搭讪算了。
海曼没有像大多数女生那样因为朋友的一句话就怀疑自己的判断力,担心自己是否真的遇上了一个“花心大萝卜”。一个星期后,海曼又给凯什打了个电话,还是没人接。但是海曼仍没有生气,她冷静地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从凯什的谈吐举止来看,他并不是那种轻浮的人,海曼相信自己的直觉。至于他没有回电话,或许是因为有事出去了,也可能是因为忙得抽不开身来。
一个月后,海曼再次拨通了凯什的电话,他们终于联络上了。凯什对此事非常抱歉,而且表现出了无比的内疚。他告诉海曼,因为工作关系,那次宴会后他就去外地出差了。后来他们俩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最终成为伉俪。
从这个例子来看,要是海曼为这点意外的情绪、愤然便与凯什诀别,岂不是很可惜?或者因朋友的言论,整日为遇上一个“花心大萝卜”而愁苦,岂不是自寻烦恼?人言可畏吗?不,可畏的并非人言,而是我们不善于适应的心态。当我们坚定了自己的信念,也就不会因此而愤愤然了。
许多年前的美国实业家菲尔德,他曾率领工程人员,准备用海底电缆把欧美两个大陆连接起来。许多人为他的壮举欢呼,大家称他为“两个世界的统一者”。那时,他一度成为美国最受尊敬的人。
但就在盛大的接通典礼上,刚被接通的电缆传送信号突然中断,人们的态度来了个180度大逆转,之前的欢呼声立刻变为愤怒的狂涛。对于这些,菲尔德只是淡淡一笑,不做任何解释,只管埋头继续苦干。
终于,在经过多年的努力后,欧美大陆之桥最终通过海底电缆被架起,在庆典会上,菲尔德没有上贵宾台,只远远地站在人群中观看。对于诋毁和荣誉,他都表现得很淡然。
菲尔德不仅是“两个世界的统一者”,而且是一个理性的人。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讥讽时,他通过自我心理调节,屏蔽了所有可能影响到心情的不愉快,只是潜心钻研。最终的成就不仅仅是沟通了两个世界的联系,更主要的是他战胜了自我。
当别人对你的所作所为评头论足、说东道西时,你完全不必在乎。你最需要做的,一是改变,二是适应。如果你太在意反对和讥讽的声音,你就掉进了泥潭,再也上不来了。
过度在意别人的言语,只会徒生烦恼。而且当你被那些评论搅扰到自己内心的时候,你向前迈进的勇气也会渐渐丢失。
善于化解愤怒
生气让人很难受,这有来自心理上的,也有来自身体上的。但是,生气是自己的事,所以,要让自己不难受,应善于化解愤怒。
古希腊哲学家伊比克特斯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你的思想可以将你带入困扰与烦恼之中,同样,你的想法也可以将你从中挽救出来。”的确,想要愤怒远离你的生活,最好的办法是自己采取行动,这是因为生气的不是别人,也不是外界环境中的困难,而是你自己。别人或生活中的困难可能会让你有不愉快的感觉,可是让你产生愤怒的,是你对别人的做法,或者你对自身生活中困难的非理性想法。
什么是非理性想法,我们以一件生活中遇到的实例来说明。假设你和一位修理工约好,在某日上午到你家来修理漏水的水管。为了这件事,你请了假。修理工向你保证,一定会在你们约好的时间准时到达。结果,那一天,你在家里等了一上午,他却没来,而且也没有和你联系或做任何说明。
发生了这样的事,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天经地义地有理由生气,因为错误在他,而且给你造成了损失,为了修理水管,你可能还要再请一天假。所以你越想越生气,恨不得揍他一顿。结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你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让这位不讲信用的人付出代价,以至于什么也干不下去。究竟是什么让你这样气愤?恐怕你在这样想:“已经说好了,结果却没有来,这个人真是不守信用。这真让人生气。”
其实,你这样的理由正源于你内心里的一个观念:他绝对不应该这样不守信用,尤其是在他答应你之后。你实际上是在要求别人遵循你的规则,而且也不给别人任何改变的权力。这就是你内心深处暗藏的非理性想法。说这种想法是非理性的,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和环境都是随时变化的,在这期间,修理工可能会突然遭遇不测,或者是他遇到比与你约定的事件更重要、更迫切的事,但又来不及通知你。
而对于这件事,如果你用理性的态度来对待,你可能会想:因为他的失约,不管是什么原因都造成了我的不便和损失,他真是一点职业道德都没有。这种想法比较符合实际情况,你有权对他人所造成的损失感到不高兴、感到不快。因为他的过失造成了你的愤怒,会促使你去找他,要求他向你解释失约的原因,如果还要求他修理的话,可以要求他降低收费,以偿你因请假而被扣掉的工资。这样的话,你对于所遭受的意外情况就是一种理性的反应,这种反应会让你有适度的不高兴的情绪,而且会促使你采取某种建设性的行动,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保护自身的利益,而不是气冲冲地指责他失约。
说到此,你可能已经明白了:不是外界的事物让你愤怒,而是你自己的非理性想法让你愤怒。
所以,要想彻底地远离愤怒,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采用一种对事物做出积极反应而不是消极反应的思维方式。
在你生气的时候,多想想客观因素的影响,分析一下是什么样的观念引发了你的愤怒,并且思考它是不是有道理。如果是非理性的观念,你有必要进行一下自我反思,直到你确立了正确的认识为止。
这样,你就不仅在控制愤怒,而且是在消除它产生的基础。如果你能够坚持下去,养成新的积极的思维方式的话,你将发现自己越来越难发怒。这时,你会享受到平静、快乐的生活。
能制怒方可制势
无论是在谈判场合还是在平息事态的场合,一个决策者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过激情绪的产生,那他一定控制不了场上的局势。
美国前总统麦金莱就是一个处理问题的高手,他惯常采取的办法都是“后发制人”。一次,有几位代表因总统指派某人为收税的经纪人而来抗议。其中领头的是一个议员,身材魁梧的大块头,脾气很暴烈。他用愤怒的口气责问总统,差不多用的是侮辱的词汇。但是麦金莱毫不作声,脸色也不变一变。在那人泄尽火气之后,他才很平和地说:“现在你觉得好些了吗?”继而接着说:“照你所说的这种言词,你实在是无权晓得我何以要指派某人,不过我还是告诉你。”
那议员的脸马上红了,想道歉,但是总统又换上一副笑脸说:“无论什么人如果不晓得事实,总是容易被弄得发狂的。”然后,他解释了其中的事实。
麦金莱总统这种冷静而带讽刺的答复,足以使这位议员觉得自己用这种粗暴的语言是错了,而这次的指派或许是对的。麦金莱的这种聪明的应对,使那位议员哑口无言甚至是无地自容。
这个议员回去报告他交涉的结果时,只说了句:“伙计们,我忘了总统所说的是些什么,不过他是对的。”
麦金莱总统以异常的冷静制止了自己内心的愤怒,也征服了暴怒的对手。麦金莱是明智的,他具备自制的美德,而这种美德是最难得的。试想当被别人骂得狗血喷头时,面对发怒的对手和那些粗鲁而含有侮辱的言辞,又有几人能心平气和甚至微笑相对?能做到这一点的实在没有多少人。自制使人冷静。而冷静往往胜于暴躁和狂热;冷静也往往能征服暴躁和狂热。发怒使人做出一些不合理也不理智的事来,而完事之后又会使人陷入无尽的悔恨。被人激怒无异于是被人推入了一个插满尖刀的陷阱里,落入这个陷阱是愚蠢的,而且是自找的。随意发怒是傻瓜才会干的事:发怒的结果,总是以害己而告终。而且向一个对你的愤怒毫无反应的人发怒,实在是毫无意义的事。这就是为什么那个领头的议员感到惭愧并且屈服的原因了。而你若能制止住自己的发怒,就能证明你的正确和高人之处,相形之下,你的对手便无能为力了。行动上的冷静不仅使自己更理智,也会使对方冷静下来。由此可见,在生活中,要制服一个愤怒的对手,并让他心服口服,没有比冷静的自制更有效的方法了。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谈判时所表现出的超强的自制力很让属下心悦诚服。
一次,他为让以色列和埃及谈判,把双方领导人请到戴维营去。
戴维营的生活十分单调,以至以色列总理贝京和埃及总统萨达特都感到十分厌烦,但又不得不应付每天长达10个小时的谈判。
每天早晨,萨达特和贝京都会先后听到敲门声。卡特总是这样说:“嗨!我是吉米·卡特,请你们准备开始烦闷的长达10个小时的会晤吧!”
到了第13天,双方签署了和平协定。
和平协定的签订,尽管原因很多,但卡特总统的自制力是一个重要的因素。面对着烦闷而冗长的谈判,常人恐怕早已厌倦甚至为之恼怒了,但那样恐怕早已把事情弄糟,和平协定是否会流产就很难说了。历史的重要关头,领袖人物的品质往往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卡特总统的冷静与自制促成了一项重要的和平协定的签署是很令人敬佩的。在谈判中自制可以避免直接冲突,不致因意见分歧争论不休而伤了彼此的感情。冷静地暂停一段时间,给对方留出一些适应时间,以便对方对你的意见能慎重地加以考虑。如果你急于达成协议,对方掌握了你这种心理,可能会提出苛刻的条件;反之,你不急于达成协议,看来好像无所谓的样子,对方反而有可能降低要求。深谙此道的卡特总统自如地运用了冷静自制的武器,使双方逐步趋于和解与理智,最终达到了问题的完满解决。
通过调解心理来管控情绪
戴尔·卡耐基说:“学会控制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被情绪左右。好的情绪能让我们一整天都神采奕奕,做什么事都能全神贯注、有极高的工作效率与热情;坏的情绪却让我们经常走神、做什么事都心不在焉,还常常抱怨之声不离口。
按照心理学的解释,情绪受控于心理。因此,如果想让自己不产生坏的情绪,就要首先培养起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也就是培养自己体内的正能量。人体的能量有正负之分,正能量就如适当的阳光和水分,滋养你、温暖你,在你经历磨难的时候,它能够鼓励你,成为你力量的源泉;负能量就如黑暗的阴影,让你的心灵无法成长壮大,渐渐扭曲枯萎,即使在顺风顺水的时候,它也会让你觉得不安、心灰意冷、了无生趣。所以人人都希望自己能有好心情,害怕被坏情绪纠缠。
情绪应该受到理智心理的支配,才能发挥它的正面功效,否则,它会让你心中最暴躁、阴暗、不安、沮丧的部分,挥之不去地纠缠你,这些情绪又会对你的行动产生影响,让你不能冷静地思考问题、不能合理地安排生活,甚至会影响你的前途。随时被坏情绪支配的人总是散发着负能量,接触他的人也会遭殃。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刘洪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因为工作的关系,他经常和同一部门的另一业务组的组长王凯发生争吵。刘洪是个烈性子,每次讨论方案,稍遇与自己相悖的意见就会气得拍桌子,经过一年的争吵,刘洪变得有点儿神经质,他成了王凯的监控者,监控着王凯的一举一动。
刘洪与王凯都是组长,他们两个的小组经常发生竞争,争方案、争客源。刘洪总是觉得王凯抄袭自己小组的创意,经常为此向上司打小报告。一开始,王凯还与刘洪争辩,后来,连上司都批评刘洪疑神疑鬼。
随着时间的流逝,刘洪的这一情绪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进一步升级,在他看来王凯的一举一动都是在与自己做对,王凯做的每一件事,他都觉得是在针对自己。终于有一天,刘洪忍受不了这种折磨,主动找上司谈话,上司说:“你和王凯是竞争对手,盯着对手的一举一动是正常的,但你这样的情绪化已经过分了,你需要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情堵,否则,你就调离吧。”
生活中,人们遇到的事情千头万绪,受到情绪的影响也是难免的。但当不良的情绪滋生时,如何正确地控制这些情绪将关系到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以及自己的身心健康。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当我们受到不良情绪侵害时,如果压抑自己的想法与情绪,藏在心里,并不利于身心健康。这种方式常常会让人产生压抑感、低度沮丧感以及疲惫感或习惯性头痛;而如果针锋相对,一味地生气下去,则容易产生更多的情绪问题。
此时最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调整自己的心理,看淡名利,理解和宽容对手。如果此时能让自己的心里没有私心,没有敌人,情绪就会逐渐平静、淡化。当然,在调整自己的心理之前,需要对心理调整的目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掌握调整的技巧。
首先,要知道调整心理是对情绪的一种回避。如果有需要,应当将你对对方的不满、生气等情绪以正确的方式表露出来,让激起你怒火等不良情绪的人知道,他们的行为使你不满,这样才能让他们停止这样的行为。而且,这种做法能够及时排解涌向你心头的那股情绪能量,对你的身心是有好处的。
表露你的心迹很容易。但你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把脾气与情绪表露在正确的人身上,用恰当的程度,在恰当的时间,为正确的目的。
其次,调整心理,要在心里消除敌意。有人曾细心观察过两只鸭子争斗的过程。两只鸭子在水中戏水时发生了争斗,然而它们在短暂的冲突之后会分开,然后往相反的方向游去,并不约而同地用力振动几次它们的翅膀,以释放刚才打斗时所累积的多余能量。之后,它们会继续安详地在水面上漂流,好像刚才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可见,如果能够很快地从不良情绪中摆脱出来,将情绪释放或转移,压力就不会存在。
第三,调整心理,要有意压制住情绪,但绝非压抑。据调查发现,易怒的孩子不会被别的孩子认可,而爱生气的成年人则缺乏社交魅力。这说明,把情绪表现出来要付出一些代价,愤怒的行为和言语会毁掉我们精心经营起来的友情的家园,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永久的。
所以,如果你有一定的承受能力,并且发生的事情不值得你去动怒,那么最好不要随意表露出针锋相对的情绪,或者尽量按照有益的方式行事,尽量不攻击激怒自己的人。只要能够控制引发愤怒的局面,只要不是痛苦地坚守自己的愤怒,而是把它看作一种需要纠正的不满情绪,只要敢于对自己生活中的人和事负责,就应当压制住自己的愤怒不让它爆发。
压制不等于压抑,其差异在于自己的意识。例如,你如果因为不想引起争端而下意识地忍下怒气,这叫压制;如果你从七岁起就对父亲敢怒不敢言,无意识地将怒气藏起来,这叫压抑。
最后,调整心理,就是把激怒你的人和事分开对待。你要试着去了解这个人为什么要激怒你,体会他的感受,集中思考是什么使他生气。这样做时你便能够以“同理心”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从而找到妥善的解决问题之道。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告诉他你的不满,而你的愤怒是指向他的行为而不是他个人。
如此,相信任何坏情绪都不可能再缠上你。
不要让坏情绪左右
生活中,因为某事的影响一个人发火动怒是常有的事。愤怒情绪不是不可以有,如果当一个国家受到外族侵略的时候,不但会一个人愤怒,甚至一国的人都会义愤填膺。而问题在于,愤怒是在什么问题上,是不是值得?是不是符合度,特别是对于不该发的怒你能否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若你是一个欲成大事者,你就应该注意了,能不能消除愤怒情绪与你的情绪控制能力有关。
其实,并非人人都会不时地表露自己的愤怒情绪,愤怒这一习惯行为可能连你自己也不喜欢,更不用说他人感觉如何了。因此,你一定要尽量去远离它,它不能帮助你解决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理性、有所作为的人都不会与它结缘。
如里你选择了愤怒并让它成了你的一种习惯。那就标志着。你是在以自己所不欣赏的方式消极地对待与你的愿望不相一致的现实。事实上,极端愤怒是精神错乱——每当你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时,你便有些精神错乱。因此,每当你气得失去理智时,你便暂时处于精神错乱状态。
同其他所有情感一样,愤怒是大脑思维后产生的一种结果。它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当你遇到不合意愿的事情时,就告诉自己:事情不应该这样或那样,于是你感到沮丧、灰心;然后,便会本能地做出愤怒的反应,因为你认为这样会解决问题。所以,你总是习惯地接受愤怒情绪而不去改正。
但只要你不去改正,你的愤怒情绪就会妨碍你做好事情。成大事者是不会让愤怒情绪所左右的。历史上有好多这样的例子,他们中能压下怒火的大多就能成功,而在怒气的冲动下所做出的行动都是以失败收场的。请看下面的例子:
在三国时期,刘备的二弟关羽失守荆州,败走麦城被吴国所杀,此事激怒了刘备,于是决定起兵攻打东吴为关羽报仇,这完全是一种冲动之举,实在是因小失大。正如赵云所说:“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宜先灭魏,则吴自服,操身虽毙,子丕篡盗,当固众心,早图中原……不应置魏,先与吴战。兵势一交,不得卒解也。”诸葛亮也上表谏止曰:“臣亮等切以吴贼逞奸诡之计,致荆州有覆亡之祸;陨将星于斗牛,折天柱于楚地,此情哀痛,诚不可忘。但念迁汉鼎者,罪由曹操;移刘祚者,过非孙权。窃谓魏贼若除,则吴自宾服。愿陛下纳秦宓金石之言,以养士卒之力,别作良图。则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刘备看完后,把表掷于地上,说:“朕意已决,无得再谏。”执意起大军东征,最终导致兵败。
从上面的事例中,就可看出,在关键时刻是不可以让怒火左右自己的情感的。尤其是对于一个决策者来说,必须要具备掌控情绪的能力,不然你会为此付出代价。一害自己,二害他人,甚至是集体和国家。
做情绪的主人
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的戴尔·卡耐基经常向他的学员们强调这样一句话:“学会自我调节情绪是我们成功和快乐的要诀。”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若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相信我们的生活就只有快乐而没有忧愁。
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情绪对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法国的浪漫主义作家大仲马曾经说过:“你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否则你的情绪便控制了你。”
我们举个耳熟能详的美国石油大亨的例子: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曾经打赢了一个官司,而赢的原因,不仅源于他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是对方律师的“坏脾气”拱手让出的。
在法庭上,对方的律师态度不仅恶劣,还不断地羞辱洛克菲勒,企图惹恼洛克菲勒。但是极富理性的洛克菲勒没有落入他所设的陷阱,而是一直保持令人惊奇的冷静心态。最终,对方的律师反倒被自己的粗暴态度和激动心情所控制,说漏了嘴,讲出了真相。其实根据手上的资料,对方的律师完全可以打败洛克菲勒,但是他却被自己的坏情绪所打败了。而洛克菲勒不仅赢得了官司,还在美国人眼中留下了一个很优雅的形象。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学会控制和调节情绪不仅是我们事业和成功的需要,也是生活中一件必须予以关注的大事。
在中国历史上,楚汉相争时,刘邦的父亲被项羽五花大绑,拉到阵前。项羽威胁刘邦要将他父亲剁成肉泥,煮成肉羹吃掉。其实这是项羽有意在刺激刘邦,让他处于要父亲还是要江山的两难中,如果想救父亲就必须主动投降。
然而,刘邦没有被项羽给的压力情绪所蒙蔽,他凭着理智战胜了恐惧、担心、内疚等一切情绪,并对项羽说:“我曾和你结为兄弟,因此,我的父亲也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杀咱们的父亲,可以给我分一杯肉羹。”此言一出后,项羽被刘邦的冷静心理和安定情绪所震惊,一时不知道怎么回应,只能收回了决定。
刘邦不仅用良好的情绪救了他父亲的命,还成就了自己的千秋伟业。刘邦一向是个冷静、不会感情用事的“大丈夫”,可以说他的成功与他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是分不开的。
情绪是我们内心世界的“窗口”,可以最直观地表现出我们的内心情感。情绪有不稳定性、阵发性和多变性,所以人总有情绪化的时候,或是为一件事愤怒,或是为一个人悲伤,或是为自己的失败而难过。总之,这些情绪都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无论是喜悦的、忧伤的、满意的、不满意的,我们都要学会勇于接受,生活本来就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无法改变环境和存在的规律,那就学会改变自己,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更好地去适应。
学会调节情绪不仅可以避免一些糟糕的状况出现,使我们本来就感到很棘手的事又雪上加霜,更可以完善我们的性格,让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事为人习惯,还可以保护我们的身心不被疾病所侵蚀。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很多,我们不仅要学会,更要懂得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并学以致用,在关键的时刻掌控住情绪,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一个善于掌控自己情绪的人会有意识地去压抑和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
一个能做情绪主人的人了解自己的“脾气”,让它以最好的方式服务自己。
一个具有良好心态的人,会以一颗平常心品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会保持乐观的精神去面对所遇到的重重委屈、不公或打击,失败难过时则放开宣泄,然后重振旗鼓,化悲伤为力量,继续自己的目标。
一个善于掌控自己情绪的人会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最好时期坦露出自己的真实内心。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你可以有情绪,可以发脾气,但要在适当的场合,向正确的对象,在合适的时机,用恰当的方式,因为公正的理由,少了哪一条,你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个善于控制自己情绪的人懂得换位思考,懂得尊重别人,不为自己树立对立面,懂得与人为善。
一个善于调节自我情绪的人,可以做到在任何时候都提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尘世中宠辱不惊、淡泊宁静,在纷扰的俗世中,为自己创造一片心灵的宁静之地。
当然,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并不是说要我们感情淡薄,总是事不关己,麻木不仁,永远做世外人,而是既要有放开的心态,又要有理性的处世原则,不能做一个任性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