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三
持续变革,成就王者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且很有可能在未来10年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经济体。这个堪称伟大的历史进程,亦是中国各类型企业崛起、重生和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从总体上看,中国企业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但不容置疑的是,一批从激烈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中国优秀企业,开始产生越来越重要的世界级影响力,海尔就是其中之一。
在过去10年里,我曾多次接触这家生长于青岛的中国家电企业巨头,也曾面对面地和它的掌门人张瑞敏先生深入交流。令我感慨的是它典型的中国式企业崛起经历:从1984年开始创业,到成长为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从资不抵债的破旧小厂,到成长为世界级企业,海尔人一路走来,筚路蓝缕,他们用30年实现了自己的梦想,鼓舞着更多中国企业的成长。
我仍然记得,2012年秋天我和《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的同事们一起去海尔总部调研的情景。相对于它在20世纪90年代的烈火烹油般的黄金上升时期,此时的海尔工业园区、大楼陈设均算不上气势恢宏,媒体同行们对它的好奇心也大不如前。但我们在调研中切身感受到,从张瑞敏先生到中层到一线员工,海尔人始终保持着数十年不变的勤勉、务实、灵活、进取。
在那一次的采访中,张瑞敏先生(内部尊称他为“张首席”,似乎是首席执行官的简称)津津乐道于他正在全力推动的海尔人单合一营销生产体系,以及他即将全面展开的海尔物流体系优化布局。老实说,当时我和同事是半信半疑地听着,觉得一切很有道理,但也担忧知易行难。如今仅仅两年之后,我们已经看到,海尔不仅继续巩固了它在白色家电领域的优势地位,保持了可观的增长和赢利,更以其全新的物流体系羡煞同行。
实际上,海尔一直就是这样,在外界半信半疑中迅速成长壮大,它的生存发展逻辑,看热闹的不少,真看懂的不多。今年是海尔集团成立30周年,三十而立,是值得好好总结的时候了,这不仅关乎海尔,更关乎中国企业的既往和未来。
海尔的30年,是变革的30年。30年磨一剑,海尔不仅在市场业绩上成为“世界冠军”,其独创的人单合一双赢管理模式更是在全球引起巨大关注。哈佛大学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斯坦福大学的詹姆斯·马奇教授、战略管理大师加里·哈默等都对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关其管理变革的详细陈述,可以看看《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2012年对张瑞敏先生的专题访谈。今天再读,可以更深切地体会海尔持续变革之不易和关键变革的成效。
多年来,海尔一直是许多企业争相学习的对象。然而,正如商业世界的常识所揭示,任何简单的模仿或照搬,都将无济于事。企业战略与管理的学习,重在获得更完整的信息,梳理最真实的实践,进而获得最有效的心得。因此,试图将海尔的模式植入自己的企业并非易事,因为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是一个复杂的管理系统,在学习和移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深入地了解这一管理模式在海尔的实际运用。
曹仰锋博士的《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恰逢其时,它不仅为我们全面揭示了海尔人单合一管理模式的变革历程,而且完美地展示了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所包括的所有内容。这是一本关于变革管理的经典著作,对那些想成长为世界级企业的中国企业领导者而言,更像是一部“战略指导”手册。书中精彩地阐释了“扁平化”、“授权”、“内部创业”、“颠覆式创新”和“领导力”等这些在变革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因此这本书的出版,不仅突破和创新了西方战略管理和组织变革的一些理论,更是对构建中国式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提升中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中国管理的全球影响力均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正处在一个颠覆性变化的时代,变革是这个时代里企业永恒的话题。不断地破坏、创新和变革,也是海尔在动荡而又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制胜的密码。没有对旧体制的破坏,就不可能有新格局的创新,每一次破坏都是再造的开始,破坏越大再造的概率就越高。然而,组织变革,尤其是颠覆式的管理变革风险很高,对企业的挑战也很大。正如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科特所言,组织变革是管理的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构建一个更紧密、更具目标性的企业,也可以触发一种对混乱和动荡的强烈抵制。
如何选择变革时机?变革的阻力和障碍是什么?如何将顾客融入企业的变革中?战略和执行如何融合?变革中领导者的角色是什么?如何通过变革激发员工的创业和创新精神?如何消除员工对变革的消极抵制?这些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企业的领导者们。
《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这本书对以上问题进行了全面诠释,深入剖析了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真正原因。作者深入到海尔内部,进行长达7年的跟踪式研究,结合海尔30年的变革实践,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案例故事,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这些方案提炼成一系列的管理模型和实战工具,供企业管理者们使用。可以说,这是一本将企业实践和管理理论进行有效结合的著作。
《管子》有一句话:执一不失,能君万物。成功的企业变革需要坚守正确的使命和价值观。我们常说,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指企业变革时所坚持的核心原则。曹仰锋博士在本书中为我们拨开了变革的层层迷雾,揭示了海尔在变革中所坚持的核心原则。这个原则就是“让每个人成为自己的CEO”,即通过机制的设计和再造激发每一个员工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从“被动管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型。正如作者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扇自内而外的‘心门’,除非我们自己亲自去打开,没有人能够从外部开启它。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其实是参透了人性的真谛,因为在这种模式和机制中‘只有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从关注企业到关注自己,从组织管理到管理组织,这也是有着90多年历史的《哈佛商业评论》正在着力进行的实践与理论梳理。作为全球公认的专注于公司管理变革理论和最佳实践的探路者和领导者,《哈佛商业评论》越来越关注中国企业的商业实践和管理经验,这其中就包括海尔的组织变革和创新案例。我们欣喜地看到,海尔的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正逐步走向世界,在日美等国企业产生直接影响,成为学习对象。张瑞敏先生2012年接受《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专访时曾说,真正的管理是没有国界的,是可以共享的。
在我看来,曹仰锋博士基于海尔变革实践所提炼的管理变革“三环理论”具有普适性,也触及变革的本质,它指出成功变革的四个核心要素:卓越领导、本真之心、躬身实践和慎始慎终,以及对应的四个基本原则:从我做起、自以为非、人为本源和持续学习。重视并运用好这些基本原则,对于企业领导者重新审视和评价自己企业的变革管理将大有裨益。
作为正在崛起的世界最大经济体之一,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的世界级企业,需要成百上千个“海尔”,而在日益全球化和复杂化的市场竞争中,唯有坚持变革、善于变革,才能成就更多中国企业的世界级企业梦想。而变革之路从来不是坦途,就像“雾中前行”,罕有路标可循。因此,我非常高兴地将《海尔转型:人人都是CEO》一书推荐给读者,衷心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引导企业变革的“航向灯”,让更多企业管理者从本书中受益,将书中所提出的原则和工具应用到企业变革实践中,提高核心竞争力,弄潮全球大市场。
何刚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主编,《财经》杂志执行主编
2014年5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