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李彦宏的“百度世界”(1)
百度的招牌——搜索
“在搜索技术方面,百度一刻都不敢放松,一直努力为市场、用户提供最好的检索技术和检索服务。”
——李彦宏
网上有这么一句流行语:“不知道,问度娘。”这里的“度娘”,说的就是当前互联网最有名的网络搜索引擎“百度”。
说起百度,中国十几亿人几乎都听说过它。在互联网行业里,百度所拥有的实力不必说,BAT三巨头里的“B”指的就是百度。百度的成功,就在于搜索,这是百度的标签和招牌。
1999年,李彦宏从硅谷回国,创办了百度,开始研发搜索引擎。那时候,国内互联网行业最为风光,做门户、搜索、电子商务、游戏的企业都有。可李彦宏选择了当时已经有雅虎、INFOSEEK等巨头的搜索行业。当年很多IT公司都用搜索引擎的概念,但是搜索引擎一直没有赚到钱,使得市场并不看好搜索。李彦宏了解了国内搜索市场的状况,凭借在美国多家公司从事过信息检索技术工作的经验,他认定搜索大有可为。
李彦宏知道,在搜索技术上做到最好,才是树立品牌的最快途径。然而,这并不容易做到。
网络搜索是通过一个关键词获得相关数据的过程。身为用户,我们不会去了解在一次搜索中调用了多少数据,我们更在意的是能否得到想要的答案。精确和快,是用户对于搜索的两点最重要的要求。这意味着百度在实际过程中必须解决很多问题。事实上,在庞大的数据库中,找到匹配度高的答案不难,但是即便是匹配度高的数据,也有许多条。百度力图通过搜索技术,让用户获得更精确的答案。比如,用户需要的是一个官方网站,那么这个网站就需要在用户最容易看到的地方。现在,用户的耐心不足,这就要求搜索的速度要更快一些。这不仅仅要求搜索所使用的服务器能承载这样的运行,还需要将数据库在可操作的范围内进行精简,而搜索的过程中还需要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
因为李彦宏对搜索的专注和聚焦,使百度更精确、更专注,从而打败了雅虎和谷歌,成为了中国搜索领域的“一哥”。
互联网时代不断发展,用户对搜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李彦宏也在思考:即使用同一个搜索关键词,对于不同的用户来说,需要的答案可能也是不一样的。那么,怎么根据用户的习惯和搜索记录给出用户真正需要的答案呢?
这一思考和探索,让百度从开始的关键词搜索,发展到现在百度的十来个搜索产品,从垂直分类来说,百度将搜索这件事做了个透彻。比如,音乐数字化后,互联网上的音乐资源开始丰富。百度抓住了用户的需求后,通过断点连接下载,建立了一个搜索资源,而当用户下载的时候,能够从其他网站调用资源,让用户能够一站下载。这在早期的MP3时代是赢取用户很好的发散点。此外,还有百度图片搜索、新闻搜索、视频搜索、游戏搜索,等等。
围绕搜索,百度还做出了几项让搜索更有价值的产品——百度百科、百度贴吧和百度知道问答。百度百科的建立实际是对巨大的数据库进行的整理。对于很多关键词,百度为了更直观地给用户答案,便使用自家平台建立了百科。这就相当于一个网络知识库,能够帮助用户了解真实的词汇,而不至于被误导。在它成熟后,百度将编辑权交给了用户,以此集百家之所长。百度贴吧是一个社交属性的产品,作用更多的是增加用户的黏性。不过,用户在使用贴吧时会发现,这里可以获取答案,尤其是关于某个明星、某个产品和情感类问题。百度认为并不是所有的数据库都有答案,更多时候是“高手在民间”,所以,他们设置了知道问答来更好地帮助用户找到答案。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研发出了手机客户端,最重要的依然是百度搜索。它的出现,让其他的移动互联网搜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重创。
也就是说,无论在哪里,只要有百度,用户就可以搜索;只要有搜索需求,用户就一定会首选百度。百度以搜索为招牌、为标签,为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用户群和财富。
对于百度来说,搜索已经变成了自己的利器。可百度并没有满足于现有的成绩。事实上,李彦宏一直在致力于更精确、更人性化的搜索。他坚持搜索无止境,只要是用户想要搜索的,都是百度需要去开发的。
2009年,百度成立10周年。低调的李彦宏接受采访,说:“过去10年,是百度快速发展的10年。百度实现了从创立之初100万美元到现在1000亿人民币市值的10年千倍增长。百度成功,首先是因为专注。百度选择了自己喜欢并擅长的领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从来没动摇过专注做搜索的决心。其次是坚持技术创新。百度一直在持续地增加技术研发投入。在搜索技术方面,百度一刻都不敢放松,一直努力为市场、用户提供最好的检索技术和检索服务。”这些话句句属实。
基于提供最好检索技术和检索服务的追求,2009年,百度提出了框计算的技术理念。框计算为用户提供基于互联网的一站式服务,是一种最简单可依赖的互联网需求交互模式,用户只要在框中输入服务需求,系统就能明确识别这种需求,并将该需求分配给最优的应用或内容资源提供商处理,最终返回给用户相匹配的结果。阿拉丁计划,就是这种理念的运用。李彦宏说:“说实话,我都不知道阿拉丁发展到最后会是怎样一个规模,它将越来越多的数据纳入可以被搜索的范围,搜索引擎不仅会帮你找信息,还会帮你思考。”
5年后,李彦宏对网络搜索有了新的畅想:未来用户只要打开电脑,电脑屏幕上只有一个框,他只需要把需求告诉这个框,就可以获得满意的答案。让用户体验越简单,这背后的搜索技术只会越来越复杂。李彦宏给百度的未来展现了一个看上去没有尽头的技术空间,不过他将70%的公司的资源都投向网页搜索,这种专注和聚焦必定会让百度在搜索领域走得更远,让用户真正体验到“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百度距离破产只有30天
“我不断跟他们讲,百度距离破产只有30天!”
——李彦宏
孟子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人、一个组织乃至一个国家是否具有忧患意识决定着他能否生存或者能否基业长青。尤其互联网是一个飞速发展、瞬息万变的行业。你可能自诩为互联网的创业者,比互联网大企业拥有更先进的理念,或对取得的绚丽成绩沾沾自喜,可很快你就会发现后来者在对你进行颠覆。
早在多年前比尔·盖茨就对微软的下属说过:“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个月。”后来,他的警告变成了:“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80天。”这不是在微软事业下滑时提出的,而是在微软企业日益强盛的时候。
李彦宏喜欢《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他常说,每一个新帝国的崛起都是以前一个帝国的衰落为前提,并且必将面临着更新的帝国崛起,如此往复。所以,在百度上市后形势一片红火的时候,他有远见性地、振聋发聩地提出“百度距离破产只有30天”,警告百度人如果不前进,百度很快就会灭亡。
2005年8月初,百度顺利在纳斯达克上市,37岁的CEO李彦宏身价超过9亿美元,当时全公司至少有300名员工成为拥有590多万元人民币的百万富翁。李彦宏的神话,迅速被媒体和公众追捧、蚕食,而此前关于百度的所有质疑似乎都消失了。
如果事情真的如此持续下去,谁能保证李彦宏和百度“被后浪拍在沙滩上”的速度不会比纳斯达克变脸的速度还要快呢?幸好,李彦宏是个冷静的人,不会有任何作为成功者的飘飘然。相反,他只会有更深的危机感。
2006年冬天,下属敲开李彦宏的办公室,告诉李彦宏这期内刊主要是讲第一届百度世界大会的,建议李彦宏可以写写百度未来的“宏图大志”。可是李彦宏当晚11点多发过去的文章标题却是“百度离破产永远只有30天”。
李彦宏开头一针见血,说:“当我们愉快地享受着宽松文化和股价高企给每个人多多少少骄傲的同时,我们不要忘了,百度离破产永远不到30天!”
李彦宏是一位心怀远大志向的创业者和工程师。他从CEO的高度去看,认为当前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百度则处在变化最莫测的互联网行业,技术的变革、资本的无情流动、消费者选择的多元化,都让百度这家年轻的公司如履薄冰,战战兢兢。
然而百度的员工,在百度上市一年多以来,渐渐变得骄傲和松懈,按李彦宏的话说是“某种以为可以像在‘资本主义国企’的那些国际公司里的但求无过的情绪在滋生”,这让李彦宏非常忧虑。他警告说:“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身处这样一个不确定的年代,我们仍然是一家心中有着远大理想的——小公司。我们要投入全部的精力来提升我们的核心技术,创造出具有更好用户体验的产品!我们要比别人更快地行动,我们要杜绝一切形态的浪费,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在文章的末尾,李彦宏号召所有员工更坚强、勇敢地共同战斗,让破产的那一天永远都不要来临。
百度当时的确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最好的搜索引擎,可是否就真可以高枕无忧了呢?绝对不是!2005年,中国的互联网还处于早期,行业内部随时都可能出现新技术、新市场和新需求,颠覆百度现在的模式。百度如果自满自傲,把握不住用户的需求,可能很快就会被超越。更重要的是,当时百度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同行业竞争,外有微软MSN、Google,在国内,搜狐、新浪也来势汹汹。百度不应该放松。
危机感是企业的财富。保持适度的危机感,积极应对变化,能帮助企业顺畅地度过每个生命周期,快速进入下一个快速成长期。
360搜索上线后,百度遭遇了“垄断者的诅咒”,即市场份额超过50%的市场垄断者遭遇到发展的拐点,被后来居上者大幅吞掉市场份额。360在没有任何市场宣传的情况下,其流量呈爆发式增长,短短5天时间就超越搜狗等老牌搜索引擎,很快吞掉了百度、谷歌的搜索流量。
百度在搜索引擎领域有大量的技术储备,而且用户忠诚度高,因此其市场的主导地位不会改变。事实上,直到三年后的今天,百度搜索的市场份额仍居高位。然而,360搜索对百度的掣肘却远比让百度失去一点市场份额复杂得多。百度虽然有许多产品,有相当大的用户数,却没有办法转化为搜索流量,而按对手周鸿祎所言,“不能变现的流量都是废水”,这也正是百度当时的危机。
李彦宏是个有危机意识的CEO,他不回应360搜索的挑衅,而是带领百度重建护城河,制定新的战略——研发百度云,开始新的谋局。
2012年时,百度曾经差点错失移动互联网机遇。李彦宏最初认为,PC上的搜索移植到手机上很简单,可屏幕小,速度慢,怎么会好用呢?但是他们没想到手机是人们的随身设备,而上下滑动也具有无限的空间。问题来了,李彦宏意识到“有太多的坑要填,整个的过程痛苦而危险”。李彦宏未向外界详细列举有哪些坑、哪些痛苦,不过在2013年,百度从危机四伏的境地奋起,共研发出14款移动产品,用户大多破亿,成为国内拥有超级应用最多的公司之一。这样迅速的反应和亮眼的成绩让那些曾经批判百度“移动慢”的声音全部哑然。
年轻的创业者,当我们的企业度过初创期、快速成长期而渐进巅峰时,欣喜是正常的,毕竟这就好像自己的孩子长大成人。可是,过分沾沾自喜而自满是危险的,因为企业生命周期曲线极有可能会变得平缓并逐渐走向下坡。如果你安逸了,那危机就会变成绝境,重演雅虎的悲剧。
雅虎是全球第一家提供因特网导航服务的网站,也是最老的“分类目录”搜索数据库与搜索平台之一,引领了门户时代的辉煌。但是,当互联网时代的浪潮从搜索、电商过渡到视频、游戏,又涌到当前的社交媒体、移动互联后,雅虎却依然抱守门户。时代变了,雅虎却依然停留在原地,没有跟上节奏。这注定了它必定被淘汰的命运。2013年雅虎邮箱服务、资讯及社区服务先后完全暂停。2014年夏日,雅虎在美国桌面搜索市场的份额跌破10%,创历史新低。
早年雅虎凭借“旗帜广告”很容易赚到了钱,因此,它不愿改革创新,因为创新意味着风险。这造成了雅虎整个系统层面的脆弱性。
无创新,无生存。任何一个企业家或管理者,都应该考虑: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牢记李彦宏的忠告,时刻怀有危机意识,是一种对自己或组织的未来负责任的态度。别被太平、安逸宠坏。在互联网时代,你离倒闭破产只有咫尺之遥。
自我变革: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李彦宏
若“百度距离破产只有30天”是李彦宏强调要在战略决策上保持的危机感和应变性,那“鼓励狼性,淘汰小资”,则是他在企业文化和管理上的对应举措,目的就是让百度治愈“恐龙病”,保持创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