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静态时序分析与建模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icon2

1.2 国内集成电路的发展现状

集成电路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倍增作用已被人们充分认识,它可表示为:IC业∶电子整机业∶应用服务业=1∶10∶100。有关资料表明,集成电路对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远大于其他产业:钢铁对国民生产总值(GNP)的贡献率为1,汽车对GNP的贡献率为5,彩电对GNP的贡献率为30,计算机对GNP的贡献率为1000,而集成电路对GNP的贡献率为3000。发达国家GNP增长部分的65%与IC业相关,尤其是集成电路高级产品:芯片,它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国家的“工业粮食”,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是所有整机设备的“心脏”。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测算,芯片1元的产值可带动相关电子信息产业10元产值,带来100元的GDP。因此,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将芯片产业列入国家战略产业。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5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定的发展规模,由7个芯片生产骨干企业,十几个重点封装厂,几十家设计公司,若干个关键材料及专用设备仪器制造厂组成的产业群体初步形成,电路设计、芯片制造和电路封装三业并举。

国内集成电路产业最近几年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些优势企业的竞争力开始显现。以增长最快的设计业为例,2011年,IC设计业销售额达到473.74亿元,同比增长30.2%;2012年,我国设计企业前10家的销售额总和达到231.17亿元,比上年增加29.7亿元,10家企业的销售额总和占全行业销售额总和的33.97%,比上年(31.76%)增加2.21%。但是,打价格战还是主要的商业策略,“正向设计”依然未形成主流,基础能力提升不快的状况仍未改观。全行业的销售额总和有可能还低于世界排名第一的设计企业销售额。近十几年来,我国大陆境内IC制造生产线快速增加,“十·五”期间增加了16条,“十一·五”期间增加了20条,大尺寸线在总量中所占比例也在逐步上升。2011年,虽然芯片制造业同比仍有8.9%的增速,规模达到486.91亿元,但销售收入增速出现明显回落。目前,国内芯片制造厂有近50家,具有200mm及300mm的纯芯片代工企业已有7家:中芯国际、华虹NEC、上海宏力、海力士一意法半导体(无锡)、和舰科技、台积电(上海)、上海先进,形成了颇具规模的企业群体和生产能力。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我国大陆境内IC制造生产线快速增加,但其投资主体多为外资转移的生产线或中外合资合作,并非国有控股,涉及国家安全的战略性支撑缺失。国防军用IC开发自主可控绝对是必要的。对IC的“信任”不可能在设计或制造之后加入。军品所需的安全性、及时性、高可靠、抗极端环境等要求是“委外代工”或“民用代工”无法达到的。在设计、制造和封装测试三大生产环节中,封测可能是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部分,也是最靠近市场的后端生产环节。因此,国(境)外封装测试代工企业大量地将其封装产能转移至中国大陆境内,直接促进了我国封测产业规模的迅速扩大。2010年,国内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为1440.2亿元,其中,封测业销售收入规模为639亿元,占集成电路产业总销售收入的比重约为44%。

根据邓中翰院士的观点,近几年尽管我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但是我国每年进口芯片仍然高达2000多亿美元。据海关总署在2014年1月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额为232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的1724.99亿美元增长了34.6%;逆差达到144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391亿美元扩大了50亿美元,连续第4年扩大。而同2013年相比,2014年虽然中国原油进口量继续大幅增长,但进口额度只有2196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期下降了0.5%。这也说明,2014年我国芯片进口额度与石油进口额度的比例也在进一步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