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引子(5)
[11]南宋宝祐元年(1253年),蒙古忽必烈假道吐蕃,率师远征大理。当年冬,攻破大理城(今云南大理)。次年(1254年)春,忽必烈班师北返,留下大将兀良合台率军戍守,并继续征服尚未归附的部落。同年秋,兀良合台攻占善阐(今云南昆明),俘获大理国王段兴智。建国三百余年的大理至此灭亡。事情详细经过参见同系列小说《钓鱼城》。
[12]海州:今江苏连云港。杨妙真为山东红袄军首领,其人事迹见同系列小说《宋慈洗冤录》。钓鱼城:今四川合川。四川战区布防及山城防御体系参见《钓鱼城》。潭州:今湖南长沙。
[13]四明:今浙江宁波。
[14]张邦昌为北宋末年宰相,与金议和时被扣留,因贪生怕死被金人看重,扶为大楚傀儡政权皇帝。金人退兵后,张邦昌即失去支持。宋高宗即位后,迫于舆论压力,将其赐死。
[15]忽必烈为蒙古诸王子中最有远见者,他一路南下时,四处访寻人才,咨询方略。专门派遣王一清为使者,到江西龙虎山拜访正一道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询问“天命之存亡”。张可大回答说:“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暗示二十年后,南宋将会灭亡。1279年,南宋大将张世杰率领的最后一支军队在厓山(今广东新会县南)被消灭,南宋政权宣告灭亡,果然应了张可大的预言。忽必烈统一中国后,感到宗教可以为己所用,再派使者到龙虎山,召嗣任正一道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到大都(今北京)相见。张宗演由此被忽必烈赐号为“演道灵应冲和真人”,主领江南诸路道教,尊崇有加。不过,这并不代表忽必烈及蒙古贵族信奉道教,笼络天师教只不过是为了统治的需要,从宗教方面获得所谓的“天命”的支持,以加强正统形象。张宗演弟子张留孙跟随师父到大都,后一直留在忽必烈身边,以法术深得宠信。忽必烈又封张留孙为玄教宗师,赐银印、尚方宝剑,导致张留孙另立门户。然而不久后,释、道举行大辩论,道教惨败,张留孙就此失宠不说,忽必烈还下令焚毁除《道德经》外的所有道教经典,并禁醮祠。张留孙无奈之下,通过皇太子真金向忽必烈求情,这才使道经中“不当焚者”及“醮、祈、禁、祝”诸仪注得以保存不废。
[16]汉阳:今湖北汉阳。黄州:今湖北黄冈。
[17]露布:古代用称檄文、捷报或其他紧急文书。
[18]赵复:字仁甫,德安(今湖北安陆)人,世称“江汉先生”。南宋理宗年间乡贡进士。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军攻陷德安,赵复被俘。其时,杨惟中、姚枢奉忽必烈网罗“南儒”之命,随军南征,知俘囚赵复为“南儒”,遂悉力救护,送往燕京(今北京),建太极书院,讲学其中。赵复选取北宋周敦颐、二程,南宋朱熹等著书八千余卷,广为传播,由此北方始知有程朱之学。因其人首传理学于北方,是中国理学史上的重要人物。赵复为人乐易而耿介,忽必烈曾让其引兵伐宋,赵复道:“宋,吾父母国也,未有引他人以伐吾父母者。”拒不事元。力陈君子不能以事功为累,当求三代“圣人之心”,以独善其身。
[19]真州:今江苏仪征。
[20]和林:全称哈剌和林,蒙古国都城,在今蒙古境内。窝阔台在位时命汉族工匠营建。由于蒙古国的强盛,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
[21]蒙古传统,家中正妻所生幼子称为“斡赤斤”,意为“守炉灶者”,可以继承大部分家产。成吉思汗在位时,本想依俗将汗位传给幼子拖雷,后来考虑到政治因素,才改传给第三子窝阔台。
[22]开平:后改称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北石别苏木。
[23]密昔儿:今埃及。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
[24]海押立:现巴尔喀什湖东卡帕尔城附近。阿力麻里:今新疆伊犁附近。
[25]昔里吉:蒙哥之子。脱脱木儿:忽必烈弟岁哥都之子。明理铁木儿:阿里不哥之子。忽必烈在位期间,因附会汉法遭到守旧蒙古贵族的反对。蒙古至元六年(1269年),西北窝阔台系、察合台系和术赤系藩王在答剌速(今塔拉斯)河畔召开忽里勒台,结成反忽必烈联盟,立誓保持游牧生活和蒙古习俗,从此脱离蒙古大汗的直接控制。忽必烈在位期间,多次与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具体参见同系列小说《钓鱼城》)交战,双方互有胜负。窝阔台汗国甚至夺取了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大部分地区,元朝只控制新疆北部的别失八里(今乌鲁木齐东北)一带和新疆东部的吐鲁番、哈密等地。
[26]楚州:今江苏淮安,位于淮河、运河交叉处,是山东南下的必经之地,为两淮屏障。
[27]涟水:今江苏。
[28]开禧北伐前,宋廷千方百计寻隙,想挑起争端。开禧元年(1205年),时为金国涟水县弓手李全忽然聚众起兵,杀死金官员,放火焚烧了县署。五日后,金兵收复该县,李全逃入宋境。有消息称,李全是受了宋镇江(今江苏镇江)都统戚拱的指使,金人愤怒异常。宋廷急忙派权礼部侍郎李壁出使金国。李壁为李焘第三子(《续资治通鉴长编》作者),文才出众,号“谪仙才”,名望很高,亦为金人敬重。经过李壁反复解释,金人这才相信并非宋廷所为。然到了第二年,开禧二年(1206年)四月,南宋率先打破了宋金和约,不宣而战地攻取了金泗州(今江苏盱眙)等地。五月,宋宁宗正式下诏伐金,此即为权臣韩侂胄密谋已久的“开禧北伐”。北伐失败后,韩侂胄被杀,李全亦被金人点名索取,宋廷遂将其押还金国。途中,李全以巧计逃脱。
[29]《大宋宣和遗事》:中国讲史家话本,编者不详,据称源出宋本,经后人增订痕迹明显。内容均出于宋人记载,大致有王安石变法致祸、宋徽宗宠信蔡京、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义梁山(为水浒故事雏形)、宋徽宗宠幸娼妓李师师、金人攻陷汴京掳徽钦二帝北行、康王南渡即位等。不少部分接近口语,明显为说话人(唐宋以来对说书人的称谓)所作。李全在世时已是名满天下的人物,死后传奇声名不衰,《宋史》关于他的传记占了两卷,超过了岳飞、韩世忠等名将。
[30]正因为此节,宋理宗即位后遭到维护君臣父子伦理纲常的理学家们的猛烈反对,被要求“禅位近属,以洗不义之名”。宋理宗遂大肆重用理学名臣,钦定程朱理学为官学,以换取士大夫的支持。此招立竿见影,理学取得独尊地位后,很快不再有人质疑其继承皇位的合法性。宋理宗从此醉心于理学,“以致万事不理,丧身亡国”。
[31]湖州:别称霅川,今属浙江。
[32]南宋设“三边”作为南宋北方第一道防线。同时在京湖、两淮的后方设置了沿江(分驻鄂州、建康府)制置使司作为第二道防线。
[33]金元之际,蒙古在其占领的中原地区,除了派达鲁花赤(蒙古语“镇守者”“管事官”的意思)进行政治监督、派探马赤军(“探马赤”意为“探马官”,是从各千户、百户和部落中拣选精锐士兵组成的军队,在作战时充当先锋,战事结束后则驻扎镇戍被占区)进行军事控制外,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靠汉人豪族武装首领来维持其统治。这些首领受到蒙古官方认可,被称为“世侯”,集军、民、财权于一身,称霸一方。在权力继承权上,父子相袭,兄终弟及。
[34]此公主身份尊贵,为铁木格斡赤斤(成吉思汗幼弟,斡赤斤即是幼子守灶之意)嫡孙女。其兄即为诸王塔察儿,是黄金家族中“东诸侯”之长。窝阔台在位时,将益都民户分封给了铁木格,此即为选铁木格孙女下嫁李璮之理由。
[35]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南。
[36]李成:字伯友,宋雄州(今河北雄县)人。宣和初为当地弓手,勇力绝伦,能挽三百斤强弓(此等挽力极为罕见,名将岳飞号称宋人第一,也只能挽三百斤弓)。北宋末年,金兵占河北,他与高密(今山东高密)人桑仲、李横等在淄州(今山东淄博)聚众起兵,趁天下大乱时辗转南下,在江淮之间活动,与强盗无异。其人勇鸷凶悍,临阵身先诸将,号令甚严,众莫敢犯。曾两次接受南宋官职,不久又企图割据。后投伪齐刘豫。绍兴三年(1133年)打败昔日结义兄弟宋襄阳镇抚使李横,进占襄阳等郡。次年被宋名将岳飞击溃。伪齐废后,为金将,六十九岁死。
[37]但是当七月李璮平定后,蒙古军立即在淮北地区开展反击。南宋乘李璮事变收复的七州四县又尽为蒙古渐次夺回。蒙军在这些地区派兵戍守,将战线重新恢复到淮河沿线。
[38]色目人:西域和中亚一带的各族人被统称为“色目人”,以经商理财见长。蒙古贵族因蒙古人不善商贾,素来把银两委托给色目人代为经商放债,借以获取利息。
[39]秀才:指汉人官员。
[40]古时襄阳与樊城为两座城池,隔汉水相望,襄阳在江南,樊城在江北,通常统称为襄樊。
[41]李桢:字榦臣,原为西夏王宗室,入蒙古为质子。随皇子曲出伐金,下河南诸郡,至唐、邓二州,赈救饥寒,民归如市。曾亲自率军巡哨襄阳。蒙哥亲征四川时,被召同议事,战死于钓鱼城下。
[42]郭侃:郭宝玉之孙,唐名将郭子仪后裔。郭宝玉原为金将,通天文、兵法,善骑射,金末投降蒙古。成吉思汗“问取中原之策”,郭宝玉道:“中原势大,不可忽也。西南诸蕃勇悍可用,宜先取之,籍以图金,必得志焉。”蒙古先灭西夏,再灭金国,又攻打四川,降服吐蕃、大理,对南宋实行战略包围,与郭宝玉这一建议有关。郭侃幼为汉人世侯史天泽所器重,留于家而教养之。弱冠为百户,鸷勇有谋略。后成为宗王旭烈兀心腹,随其西征。旭烈兀横扫西亚,派郭侃东返向蒙哥大汗报捷,适逢蒙哥死于钓鱼城下,郭侃于是改投忽必烈。
[43]李存孝:代州飞狐(今山西灵丘)人,本名安敬思,突厥族沙陀部落人。李克用义子,唐末至五代著名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史书记载其人“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指黄巢),及遇难上源(李克用曾被朱温围于太原上源驿,幸亏李存孝解救。后李存孝被李克用在太原以五牛分尸酷刑处死),每战无不克捷”。曾率十八骑攻取洛阳。古语云:“王不过霸,将不过李。”“霸”指西楚霸王项籍(项羽),“李”则指李存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