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帮公司节约就是为自己谋福利
节约能够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赢
企业与员工本身就是一个共生体,企业的成长必须依靠员工的成长来实现;员工的成长,又要靠企业这个平台;企业兴员工兴,企业衰员工衰。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确,企业与员工本身就是利益上的共同体,只有企业获利,员工才会最终获利。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一面在为企业工作,一面在打着个人的小算盘,是无法让公司赢利的,而员工个人的利益更无从谈起。
华人首富李嘉诚有一句至理名言:“企业的首要问题是赢利,赢利的关键是节俭,节俭是企业和员工的双赢选择。”
在2005年度《财富》全球500强中,英国石油公司一举跃居第二位。数据显示,2004年英国石油公司的收入猛增23%,大大高于沃尔玛的9.5%,2851亿美元的销售额也让英国石油公司与沃尔玛之间的差距仅为29亿美元,什么原因让英国石油公司有如此高的利润呢?
英国石油公司总裁约翰这样总结道:“英国石油的利润,很大一部分是由公司员工自觉节省下来的。”
英国石油员工的厉行节约是全球有名的。在英国石油公司,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名工程师在设计一个新型的钻井器械时,发现原来的该钻井器械零件过多,这样就会增加该器械的成本,而且也增加了安装的难度,降低了员工的安装效率。于是他利用业余时间对该钻井器械进行了重新设计,结果把该钻井器械的零件从18个减少到8个,这样一来,成本节约了40%,安装时间也节约了75%。这位工程师为公司节省了一大笔开支,当然他也因此获得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英国石油公司因为员工的节约获得巨大利润,员工的利益也因为英国石油公司利润的增长不断增加,这两者之间是成正比的。节约给英国石油公司的员工带来了切实的好处,英国石油公司的员工也就会自觉自愿地为公司省钱,最后二者实现双赢。
树立节俭意识,对企业而言是一种良好的风气,对企业和员工都有好处。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卓越员工,那么就一定要以勤俭节约为荣,杜绝一切浪费行为,全力为企业降本增效出谋划策。这些看似微小的事,其实都能体现出你对企业、对自己的一种负责的态度。优秀的员工都会加强自己的节俭意识,并将其转化成自己的自觉行动,把节俭精神当成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大力弘扬。
企业是员工展现才能的平台,失去了这个舞台,员工就会像是脱离了水的鱼儿一样,最终不得不干涸而死;而员工就像是一个企业的灵魂一样,一流的人才造就一流的企业,节俭的员工造就节俭的企业。因此有人说:“只要给我人才,即使是把我放在沙漠里面,我照样能够做出一番事业。”
齐勃瓦在卡内基钢铁公司任职时,就是以“公司先赢,个人后赢”来严格要求自己的。一次,当时控制着美国铁路命脉的大财阀摩根提出了与卡内基联合经营钢铁的要求。
开始的时候,卡内基没有理会,于是摩根很恼怒,就放出风声说,他要找贝斯列赫姆合作。贝斯列赫姆钢铁公司是当时美国第二大钢铁公司,如果与摩根财团联合起来,卡内基公司肯定会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卡内基有些着慌了,他急忙找来齐勃瓦,递给他一份清单,说:“按这上面的条件,你尽快去跟摩根谈联合的事宜。”
本来作为一名员工,老板这样说了,你只要按照命令去执行就可以了,公司虽然损失了,但是他个人却不会有任何的损失,但是齐勃瓦并没有那样做,他接过清单仔细地看了一遍,然后对卡内基说:“根据我所掌握的情况,摩根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厉害,贝斯列赫姆与摩根的联合也不会一蹴而就。如果按这些条件去谈,摩根肯定乐于接受,不过我们公司将损失一大笔。”
当齐勃瓦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向卡内基汇报以后,经过认真分析,卡内基也承认自己过高估计了对手。卡内基全权委托齐勃瓦同摩根谈判,最后取得了对卡内基有绝对优势的联合条件。摩根感到自己吃了亏,就对齐勃瓦说:“既然这样,那就请卡内基明天到我的办公室来签字吧。”
第二天一早,齐勃瓦来到了摩根的办公室,向他转达了卡内基的话:“从第51号街到华尔街的距离,与从华尔街到第51号街的距离是一样的。”摩根沉吟了半晌最后说:“那我过去好了!”老摩根从未屈就到过别人的办公室,这次他遇到了全身心维护公司利益的齐勃瓦,所以只好俯身屈就了。卡内基非常感激他的这次救主行为,不久齐勃瓦就升任为公司的董事。
当然,这样做就为公司取得了巨大的优势,就会为企业节约很多不必要的联合成本。而利用联合过程中节俭下来的资本就会让企业在其他的商业竞争中取得额外的竞争优势,这样就为企业节约了资本,也无疑为企业带来了更大的利润空间。
对于齐勃瓦来说,他就是深刻认识到“大河无水,小河干”,把为企业节省每一分钱当成了自己的事情,所以他才会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以至使企业在联合中取得优势。如果每一个人都像齐勃瓦那样把节俭当成是自己的事,共同努力把企业这块蛋糕做大,我们才会在分配的时候得到各自更大的一块,企业和员工就能够实现巨大的双赢。
节约箴言
节俭是企业与员工的共同选择,这是一种双赢行为。每一名员工都应该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切实为企业节省一切不必要的花销,把节约意识转化为自主行动。惟其如此,企业与员工才能良性互动,得到共同发展,从而实现双赢。
走出“浪费与己无关”的认识误区
在一些企业和组织里,我们常常听到有的员工说:“这是公司的事,那么节约做什么?”很多员工都存在这样一个认识误区:企业的钱,不花白不花。在他们的意识中,即使浪费了,也是企业的资源,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
这种现象的存在,一方面说明这些员工缺乏责任感,同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这些员工并没有真正地理解节约对于自己的重要意义。在企业利润至上,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要走出浪费与己无关的认识误区,因为你每浪费一分钱,企业就多一分钱支出,企业就多一分危机,你自己也多一分失业与降薪的风险。
一些人认为,企业财大气粗,一个员工铺张浪费一点对于整个公司来说不过是九牛一毛。我们不妨算一算,一个大公司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如果都浪费,那些不经意的“流水”流走的就将是一笔巨大的资产。
海尔集团在节约上做得十分认真,常常在一些“琐事”上“小题大做”,以下是《海尔人》报上刊登的批评文章:
一张白纸写几个字就扔掉;拿宣传单页铺在浴室的橱内;大小会议、开业志庆,即便是对集团内部部门,动辄也以精美的请柬相邀,事实上打个电话也完全可以达到请人的目的,更不论那精美的请柬每个至少2元,而每张请柬拿在手里不超过2分钟就看完了弃之一边。还可以推想,得派人买请柬,填写请柬,再派人派车花上时间送请柬,成本谁算过?
再说发传真,问一位驻外营销人员每天收发多少张传真,答曰:不论张,“张”太小儿科了,要论“米”。可有谁研究过没有:这几米的传真,有几张是有用的?
还有广告单页,印时脑子就没有预算,一印就是几十万张,一旦过时或不符合市场思路,便都成了废纸;可面对废了的印刷品,有几个上级对此追究过谁有责任呢?责任人应该承担百分之几的经济赔偿呢?至今没有因印刷品作废而受到经济处罚的事。
你也许认为这过于大惊小怪了——偌大一个海尔,浪费一张纸怕什么?多打一会儿电话算什么?
让我们来算算账吧!假如每一个海尔人一天浪费一张A4纸(按0.07元/张计),18万名员工一年就会浪费4599万元呢!
不尽精微,无以致广大。杜绝浪费、控制成本,就是在为企业创造效益,而那些触目惊心的成本,其实就体现在我们常常视而不见的细枝末节之中。节约与每个员工息息相关,个人的点滴浪费日积月累,就可能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在实际工作中,视浪费与己无关的人不在少数,这些员工没有成本意识,他们对于公司财物的损坏、浪费熟视无睹,让公司白白遭受损失,自然也使公司的开支增大,成本提高。同时也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降低了个人价值,浪费了自己的大好时光。
刘洋和王军是大学同学,两人的头脑和能力几乎不相上下。毕业后,两人同时应聘一家公司的主管职位。因为两人同样优秀,公司人事部一时难以取舍,便让他们都来试用一下。
上班的第一天,经理对他们说:“公司只缺一人,在今后三个月的试用期内,你们谁表现出色,谁就可以留下。”
这无疑给刘洋和王军拧紧了发条,他们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做得比对方更出色。
刚开始的两个月,两人较上了劲。同样是意气风发,学有所长,他们用各自的方式表现着自己,谁也没有输给对方半分。但最后一个月王军的工作中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失误。刘洋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认为这职位非自己莫属了。
经理也似乎十分欣赏刘洋,但王军依然不动声色地勤恳努力。
三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要结束了。在最后的时刻,经理却宣布将王军留下。刘洋十分不服气,找经理理论。经理告诉他,其实他的工作一直出色,公司原来计划留下他,只是他对待公司资源的态度,表明他不太适合在公司发展。
原来在试用期行将结束的头一天晚上,刘洋去参加同学生日聚会,由于时间晚了就没回公司宿舍。第二天回来后,刘洋直奔公司的办公楼,路上遇到了王军。王军提醒他宿舍的灯亮了一个晚上,让他回去关。刘洋满不在乎地说:“反正不用我交电费。”此话刚刚出口,经理便从他们身边走了过去。
就是这个细节,让经理临时改变了决定,王军被公司留了下来。后来事实证明,经理的决策是正确的,因为王军各方面的表现都没令他失望,尤其在节约方面,更是带动整个公司形成了良好的风气。
由此可见,员工一定要走出“浪费与己无关”的认识误区,只有具备节约成本的意识,懂得为公司节约的人,将来才能为公司赚钱,才能得到老板的赏识和重用。
注意节约支出、降低成本不仅能够帮助公司赢利,更是在为自己谋福利。我们要从现在做起,从自我做起。老板们都是希望员工头脑中有一个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概念,那就是每一家公司的员工都有责任尽力帮助公司赚钱。一旦员工的头脑中形成节约这个概念并习惯于这样做时,一定会见效果。
节约箴言
在企业利润至上,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我们要走出浪费与己无关的认识误区,因为你每浪费一分钱,企业就多一分钱支出,企业就多一分危机,你自己也多一分失业或降薪的风险。
关心自己的利益,更要关心企业的利益
一些员工认为企业的利润与自己没有多大的关系,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工资和利益,只要自己的薪水分文不少就行了,何必操那么多闲心呢?
帮公司节约就是为自己谋福利,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的。公司的利益与员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在关心自己利益的同时,更要关心企业的利益。
有一家大型企业总裁听到其下属企业的汇报情况,本来该下属公司很有发展潜力,但运营状况却很差,严重亏损。总裁经了解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这家公司的三位高级干部只关心自己的利益。
为了改变这家公司的面貌,总裁略施小计。他在发薪之前,交代财务部门对三位高级干部的薪水各扣50元。他还告诉财务会计部,若那三人有异议,叫他们直接找老板。
果然不出总裁所料,发薪一小时内,那三人不约而同地跑来找总裁理论。总裁严肃地对他们说:“我已经调查过公司的财务报表,发现上年度有好几笔不必要的开支,造成公司好几十万的损失,但我没看见你们采取任何补救措施。如今,你们每人的工资只不过少了50元,就急急忙忙地跑来要求补回。作为公司的干部,不关心企业的经济损失,只关心自己的工资,这是怎么一回事?”
那三位高级干部无话可答,有两位听完总裁的话很有领悟,很快研究出加强企业管理的措施,严格了成本与利润的核算观念。另一位没有改进表现,不久被辞退了。
在一些企业里,总有这样的员工存在,他们对公司的利益漠不关心,反正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按时领到薪水,不损害到自己的利益。
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工资收益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因此,企业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为企业减少损失、帮公司赢利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赢利。
波尔到一家钢铁公司工作还不到一个月,就发现很多炼铁的矿石并没有得到完全充分地冶炼,一些矿渣中还残留没有被冶炼好的铁。如果这样下去的话,公司岂不是会有很大的损失。
于是,他找到了负责这项工作的工人,跟他说明了问题,这位工人说:“如果技术有了问题,工程师一定会跟我说,现在还没有哪一位工程师向我说明这个问题,说明现在没有问题。”
波尔又找到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对工程师说明了他看到的问题。工程师很自信地说我们的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工程师并没有把他说的看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还暗自认为,一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能明白多少,不过是因为想博得别人的好感而表现自己罢了。
但是波尔认为这是个很大的问题,于是拿着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找到了公司负责技术的总工程师,他说:“先生,我认为这是一块没有冶炼好的矿石,您认为呢?”
总工程师看了一眼,说:“没错,年轻人,你说得对。哪里来的矿石?”波尔说:“是我们公司的。”
“怎么会,我们公司的技术是一流的,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问题?”总工程师很诧异。
“工程师也这么说,但事实确实如此。”波尔坚持道。“看来是出问题了。怎么没有人向我反映?”总工程师有些发火了。
总工程师召集负责技术的工程师来到车间,果然发现了一些冶炼并不充分的矿石。经过检查发现,原来是监测机器的某个零件出现了问题,才导致了冶炼的不充分。
公司的总经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不但奖励了波尔,而且还晋升波尔为负责技术监督的工程师。总经理不无感慨地说:“我们公司并不缺少工程师,但缺少的是对公司负责任、为公司利益着想的工程师。以至于这么多工程师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甚至当有人提出问题时,他们还认为不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损失而不愿理睬或不以为然。要知道,这些小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变成大问题。当它变成大问题时,给公司带来的经济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
许多员工认为自己只是个打工者,总是认为公司的利益与自己无关。事实上企业与员工之间是利益的结合体,在某种意义上是“水涨船高”的关系,只有公司发展了,你在职业道路上才会有更好的发展。为公司节约就是在为自己谋福利,千万别忽略节约的价值。
节约箴言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明白,自己的工资收益完全来自公司的收益,因此,企业的利益就是自己利益的来源。“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为企业减少损失、帮公司赢利实际上是在为自己赢利。
不乱花公司的一分钱
生活中,在涉及自己利益的时候,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所以在花钱时总会考虑得比较仔细,量入为出且能省则省。但同样是花钱办事,花公司的钱时,大多数人都会显得很“大方”,并且总能给自己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反正也不是自己的钱,不花白不花,那么小气干什么?”最终使公司花了大笔的钱财,却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小周今年35岁,虽然年纪不大,但因为工作做得出色,已经是一家公司的业务部经理了。在周围人看来,小周的生活过得很是潇洒,因为他动辄就请大帮的同事们吃饭、开派对等,还总能在节假日出去旅游。其实,小周所在的公司并不是很景气,即使处于副经理的位置,他的月薪也只有5000元,细算下来根本就扛不住这样的花销。
原来,小周经常利用工作之便,将自己消费的很大一部分钱转在公司的账下。虽然负责这方面的财务人员对此有所觉察,也是敢怒而不敢言。但纸包不住火,这种情况终于还是被领导知道了。在经过对小周的对此暗示而并没有使小周有所收敛之后,领导最终还是决定忍痛割爱,辞退了小周。
从一个众人所羡慕的副总经理沦落为一名下岗职工,期间的辛酸只有小周自己才有深刻体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究其原因是小周不懂得为公司节约,甚至利用职务之便大肆挥霍公司的财产。这是作为任何一个企业领导都难以容忍的。如果小周能够做到花公司的钱像花自己的钱一样懂得节省,那他也一定能够为公司做出更大的贡献,他的事业也将会比以前更加辉煌。
比尔·盖茨曾说:“哪怕只是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小崔是北京地区一家锅炉厂的采购员。由于企业准备进一步扩大规模并提高产品质量,经领导班子研究决定,准备从上海引进一批优质钢材。小崔被派去和上海方面联系并采购这批钢材。
到了上海以后,小崔并没有直接去找供货商联系,而是先到钢材市场做了一些深入调查,期间他遇到几个同行。大家一起交流后,小崔发现自己所要采购的钢材的市场价格可以比供应商开出的价格低五个百分点。于是他对市场做了进一步分析,很快得到了供货商的价格底线。小崔并没有隐瞒这个事实,立即将自己所掌握的信息向公司做了汇报。接到公司要求自己全权负责的通知后,小崔开始找供货商谈判。由于心中已有底,所以他并没有被供货商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也没有被大笔的“好处费”所诱惑,而是坚持自己的价格。在最后签合同时,供货方经理对小崔说了一句话:“作为公司的采购员,您真了不起。如果有可能,我愿意聘请您作为我们公司的财务总监。”
这件事传开后,基于小崔对公司作出的贡献及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他很快受到了公司的重用,被任命为采购科的一把手——科长。
小崔作为一个采购员,在放弃自身利益、一心为公司谋取更大利益的同时,也获得了别人的赞赏与肯定。也许有人在笑话小崔真是一个大傻冒,虽然他让公司花出的每一分钱都获得了最大的收益,自己却费心费力什么也没捞着。这样的人,在当今社会中真是显得傻气。
殊不知,现代的社会就是需要像小崔这样的人才:一个家拥有这样的人叫持家有方;一个国家拥有这样的人叫治国有道。小至家庭、大至国家都是如此,更何况一个公司、一家企业呢?
节约箴言
作为一名员工,公司的钱要花,但要有章法,要做到花钱是为了让公司赚到更多的钱,并且要注意不能为了小利而动,要时时处处为公司着想,相信只有实现了公司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
节俭美德,保障个人职业之树常青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节俭意识,养成为公司节省每一分钱的好习惯。从根本上说,员工的每一个节俭举动,其实都是在为公司赚钱,而只有不断为公司赚钱,才能保障职业之树常青。
事实上,能从细微处着眼、替企业着想的员工,一定也会在其他方面替企业着想,这样的员工当然也就是能为企业赚钱的员工。一个具有成本意识、能够事事维护企业利益的员工,才是老板最愿意接纳的好员工。
然而现实工作中,一些员工习惯为自己的失败寻找借口。在浪费这件事上,给自己寻找理由则是大多数人的做法。习惯了浪费不但耗费了更多的资源和金钱,还让自己丧失了敬业精神、责任感。长此以往,必然对自己的成长、事业的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松下幸之助在创业过程中,非常重视培养员工节俭的习惯。有一位老员工,专门负责跑业务,深得松下幸之助的器重。后来,他被调到生产车间,负责现场作业管理。松下幸之助的意思是,再磨炼一下,把这位老员工培养成骨干。
但是,近距离的接触,让松下幸之助很失望。原来,这位员工不懂得节约,在生产过程中很浪费,这是松下幸之助最不愿看到的。
后来,松下幸之助多次提醒他注意节约资源,但是对方总是给自己寻找浪费的理由,并且振振有词。时间一长,松下幸之助无法继续忍耐下去了,干脆辞退了这位老员工。
有节俭意识的员工,总是时刻想着怎样才能为企业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当使用企业财物时,他们总是尽可能地减少各种损耗;在与客户谈判时,他们也会尽全力替企业压低各项成本,从而为企业增加利润;在经营项目时,他们会尽量做到用最少的投资,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只要员工的头脑中树立了节俭意识,并且习惯这么做,就一定会有成效。每位员工只有具备为企业赚钱的责任感,才能够付出具体行动,才能够为企业省钱、赚钱,并在这种持续不断的修炼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让自己受益终生。
无故迟到、旷工是老板最不愿看到的事情之一。要想做一名让老板喜欢的员工,就要有责任心、敬业心、节俭心,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这样才能被老总重视、重用,才能保证自己的职业生涯顺利发展。
总之,所有的员工都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公司赢利,员工的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唯有发扬节俭精神,员工才能保障职业之树常青。
节约箴言
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在工作和生活中提高节俭意识,养成为公司节省每一分钱的好习惯。从根本上说,员工的每一个节俭举动,其实都是在为公司赚钱,而只有不断为公司赚钱,才能保障职业之树常青。
[阅读思考]
1.为什么为企业节约却能给员工个人带来利益呢?
2.在单位里,铺张浪费真的与你无关吗?
3.面对大笔的“好处费”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4.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自己是不是一个“抠门”的员工?
5.为什么现在的企业都容不下没有节约意识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