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社会生产力

简单地说,“生产力或社会生产力,是指人们解决社会同自然矛盾的实际能力,是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1]人类社会能够从蒙昧状态逐渐进入文明状态,就是因为社会生产力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利用自然,谋求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过程。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无论是想要生存繁衍,还是要追求理想生活,都需要首先解决衣食住行用这些物质问题。但是人类所需要的这些东西,自然界中并没有现成的,而且自然界也不会主动将人类所需要的物质资料贡献出来,因此人必须在劳动中获得生产资料并创造出人想要的东西来。于是,从远古至今,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用智慧和劳动不断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来创造出自然中本不存在的事物以及适应人类自身生存的环境。由于人改造自然界有能力大小问题,所以我们用生产力这个哲学范畴来反映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

唯物史观是从社会物质生产出发来说明历史的本质、历史发展的动力、社会精神活动的根源。为了能更具体深刻地做出这种说明,马克思对社会物质生产进行了分析,指出人们为了实现生活的需要,通过劳动进行的物质生产表现为双重的关系:一方面表现的是自然关系,另一方面表现的是社会关系。马克思用“生产力”一词来表示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用“生产关系”一词来表示生产力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水平。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它由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个要素组成,同时受社会系统其他因素的影响。

劳动者是生产力首要的要素,在生产力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劳动者是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劳动者。那么什么人才算是劳动者?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劳动者是指具有一定的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会使用生产工具、实现物质生产的人。列宁说过:“全人类的首要的生产力就是工人,劳动者。”[2]劳动者之所以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有如此高的地位,就在于其职能和作用:首先,劳动者能够使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从而实现人和自然的物质变换。我们生活的世界之所以如此的丰富多彩,发展变化日新月异,说到底是人运用自己的体力和智力,通过劳动资料去改造世界。因此,社会是人与自然的统一,生产是人化自然和自然化人的统一。其次,劳动者能够进行创造和发明,这使得社会经济发展获得了强大的推动力。当今世界每一项技术的发明和改进,都将引起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引起社会的深刻变化,而技术的发明、改进、运用、推广,全靠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最后,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随着人的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也从低级向高级发展。例如在原始社会,由于当时人的素质较低,所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就处在原始幼稚阶段;而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道德武装起来的人,必然将社会、经济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度。

劳动资料作为生产力系统中不可缺少的要素,指的是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劳动资料随着历史的发展而经常变化,从当今现代化的大生产来看,劳动资料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①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生产工具,比如锄头、纺织机等;②劳动过程所必需的但又不属于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比如生产过程中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③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与此相连的信息传递系统等。可以说劳动资料是劳动者劳动能力的延伸,是生产力水平的反映。其职能和作用在于:一是劳动者用于改造劳动对象的手段。人和其他动物的重要区别就是人会制造和使用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中介、媒体,只有通过劳动资料,劳动者和劳动对象才能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才能与自然界发生物质交换。二是社会发展传承的重要手段,是后浪推前浪的物质基础和根据。后代对前代的继承主要表现在继承劳动工具上。三是标志社会发展的重要尺度,是后人研究前人的重要根据。例如,我们通过研究古代农业的生产工具,就能够得知当时的科技发展程度。

劳动对象一般是指人们通过劳动对其加工,使其能够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未经过人类加工的自然物,如森林、矿藏等;另一类是经过人类加工的物体,也就是原料。为什么说劳动对象是生产力的一个必要因素呢?第一是因为劳动对象为生产产品提供了物质基础。没有一定的劳动对象,就不可能生产出相应的产品。拿农业产品来说,除了需要有一定的劳动力和劳动资料外,还必须有一定的土地,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劳动与土地都是农业财富的源泉。第二是因为劳动对象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条件。劳动对象是一个重要的生产资源,它的数量和质量,对生产发展的关系极大。生产资源越丰富,质量越高,就为提高该项生产的质量和水平提供了越优越的条件。相反,生产资源短缺,质量不高,就会严重限制生产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只有一个人一开始就以所有者的身分来对待自然界这个一切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第一源泉,把自然界当作属于他的东西来处置,他的劳动才成为使用价值的源泉,因而也成为财富的源泉。”[3]

(二)生产力是衡量社会发展的根本标准

人类的第一历史活动就是不断处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关系,所以生产力本身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广度与深度,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从根本上说,人类历史就是物质生产不断发展的历史,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发展程度归根到底都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生产力尺度是一种客体性尺度,立足于社会的客体方面、客体因素,力求把握人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体现着唯物史观关于生产力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思想,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准。例如,使用磨制石器,是人类文明较低级阶段;使用打制石器,是人类文明较高级阶段;使用青铜器、铁器,意味着人类文明进入更高级阶段。

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社会发展具有多种目标,如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思想文化不断进步,生活方式更加合理,等等。具体而言,就是要增加能够得到的诸如食物、住房、保健和安全感等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数量,并扩大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分配。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除了更高的收入外,还要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并对文化和人道主义给予更大的重视。要能给个人与国家带来更大程度的自尊,通过把人们从奴役和依附中解放出来以扩大个人与国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选择的范围。这多种目标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

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的主体价值、主体地位及其权利人格等都应受到尊重。发展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民的富裕、幸福。习近平在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过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说明,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要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那么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首要内容,既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提供了物质前提,也为实现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提供物质保证。如果离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前提和要求,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需要一个逐步的、长期的过程,这是由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过程决定的。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将来还要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我们说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是由于后继的社会比前一个社会创造了更高的生产力。原始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但它是最落后的社会,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奴隶社会是残酷的,但它比原始社会进步,这是因为它创造了比原始社会更高的生产力;封建社会比奴隶社会进步,其原因也在于此。资本主义社会的剥削制度是罪恶的,但马克思仍对资本主义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4]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它的优越性应该表现在比资本主义有更好的条件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共产主义社会之所以成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是因为共产主义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人都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

通过对生产力的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在各个时代,生产力的最活跃的因素都在变化。正是在这个前提下,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命题,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命题,我们首先应该对科学和技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1]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10.

[2]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43.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8.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7.